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白银货币化与瓷器贸易关系探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ec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6世纪是欧洲由传统走向近代的一个时期,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各地连成一个整体,处在亚洲东部的明朝也卷入了这场全球化的体系中。对外私人贸易的迅速发展使白银大量涌入中国,并在中国民间广泛流通,最终形成了白银货币化的局面。在复杂的中外贸易中,虽然瓷器相比于丝绸远远逊色,但同样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欣赏品,其在促进白银货币化过程中起到了相应作用。文章便以此为研究点,探讨白银货币化与瓷器贸易之间的关系,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进行说明。
  关键词:白银货币化;中外贸易;瓷器
  明代立国初便宣布海禁政策,“寸板不许下海”“迁徙令”等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体现了明代君主对海外贸易的打击。但随着内部商品经济活跃以及欧洲东来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很快这一局面就被打破了,中国特有的丝绸、瓷器成为欧洲人的抢手货,并由此推动了源源不断的中外贸易,使白银大量涌入中国,加快了国内白银货币化过程。
  1 明代的白银货币化形成原因
  白银自古以来就是商品之间交换的媒介,但由于本国内产量少,商品贸易一直以铜钱为主,大额交换始终不便。至宋代开始出现纸币,明初也不例外,朱元璋时期发行“大明宝钞”,但最终因发行过多造成通货膨胀,不得不废止使用。而与此同时,白银渐渐在民间崛起,逐渐成为民间认可的货币,并最终使朝廷不得不承认白银的使用合法性,白银成为官方与民间共同认可的货币,完成了货币化的过程。考察这一过程出现的原因,大致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1 内部力量:民间长期使用白银的推动
  自宋开始就有白银货币化的趋势,顾炎武曾对此现象做过一番考证,“民但以银论价”“哀宗正大间,民间但以银市易,此今日上下用银之始”。金虽为少数民族政权,但受宋的影响,民间内部贸易往来也渐渐开始使用白银。元代虽实行宝钞制度,但仍以银为钞本。这些都对后来的白银货币化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的白银货币化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明朝初年就出现,在《明史·食货志》中,以金花银为标志,表明政府客观承认白银的流通使用。“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四百余万石,折银百万余两,入内承运库,谓之金花银。”金花银的出现被一些学者认为政府“弛用银之禁”,但具体情况绝非一纸政令就能改变的。傅衣凌先生通过对徽州地区土地买卖的考证,得出了通货方式由前期的钞、稻谷、布、银兼用到后来以银为主的结论。由此可以看出,民间早在政府之前就已经有把白银当作主要货币的倾向。据此进一步推测,在明代中期以后,民间开始加快了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并影响到了上层统治者,白银最终占据了货币的主导地位。
  1.2 外部力量:对外贸易下大量白银的涌入
  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尤其是欧洲人发现了从好望角到东方的路线,加快了欧洲与中国的贸易。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再加上商品的巨大国际需求,中国在与西方贸易过程中始终处于顺差,西方各国不得不支付大量白银来换取其所需商品。德国史学家弗兰克将其称为“商业上的纳贡”。据外国学者统计,在1570—1644年期间,美洲出产的白银至少有1/3流入中国。但实际情况较为复杂,这一数据还有待商榷。
  总之,当时白银成为中外贸易的重要流通媒介,大量从美洲开采的白银经过欧洲人的商船源源不断流向中国,满足了中国的白银需求,并加快了白银货币化转变的过程。
  2 对外瓷器贸易具体情况
  瓷器对外出口自唐宋时期就已出现,并在南宋时期达到一个高峰,构成了西方人对中国独特的印象,西方人对瓷器的大量需求使中国一直有着广阔的西方市场。但明代政府政策对中外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私人贸易经历了从被官方打压到开放的过程,中外贸易逐渐由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向私人贸易发展,形成了不同时期的中外贸易特点。下面简要论述明朝不同时期的瓷器贸易情况。
  明初厉行海禁,私人贸易一律被打压限制,造成对外贸易在这一时期迅速减少,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成为唯一的合法贸易。这种贸易带有强烈的政治性与外交性,并且贸易双方处于经济上不平等,如郑和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并在航行过程中大量赏赐给其他国家。可以看出,瓷器是作为一种政治上的象征,并不是交换的商品,很少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明代中期仍然延续海禁政策。与此同时,私人贸易迅速兴起,当时葡萄牙、荷兰等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占据了东西方贸易主要航线,并同当时在中国周边从事私人贸易的一些集团联合,以澳门为据点进行贸易。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经他们转手开始迅速向西方售卖,瓷器贸易逐步获得发展,并给当时民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隆庆年间,海禁解除,允许私人自由贸易,明朝正式开设港口与西方进行贸易,中外海上贸易迅速发展,达到了最顶峰。这一时期中国经营瓷器贸易的私商大量出现,活跃在与西方贸易的中界点——马尼拉、台湾、日本等地,他们将瓷器从中国内部运到当地,与西方人直接进行交易。据学者全汉升统计,在明季数十年,每年开往马尼拉港的船舶中,中国商船占绝大多数,表明了海禁解除后私人贸易的活跃。
  3 两者关系探讨
  白银货币化是明代社会内部经济领域的变动,而瓷器则是对外贸易中主要商品之一,表面上看两者并无太大联系,但深究其内部根源,发现每一个社会现象都不是彼此孤立的。白银货币化使白银成为主要货币,与同时期的西方货币具有一致性,加快了瓷器的对外出口。同样,瓷器作为中外贸易之间重要商品,其带来的丰厚利润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大量的白银由此涌入中国,加快了白银货币化的形成。下面进行具體说明。
