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减负”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im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听到过三种有趣的说法: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那么什么是减负增效呢?本人认为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减少,也不等于学习时间的减少。“减负”不单纯是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否则,学生的课业负担今天可能被减下来了,但在明天却又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附加上去。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笔者认为这一观念的出现其实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艺术要求。
  现今数学作业多,成为学生过重的负担,归根结底是教学不讲究艺术的结果。例如,课堂死板、内容枯燥,学生课堂提不起精神,造成课堂效益差。又如,教学仍然按部就班,对教材不取舍,面面俱到,造成课堂教学时间完不成授课任务。于是把大量巩固练习的作业挤到课外,和其他学科一起,致使学生疲于加班加点。再如,有的没有完整合理的课堂规划,没有合理的教学方法,造成教学时间分配不当,课内耽误课外补等等。
  可见,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主要在教师,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艺术,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那么数学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它和学业减负有哪些关系呢?本文对此问题进行阐述。
  一、表现在对数学学科魅力的挖掘和展现上
  学生对数学魅力感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的喜恶。数学教师必须善于挖掘数学学科的魅力,并让学生享受到这种魅力,才能让他们喜欢上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课堂效益,从而减轻课外作业的负担。
  数学课有很多史料,它们大都有浓浓的“情”和“理”,这种“情”和“理”是数学的魅力之一。教师要善于发现这种数学史的“情”,导出数学史的“理”,让“情”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法国伟大的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曾说:“如果我们想要预测数学的未来,那么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在教学中,尽管我们反复强调学习知识的意义,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历史叙述,那么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感到费解的。对于学习数学的学生而言,一些课程所介绍的通常是一些似乎没有什么关系的数学片段,而历史可以提供整个课程的概貌,不仅使课程的内容互相联系,而且也使它们与数学思想的主干联系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把一些重要的数学史料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同时,学生还可以看到数学发展的曲折,数学家们所经历的艰苦漫长的道路。数学史中那些能够深深感动学生、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知灼见,还将获得顽强学习的勇气,进而塑造完善的人格。
  数学的实用性强,也是数学学科独特的魅力。我国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问题又可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故此,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要展现数学的魅力,首先教师要培养起自己乐观幽默的性格,要培养起自己能“说”会“道”的数学能力。有了这些,教师既能参与又能示范,既能展现数学的魅力,又能表现教师个人的魅力,从而让数学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数学老师。让学生喜欢教师,老师还需给学生提供长期的、频繁的、展现自我魅力的机会,让他们在领略数学魅力的同时,享受到更多的数学成功的喜悦。课堂效益提升的关键是老师,如果一个老师深受学生喜欢,那他的课堂也必定让学生学得愉快,学生自然不会感到有负担和压力。
  可见,数学教师善于挖掘数学魅力,展现数学魅力,是减负的关键。
  二、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和设计上
  只有根据教学计划,合理选择设计教学内容,才能在课堂内完成预习、新课学习、复习等环节的学习任务,从而减轻学生课外的学业负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有很多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比如,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虽然教学难度降低、教学内容删减,但并没有改变多数学生厌烦学习数学、学生的负担过重的现状。因此,本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下工夫,旨在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力求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力求使数学教学达到生动、互动、主动、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效果。
  精心创设开放互动、促进思维的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师生间年龄问题的操作,让学生理解“a+26”这个式子的意义,这时我教给学生一首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为了引导学生从儿歌中发现数学规律,推进学生的思维进程,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①请同学们用10只青蛙来编一首儿歌。②你们发现了儿歌中一种什么样的规律?③请你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本领,想办法把这首儿歌读完。在后来的实际教学中,我通过上述三个问题予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并运用学过的知识,创造出了七种编法。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引起了学生积极的探究欲望,而且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学生说出七种不同编法后,我又根据互动信息再生成三个问题:①选择:你觉得哪些编法既简洁又合理,你喜欢哪一种?②归类:与这种创编法接近的还有哪几种?③质疑:对其它几种编法有什么意见?这样的问题,既强化了“有效信息”,又利用了“错误信息”,开发了学生的原始资源,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从而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
  有时,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选择最能体现教学目标、训练数学能力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教学,其他的可粗略讲或忽略讲。切忌面面俱到,书上知识、例题一字不落地讲。这样能赢得更多的课堂时间,我们就可以把那些需要反复强化训练的知识点、能力点安排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如一次函数、方程(组)的解法、不等式的应用等,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合理适量的穿插。穿插的内容不宜过多,避免喧宾夺主和枯燥单调。合理地选择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安排恰当,就能有效地减少体现目标不强的内容的干扰,从而能从容地安排能展现数学魅力、激发数学兴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做到数学的充分学习和训练,课外就不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补救和补充了。
  三、表现在合理地设计课堂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分配学习时间上。
  “老师上课是门艺术,布置作业也是一门艺术。”《数学课程标准》中又说:“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结构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花心思。一方面要多看多听,善于反省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一方面要研究教材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本校教学条件、班级学生特点才能设计出合理的课堂,找到最有效的教法。课堂结构要严谨清晰,课堂情节要能抓住学生;要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活动有机结合;观、查、思、说、演、练要安排合理,避免单调;要合理分配各个环节和训练点上的时间,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有效性,减少课外的作业。
