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应实现最大限度的结合,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互为促进”。读写结合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迎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一种智慧化、创新型的教学策略,它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以往语文教学方式中割裂“读与写”二者之间关系的弊端,让初中语文课堂迎来了新的发展。本文立足初中语文教学,就“读写结合”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有效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23-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进入了教学方式改革局面。阅读与写作自古以来便是一家,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输入是为了输出,而输出是为了在更广范围内输入,故二者没有明显的界限,是不断循环往复、相互促进的关系,更不应该被区别和割裂开来。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式的教学,不善于从读中去练写,也不善于从写中去促读,这种方式是片面而不科学的。
一、剖析语文课文主题与结构,从阅读中指导学生写作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具有主题鲜明、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哲理性强、教育意义深刻且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是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绝佳素材。教师首先应立足语文课文,找到读与写的契合之处,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不同体裁语文课文中所呈现的主题以及行文结构对学生优化写作思路、完善写作架构、整合写作逻辑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剖析经典课文的主题与结构,从这两处入手,指导学生的语文写作[1]。
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它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值得学生学习。从结构上看,《春》属于“总分总”的结构,整个散文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盼望春天——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在教学中,教师可就主题与结构创设以下探究性问题:“课文的行文结构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的?课文是如何歌颂春天的?散文的主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学生深层剖析主题与结构,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学习了《春》,学生可仿照其结构以《我心目中的夏天》为题写一篇作文,以读促写。
二、指导学生广泛进行语文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读写结合策略的应用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需要通过阅读来达到素材积累的目的,继而让写作有内容可写,有观点可陈。除了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阅读[2]。如在《再塑生命的人》阅读课中,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为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让学生通过阅读增长见识,对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皇帝的新装》阅读课学习后,教师可为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这本书,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更多的童话知识,学习更多哲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策略。如让学生通过做批注、做摘抄、勾画重难点句子、写读书笔记等方法实现高效阅读。这里以“做批注”为例,在阅读某一篇课外文章时读到动情之处,学生可在旁边用一两句话写上自己的感想,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以上策略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让写作有素材可依、有方法可用。
三、注重在阅读课中进行各式写作训练,实现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在语文课堂中应用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在读中进行各式写作训练”。仿写训练、扩写训练、主题写作训练、续写训练、感想写作训练等都属于写作训练。在具体的阅读课中,教师可基于课文特点决定采用何种写作训练方式。
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写了四季的雨,诗化的句子,将雨的趣味、性格、情义等写的惟妙惟肖,展现了雨的与众不同。文中诗化的语言可让学生进行仿写。如让学生对以下句子进行仿写:“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这几句话善用拟人修辞,描述不仅贴切生动,而且美感十足,是仿写的绝佳素材。再如《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已故母亲的著作,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学习该篇课文进行以“感恩与怀念”为主题的写作训练,让学生通过写作训练,提升语文写作素养。总之,针对不同的阅读课堂,教师可选择不同的写作训练方法,落实“读写结合”的策略。
四、关注个性化的写作教学,以个性写作推动语文阅读
如何以写作促进阅读,实现“读写结合”呢?教师要重点关注个性化的写作教学,即布置个性化、开放性的作文写作任务,有目的地实现“读写结合”。首先,基于单篇阅读布置一定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达到写作的目的。语文是语言类的科目,要想提高综合素养,学生需要坚持读、坚持写。这就需要教师经常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教师可用PPT在课堂上呈现一篇哲理性的写景类、记叙类或者说明类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准写作点,进行自由的个性化写作。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阅读文章,进行相关的任务写作[3]。课下的文章教师可以指定,也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写作。其次,基于多篇对比阅读的任务写作。教师为学生呈现多篇相似主题的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提炼主题,进行语文写作。如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汪国真的《雨的随想》、劉湛秋的《雨的四季》、沈从文的《雨》,对比后写关于“雨”的作文。为了写出好的文章,学生必定对三篇文章进行认真的对比阅读,这提高了读的效率,实现了“读写结合”。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在阅读中积累到的好词佳句、行文结构与思路、文化知识背景、哲理性主旨等运用于日常的语文写作中,促进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很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读与写的效率,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只重阅读,不重写作”的心理,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学生语文写作中的畏难情绪,让写作更高效。以上提到的读写结合应用策略仅供参考。教无定法,教师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适合自身教学的有效的读写结合方法。
【参考文献】
[1]蔡文圆.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南小妍.初中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19.
