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貌的多元性与规划的操作性探讨

来源 :教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nm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风貌是城市风貌的核心内容,对建筑风貌多元性与实施操作性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一项迫切的课题。依托南宁市建筑风貌规划研究,阐述建筑风貌的多元性与规划的实旋操作性,并对建筑风貌规划与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建筑风貌;多元性;实施操作性;特色;南宁
  【Abstract】Architectural style is the core of the city style, style of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diversity has become an urgent issue. Relying on landscape planning of Nanning City Construction, explained the diversity of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operational planning of solid rotation, and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issues that exist in measures of improvement.
  【Key words】Building style; diversity;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rational; character; Nanning
  一、引言
  建筑風貌作为城市风貌的核心内容,是城市风貌规划与塑造的难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全国各城市正从自发、零星地开展建筑风貌研究工作向自觉、系统化、可操作方向发展。
  就广西而言,来宾市2003年编制了《来宾市城市风貌特色研究》;南宁市2007年后相继编制了《南宁市城市风貌研究创意1生策划方案》。
  《南宁市城市风貌规划研究》《南宁市建筑风貌研究》《南宁市大明山建筑风貌规划设计》《南宁市坡屋顶建筑风貌规划设计研究》《南宁市传统村庄建筑风貌研究》等;桂林市于2007年编制了《桂林市城市风貌设计导则》,柳州市制定了鳓州市城市景卿风貌规划》及其子项《城市建筑风格与建筑色彩专题研究》。以上研究均重点探讨了建筑风貌问题,操怍性较强,体现了较高的水平。2008年以来,贵港,钦州、百色、三江县等更多城市均积极开展了相关规划或研究工作,尤其是2009年广西启动了全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建筑风貌依然是重点,并且延伸到乡镇.村屯。但总的来看,相关研究仍需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内容体系、实施策略、规划衔接、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的拓宽、深化和整合,全面指导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其中,对建筑风貌的多元性与实施操作性的研究与总结就是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二、建筑风貌的多元性
  1、建筑风貌的影响因素。
  城市建筑风格是整个建筑风貌研究的核心内容,既是现状综合分析、要素分析、比较研究的结论和归属,又是进行建筑风貌演绎和实施导控的基本依托。南宁市多元建筑风格的研究依然遵循“三,性”原则:土N田21’生文化,性、时代性,共同塑造具有地域特色、融合民族文化、体现时代特征的建筑风貌。针对南宁这一对象,具体体现为:
  (1)地域性——追随自然地形与地域气候,突出岭南地域性特点。气候与地理条件是地域主义建筑原生,陛和独特性的本源。南宁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潮湿炎热,建筑设计应朝生态建筑方向发展,运用绿色建筑设计手法,利用自然通风、遮阳、降温等技术手段,降低建筑能耗。
  (2)文化性——融合传统民族建筑形式,彰显文化特色。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的建筑风貌尤其强调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在建筑设计中应有意识地采用隐喻手法,体现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文化符号、民族色彩等。
  (3)时代性——体现建筑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塑造现代建筑景观。建筑的发展应紧跟时代步伐,在吸收外来建筑理论和思想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风貌,体现南宁作为区域J生国际城市的时代要求。
  “三性”因素是众多影响因素的综合与集成,在此基础上,还可从整体I生与多元性、功能性与审美性等层面对建筑风格的形成进行分析和判断。建筑风格影响因素的综合性与广泛性,为建筑风貌本身的多元性奠定了发生学基础。
  2、建筑形式的多样性。
  建筑形式的变化与发展,建筑的继承与创新是以建筑的自然适应性为基础的,是—个以建筑的社会适应性为动力,以人文适应性为目标的动态的综合作用过程。因此,研究从自然、文化(人文)、经济三个方面着手,探讨城市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总体而言,南宁市建筑已形成初步的风格特征≥即以多元性为主导特征,整体建筑风格轻盈、通透,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生特征。传统建筑符号、民族建筑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了积极的运用;一些新风格如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建筑开始出现;岭南建筑风格得到高度重视,开展了新岭南建筑风格的探索;标志性建筑、轴线、区域初步形成。总的来看,以现代建筑为主体,融合岭南建筑文化、中原建筑风格、海洋建筑风情的新岭南建筑风貌,具有明显的多元性特征,是未来发展的主线。围绕这一趋势,建筑风貌的演进遵循着扬弃的哲学,保护挖掘、传承创新、多元统一,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风貌演进体系。
