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圈”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有限的认知里,总是觉得“圈”字,无形中给人一种束缚的力,让人见了生恶,莫名害怕。你看,谈及“圈”,就不免让人想到了“圆”,“圆圈”两字,不但外形结构相同,更因字面意思相近组成了这并列式词语。但人家“圆”先生得的是团圆、圆满、丰盈、周而复始之美意,“圈”先生未免过于阴冷,让人好不发憷,“圈地为牢”“插圈弄套”“设下圈套”等等词语,似乎很难让人生起好意来,想来“圈”先生亦是愤愤不平,直呼哀哉。
  “圈”是会意兼形声字,会从周遭围起来之意。《说文解字》里讲:“圈,养畜之闲也。从口,卷声。渠篆切。”后清代段玉裁在第一句后做注说:“闲,阑也。牛部曰。牢,闲。养牛马圈也。是牢与圈得通称也。”《玉篇》解释圈:“牢也。”想必也是借鉴如此了。
  《集韵》中对“圈”字解释如下:驱圆切,犬平声。与棬同。屈木所为,巵匜之屬。或作桊。又《集韻》去爰切,綣平聲。又逵員切,音權。義同。又《唐韻》其卷切《正韻》逵眷切,音倦。这里前面说的,“圈”还是一种屈木做成的饮器,然后又说这“圈”还同“棬”,指的是一种穿在牛鼻上的小铁环或者小木棍儿,就是常话说的牛鼻环。后面就引出“圈”另外的读音,且听我说来。
  段又在第二句后做注:“考《公羊傳·文十一年》。楚子伐圈。音義云。圈,說文作。而集韵卄五願云圈二同。養畜閑也。類篇圈分出。皆云養畜閑也。疑說文本作。後人改之耳。渠篆切。十四部。”他指出圈、相同,并怀疑说文中“圈”原本就读juan,只不过是被后人改了而已。《字林》中也说臼萬反,再者,《唐韻》、《集韻》也说:“渠篆切,倦上聲。”又“《集韻》窘遠切,音。義同。又姓。漢有圈稱,撰留風俗傳,避難攺姓卷。又《唐韻》巨万切《集韻》、《韻會》具願切,韏去聲。與同。地名。”这里说的是圈读juan时,有通“眷”,表从属意思,还有做姓等意,我见《新华字典》还有国名和地名等意,此时juan都是去声。
  以上“圈”都是做名词词性,《禮·玉藻》中有句:“圈豚,行不舉足。”此处“圈”先生终于变做动词用处。看得出其原意是把禽兽关在栅栏里,后来引申为拘禁之意。因此我想估计这“画地为牢”与“圈”的渊源颇深。“圈”字在如今现代汉语的解释中除上述几种意思,还引申出多种:简单的比如弯曲之意,“圆圈”;用圈做记号,“圈起来”;再深入些的就像区域、范围、领域。如“文化圈”“娱乐圈”等所谓“圈子”。还有一种固定格式,“圈”字即代表条条框框类似的这种抽象含义。
  随着历史的巨轮不断碾压,社会时代的随之变迁。“圈”字放在现代,其本意也早已被那些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再視牲畜为主要劳动力的人们所淡化和遗忘。人们忘其圈意,好像只一昧沉迷于交际圈,娱乐圈,各种灯红酒绿的圈子,与万千霓虹做伴,好不快哉。表面看似好像无所畏惧,天地之间任我行,以此求乐,妄求从中获得别样的慰藉和轻松。其实在我看来,不过是被这形形色色的“圈”给捆绑束缚住了而已,是以妄求,从而迷失自我。
  可这另一方面,这“圈”的确有规范行事准则的功效。现代人颇有些急功近利的脾性,肤浅地以身价和权力来区分你我,借此划分阶级层次,不过耳耳。应善导善诱,顺其规范准则的含义,来建立相应的体制。该做的不该做的本就该渭泾分明,严格按照“圈子”的条例来为事做人,把这条条框框不再看做是桎梏枷锁,而是换个思维角度,将其看做行为处事的准则和圭臬,按其所作所为,不越分毫,触犯不了善以外的“恶之花”,活得个平安静乐,岂不美哉。
  虽说如此,但细细想来,这各种“圈子”虽规整,也井然有序。但却少了一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敢于跳出圈子的硬气呐喊;喜爱“熙熙攘攘皆为利来”,也皆为利往的圈子,每个人的选择都发自真情实感,这无可厚非。但就笔者看来,却是少了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般的剥离喧嚣,独具一格,归居田园的清闲洒脱与不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似圈在其中,却是有心涵天地百姓似的胸襟,“受益惟谦,有容乃大”般的气魄与胸怀。
  故生而为人,理应顺从天性,不过分受外物困扰,也不受其累赘,乐的自然自在。“圈”即限制,“圈”即束缚。望君也能有“仰天大笑出门去”也能有“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大气品格,也望诸君早日逃离种种怪“圈”,返璞归真,回归本我。“圈”也是准则,亦是规范。在我看来,这当规范时的“圈”字,就勿再执意破开,故意冲出准则。归根究底,人是以做为人,是因其心底总有一个底线把守,道德底线也好,其他底线也罢,总得有个圈线在那里,时刻警醒你:什么该做,什么又万万不该。做到如斯,才算个“人”字,也即“仁”字。
  勿钻怪圈,及时醒悟;勿进圈套,小心提防;心中有圈,时刻警惕;可圈可点,实为美事。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营养与人体的健康倍加关注。科学的营养是人类的身体潜能、智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营养和健康适当的人,既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在阐述营养与健康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食物营养;身体健康;营养素  民以食为天。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于各种美味中所隐藏的神奇奥妙愈加关注。为了从日常饮食中获取更多的营
