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关键词 创新教育 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New Curriculum into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alking about Innovative Education
JI Xuesong
(Zhengzhou Erqi Changjiang East Road Primary School,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Innovative education refor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of educational reform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Mathematics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ront of education innovation, so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novative education is important. This article talks about this iss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 innovative educatio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novative awareness; innovative thinking; innovative skills
21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展创新教育研究,必须把创新教育理念的研究与建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应如何依据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融洽师生关系,点燃创新火花。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的思维。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从而达到相互依赖和依存的境界。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二,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让学生大胆的想象。激励学生去研究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这节课时,一开始采用了男女生比赛计算的形式使学生产生兴趣,很快投入到课堂上来,出示了算式:男生:45€?+78€?……女生:(45+78)€?……这样通过多次比赛,让学生自己说出谁算得快,这时,我问:“为什么女生比男生算得快?”我把每组两个算式并排写在黑板上,后问:“为什么每组两个算式结果一样?它们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们之间有联系吗?”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从而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探索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第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诱发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支配下借助于知觉思维和想象,将自己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的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这节课时,开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分析、比较,从而总结出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而后进一步练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规律解题,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又给学生了一个扩展的空间,根据加法的运算定律算出:1+3+5+7……+17+19的和。这样,学生在掌握了基本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各抒己见,把题目漂亮的进行了解答。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适当创设问题情景,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使他们的创新意识获得发展。
第四,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激活创新潜能。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 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第五,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学发展的辅助。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 教材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是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教材建设应该层次化以适应大众化教育的需要。但我们认为,无论哪个层次的教材都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致力于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只不过在内容深广度的要求上、分寸的把握上以及侧重面上有所不同而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采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导入,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通过电脑演示:开始出现的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知识贴近生活,然后把这些圆形物体均匀的分成两半,使学生通过动画初步了解什么是一个“整体”,怎么样来“平均分”, 这时教师停止动画的播放,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什么是分数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不管是从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导来看,还是从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来看,创新教育是为了使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得到贯彻实施。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所说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使之得到深化。总之,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增强教育改革的紧迫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陶行知老先生说:“人人都是创造之人。”我们要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努力追求。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关键词 创新教育 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New Curriculum into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alking about Innovative Education
JI Xuesong
(Zhengzhou Erqi Changjiang East Road Primary School,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Innovative education refor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of educational reform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Mathematics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ront of education innovation, so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novative education is important. This article talks about this iss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 innovative educatio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novative awareness; innovative thinking; innovative skills
21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展创新教育研究,必须把创新教育理念的研究与建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应如何依据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融洽师生关系,点燃创新火花。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的思维。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从而达到相互依赖和依存的境界。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二,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让学生大胆的想象。激励学生去研究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这节课时,一开始采用了男女生比赛计算的形式使学生产生兴趣,很快投入到课堂上来,出示了算式:男生:45€?+78€?……女生:(45+78)€?……这样通过多次比赛,让学生自己说出谁算得快,这时,我问:“为什么女生比男生算得快?”我把每组两个算式并排写在黑板上,后问:“为什么每组两个算式结果一样?它们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们之间有联系吗?”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从而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探索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第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诱发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支配下借助于知觉思维和想象,将自己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的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这节课时,开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分析、比较,从而总结出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而后进一步练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规律解题,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又给学生了一个扩展的空间,根据加法的运算定律算出:1+3+5+7……+17+19的和。这样,学生在掌握了基本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各抒己见,把题目漂亮的进行了解答。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适当创设问题情景,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使他们的创新意识获得发展。
第四,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激活创新潜能。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 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第五,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学发展的辅助。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 教材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是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教材建设应该层次化以适应大众化教育的需要。但我们认为,无论哪个层次的教材都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致力于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只不过在内容深广度的要求上、分寸的把握上以及侧重面上有所不同而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采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导入,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通过电脑演示:开始出现的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知识贴近生活,然后把这些圆形物体均匀的分成两半,使学生通过动画初步了解什么是一个“整体”,怎么样来“平均分”, 这时教师停止动画的播放,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什么是分数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不管是从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导来看,还是从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来看,创新教育是为了使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得到贯彻实施。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所说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使之得到深化。总之,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增强教育改革的紧迫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陶行知老先生说:“人人都是创造之人。”我们要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努力追求。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