  (1)干栏式建筑的演进。“干栏”一词,也称“干阑”,或“麻栏”,最早见于魏、晋古籍当中,原是对少数民族“房屋”—词的音译。将“干阑”
  一词作为房屋的称谓是壮,侗语族诸民族共同的表述。干栏建筑是一种与地居形式相对应的居住类型,它的主要特点是底层架空、坡屋顶、大挑檐、阁楼、漏窗,人居其上。为了突显地方民族特色,南宁建筑的建筑设计注重借鉴和吸收干栏式建筑的实用性和合理因素,使得城市现代建筑具有地方特色。离地而居的城市住宅建筑,人们借鉴了壮族传统的离地而居的干栏式居住习俗,将底层架空,作为花园、车房或公共活动空间,人居住在二楼以上,有效避免了湿气对人体的伤害。公共建筑同样延续了干栏式建筑的特征。   (2)骑楼建筑文化的延续。骑楼是指楼房与楼房之间,跨人行道而建,在道路边相互联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骑楼—般分楼顶、楼身、楼底三部分。骑楼连廊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南亚热带及热带气候。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骑楼建筑已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特点比较突出的建筑形式。比如,户内开间几乎一致,每户内各个房间开间几乎均等(大都在4 m左右),但进深都较大。
  传统骑楼一般分两层,总体上呈现“前店后居,下店上居”的建筑形式;每户建筑都后退而留出连廊连柱,天井采光,骑楼沿街立面连廊连柱,形成顾客的共享空间,便于开展商业活动,户内布局进深较大,因此往往采用天井采光的形式;立面装饰欧式化,骑楼建筑的立面装饰有独特的亚热带风情,雕花、圆形拱门、墙面浮雕加上柱廊、檐部变化等,都使建筑显得活泼热情,富有南洋风格。南宁市受骑楼建筑文化的影响,老城区的多条街道都呈现为明显的骑楼建筑风恪。如兴宁路、民生路步行街(图4),是两条呈“十”字形交叉的街道,街道两边都是南国特有的二三层的骑楼式建筑,遮阳避雨,整体风格具有明显的南洋风格。此外,解放路、中山路、共和路都是南洋风格的骑楼街。这几条老街承载着南宁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新骑楼建筑设计与创造的原型。
  (3)地居式建筑的发展。壮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长期融合使南宁市内保存的传统民居建筑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在诸多方面都有汉族移民带来的中原建筑文化的显现,尤其是官式建筑多为地居式建筑形式。严谨的院落布局和对称的房屋结构;内宅居住的严格分配和凸显的宗祠位置;开敞的中厅显示了对当地气候的适应和变通。其中,传统会馆、书院建筑独具特色,如建筑朝向—般以南北向为主,布局对称,形成统一的、封闭性较强的四合院式建筑群落;建筑等级高,装饰精美,明显区别于周围居住建筑。地居式建筑形式在现代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创造尤为普遍。
  (4)东南亚建筑文化的浸润。南宁与东南亚的联系与交流具有历史和地理的基础,这也给南宁带来了东南亚建筑文化,包括东南亚建筑元素符号、建筑形式、建筑布局等在内的东南亚文化在近年南宁的城市建筑中都有所体现。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东盟商务区建筑,尤其是各国联络部建筑就是典型的代表。异国文化融入南宁城市风貌,丰富了南宁的建筑形式,增添了城市魅力。
  (5)岭南现代建筑的创新。岭南现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包括:开敞的平面、通透的空间、轻巧的造型、淡雅的色彩及与自然结合的环境。它已不是指哪一类建筑的风格,而是岭南地区建筑的一般特征,各类建筑及各种风格的建筑都是基于这些特征进行演绎和展开的。南宁作为典型的岭南城市,在1960—1990年代对岭南建筑风格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追求,产生了一批代表性建筑。在新岭南建筑风格、新乡土主义建筑风格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6)民族文化元素在建筑装饰中的演绎[5]。南宁特有的民族文化通过高度提炼后成为文化特征符号,如壮锦、铜鼓、绣球图案符号等,已不断地渗透到建筑之中,包括顯现在建筑造型和建筑装饰上。这使得南宁的建筑逐渐呈现出与其他城市建筑不同的建筑风貌,恰当地运用这些文化特征符号,可以使其成为体现建筑风貌特色的标志符号,如侗族风雨桥、鼓楼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显现。侗族的风雨桥和鼓楼建筑以其庄重美观的造型、复杂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世界民族建筑的奇葩,在我国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宁的青秀山公园大门、广西区人大会堂以及广西博物馆文物苑中的侗族鼓楼和风雨桥都借鉴演绎了其文化元素。又如铜鼓及其纹饰,铜鼓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而且还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价值,其凝重美观、和谐多变的造型,丰富精美、规整对称的花纹图案独具风格,因此,铜鼓的造型和花纹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的装饰之中。
