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犹如此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on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知道菅原道真这个名字是在看戏的时候,那出让我流了很多眼泪的歌舞伎:《营原传授手习鉴》,让我对其中唯一一个在历史上有据可查的传奇人物充满了好奇,他就是菅原道真。
  出生于文章博士的书香世家,5岁咏和歌,10岁作汉诗,营原道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神童。18岁开始文章仕途,33岁获封文章博士,在学问上已经登峰造极。曾一度被贬到赞州任地方官,但他体恤民情,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55岁当上朝廷的右大臣,登上了政治舞台的巅峰。然而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同,他与左大臣藤原时平发生激烈冲突,并被时平诬告,终遭醍醐天皇流放,两年后(也即903年)客死在九州太宰府(太宰府是1300年前朝廷的派出机构,但现在只有作为史迹和当时机构时使用“太宰府”的名称,太宰府天满宫、太宰府市等专用名词都使用“太宰府”)。他死后不久,灾异频发,朝野惶恐,众人都以为是道真冤魂不散导致的,遂追封他为天满天神,后世更被日本人尊为学问之神和文章之神。
  谷村叔叔听说我看了这出和菅原道真相关的歌舞伎,就特地安排我们到太宰府天满宫一游,这是在他的丘墓上建起的神社,专门祭祀这位学问天神。让戏中的人物回到历史,让虚构的故事归于现实,于是,我来到太宰府看一看真实的菅原道真。
  在这出歌舞伎中,营原道真并不是最出彩的角色,他只是提供了一个故事的起因。看戏时对他也说不上多喜欢,但唯一让我钦佩的一点,就是他的学问。他是平安时代有名的书法家、诗人,同时还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汉学家”。他精通汉文,善作汉诗,而且他的汉诗不同于其他日本人的汉诗,许多日本人作的汉诗都是只能看而不能读的,而他的诗用中文读,都是押韵且符合格律的。由此可见他的汉学造诣之深。据说流放九州之际,他随身携带的书籍中,还有《白氏文集》、《史记》、《左传》、《后汉书》、《道德经》等汉文典籍。
  走在去天满宫的路上,我们惊喜地发现了熟悉的中国色彩。道路的一侧,有一片小小的园林,门是锁的,透过低矮的栅栏,可以看见里面弯弯曲曲的流水,门边上立了一块牌子,写着“曲水之庭”。我不禁想起《兰亭集序》中写到的文人雅事“曲水流觞”,难道这也传到了日本吗?看了看旁边的介绍,原来平安时代“曲水流觞”作为宫中的一项仪式,就已非常盛行了。只不过在日本,一觞一咏的内容不再是汉诗,而是和歌了。
  菅原道真最爱梅花,他12岁时便曾作诗咏梅:“月耀如晴雪,梅花似照星。可怜金镜转,庭上玉房新。”(见《菅家文草》)梅花也是中国的“四君子”之一,道真的这一喜好也恰与中国文人有了某种默契。在《菅原传授手习鉴》中的三个武士分别以“松”、“梅”、“樱”为名,都是他取的名字,但他留在身边的武士却是叫做“梅王丸”的那个。这固然是作者的杜撰,但是这样安排也不得不说是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的。
  清晨刚下过雨,石板铺就的道路上湿漉漉的,空气中那种雨后的清新十分好闻,若隐若现地,还有一缕一缕暗香浮动,原来那是一树一树冰肌玉骨的美人——太宰府的道路两旁,种满了道真最爱的梅树,我们去时正值早春,竟赶上了一年度梅花飘香的季节。
  前来参拜求签的人越来越多了。因为道真是学问之神,所以每天都有很多学子和他们的家长一起前来,殿前的一块块“绘马”上(绘马是一块小木牌,可以写上自己的愿望挂在殿前)写满了愿望,无非是祈求学业进步,考试顺利,乃至找到个好工作。我却顾不上向他祈求些什么,径直奔向大殿前的那株大梅树,那是道真的”飞梅”Ⅱ阿!
  相传在道真离开京都,发配九州的时候,他恋恋不舍庭中平日最心爱的梅花,写下了这样一首和歌——意思是:“东风啊,请帮我提醒庭中的梅花,主人不在,也不要忘记在春天开花啊!”
