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外固定架联合“9”号膏敷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EN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可调式外固定架联合“9”号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56例,按 AO/ASIF桡骨远端分型:B3型14例,C1 型16例,C2 型 16例,C3 型10例。 均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适当牵伸和牢固固定下维持已复位的骨折直至愈合。所有56例于受伤当日予以院内自制“9”号膏外敷患腕,2 d换药1次,连敷14 d。 结果平均随访 10.5个月。外固定时间 6~8 周。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无肌腱迟发性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有1例出现螺丝钉断裂,更换螺丝钉后愈合;另有2例出现钉道感染,经换药后痊愈。骨折愈合时间 8~12 周,平均 9 周。敷药无不良反应。按 Dienst 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治疗结果:优4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6.4%。 结论采用可调式外固定架联合“9”号膏敷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及致残率。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外固定架;“9”号膏;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
  
  桡骨远端骨折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7%[1]。稳定性骨折多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但对于不稳定性骨折,此法多不能达到满意效果,常出现畸形、握力减弱、 疼痛及功能受限等不良预后,影响生活质量。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重点在于良好复位、有效固定和及时功能锻炼。因此,近年来,使用可调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已渐为人们所接受。2006 年4 月至2009年8 月我院使用可调式外固定支架配合“9”号膏外敷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56例,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桡骨远端骨折中男22例,女34例,年龄26~88岁,平均62岁。其中摔伤38例,交通事故18例。所有患者均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有3例为开放性骨折。按AO/ASIF桡骨远端分型:B3型14例,C1型16例,C2型16例,C3型10例。
  1.2治疗方法臂丛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开放性伤口先予彻底清创关闭伤口。先自第2掌骨桡背侧置入外固定支架螺钉2枚,其中远侧钉在掌骨中部置入,近侧钉在第2掌骨基底,均穿透第2掌骨双侧骨皮质。 再在桡骨中部垂直桡骨纵轴平行置入2枚外固定架螺钉,穿透桡骨对侧皮质。穿针完毕后,在牵引下对骨折端进行手法整复,注意矫正重叠、侧方及旋转移位,努力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C臂机透视复位满意后,维持牵引下装上外固定支架主体连接杆、钉栓等,将腕关节固定在尺偏中立位或尺偏轻度屈腕位,拧紧螺钉和锁紧装置。术中用X线监视检查骨折端对位、对线情况,调整支架连接及锁紧装置(图1~3)。手术均于伤后3 d内施行。所有56例于受伤当日予以院内自制“9”号膏(主要药物有血竭、红花、天南星、石菖蒲、防风等)外敷患腕,2 d换药1次,连敷14 d。
  1.3术后处理术后抬高患肢,开放性骨折常规应用抗生素3~5 d,闭合性骨折可不应用抗生素。术后当天即开始进行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的主动活动,术后每日用碘伏消毒针孔,保持局部清洁。经常检查外固定支架的各个关节螺钉的稳定性,如有松动及时给予调整。及时更换“9”号膏。术后 6~8 周复查X光片,有骨痂生长即可取出外固定支架,并逐步进行腕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
  
  2结果 
  
  本组56例均得到随访3~18个月,平均10.5个月。外固定时间6~8周。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无肌腱迟发性断裂。有1例出现螺丝钉断裂,更换螺丝钉后愈合;另有1例出现钉道感染,经门诊换药后痊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周。术后X线片复查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在10~20周,关节面塌陷<2 mm,掌倾角6°~12°,尺偏角15°~25°,桡骨纵轴短缩≤5 mm。所有患者“9”号膏敷药处未见不良反应。
  按Dienst[2]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治疗结果:①优48例,无疼痛,活动无受限,握力正常,伸屈减少少于15°;②良6例,偶尔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功能接近正常,握力正常,伸屈减少15°~30°,可能与术后功能锻炼不够有关;③可2例,经常疼痛,活动功能轻度受限,功能减弱,握力减弱,伸屈减少30°~50°,年龄较大,属C3型,关节面严重塌陷、粉碎。总优良率96.4%。
  