  而壮锦上丰富多彩的花纹图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因而壮锦也同样深受人们的喜爱,故此,壮锦的花纹和绣球的造型也被运用到现代城市建筑的装饰中,丰富了民族文化内涵。
  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时期,指望某种建筑风格、形式、色彩或风貌在现代大城市中一统天下,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多元复合或多样统一是普遍属,性,更具有现实生命力。
  南宁正是—个典型,在上述丰富多彩而又特色鲜明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伴随日趋成熟的人文条件、明显的地域特征,完善的传统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2],这些建筑形式正日益融合为密不可分、和谐有序、多元统一的建筑景观风貌。
  3、建筑色彩的符复合性。
  建筑色彩体系是多元建筑风貌的—个重要表达方式。城市建筑色彩规划一般依托城市自然色彩、地域文化色彩、传统建筑色彩及现状建筑色彩进行提炼。当前我国不少城市开展了建筑色彩的规划控制,但总体上不够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个小城镇或一个发展较为缓慢的城镇,相对易形成较为统一、稳定的建筑色彩体系。相反,—个处于快速发展中的现代化大城市,—般难以形成甚至规划一个统一稳定的建筑色彩体系,整体上容易形成多元甚至杂乱的建筑色彩。因此,目前我国特大城市的色彩规划应避免进入误区,不应武断地指定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标准。在南宁整体建筑风貌研究中,尚未就此做出细致的设定,即使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也只能进行规划引导,提供原则性和弹性规定,对标志性建筑可以有较为具体的控制,而应将重点工作放在重要的建筑群(节点)、重点街道、轴线、天际线、城市出入口及示范小区的色彩规划控制和协调上,逐步形成多样统一、整体协调的色彩体系。
  例如,在气候温湿的南宁,一年四季绿草如茵,颜色丰富,因此建筑色彩多以白色、米色和中性偏冷色调的复合灰色为主,屋顶色彩宜以湛蓝色、灰色及橘红色为主。总体上淡雅素净的基调,有别于北方多用红、绿、黑、金等刺激之色的建筑。因此,南宁城市色彩的总体控制原则为:“清新、明丽、和谐,有机融合自然山水色,强化历史建筑景观色,培育多元复合的建筑色彩体系。”
  4、标志性建筑的系统性。
  标志性建筑体系是表达多元建筑风貌最直观的方式,应在建筑风貌体系中实现系统化、有机化和多元化,成为多元建筑风貌最有力的展示。标志性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能够充分体现该城市的外在风貌和内在气质,是城市建筑的精华,对塑造城市建筑风貌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同时它也可能被误解为“形象工程”。对此应加以辩证分析,“形象工程”是指那些功能脱离实际、片面追求形式、高投入低产出的项目,尽管不少建筑动辄被定位为标志性建筑,但其实它们并未能得到公众的认可。而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能力和整体长远利益、功能与形式统一、投入产出高的项目,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成为决心、耐心与匠心的结合,有利于塑造城市形象和提升建筑风貌。因此,真正的标志性建筑必须满足“适当的位置、适当的功能、适当的形式、适当的尺度、适当的使用”这一苛刻条件,需要经过精心策划,只有这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庸为辉煌。   按照标志性建筑的系统化要求,南宁在总体上符合“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发展大格局、符合总体城市设计原则的情况下,结合地域眭与国际性的要求,重点设计、布局一批标志性建筑,形成、完善标志性建筑体系,构筑城市一区域—街区—社区一园区—校区标志性建筑按点、线、面,分 区域、有主次地有机呈现,辅以沿河、城市轴向等主要的视觉走廊,增强景观效果,凸显城市发展轴、环境景观轴及城市多心格局,并最终通过标志性建筑体系使城市结构明朗、肌理清晰、和谐有序。
  标志性建筑的有机化即标志性建筑要具有时代性,反映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指标的发展水平,代表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和技术要求。标志性建筑要具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建筑视点和视距。要与城市肌体血脉相连,与周边建筑和谐布局,突出其在城市中的有机生长。绝大多数的建筑无疑应谦逊地扎根于自然山水环境中,和谐地立足于建筑群或区域中,在实现整体品质的基础上体现自身的特别价值。标志性建筑要具有可阅读性,能够引起观者对城市发展、城市特色、城市文化等方面丰富的联想,突出建筑的地域性和文化性。标志性建筑既要体现美学意图,还要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追求建筑的人文性和可亲近感。
  在系统化、有机化的前提下,标志性建筑的多样化是对建筑风格多元性的呼应。此外,还要通过标志性建筑的精心布置,构造一系列重要的建筑天际线和建筑景观视廊体系;通过标志性建筑体系来营造场所(PI ace-maKi rig),培育一批国家级场所甚至世界级场所(Worl d Cl assPI aces),以此增强城市建筑风貌的可读性。
  三、建筑风貌规划的操作性
  1、建筑风貌分区规划。
  南宁多元建筑风貌的总体目标需要在空间层面予以落实,进行空间规划控制,构筑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建筑风貌空间结构,形成多元建筑风貌的空间骨架。
