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当前我院计算机英语教学现状,针对计算机中职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以学院“高薪就业年”和“颠覆性教学改革年”为契机,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英语教学 现状 以就业为导向 改革
一、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所需要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和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灰领)”,其职业特点是直接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技能的教育,所教、所学、所用都要紧密地联系实际和学生将来工作岗位的需求,要实用、有用、能用、管用。纵观我院计算机系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来说,要达到这个目标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方面
(1)教师的来源:在教师招聘时,只注重教师的学历水平,而忽略了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的特点。
(2)教师的教学观念:职业教育观念意识淡薄,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
2.学生方面
在笔者所带的计算机系2010年中职秋一至六班的学生情况来看,整体基础差,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二、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中职)市场需求
白永红院长曾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所以说在探讨职业教育改革时,必须关注学生就业岗位市场的具体要求和需求量。
1.市场需求量
根据国家权威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紧缺人才报告显示:在我国,IT行业人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呈两头小、中间大分布,即每年对技术工人(软件蓝领)需求量高达数百万人。
2.市场岗位的具体要求
通过调查,企业对中等职业教育IT类人才能力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有良好的基本素质、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有良好的技术素质;从专业能力的角度来说,其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操作,具有一定的硬件维护、网络安装和管理、网页设计与多媒体信息处理的能力。
三、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将进入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二次腾飞的关键时期,学院党委明确提出2010年为“ 高薪就业年”,2011年为 “颠覆性教学改革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行在就业导向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基本依据,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英语知识和能力落实到为专业课服务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为学生高薪就业而服务。
1.以就业为导向,结合我院实际生源情况,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当前我院实际生源情况和“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特征,计算机中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技能型初、中级从事基础性电脑维护和软件开发的人才。主要是电脑打字员、电脑及相关产品营销员、网站维护员、电脑组装维修员、计算机软件操作员、网页制作员等。
2.突出职业特色,进行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1)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笔者根据我院计算机系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例如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多方面、多形式进行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兴奋点”,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2)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做到紧贴社会需求,坚持以“实用为主”的原则。
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英语课堂上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做到紧贴社会需求,突出“实用”的原则。
(3)在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的选择上,要遵循“够用为度和实用”的原则。
笔者根据中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和将来工作岗位对英语的需求安排教学内容。例如计算机英语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屏幕英语等。在难度上,做到够用为度,只要求学生对相应的英语能够看懂即可,对发音、拼写不作进一步的要求,这样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在评价模式上,要以就业为取向,实现多元化能力考评模式。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中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和提高岗位英语应用技能,所以,笔者采用多元化能力考评的方式,该科目总成绩=平时表现(迟到、早退、旷课)30%+作业20%+实际操作考查50%(核心评价注重学生英语实践操练和就业能力)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考核。
参考文献
1.李志梅.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福建电脑,2005 (12)
2.卜玉坤.大学专业英语计算机英语\.北京:外语教学语言就出版社,2001
关键词:计算机英语教学 现状 以就业为导向 改革
一、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所需要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和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灰领)”,其职业特点是直接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技能的教育,所教、所学、所用都要紧密地联系实际和学生将来工作岗位的需求,要实用、有用、能用、管用。纵观我院计算机系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来说,要达到这个目标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方面
(1)教师的来源:在教师招聘时,只注重教师的学历水平,而忽略了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的特点。
(2)教师的教学观念:职业教育观念意识淡薄,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
2.学生方面
在笔者所带的计算机系2010年中职秋一至六班的学生情况来看,整体基础差,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二、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中职)市场需求
白永红院长曾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所以说在探讨职业教育改革时,必须关注学生就业岗位市场的具体要求和需求量。
1.市场需求量
根据国家权威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紧缺人才报告显示:在我国,IT行业人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呈两头小、中间大分布,即每年对技术工人(软件蓝领)需求量高达数百万人。
2.市场岗位的具体要求
通过调查,企业对中等职业教育IT类人才能力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有良好的基本素质、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有良好的技术素质;从专业能力的角度来说,其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操作,具有一定的硬件维护、网络安装和管理、网页设计与多媒体信息处理的能力。
三、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将进入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二次腾飞的关键时期,学院党委明确提出2010年为“ 高薪就业年”,2011年为 “颠覆性教学改革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行在就业导向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基本依据,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英语知识和能力落实到为专业课服务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为学生高薪就业而服务。
1.以就业为导向,结合我院实际生源情况,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当前我院实际生源情况和“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特征,计算机中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技能型初、中级从事基础性电脑维护和软件开发的人才。主要是电脑打字员、电脑及相关产品营销员、网站维护员、电脑组装维修员、计算机软件操作员、网页制作员等。
2.突出职业特色,进行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1)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笔者根据我院计算机系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例如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多方面、多形式进行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兴奋点”,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2)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做到紧贴社会需求,坚持以“实用为主”的原则。
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英语课堂上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做到紧贴社会需求,突出“实用”的原则。
(3)在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的选择上,要遵循“够用为度和实用”的原则。
笔者根据中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和将来工作岗位对英语的需求安排教学内容。例如计算机英语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屏幕英语等。在难度上,做到够用为度,只要求学生对相应的英语能够看懂即可,对发音、拼写不作进一步的要求,这样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在评价模式上,要以就业为取向,实现多元化能力考评模式。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中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和提高岗位英语应用技能,所以,笔者采用多元化能力考评的方式,该科目总成绩=平时表现(迟到、早退、旷课)30%+作业20%+实际操作考查50%(核心评价注重学生英语实践操练和就业能力)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考核。
参考文献
1.李志梅.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福建电脑,2005 (12)
2.卜玉坤.大学专业英语计算机英语\.北京:外语教学语言就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