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说教无定法,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有个性特点的活生生的高中生。高考命题已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考查重点不再是考查掌握知识的多少、深浅,而是考生是否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否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时事热点材料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等能力的综合考查,即“高立意与小切口的统一”。这就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注重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结合。各种能力都是以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有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才可能培养起相应的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升华为一定的觉悟。但要使三者能够充分结合并达到这三个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法和学法的指导,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政治课教学本身的应有之义,又是适应高考改革要求的需要。
教师的教法是非常重要的。既要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善于启迪学生的智慧,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知识和能力是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力的形成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而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成为学生进一步掌握更复杂、更高级的知识的条件。能力发展得越好,学习知识的效率就越高,知识掌握得就越扎实。所以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既要依据大纲,紧扣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不是就概念讲概念,就原理讲原理,而应做到既立足于教材又超越于教材。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内容,传递新的信息,使教学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具体地讲,就是既要帮助学生把握概念、原理(观点),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归纳、总结和运用知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是非判断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在高三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以学科主干知识形成知识树,建立起知识网络,使基础知识更为牢固和全面。在此同时,全面把握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把考纲中的知识点与当前国家的重要经济政策、政治改革举措等结合起来,理解考点与这些政策的相关性。把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相联系。在复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作用、领导方式”等考点内容时,向学生提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抗震救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时事材料,使学生明确党的领导作用在多方面的体现,进一步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深入挖掘教材,特别是注意挖掘教材中每一课、每一节、每一框中富有思想性、时代感的内容,否则,就难以挖掘出教材中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就不能很好地阐述理论、说明问题,也就不可能培养起学生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时,教师还应注重学法的指导。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授业中切不可小视学法的指导。我们常说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教学生会学,使学生面对问题时能想出“点子”、“办法”来,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觉悟。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使知识与能力相统一,定能使我们的复习更具吸引力,更富有成效。近年来的高考题大都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所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后,要把能力进一步提升为觉悟,教师就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是复习备考的主体,任何有效的复习只有学生真正的内化了才是有效的。复习课关注“这节课我的学生能提高多少”而不是“这节课我讲了多少”。掌握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是学生高考拿到高分的一把金钥匙,但解题方法必须渗透到日常练习的讲评中。在作答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唱独角戏,将自己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启发、训练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组织、制作答案要点。具体做法是:第一,面对一道分析说明题,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教师则予以点拨、修正、补充,最后将要点完善起来。这样,一道题,大家做,师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受益,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从多个角度命题,力求达到既能再现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分析能力的效果,使之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增强教学效果。第二,面对不同的题型,还要指导学生会应答不同的题型,注重答题技巧和方法的训练,以保证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第三,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科内综合与学科间相结合。对于大多数考生参加综合考试来讲,首先一定要“看好自家门,并适当地串串门”。在学好各学科主干知识和建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学科内的综合(这是主要的);与此同时,重视学科间的知识联结,尤其要注意那些基本的特别是可以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知识点,重视那些开放式的,与当前形势紧密结合的时政热点试题,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渗透能力,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从能力的提升达到觉悟的形成,达到“道理明,兴致浓,记得牢,思路清,遇到难题不茫然,答起卷来笔生风”的境界。
在我们大力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与时俱进,从社会中汲取营养和新鲜的学术,来造就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中生,在教法和学法上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使学生能把知识、能力和觉悟三者结合起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袁 妮)
教师的教法是非常重要的。既要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善于启迪学生的智慧,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知识和能力是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力的形成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而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成为学生进一步掌握更复杂、更高级的知识的条件。能力发展得越好,学习知识的效率就越高,知识掌握得就越扎实。所以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既要依据大纲,紧扣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不是就概念讲概念,就原理讲原理,而应做到既立足于教材又超越于教材。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内容,传递新的信息,使教学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具体地讲,就是既要帮助学生把握概念、原理(观点),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归纳、总结和运用知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是非判断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在高三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以学科主干知识形成知识树,建立起知识网络,使基础知识更为牢固和全面。在此同时,全面把握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把考纲中的知识点与当前国家的重要经济政策、政治改革举措等结合起来,理解考点与这些政策的相关性。把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相联系。在复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作用、领导方式”等考点内容时,向学生提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抗震救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时事材料,使学生明确党的领导作用在多方面的体现,进一步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深入挖掘教材,特别是注意挖掘教材中每一课、每一节、每一框中富有思想性、时代感的内容,否则,就难以挖掘出教材中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就不能很好地阐述理论、说明问题,也就不可能培养起学生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时,教师还应注重学法的指导。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授业中切不可小视学法的指导。我们常说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教学生会学,使学生面对问题时能想出“点子”、“办法”来,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觉悟。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使知识与能力相统一,定能使我们的复习更具吸引力,更富有成效。近年来的高考题大都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所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后,要把能力进一步提升为觉悟,教师就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是复习备考的主体,任何有效的复习只有学生真正的内化了才是有效的。复习课关注“这节课我的学生能提高多少”而不是“这节课我讲了多少”。掌握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是学生高考拿到高分的一把金钥匙,但解题方法必须渗透到日常练习的讲评中。在作答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唱独角戏,将自己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启发、训练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组织、制作答案要点。具体做法是:第一,面对一道分析说明题,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教师则予以点拨、修正、补充,最后将要点完善起来。这样,一道题,大家做,师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受益,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从多个角度命题,力求达到既能再现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分析能力的效果,使之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增强教学效果。第二,面对不同的题型,还要指导学生会应答不同的题型,注重答题技巧和方法的训练,以保证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第三,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科内综合与学科间相结合。对于大多数考生参加综合考试来讲,首先一定要“看好自家门,并适当地串串门”。在学好各学科主干知识和建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学科内的综合(这是主要的);与此同时,重视学科间的知识联结,尤其要注意那些基本的特别是可以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知识点,重视那些开放式的,与当前形势紧密结合的时政热点试题,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渗透能力,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从能力的提升达到觉悟的形成,达到“道理明,兴致浓,记得牢,思路清,遇到难题不茫然,答起卷来笔生风”的境界。
在我们大力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与时俱进,从社会中汲取营养和新鲜的学术,来造就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中生,在教法和学法上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使学生能把知识、能力和觉悟三者结合起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