[3]李虎娃.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策略[J].甘肃教育,2019(6).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23-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进入了教学方式改革局面。阅读与写作自古以来便是一家,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输入是为了输出,而输出是为了在更广范围内输入,故二者没有明显的界限,是不断循环往复、相互促进的关系,更不应该被区别和割裂开来。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式的教学,不善于从读中去练写,也不善于从写中去促读,这种方式是片面而不科学的。
一、剖析语文课文主题与结构,从阅读中指导学生写作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具有主题鲜明、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哲理性强、教育意义深刻且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是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绝佳素材。教师首先应立足语文课文,找到读与写的契合之处,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不同体裁语文课文中所呈现的主题以及行文结构对学生优化写作思路、完善写作架构、整合写作逻辑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剖析经典课文的主题与结构,从这两处入手,指导学生的语文写作[1]。
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它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值得学生学习。从结构上看,《春》属于“总分总”的结构,整个散文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盼望春天——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在教学中,教师可就主题与结构创设以下探究性问题:“课文的行文结构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的?课文是如何歌颂春天的?散文的主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学生深层剖析主题与结构,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学习了《春》,学生可仿照其结构以《我心目中的夏天》为题写一篇作文,以读促写。
二、指导学生广泛进行语文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读写结合策略的应用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需要通过阅读来达到素材积累的目的,继而让写作有内容可写,有观点可陈。除了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阅读[2]。如在《再塑生命的人》阅读课中,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为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让学生通过阅读增长见识,对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皇帝的新装》阅读课学习后,教师可为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这本书,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更多的童话知识,学习更多哲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策略。如让学生通过做批注、做摘抄、勾画重难点句子、写读书笔记等方法实现高效阅读。这里以“做批注”为例,在阅读某一篇课外文章时读到动情之处,学生可在旁边用一两句话写上自己的感想,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以上策略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让写作有素材可依、有方法可用。
三、注重在阅读课中进行各式写作训练,实现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在语文课堂中应用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在读中进行各式写作训练”。仿写训练、扩写训练、主题写作训练、续写训练、感想写作训练等都属于写作训练。在具体的阅读课中,教师可基于课文特点决定采用何种写作训练方式。
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写了四季的雨,诗化的句子,将雨的趣味、性格、情义等写的惟妙惟肖,展现了雨的与众不同。文中诗化的语言可让学生进行仿写。如让学生对以下句子进行仿写:“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这几句话善用拟人修辞,描述不仅贴切生动,而且美感十足,是仿写的绝佳素材。再如《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已故母亲的著作,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学习该篇课文进行以“感恩与怀念”为主题的写作训练,让学生通过写作训练,提升语文写作素养。总之,针对不同的阅读课堂,教师可选择不同的写作训练方法,落实“读写结合”的策略。
四、关注个性化的写作教学,以个性写作推动语文阅读
如何以写作促进阅读,实现“读写结合”呢?教师要重点关注个性化的写作教学,即布置个性化、开放性的作文写作任务,有目的地实现“读写结合”。首先,基于单篇阅读布置一定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达到写作的目的。语文是语言类的科目,要想提高综合素养,学生需要坚持读、坚持写。这就需要教师经常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教师可用PPT在课堂上呈现一篇哲理性的写景类、记叙类或者说明类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准写作点,进行自由的个性化写作。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阅读文章,进行相关的任务写作[3]。课下的文章教师可以指定,也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写作。其次,基于多篇对比阅读的任务写作。教师为学生呈现多篇相似主题的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提炼主题,进行语文写作。如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汪国真的《雨的随想》、劉湛秋的《雨的四季》、沈从文的《雨》,对比后写关于“雨”的作文。为了写出好的文章,学生必定对三篇文章进行认真的对比阅读,这提高了读的效率,实现了“读写结合”。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在阅读中积累到的好词佳句、行文结构与思路、文化知识背景、哲理性主旨等运用于日常的语文写作中,促进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很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读与写的效率,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只重阅读,不重写作”的心理,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学生语文写作中的畏难情绪,让写作更高效。以上提到的读写结合应用策略仅供参考。教无定法,教师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适合自身教学的有效的读写结合方法。
【参考文献】
[1]蔡文圆.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南小妍.初中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19.
[3]李虎娃.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策略[J].甘肃教育,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