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背景下,建立健全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是解决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困难的关键和基础。通过分析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基本概念、研发模式,以陕西为例,通过调研和分析,在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市场资源配置、服务平台建设、人才评价机制、市场化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为军民融合发展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转化;市场化机制
   中央、各部委先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見》、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宏观政策依据。
   因陕西和全国一样,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突出、政策措施不够精准,执行力不强等问题。从全国来看,尽管各省也相继出台了一些贯彻落实意见,但因为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没有针对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提出专门的具体的政策,从实践来看,可借鉴的经验也不多。因此,需要深入对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进行研究。
   一、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内涵
   军工体系和民用体系在转移转化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性和不同体系规则,大多数成果在二次开发后才能应用到实际, 导致开发时间长、风险大。军民两用成果要实现成功转移,需要合适的组织环境, 同时,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亲密协作必不可少,从而使得成果能够落地。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体系结构(如图 1 所示)。其中研发能力、转移能力与应用能力取决于需求要素、人员要素、机器设备要素、管理要素、环境要素和结构要素。
   二、陕西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走访、调研与分析,陕西省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以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为主的技术交易,与全国相比,省内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比例处于中等水平,与先进省份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技术创新成果水平和产出效益依然偏低,主要是体制机制、环境、政策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对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着“上热中温下凉”的情况,有的企业管理层对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意愿不高,特别是军工企业,他们认为军品任务重、时间紧,而且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存在风险高,上级的业绩考核中也没有明确列入此项工作,因此积极性不高;也有说得多,做得少,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工作很难推进的现象。
   先后调研了五省30多家企业,收集了150份有效调查问卷。通过分析发现,80%企事业单位人员认为“国家及省上相关政策存在落实难问题”,90%企事业单位人员认为“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意愿不高”。
   (二)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陕西省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发展仍制约于政策规定,没有系统有效的政策规定,存在有的已制定的政策出现难以执行的情况,这些政策层面的问题导致陕西省在与其他省市的竞争中的主动性大大降低,很难产生就地转化能影响全局的重特大成果。
   (三)“条块化” 现象依然存在
   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存在“条块化” 现象。企业政策冲突,权力内耗,效率受损;权责不清,存在推诿、无法考核问责;受军民二元结构、多部门管理体制等影响,存在一些军民两用成果转化项目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职责不清、落实不力甚至推诿扯皮等现象,使得军民两用成果转化比较困难。
   (四)转化保障机制有待健全
   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科技成果主要来自大学和科研院所,对基础研究重视的多一些,以理论成果为目标,对产业化考虑的比较少,科研成果转化主要靠科研人员自己转化,专业人员还很少。这种模式很难做到专业化,与市场对接存在困难,并不能马上实现产业化,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三、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对策研究
   (一)完善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完善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推进机制,建立“省、部、军”共同参与的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联合开展统筹规划、政策制定、重大决策和总体协调,促进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
   工作运行体系上,落实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抓手,支持和发展国防科技民用转化服务机构,鼓励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展成果推广、评估评价、转化交易、实施运行等工作;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完善国防、军事、民用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建立快速响应国防、民用科技创新需求机制;加强军地需求对接,紧紧围绕我省六大支柱产业,加大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军民两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在财力、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健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体系,推动军民在规划计划、资源配置、项目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融合;开展成果转化联席会议、高层定期互访、央企与地方战略合作等制度建设,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衔接、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积极推动我省军民两用科技成果深度转化。
   (二)加强军民协同创新,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在军工融合技术创新中,军民各成员的行为都是独立的,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理性行为的必然。拥有军民两用成果的单位在成果转化中的行为是自愿的,技术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结合,需要建立在信任和共赢的基础上,而在实际转化中,因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有可能导致成果转化的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因此,军民创新行为的引导和激励在于通过降低技术供体和受体之间的交易成本和运行成本,使军民技术信息、军民创新知识及军民技术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和流动,使军民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得以增强,通过军民创新资源的有效协同,增强创新主体的竞争力,通过提高创新主体自身的知识吸收能力及知识认知水平可以激发并促进创新主体中军民创新知识的转移和共享。    (三)加强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和强化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军民两用资源与成果共享共用与军民两用成果转移转化
   一是要加强部省融合、省际合作,积极争取或联合争取国家大科学工程及大科学装置布局,支持军工单位与高校和地方研究机构联合建设国家实验室。引导中央企业和单位与我省高校院所建立创新联合体,推动军工单位与高校和地方机构共同建设军民两用新型研发机构。
   二是要建设军民技术成果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建设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鼓励各相关单位建设分平台,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提供军民科技成果的发布、宣传、推介、对接、转移、转化等服务,同时加快解密成果的转化,推动军口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四)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一是要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考评激励及人才评价机制。使愿意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单位应给予积极支持,并按照社会服务型制定岗位目标、责任,根据贡献确定其薪酬、奖励及职称评审、岗位考核等事宜。
   二是要调整或完善人才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有关规定,以激励重大科技成果的创造、使用、转化使之形成重大收益,促进和保障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的协调并重发展。
   三是要制定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容错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研究、开发、商品化、产业化等多个环节,又涉及研究机构、技术转移中介、企业等多个主体,需要各方的合作协调,而且面临研发、市场、宏观经济变化、企业经营不确定性等多重风险,在政策制定上,体现成果转化失败包容,对成果转化人相关利益要予以保障。
   四、结语
   本文通过以省内外调研为基础,以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提出解決制约我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政策建议,以实践案例为导引,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先行先试,培育典型,凸显示范效应,探索出具有陕西特色的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经验,并力争能够在全国推广。
   参考文献:
   [1]尹岩青,石根柱,李杏军.新形势下国防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7(06):37-40.
