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鉴今的讽喻名作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ags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提到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省沁阳县人),这可能是我们最容易想到的诗句。是的,作为晚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李商隐存世的六百余篇诗作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多以“无题”命名的绮丽哀婉的爱情诗。然而李商隐的咏史诗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极高的艺术成就,“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就是他的咏史诗作《咏史》中留给后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策之言。游国恩等人合著的《中国文学史》对他的咏史诗这样评价:“李商隐还写了许多咏史诗,曲折地对政治问题发表意见。这些诗主要是讽刺历史上帝王们的荒淫奢侈,引为现实的殷鉴。”其晚年所作的《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全诗如下: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李商隐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任盐铁推官,此诗大约是其在任期间游历江淮时所作。题为“隋宫”,是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所建的江都宫、显福宫和临江宫等行宫。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巡游江都,并在扬州等地大兴土木,修建行宫。两百多年后,李商隐目睹江都的行宫废墟,感慨不已,遂作此诗。
  首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以长安宫殿的壮丽巍峨却深锁不用,表现隋炀帝穷奢极欲的内心。“紫泉”,本名“紫渊”,系长安北部的一条河流,唐时为避唐高祖李渊之讳而名“渊”为“泉”,此处借指隋朝的都城长安。在绚丽烟霞的映衬之下,长安城中宫殿雕梁画栋,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显得极其富丽堂皇。然而,隋炀帝却要另建“芜城”(即江都)作为帝都,其荒淫奢靡之心态跃然纸上。
  颔联“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以想象的手法,着重描摹隋炀帝南游江都的奢华。“玉玺”,即帝王的玉印,代指皇权。“日角”,指如日般隆起突出的额骨。古人相信骨相之术。《旧唐书·唐俭传》记载唐俭言李渊“日角龙庭”,系“帝王之相”。此处以“日角”借指“李渊”。“锦帆”,即用锦缎做成的船帆,代指隋炀帝的南巡船队。李商隐的另一首五绝《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中有言,“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说的也是这件事情。自大业元年(605年)至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三次巡游江都,所乘龙舟高达四十五尺,长达二百尺,起楼四层,随从达一二十万人,分乘数千艘船只,船帆和障泥(即马鞯,披在马鞍下面两侧,用来挡住泥土)皆用锦缎制成。此处诗人运用正面烘托的手法,船帆尚且用锦缎制成,则隋炀帝巡游时的奢侈浪费自不必言。这两句是说,如果不是政权归于唐高祖李渊,隋炀帝的巡游活动一定不会停止,恐怕他会巡游到天涯海角吧!
  颈联“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着力描写眼前所见之景。古人认为萤火虫为腐草化生。隋炀帝喜欢夜游,他曾在东、西二京(长安、洛阳)和江都等地广泛收集萤火虫,于夜间游玩时放出,代替烛火。他还曾在江都设立专事这一工作的“放萤院”。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命人在运河两岸广植杨柳,世称隋堤。诗人面对江都废墟和青青杨柳,不禁感叹:昔日繁华的江都如今边地腐草,而不见萤火飘飞;夕阳西下,只有乌鸦栖息于垂柳之上,发出悲凉的鸣声。李商隐借助“腐草”“暮鸦”等意象,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氛围,为我们刻画出了今日江都的荒凉、破败,今昔对比极其鲜明,深刻揭示出了隋炀帝荒淫灭国的历史教训。
  尾联“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表达出诗人对隋炀帝辛辣的讽刺之意。“陈后主”,即南朝陈代因荒淫奢靡而亡国的陈叔宝。“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杜牧《泊秦淮》中也曾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树后庭花》传说为陈叔宝所作,内容淫靡腐朽,被称为亡国之音。《隋遗记》记载说,隋炀帝游江都时,曾梦见与陈后主相见,让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舞《玉树后庭花》。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彼伏此起,隋炀帝被部下宇文化及缢死在江都,隋朝灭亡。这两句说,隋炀帝也是因荒淫奢靡而亡国,他若在地下与陈后主相遇,哪里有脸再问《玉树后庭花》的事情呢?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局面日趋严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岌岌可危。然而统治者仍然执迷不悟,继续其奢靡腐化的生活。与李商隐同时代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刻意描摹秦代阿房宫的高大雄伟,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在结尾处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告诫当时“大起宫室,广声色”的唐敬宗李湛。李商隐在《隋宫》中恰当运用借古讽今的方式,借助想象、夸张、对比的手法,并化用典故,透过隋炀帝营建江都、三次南游的描写,深刻揭示出隋炀帝贪图享乐、奢靡浪费、不恤民力最终导致灭国的历史教训,同样是给当时的荒淫腐朽的唐宣宗李忱敲响了警钟。从这一意义讲,《隋宫》与《阿房宫赋》这一诗一赋,同为咏史鉴今的讽喻名作,可谓异曲同工。
其他文献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为出发点,分析这一群体在育人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并试图通过对辅导员角色的分析管理,改善其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角色模糊困境,从而为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目标提供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管理机制和模式不断创新,而对于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来说,管理机制与模式的改革创新则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管理中,办公室秘书的工作在整个高校管理工作中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时期职业化背景下,秘书自身明确角色定位和提升素养对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办公室秘书;角色定位;素质提升  秘书,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一个比较熟悉的名词。在我国古代,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图书馆的占座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图书馆出现占座现象的原因、图书馆占座现象中租值消散的具体表现以及影响占座中租值消散的因素,最后笔者对减少图书馆占座中的租值消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占座;租值消散;相对稀缺性;非专有使用权  现如今,大家对中国大陆大学图书馆中占座的现象似乎已经司空见惯。那么,什么是占座?占座的原因是什么?占座在何种意义上是种浪费行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手段
期刊
摘 要:中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阶段,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走近诗歌是非常必要的。诗歌作为一种纯洁、高雅、庄重的艺术,对塑造学生的心灵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诗歌教学;诵读;研读;感悟  诗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磨灭的童心梦幻,精彩纷呈,让人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处处可闻诗意的香气。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强调:“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八年级(上)科学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展开讨论,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在八年级(上)科学电学内容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实验包进课堂这种方式给学生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对科学实验包开发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科学;电学实验包;课堂教学;科学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一直在进行实验包的使用研究。笔者也曾尝试利用电学实验包让学生进行课外自主探究实验。但由于课外时间难以控制,课外使用电
期刊
摘 要:学会倾听是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本文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激发学生倾听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倾听;知识积淀;能力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学会“倾听”,是一个古老且永有新意的话题。人从一出生就在听人说话。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活动中,听是放在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语言活动。“倾听”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
期刊
摘 要:没有师生对话,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教学已然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流教学模式。本文从师生对话教学模式应以学生的课前预习为前提、以学生的课堂参与为关键、以学生的课后复习为保障三个方面来探究师生对话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开展精彩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对话;预习;参与;复习  没有师生对话,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教学已然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流教学
期刊
摘 要: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对高一学生对物理课与物理学的认知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物理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技巧,通过实践对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课;物理学;贯通;技巧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提到,高中物理课程应该注重结合物理学知识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要注重提高
期刊
摘 要: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也需要音乐,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之一就是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所以,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做些努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审美核心价值;课堂实践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放在课程基本理念的头条位置,因为音乐的美决定了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
期刊
摘 要: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问题设计要把握一定的技巧和形式。  关键词:化学教学;设置问题;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化学基础知识,其特点是知识点较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些兴趣,但学一段时间后便觉得枯燥无味,渐渐出现厌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通过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