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异乡门口看您r(外一首)

来源 :西藏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lxia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开眼医术第一人  西藏历史上从事藏医的大多出自僧侣集团,男性居多,女性可谓凤毛麟角。漫长的3800多年藏医藏药历史的长河中,名医层出不穷。据史料记载,公元6世纪藏医开眼医术在国际上居于领先水平。17世纪前,在西藏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精通佛法和医算学的女大师,8世纪的益西措杰和11世纪的玛吉拉卜珍等。进入20世纪,又有一位女性藏医获得了开眼第一人的殊荣,她就是央金拉姆。  时间倒回到1899年,波密王
期刊
杨泽明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继高平和杨星火之后,从西藏一名边关士兵步入现代军旅诗坛的.其构建“诗歌部队”的“这个世界”,源于雪域人文风物深入个体生命与时代关照的表达.大量诗作以其意境开阔、气势磅礴、丰富多样而引人注目.《哨所窗前》获得芦芒赞赏而选入《1964萌芽诗选》;《高原晨曲》《边疆的小河》等诗篇,被《中国文学》译成英、法文介绍给外国读者;多首诗作入选《新时期军事文学精选》《新中国军事文艺大系》等专集,并被收录《中国诗人大辞典》等.可见他在军旅诗坛凸显的建树了.
期刊
一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阿里地区,与秦岭脚下的内陆城市陕西省西安市,相距大约四千公里左右,其间岂止千重山万重水,而对于以国家的援藏政策为媒介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这重重山水的阻隔,只是一条洁白的哈达的距离;青藏高原和关中平原4000多米的海拔落差,只需要一个普通生命一呼一吸之间的牵挂就能消弭。一代代白衣天使们,用他们朴素的职业操守和真挚情感,为生活在天边高原苦寒地带的西藏阿里人民,架起了一座护
期刊
藏族作家汉语创作中,作家们几乎都有散文的创作,比如,阿来的《马》、扎西达娃的《西藏女人》、央珍的《拉萨有条八廓街》、色波的《墨脱四日行》、班果的《归于雪山》等等.甚至有散文结集出版,比如龙仁青的《马背上的青海》、梅卓的《走马安多》、白玛娜珍的《西藏的月光》《生命的颜色》《拉萨的雨》等.其中雍措的《凹村》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散文奖,开辟了藏族作家汉语创作在散文领域的首奖成就.
期刊
高原的底色  1  高原的底色  是海  只是倒扣在天上  2  面对空寂的荒漠  真想嘶吼一声  让草长出来  3  山,雪白  仰卧着  等待日月入怀  4  雪山冰凉  挂在上面的诗  滚烫  5  鸟儿叩叩山石  不为觅食  只为听声  6  那山牵着一条河  昂首朝前走  走着走着,河丢了  7  山那边是雪  山这边是雨  高原,你好任性  8  高原的牧歌好听  不知道  你想听哪一
期刊
虽然早已对蒙着神秘面纱的雪域高原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向往,但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竟然会是那样的婀娜多姿.机翼下高耸的山峦就像披着洁白哈达的藏族少女,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各族同胞.群山之间若隐若现地涤荡着一道碧绿色光芒,又如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自由自在地翱翔在蜿蜒起伏的崇山峻岭中.那就是孕育出伟大的藏民族的母亲河——雅鲁藏布江.在雪山碧水的环抱中低空盘旋,令人心旷神怡,宛如置身于传说中的“太虚幻境”.
期刊
期刊
雅鲁藏布江  我选择大雪变成溪水时  在山涧流过的卵石边  伏下身,倾听  一条江水最初的声响  我选择在五千米之上  没有人群的角落  独自俯瞰  一条江水蜿蜒的身姿  无论深度,还是长度  无论是广度,还是高度  雅鲁藏布江,我和我的诗  永远不敢与你一起奔腾  我的前世与今朝  只能在你马蹄状的大峡谷  走马观花  探寻一次生命之源  天 梯  (一)  其实是用白石粉  刻在石壁上的一架架
期刊
编辑完第三期稿件,列出目录和顺序后打印出来,就剩下送到工厂去排版和校对。  我冲上一杯咖啡,坐在摇椅里,面对书桌上的那摞稿子,心里有些许的满足感。  我到编辑部工作已经十五年多了,这十五年里自己的情感和心血全部倾注到了这本刊物上,也从一名普通编辑,走到了主编的位置,肩上的担子也愈发地沉重了。上世纪80年代的编辑们发现了扎西达娃、马原、色波等作家,让西藏文学在全国惊艳闪耀,成就了西藏文学的一次高峰,
期刊
看似神话,却不是神话  这是英雄用生命在世界屋脊创造的奇迹  那时,祖国的西南边陲  黑暗笼罩着  雄鹰没有了翱翔的天空  骏马失去了驰聘的草原  理想化为灰烬  道路暗淡无光  那片黑色的天空下  只有高贵才配拥有幸福  只有权力才配享受生活  穷苦的奴隶  在挣扎,在期盼,在祈求  公元1950年秋  新疆于田的秋景编织着绚丽的色彩  谷物的香气弥漫在普鲁村的上空  在这秋色秋香中  一支精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