   [2]于海宇.构建政产学研协同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2019(08):12-16.
   [3]李高金,董磊,王力.美、日两国军民两用科研成果双向转化模式特点及启示[J].科技经济导刊,2019(08):109-136.
   [4]吕薇.构建政产学研有效分工的协调创新体系[J].经济导刊,2019(02):62-67.
   [5]董晓辉,齐轶,张伟超.创新驱动发展下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特点及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1):135-139.
   [6]周长峰,刘燕.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权利归属与利益分配问题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9(03):49-51.
   [7]何培育.新常态下国防专利转化的现实瓶颈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1):105-109.
   [8]侯光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9]李萍,马曙辉,王蒙.我国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航天工业管理,2013(11):7-11.
   [10]赵晨钰,卢学强,张爱国.科技成果转化“谷海”问题的美日经验及启示[J].当代经济,2019(12):4-8.
   *基金项目:陕西省校企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项目(2018PT-11);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2018KRZ004)。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西北兵器工业研究院)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产生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自我职业认知的偏差密切相关。工匠精神培育对于缓解这一现象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以此缓解农村生源大学生“慢”就业现象。   关键词:“慢就业”;工匠精神;农村;大学生   近年来,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慢就业”问题普遍呈现,也备受关注。对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进行分析,挖掘其表征背后的深层原因
期刊
摘要: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也关系农村发展建设的成败。文章选取清代民居建筑群小店河传统村落为案例区进行调研,分析小店河传统村落活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活化之路。研究发现,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面临着实践和制度等多方面困境。促进传统村落进一步活化,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是政府支持,产业支撑,人才指导。  关键词:乡村振兴;小店河村;传统村
期刊
摘要:文章以“钱大妈社区生鲜”为例,从人性假设的角度分析社区生鲜消费群体对生鲜产品的真实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社区生鲜的消费者行为模式。   关键词:人性假设;需求;社区生鲜   一、案例背景   当前,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为新零售提供了发展机会,其中社区生鲜的发展尤为迅速。钱大妈社区生鲜(以下简称“钱大妈”)是广州市钱大妈农产品有限公司旗下的连锁品牌,定位为“家门口的菜市场”,经营的生鲜食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个法治国家,纳税是每个公民和经济单位应尽的义务,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纳税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最终目标,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和企业发展中有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文章从财务管理角度入手,简要介绍了税收筹划的发展、原则、程序等基本概念,企业税收筹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帮助企业在税收管理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企
期刊
摘要:珍珠饰品由于其高端的产品品质,在产品销售上历来采用柜台零售的模式,近年来,珍珠饰品在新零售的浪潮中受到了较大的市场挑战,文章以北海南珠饰品为例,通过定性研究方法,运用市场营销STP及4P核心理论模型对北海市珍珠产品的销售模式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促进珍珠销售企业在新零售的背景下,改革创新营销模式,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企业自身的营销策略,从营销组合进行创新研究,寻找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营销战略。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逐渐放缓,我国各类行业的市场已经逐渐趋于饱和状态,利润获取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在价格和市场情况不变动的情况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就显的愈发重要,小米科技在发展初期凭借其独创的一系列成本管理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就,文章以小米公司为例,采用杜邦分析法下的成本领先战略为研究方法,分析了小米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采用的成本控制措施以及相应取得的成果,最后结合现有的市场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
期刊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迅速,产业分布范围也逐渐扩大,不断带动农民致富,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文章以山东省曹县为例,就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认识不足、带动力不够强、管理不完善、成员综合素质不高、资金不足、技术缺乏等问题提出要深入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推进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利用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搞好农业产业化规划布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宣传,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带动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就目前我国的市场来说,经济一体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入驻我国,带动我国经济的同时,也使我国的市场环境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在不断的创新科技,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加大企业成本控制,才能够促进我国企业的稳定发展,使我国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时,得以更好的生存,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稳定的发展。文章以钢结构制作企
期刊
摘要:我国逐渐扩大的老年群体导致对养老服务需求增多,从现实情况看,社会养老服务潜在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然而目前养老服务业运营机制水平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下,制度缺乏改革创新,服务体系发展陷入困境。在此情况下,引入PPP模式进入养老市场即符合当前态势,同时推动养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但该模式在实际管理和运作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我们提出PPP模式下“养老机构社区化”运营
期刊
摘要:乡村小微企业园作为乡村工业园的迭代版本,已焕发出新鲜的活力,并演化成政府主导型、工业地产型、龙头企业型、企业联建型、村集体开发型五种开发模式。相比其他发达县市区,虽然三门等地启动乡村小微园较晚,面临的均是建设初期的低层级问题,但是可按照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在规划、服务、机制、治理等角度着力,探究自身特色的乡村小微园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小微企业园;乡村工业园;小微企业  乡村工业作为改革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