  谁知那株梅树也是留恋着旧主,一夜之间竟从京都飞到了九州,又在道真的窗前生根发芽了。它的名字“飞梅”也就是这么来的。
  如今,这株传奇的梅树就在我的面前,也许是沾上了这方山水的灵气,也许是因为旧主冥冥中的护佑,与文人推崇的”病梅”不同,这株飞梅确有些不凡的气象。硕大的树冠上开满了雪白的梅花,被早晨的雨水洗过,花瓣上还带着晶莹的水滴,像一树灿烂的星辰。它的枝干比一般的梅树粗壮,而且四处伸展,人们也不得不为它做了人工的支架。据说每年这株飞梅都是天满宫中最早开花的,颇具领袖风范。它不像惹人怜爱的绰约美人,倒更像一个侠肝义胆的武士,精神抖擞,守护着这一方主人安息的圣土;还别说,与那个戏里的梅王丸还真有些相似呢!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 “飞梅”大概只是一个传说,但是我宁愿相信草木有灵。“飞梅”的传说背后,是人们对道真的怀念, 棵寻常草木,尚且如此有情有义,何况是有血有肉的人呢?道真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贬谪文人化身为学问天神,是因为他用自己对百姓的一片赤诚,换来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他的尊重和爱戴。他在赞州任太守时,就写过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诗句。比如《寒早十首》,就反映了当时百姓生活的艰辛。 “何人寒气早,寒早药圃人。辨种君臣性,充徭赋役身。虽知时至,不疗病来贫。一草分铢缺,难胜决频。”这只是其中的一首,其他的九首也无不是以这种颇像白乐天《卖炭翁》的笔调,书写着对穷苦百姓的同情。这样一个对黎民百姓寄予无限同情的诗人,却遭人陷害,深陷囹圄,又怎能不令百姓同情呢?据说道真被软禁在太宰府的时候,活动范围只限于三间茅屋,甚至从未踏出房门一步,而且还经常缺衣少食。如此景况,按常理百姓是无法接近他的。可在九州当地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当道真忍饥挨饿的时侯,有一位叫净明尼的老太太,特地送了几个自家做的点心给他吃,还在点心旁边放上了一枝他心爱的梅花。传说的真假无法考证,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这个朝廷的重犯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人们在敬仰他学问的同时,更敬仰他的人品。尽管身居显位,但道真的骨子里依旧是一个善良耿直的文人,他的长项并不是玩弄权术,而是他的道德文章。如果多给他几年时间,如果他不遭贬谪之痛离乱之苦,不知他还能为后世留下多少佳作。但是也正因为他的无辜蒙难,才使他完成了从文人到天神的蜕变与飞升。
  今天,供奉着营原道真的神社遍布九州和日本西部,据统计有3900多座。江户时代的剧作家们更以他的蒙难记为蓝本,创作了《菅原传授手习鉴》一剧,成为日本净琉璃三大名作之一,久演不衰。而另~个有趣的事情是,最初道真受封的神格是“火雷天神”,随着岁月的流转,反而是“学问天神”这一身份更为人们所接纳和熟知。我们或许可以说,普通人心中的菅原道真,与其说是一尊神,不如说是一个可亲可敬的圣贤吧。
  陌别,深吸一口气,飞梅的暗香沁人心脾。这株舒展着躯干的大梅树,延续了道真的生命与品格。所有人工的殿宇都有朽坏的一天,这一树蓬勃的生命却能延绵千载,它是个见证,见证了一个人的辉煌与落魄,也见证了他的死去与重生。
其他文献
有部老电影叫《战斗里成长》,回顾我的成长历程,发现自己是在“肉麻里成长”的,尤其是那个“早请示晚汇报”外加唱颂歌跳“忠字舞”的年代,肉麻是每天的功课。历练久之, “麻阈”渐宽,常规语言的肉麻渐能忍受,最难忍的是“诗性语言”的肉麻,例如读某大文豪的颂诗时,那麻感从头皮开始,由表及里,麻遍全身,透入骨髓……  告别“文革”快32年了,我已很少肉麻,也许是有了一点年纪,变得麻木了。今年地震以来,哀毁过
期刊
四百年前,当证券交易所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现时,他预示着一个资本时代的崛起;二十年前,当中国的证券交易所在上海深圳破土而出的时候,它启动了市场经济的引擎;那么今天,文化产权交易所又能给文化产业带来怎样的一片天地呢?  在深圳第七届文博会位于园博园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分会场上,由天海它山文化公司所展出的“百业呈财”翡翠大白菜和位于2011年湖润艺术排行榜榜眼的当代国画大师崔如琢系列作品无疑是整个文博会期