  3讨论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以下特点:①桡骨远端背或掌侧皮质粉碎,关节面移位>2 mm ;②掌倾角向背倾斜超过20°~25°;③桡骨短缩>5 mm;④复位后不稳定,易发生再移位;⑤早期局部肿痛明显。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常出现再移位或轴向短缩,引起永久伤残。因此,要提高疗效,关键在于提高骨折稳定性[3],近年来倾向于积极地手术治疗。但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高能量损伤或伴骨质疏松者治疗并不理想,而外固定架的应用则逐渐被接受[4]。
  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主要是根据韧带整复原理[5],其优势在于:①微创,避免二次手术拆除;②操作方便;③复位质量好、疗效佳;④外固定器体积小,重量轻,外形美观,机械强度高;⑤术后功能恢复好;⑥固定牢固可靠。本组56例患者中只有2例粉碎严重的高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欠佳,绝大多数患者获得了较理想功能。以下情况应该考虑植骨:短缩>10 mm;桡骨的尺侧短缩>5 mm;骨质疏松患者。但本组患者均未植骨,最终都获得骨性愈合,可见植骨并非一定必要。
  外固定架手术要点在于:①应避免损伤肌腱及神经血管组织。在前臂远端桡背侧插入外固定针时极易损伤桡神经浅支。钻孔前钝性分离皮神经和肌腱组织可避免损伤;②外固定支架固定位置及角度:主要据骨折类型进行确定,但腕关节屈曲不应超过20°,如果掌屈超过40°,腕管内的压力会明显上升,引起腕管综合征;腕关节尺偏亦应当在生理范围内,不应超过20°,否则会对尺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产生过度应力;③在打入第2掌骨及桡骨螺钉时,宜在前臂桡背侧保持平行且与冠状面成40°~60°角、沿骨的最大径线打入,第2掌骨螺钉靠近基底打入,且两钉间距≥15 mm,这样既可避免损伤肌肉肌腱,又能增加螺钉把持强度。骨折复位后,腕关节固定的角度,多采用逆损伤机制,固定于掌屈尺偏位或背伸位等,待术后3~4周,可改功能位固定,以免长期非功能位固定,导致关节僵直。若桡骨关节面不平整,影响腕关节功能,必要时需结合小切口显露复位,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与稳定。
  “9”号膏由血竭、红花、天南星、石菖蒲、防风等组成,为本院经典制剂,已应用于临床40余年,具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较为理想的外用药[6]。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早期常显著肿痛,为此患者多难以承受早期功能锻炼。我们在受伤当日即采用“9”号膏外敷患腕,及时消除肿痛,指导患者于术后当日即进行功能锻炼,效果显著。本组总有效率高达96.4%。 
  总之,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采用可调式外固定架联合“9”号膏敷腕,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及致残率。 
  患者男性,22岁,左桡骨远端C2型骨折如图1、2、3。
  
  
  图1术前正/侧位片,显示关节面破坏严重
  图2外固定架(“9”号膏敷腕)术后2周正/侧位片,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关节面平整
  图3术后6周,外固定架拔除后正/侧位片,显示骨折已临床愈合,关节面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王万宗,王秋根,张秋林.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65-166.
  [2]Dienst M,Wozasek GE,Seligson D.Dynamic external fixa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Clin Orthop Relat Res,1997,May(338):160-171.
  [3]刘印文,汤荣光,匡勇,等.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中国骨伤,2007,20(2):85-86.
  [4]刘国峰,谢仁国.外固定支架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0例.南 通 医 学 院 学 报,2009,29(3):209-210.
  [5]于满秋,毕宏政,侯仁平.经皮穿针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中国骨伤,2009,22(8):575-576.
  [6]阚卫兵,姜玉祥,谢殿洪.“9号”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5):356-357.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探讨有呼吸衰竭的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得出结论 :良好呼吸支持是降低呼衰甲流患儿病死率的关键.
目的 探讨自制药物冰块对扁桃体手术后止痛的效果.方法 按住院顺序将122 例行扁桃体手术患者分为试验组78例、对照组44 例.手术后试验组给予自制药物冰块口含、对照组给予冷
目的 目的 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利尿剂和扩管药物.方法 治疗糖尿病肾病晚期顽固性水肿7例.结果 有效改善水肿症状.结论 并讨论其作用机制.
通过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心理及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相应的人性化护理, 使患者提高了生存质量.
目的 探讨应用基层三级妇幼保健管理网络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进行管理,提高较大行政区域内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筛查率、复筛率、转诊率、确诊率、早期干预率和随访率. 方法
目的 探讨尿道外口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方法 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对1例上皮样MPNST观察、分析. 结果 患者女,58岁.镜下瘤细胞呈上皮
心理压力是由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自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适度的、短暂的心理
H5N1病毒高度变异,为确保本中心研制的H5N1禽流感病毒抗原快速诊断试剂对不同变异分支的H5N1病毒,特别是实时流行株的高度检测准确性,本研究根据抗原活性变异情况对中心开发
【关键词】  胃间质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大网膜及肠系膜的KIT(CD117干细胞因子受体)染色阳性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间质肿瘤[1]。最常发生于胃(约60%~70%),占胃部肿瘤的1%~3%[1,2]。本文收集2003年3月至2009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