  在教学设计上,要考虑到学法的指导——“要好好地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去学习,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传授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改掉重分析结论轻学习指导的教学习惯,教会学生研读数学问题、搜集整理资料、整合数学知识的方法。教会了学生方法,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大量繁琐的分析笔记,学生复习时也就不必再去翻看以前的解题思路或者教材上的方法,甚至去背数学题目,而且他们在无教师的指导下也能独立进行探究学习。此外,预习、听课、复习等环节也是要讲究方法的,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加以指导。
  课内外时间要合理分配。哪些内容有利于课内训练,哪些内容放到“限时”的课外学习中训练合适,要综合考虑。否则,学生疲于应付,课内效果不好,课外敷衍。比如,在教学“利率”知识点时,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息怎么算呢?”“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研究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这样合理的分配时间,既不加重学生作业负担,又减轻了课堂时间的压力,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
  “减负令”的下达是好事,它能有效地保证学生睡眠、休息、娱乐、锻炼和发展特长个性的时间。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艺术要求。只要我们讲究教学的艺术,在“减负”的同时,定会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教师也要注意不断地发展自己。朱永新教授说:“教师的发展比学生的发展更重要。”教师的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前途。让我们在学科知识、综合素质、教学艺术方面努力发展我们自己吧!
其他文献
【摘 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局限于“一言堂”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得消极,不愿开口说英语,致使许多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以后,仍然听不懂、说不好。这些问题给我们提出了英语教学中新的要求:即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尤其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际的能力,要让学生初步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关键词】口语学习 心理障碍 情景教学 自由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科技英语是专业英语中学术英语的分支,具有词义多、长句多、被动句多、词性转换多、非谓语动词多、专业性强等特点。本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阐述了长句的翻译方法,旨在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关键词】科技英语 翻译 长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97-01     一、科技英语的文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好莱坞电影的霸权给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从一部《孔子》所遭遇的《阿凡达》冲击便可见一斑,在外来电影与本土电影激烈对决的今天,探讨中国电影发展所面对的挑战和生机,寻找中国电影发展的出路,力图以优秀的本土电影为载体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是本文的意旨所在。  【关键词】全球化 好莱坞电影 本土电影  【中图分类号】J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的礼仪教育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把表示尊重、敬意、友好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传授给弟子的行为活动。其内容具体表现为仪表仪态、言语交谈、行为表现等三个方面,对现今儿童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礼仪 教育 道德  【中图分类号】K8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84-02     【Abstract】Etiquet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梵净山现有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分析,提出发展梵净山生态旅游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梵净山 生态旅游 法律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98-02  【Abstract】Through to the Fanjing mountain’s existing eco-tour
期刊
【摘 要】激励,是指教师以综合的教育手段为刺激诱因,满足学生积极心理需要,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其把外部刺激内化成个体自觉行为的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这种教育教学手段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而且有利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达到完善人格的作用。具体方法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激励、从学生的目标明确着手激励、从师生的感情融洽入
期刊
实用类文本在高中语文必修中比例并不大,在必修一至必修五中,涉及到实用类文本的有必修五中的“科技之光”专题中的三个版块、必修四中的“我有一个梦想”中的“英明与事业”版块和必修四中“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三个版块。站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果按照常规的实用类文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仅与新课程的理念相背离,而且不能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必修文本改革的特色之一,是文本的编排体例,由原来的以
期刊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知之始。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问题往往是老师课前精心设计好的,在课堂上一个个地提出来,学生只要回答出来就可以了。这能说是以学生为主体吗?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难道就没有问题要提出来吗?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了让学生提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阅读文本,解
期刊
2002年以来,随着国家“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的改革”,基础教育的经费有了基本保障。使农村教育的广大干部和教师再获新生,教师又重新找回了自尊,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教育受到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面对新的形势,凌源教育在经过治理整顿之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近三年来,凌源教育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其表现为:①学校的管理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教书育人的自主性明显增强,学
期刊
【摘 要】在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关于“反思型教师教育”的话语已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成为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诉求的焦点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reflection)一词成为了国外教师教育研究使用频率很高的专业术语,“反思型教师”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反思”一词近年来开始引起我国教师教育研究者们的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