期刊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一直居住在距广州美术学院约200米有田园环绕、绿荫其中的“世外桃源”——细岗。这里,是我昔日涉书习艺至今仍时常眷恋的故园。那时,我们的家居是两层高之红瓦青砖苏式楼房,楼与楼之距约20米。  这里绿树婆娑,有虚心待人之君子竹、放逸不羁之马尾松、风摇如蝶之羊蹄甲、蕴藉温婉之台湾相思、博灼婀娜之火凤凰、沉雄挺拔之大叶桉……  这里果树飘香,有芭蕉、木瓜、番石榴、葡萄、黄皮
期刊
大师索振海,号一丁,1943年出生于河北,自幼左下肢极度残疾,儿时不能像其他小孩一样跑跑跳跳地玩,只能趴在地上胡涂乱画,后来上了小学、中学,喜欢上了画画。15岁时开始给报社投稿,虽然稿件一次次地被退了回来,但是他并不灰心。17岁时开始在《衡水地区日报》、《河北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一些地方及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美术作品。后来县里、地区、省里哪里有美术活动,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有美术展览,哪里就有
期刊
到南方的风中流浪,  是我的向往。  养育我的北方,  便成了思恋的地方。  我以南方的荔枝,  思恋北方的高梁。  我以南方的热烈,  思恋北方的苍凉。  学会了南方人说话。  像鸟一样地歌唱,  便想听听父老乡亲  马鞭甩出的粗犷。  在没有季节  没有寒冷的城市奔走,  更想在下雪的时候,  回一趟故乡。  阅过莺飞草长的江南,  再读北国的风光。  缺少色彩的故乡啊,  让我喜悦也让我忧伤
期刊
30年走过.一条岁月长河:  30年奋斗,鹏城唱响凯歌。  东方风来.簕杜鹃火热绽放:  改革窗口.与大鹏同风而起。  看.明朝扶摇九万里!  今天,我们因为梦想走到一起.  明天,我们的梦想将在这里延伸。
期刊
到杭州一个养生馆呆了几天,我依然苗条且轻盈。今天试了罐检和罐疗,馆里的姑娘和小伙子技术不错,令我满意。他们的言语举止作风轻柔,分开来看,没有巧言善辩者,但聚在一起,却能做成大事。像水一样的,积累、凝聚、满溢,然后弥漫,这是水的势——近乎理想的团队状态。  此行又偶遇了不少人。有人多次与我讨论“相信”这个字眼,问我相信什么、相信谁?我的答案只有一个——相信我自己。我说我信任我的心灵和思想,并相信我的
期刊
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的纪念日,深圳市政府以及各社会团体组织纷纷举办了各种纪念庆祝活动。8月25日夜,著名诗人余光中观身深圳音乐厅大型诗乐晚会《深圳梦典》现场,用诗歌将这个属于鹏城而立之年的夜晚变得意味深长而不同凡响。多年前他的《乡愁》已经传遍海峡两岸,成为思乡怀国经典,他的《独白》也曾深深触动着万千深港人的心。这次这个“乡愁诗人”的深圳之旅,又将留下怎样的诗印?  8月25日夜,深圳音乐厅座无虚
期刊
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画院、深圳美术馆、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美术作品展”于2010年8月26日在关山月美术馆展出。该展以绘画的形式再现深圳特区30年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风云人物和感人故事。  据本次展览策展人董小明介绍,这次作品展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发动最广泛、美术家投入热情最高、作品也最为丰富的
期刊
阿格拉是有名的地方,有名就在于泰姬陵。世界舆论说;泰姬陵是不朽的,它是世界上多少多少奇之一。而印度朋友则说:淮要是来到印度而不去看泰姬陵.那么就等于没有来。我前两次访问印度,都到泰姬陵来过,而且两次都在这里过了夜。我普在朦胧的月色中来探望过泰姬陵。整个陵寝在月光下幻成了一个白色的奇迹。我也曾在朝暾的微光中来探望过泰姬陵.白色大理石的墙壁上成千上万块的红绿宝石闪出万点金光,幻成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奇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