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i7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语感能力的培养呢?
  一、诵读吟詠——感悟语言
  朱熹说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大量的诵读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当代语文教学也十分强调诵读的作用,要求选择内涵丰富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诵读,形象和感情融合,产生内心视像,读出气势、韵味。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时,可利用现代化教学,先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庐山那缥缈、捉摸不定、变换万千的云雾。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正确处理课文高昂、婉转、舒缓、急促等不同的语气变化,并抓住关键词语“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等,从而真切感受庐山的云雾那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
  二、推敲体会——揣摩语言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还要抓住关键性的词句,引导学生品读分析,帮助学生把握语言的感觉。课文中有些词语虽不深奥,却用得传神,反复琢磨品味,能够引发语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琢磨、推敲,不仅能使他们提高对词语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使他们懂得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处,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例如:《二泉映月》中“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沉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倾吐”一词,让学生朗读品味,真正领悟到盲人阿炳是在用心在演奏,是在用琴声“倾吐”自己对家乡、对生活、对音乐的深沉的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同样,课文结尾处“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痛苦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文中的四个“爱”字是阿炳感情的升华,是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源泉。学生只有通过抓住文中重点词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才能把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然后通过读,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丰富了语言,训练了语感。
  三、品味想象——培养语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文章的情境呢?叶老曾说:“必须驱谴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必然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它能使课文内容像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感情共鸣。 朗读不止是见字读音的直觉活动,更是朗读者在理智和情感的作用下,将文字转换成声情并茂的言语过程。如果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中,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必定真切深刻。如《狼和小羊》一文,教学中,让学生边朗读课文边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然后抓住狼和小羊的两次对话,把它们的鲜明个性读出来:狼的声音粗一点,霸道一点,让人感受狼的凶残;小羊的声音柔一点,弱一点,让人感觉小羊的温顺,从而产生怜悯小羊的思想感情。朗读训练要努力使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在儿童的心中活起来,心中有了形象,朗读时才能再现文中的情景。朗读不仅要眼看口读,还要耳听脑想,努力再现课文所表达的情景。这样,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
  四、读写迁移——训练语感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认为:语文学习质量的高低并不在于知识量的多和少,关键在于实际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的沉淀。语文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帮助学生在大量的课内外语言说练中习得语言、增强语感就显得更为重要。
  总之, 语感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用不尽。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大黄山实验小学(221131)
其他文献
在当今的国际学术界,“世界主义”再度浮出历史的地表,成了又一个热门话题:它频繁地出现在政治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的著述中,同时也不断地被专事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学者们当作一
本文通过6年试验,明确了黑龙江省军川农场春小麦需水规律和最佳灌水量及喷灌时间,可节水30%~50%,提高产量309%左右。并建立了小麦产量与需水量之间的一元回归预测式:y=-37.136+1.
查哈阳农场喷灌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钱援,董文芝,冯平,吴砚(黑龙江嫩江国营农场管理局)近年来,由于油料、喷灌机价格上涨,土地经营形式变化,有的农场认为喷灌费用高、效益低,得不偿失,垦
TPL给水栓在地埋低压管道灌溉中的推广应用马爱国,王捷(河南省水利水电实业开发公司)地埋低压管道灌溉具有省水、省地、降底能耗、投资少等优点,尤其是在机井灌区,深受群众欢迎,并得到
名著阅读是学生接触、了解经典的途径,为了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苏教版的教材中就设置安排了《三打白骨精》等课文,让学生通过经典节选的阅读,提升其文化底蕴。但是目前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从节选入手,忽视了对名著的有效连接与充分拓展,造成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受阻。本文从研究中外名著的链接入手,结合教学实际案例,讨论如何利用导课、鉴赏和拓展,实现对经典作品的高效阅读。  一、激趣导课,连线名著  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深刻高效,还要注重课堂检测环节的设计,也就是我们平时为学生布置的作业。作业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凭据,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作业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事略。所以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微改革,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作业中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一、实践活动,读写结合  小学生喜欢参加实践活动,而新课标也提倡构建生本课堂
期刊
叶圣陶先生在谈及作文的时候提出了作文源于生活积累的作文教学观,认为写作这件事情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分不开,学生的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能写出怎样的作文。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积累生活化素材让学生摆脱了写作时“无米下炊”的窘态,只要善于观察,就能从日常生活中寻常的人和事中受到启发,写出有见地、能吸引人的好文章。  一、放眼日常,记录感动瞬间  写作文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