  根据南宁各片区、轴线、节点各自的地域特征、空间结构、功能定位、历史文化保护、交通区位、高度控制、视觉景观等,提炼出各自的风貌主题、特征要素和设计要点,充分反映城市的空间布局、城市肌理、轴线与尺度关系,展示建筑风貌的空间适应性规律,为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综合性的指导准则。同时,根据建筑整体风貌结构的需要,结合现有标志性建筑(群),在一些重要区域适当新建标志性建筑,以标志性建筑节点,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风貌体系。最终形成由点、线、面不同空间形态组合而成的“多节点、七轴线、九片区”的建筑风貌空间结构。
  2、类型建筑特征。
  引导多元性建筑风貌的总体目标还必须在分类引导控制层面予以落实,形成有特色的类型特征。按照实用原则,依照特征分析法,建筑风貌分类按以下五类建筑进行规划引导和控制:居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风貌的多元性。并对各类建筑提出建毋踹、环境适应性、建筑材料、 建筑细部特征(如立面构件、立面材料)、屋顶形式、尺度控制、建筑色彩及建筑群组合要求等,为各类建筑的风貌控制提供行动指南。如针对屋顶形式,南宁开展了屋顶形式的专项研究,特别突出坡屋顶的设计规范与管控措施。
  3、规划技术导则约束。
  城市建筑风貌的规划实施是一个新课题,因此,需要建立非法定规划(研究)内容向法定规划文件转化的机制。一种办法是将研究成果的核心或精华内容逐步纳入法定规划中,如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現从非法定向法定规划内容的实质过渡。另一种办法就是直接编制建筑风貌专项规划。在《南宁市建筑风貌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整理编撰了《南宁市建筑风貌规划导则》,其宗旨是规范建筑风貌控制的具体范围和内容,明确设计引导的方向,倡导正确的设计观念和原则,促进对地方多元建筑风貌的发掘和研究,推动城市建筑文化的发展,从而将南宁建设成为具有独特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魅力城市。《南宁市建筑风貌规划导则》侧重于与建筑风貌有关的设计控制和引导,是对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相关内容的深化和落实,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总则、建筑风貌空间规划导则、建筑风貌分类规划导则、附则、附图。该导则还可作为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依据,但限于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仍较原则性依然未超越“研究”特征,内容弹性过大,表述过于笼统,需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同时,南宁还正将该成果作为核心内容纳入南宁市城市风貌规划中,逐步转化提升为法定规划文件。
  四、结语
  当前,我国现代城市建筑风貌大多具备多元复合的特性,其规划实施更是参差不齐,建筑风貌规划(研究)或实施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显然,建筑风貌塑造及规划实施还需要更多的基础调查、理论研究与市特色,在更高层次上对接、融合,形神兼备,多元统一;重视技术进步的影响,主动地顺应科技进步,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建筑风貌[8j,如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对未来建筑风貌及多元特征的巨大影响等。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建筑师》丛书编委会何镜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2、陆元鼎,岭南人文?性格?建筑[旧.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周家斌 封宁 徐洪涛,南宁建筑50年[H].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8
  4、雷翔 徐兵,东南亚建筑与城市丛书[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
  5、雷翔,广西民居[H].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5
  6、赵春水 吴静子 吴琛,城市色彩规划方法研究——以天津城市色彩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 2009
  7、唐孝祥,近代岭南建筑美学研究[H].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8、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re[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其他文献
【摘要】人口危机是摆在俄罗斯面前的严峻问题,其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它的出现导致俄罗斯人力资源日渐枯竭,导致移民数量增加,并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关键词】俄罗斯;人口危机;原因;后果  【Abstract】the population crisis is a severe problem Russia is facing now and it results from ve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转变教法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转变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学生学习不再受他人的束缚,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其次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