  白银货币化促使瓷器源源不断向海外出口,促进了瓷器事业的繁荣。白银货币化使白银成为官方与民间共同认可的商品交换的主要货币,也成为了中外贸易的重要流通媒介,双方以白银为共同认可货币进行贸易,加快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白银将世界各地贸易紧密结合在一起,美洲、中国与欧洲三个区域之间贸易完全由白银支配,明代的白银货币化也同样是顺应了这一趋势。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国内制瓷业也获得了新发展,除了原有景德镇瓷器等外,沿海地区出现了大小窑厂,处在这一地区的漳州窑、德化瓷也获得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瓷器也出现了西方特色,为满足西方需求,烧制过程中融合西方特色,比如欧洲人在海上打捞的克拉克瓷带有明显的贸易瓷特点。这一现象构成了此时期瓷器贸易新特征。
  瓷器贸易使白银大量流入,加快了白银货币化过程,这显然是西方人对瓷器的巨大需求引起的。瓷器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在于其较高的欣赏价值与特有的纹饰特点,这一特征西方人无法模仿复制,只得依赖于大量进口。同时,西方人对美洲银矿开采获得的大量白银,成为填补与中国贸易逆差的重要来源。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就在其著作中提到过:“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引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欧洲人用从美洲开采的大量白银换取中国的瓷器等物品,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加快了商品流通与市场构建,促进了白银货币化。
  4 小结
  白银货币化过程在研究明史很多现象中都应该受到重视,这种变化是潜在的,其产生的影响不易发现,需要我们细致地分析思考,揭示出背后规律。瓷器不仅仅是中国的象征,更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商品,在中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把握好两者之间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弄清明代后期的社会新现象。社会发展并非单一线性,而是具有多元化因素,明代晚期激烈的社会变动仍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清)顾炎武.日知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傅衣凌.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J].社会科学战线,1980(3).
  [4]林唐.郑和下西洋对明代福州海外贸易的促进——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J].福州大学学报,1987(1).
  [5]邱永志.历久弥新:国际学术视野下的明代白银问题研究述论[J].清华大学学报,2018(4).
  [6]全汉升.中国经济史论丛[M].北京:中华书局,2012
其他文献
我国针织机械无论是圆纬机、横机、经编机,都在生产规模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优质高效、智能化、大卷装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圆机是针织纬编行业的主要生产机型。国产
自2011年9月中旬“国培计划”——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启动以来,我负责的资阳小学数学2班就开始了“苦中作乐”的培训与学习。在上级“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认识到
白晓军选择桂北山水、漓江人家入画,运用多种皴法,注重虚实对比和画面的分割与层次感,以游动的视点,创造了具有景深和突兀,浑厚苍茫、气势撼人的山水意境。其作笔法丰富,有传
【正】又是一年纺机展,坦白讲,今年的织造机械馆少了一些行业大咖,但以国内织造机械制造企业为主的展商所带来34台织机(其中,9台剑杆织机、13台喷气织机、12台喷水织机),也能
摘 要:张瑞图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由于政治上的客观原因,连累其书法艺术也屡遭屈沉。南京市博物馆馆藏明代张瑞图《送方外上人》诗轴,为张瑞图晚年所作,就其书法艺术成就本身而言,用笔生辣倔强,凌厉飞动,不失为张瑞图中年“变法”后颇具代表意义的佳作。  关键词:张瑞图;《送方外上人》诗轴;书法  明代中叶以来,社会意识形态正酝酿着深刻变化。一方面,由于民间手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商品经济因素日趋增加,资本
日前,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织造机械分会成立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副会长顾平及50家企业、院校等60位代表出席会议。会上,协会秘书长徐林就分会
摘 要:钱延康先生是我國本土培养的第一代西洋画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油画、水粉画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又投身新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育人无数。他的作品有着扎实的西洋画技术功底,能够将细腻的景物纳入醇厚和谐的色调之中,成为写实主义油画中的一个流派。  关键词:钱延康;写实主义;油画;光线;构图;欣赏  油画传入中国,大约发生在明代万历年间。率先把油画带入中国的是一位来自意大利耶稣会的名叫罗明坚的教士。他于
“黄徐体异”的出现是中国花鸟画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五代绘画令世人瞩目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黄筌、徐熙的突然出现究竟是否是画史上的偶然现象呢?回答是否定的,本文就这一
摘 要:北响堂第十窟(文官洞)被学界认定为明代窟,作者观察发现该窟存在北朝元素与明代风格混杂的现象,继而通过对数处碑刻题记的解读,推测文官洞开凿于北齐,明代改建。然而经过现场的再次勘查,又否定了之前的推测,并就窟内明代石作复古摹古与保守“当”代特色并存的情况,提出疑问与思考,再根据“创建北堂碑记”碑文,复原了文官洞明代石作的营造流程,阐述了自己的推论与见解。最后,经过对文官洞两身文官造像的分析,否
"东莞制造"爬坡转型从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开始,经历七年的"腾笼换鸟",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已走入深水区,制造企业出现明显分化:那些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转型企业,已经从工业1.0走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