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学哲学课堂闪耀智慧的光芒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许纪霖先生关于法国高考的一条微博引发了国人关于哲学教育的大讨论。法国将哲学作为高考必考科目,诸如“是否存在与生俱来的欲望”“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我们是否有追求真理的义务”“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什么”等考题,极具思辨性、批判性和开放性。这引起了我们对哲学课堂的反思。
  以词源考究,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重“爱”,而非“智慧”本身。思考宇宙,问辩人生;思考运动,问辩永恒,是哲学的使命与特性。哲学教育是关乎学生思维的教育,更是关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它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企及的独特功能。
  然而,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学哲学课堂遭遇许多不适与困境:教学价值的功利化、教学方式的公式化导致我们的哲学课堂远离了哲学的本性,哲学教学的庸俗化导致我们在社会现实问题面前应对乏力……这些不断消解了学生对哲学学习的兴味和情趣。哲学与生活的融合不仅是一个哲学命题,还是一个教育命题;经由生活与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步入哲学殿堂,并以哲学理性阐释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生活与哲学》课堂也才能成为启迪与升华智慧的诗意栖居之所。
  在此,本刊约请了陈光全、胡兴松、王国芳和王锦飞四位老师,审视哲学课堂之困局与成因,反思与重构哲学教与学之方式,探寻哲学教学资源之开发路径,探讨如何提升哲学课堂之智慧品质。希望此次讨论能对哲学教学有所助益,真正让哲学课堂彰显智慧与魅力,引领学生乐观对学习、理性对社会、智慧对人生,真正内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智慧的生命成长。
其他文献
循序渐进原则  认知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学科体系也存在逻辑系统。孩子的发展,包括习惯培养、道德发展和学科学习,都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性。  故事分享:杳杳的志向  杳杳幼儿时,有时想当画家,有时又想当科学家。梦想,让她拥有了无比幸福的生活。  杲杲小学跳级之后,杳杳也想跳。考虑到杳杳当时的学习能力没有优势,我就说:“你知识面广,喜欢看书,以后可以当作家,作家不一定就要跳级。”此后,杳杳
2014年10月16日-18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江苏省邗江中学、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年会”在江苏省邗江中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班主任老师和从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专家、学者共享了此次盛会。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国教育
自信是人们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广东二师附属初中前身是一所农村中学,生源单一,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自信:多数学生不敢当众大声说话,才艺比赛活动鲜有报名,课堂也时常“静悄悄”;教师也因学校综合办学成绩不佳而感觉低人三分,缺乏工作热情。  基于此,学校通过设置“我是附中好身手”系列活动课程,尊重学生差异,让每一个师生都体验成功
一、高三心育导师制的提出  国内外心育实践研究表明,心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和技术,还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各国通过心育实践,已经探索出了多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我国有教育辅导式、四结合式、五结合式、六结合式、系统式等,国外则有发展性辅导式、辅导—目的性行为式、辅导—心理教育式、辅导—全员服务式等[1]。近几年,国内已有一些高中,如南京市第一中学、深圳中学、北京八十中等学校进行了导师制的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美丽可爱,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因此,我常常想,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对学生的所作所为,都是用我们的所感所想去做评价,而不做深层次的理解,不去触摸孩子那一颗颗稚嫩的心。因而,我们对孩子的举动常有曲解,使他们的美好愿望渐趋泯灭,最终失去前进的动力。学生是一本本“活书”
实践中常会有这种现象: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往往只是浮于表面,无法给予学生深层次的触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猫和老鼠一样,“猫”在的时候,“老鼠”们很乖巧,“猫”不在的时候,“老鼠”们就变成了“老虎”。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    [案例一]  一次午自习上,发生了这样一幕:  周(一班干部):大家好!今天老师不舒服,中午的自习课由我管理。  生:切,怎么又是你?(起哄)  周:(用尺子拍
重德是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传统。要是有人问,老师是干什么的?“传道授业解惑”,国人会脱口而出。这句话中,“传道”排在了“授业”“解惑”前面,成了教师最重要的责任。重德的理念,教师认同,社会认可,孩子习惯,千百年来一代代流传下来,便成了传统。  斗转星移,人类历史进入了“地球村”时代。随着古老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二千多年前“礼崩乐坏”的一幕似乎重现了。为应对危机,在“德育为首”“德育为先”
【摘要】中医术语是中医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准确、恰当地将其英译对中医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零翻译作为一种逆向式翻译策略,能够最佳化地突破中医术语英译中的难译、不可译、文化缺失等问题,合理恰当地运用零翻译有助于解决中医术语英译面临的诸多问题。文章以中医典籍《伤寒论》中的术语英译为例,探讨零翻译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应用。  【關键词】零翻译;中医术语英译;伤寒论  【作者简介】朱成成,右江民族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百善孝为先。孝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它为维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前,一套由维扬区教育部门组织编写《新二十四孝》被广为传阅,这是全市首家开发的“孝文化”地方课程读本。教材由孩子们自主设计漫画,故事来源于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生活细节,同时还配有朗朗上口的“二十四孝童谣”,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缘起:新生活呼唤“新孝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社会常识为载体,以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综合性基础型课程,其学习评价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4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本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学习评价要发挥激励、教育功能,关注个性差异,强调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实施促进学生知、情、行和谐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