期刊
【摘要】结合实际工程,从材料的选用、细部施工工艺以及做法入手,探讨了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仅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施工工艺  【Abstract】Actual project, from material selection, detail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to discuss the basement wat
期刊
【摘要】一个优质生活小区的开发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单体设计、合理的配套总规划设计、优质的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和完备的售后服务,只有以人为本,用心去做,才有可能做好房地产开发项目。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现场管理;探究  【Abstract】A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life, can not do without
期刊
国家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相应的初中《地理》新教材把“学生发展为本”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我们在2001年9月开始的地理课改实验中,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似前“教师一言堂、满堂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授课方法。新教材,新教法,突破点是让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真正“动”起来。  一、激发兴趣,学生“主动
期刊
【摘要】“家电下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惠民工程,是落实“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措施的重要内容。“家电下乡”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项惠民工程的实效和政府、企业的形象。我们通过对杭州地区乡镇“家电下乡”情况的调查,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我们呼吁政府及企业重视“家电下乡”产品质量问题及售后服务问题,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政策所带来的实惠!  【关键词】家电下
期刊
【摘要】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尊重世界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尊重学生认知方式对课程的要求,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模式,使各种学习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最终达到整体优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目标。  【关键词】资源整合;探究式;学习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常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旧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即兴创造
期刊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针对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探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层党组织;意义;问题;途径  【Abstract】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s to impl
期刊
【摘要】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画龙点睛的一环,承担着将建筑亮化和智能化的功能,因此提高机电安装施工管理技术意义重大。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以弱电系统工程及其接地技术的施工及管理要点为引子来探讨了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管理技术,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机电安装;弱电系统;管理技术  【Abstract】Build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
期刊
高三英语结束新课后即转入复习阶段。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是复习的关键所在,如何做到切合实际,学情分析得客观全面,渐近地由点连成线,线组成面,面结成网,构架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复习阶段教师要做的功课。  一、课堂教学  1、坚持抓“主要矛盾”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词汇积累与阅读的限时理解能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加以思考。通过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