期刊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毋庸置疑在我国古典文学领域拥有崇高地位。然而就四大名著内部而言,怎样排定《西游记》的地位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即便如此,主流观点对《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的定位依然有迹可循——那就是排名比较靠后。《红楼梦》被称作“清朝的百科全书”,公认的中国古代文学(小说)的最高峰。另外,四大中的其他三部都属累积型作品,只有《红楼梦》是纯粹的原创型作品,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期刊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步入高速发展阶段,而经济增长同时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同程度上危害自然生态环境。化学工业污染作为污染来源之一,其产生原因相对复杂,与化学工业污染控制力度不足及生产控制工艺不当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同时,化学工业产业面临着结构转型升级,意味着绿色化工技术作用日趋突显。本文以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为切入点分析其开发要点,就提出具体的应用要点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疾病类型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根据所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程序,可将遗传病分为三大类:一是染色体病或染色体综合征,二是单基因病,三是多基因病。  关键词:遗传病;诊断  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有些遗传病需要遗
期刊
摘 要:生产优质绿色水稻,必须重视水稻生产的每一环节,包括当地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稻种前的选种、浸泡育种、在适当的时机种植、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适量施肥、科学灌溉、采用科学的方法防病虫害等等,只有做到这样,才可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水稻。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  优质杂交水稻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粮食的产量,提升了我国杂交水稻的技术水平,促进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发展,为世界粮食安全
期刊
摘 要:本文认为吴昌硕是我国近代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其中在书法方面用功最深。故本文主要结合其时代背景陈述吴昌硕的篆书风格特点的形成,和本人在拟吴昌硕篆书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全文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陈述吴昌硕的生活背景及篆书风格的成因。第二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从结字、用笔、章法、神采这四个方面来剖析吴昌硕篆书特点,以及本人在创作过程中对于这些特点的吸收借鉴和创新,特别是对于章法的扬
期刊
摘 要:“年”文化指的是在过年期间独特的风俗习惯所承载的一种文化。沂蒙老区年文化则主要指的是沂蒙地区从过去至今过年时期独特的风俗习惯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其主要从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方面来概括研究。物质层面主要体现了其对吉祥平安地追求和对天地神明的敬畏。制度层面上主要体现了其自我道德约束与孝文化的传承。精神层面上体现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年文化中浓厚的感恩精神。并对沂蒙老区年文化进行批判继承,与时代
期刊
摘 要:中国现代文化转型期的知识分子辜鸿铭、鲁迅、林语堂对传统文化性质的不同认识,决定了他们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即:眷顾、弃绝、超脱。但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三位学贯中西的文化名家又有着吾爱吾国、人本主义、反物质主义等相似的文化禀性。这可以使人们管窥出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智识者的角色步步转换的轨迹,即从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士大夫阶层,到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知识精英,到以学问为志业的学者。虽然其背后有各自不
期刊
摘 要:母系社会的状态,对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云南省和四川省交界处的泸沽湖一带,还存在着一个披着神秘面纱的“女儿国”,这里的居民大多是摩梭人。在本次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摩梭人社会中家庭角色的变迁,并讨论了影响摩梭人社会家庭角色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摩梭人;家庭角色变迁;母系社会  一、引言  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的
期刊
村级纪检委员是党和国家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力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因此村级纪检委员在夯实基层战斗堡垒上起到的作用也就日益显得更加重要,如何高质量发挥新时代下村级纪检委员的作用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村級纪检委员工作当前现状  现阶段每个行政村都配有一名纪检委员,通过镇纪委、基层党支部对其进行培训,掌握一定的纪检业务知识,在村里起到行使监督党员干部依法行使公权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