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心理学角度透视体验教育的实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学生在交流与对话中感动,在体验与反思中成长,不正是德育课程永远的追求吗?许多年以后,这些学生可能会忘记老师上课的枝枝节节,但这堂让其动容的德育课他们将永难忘怀,进而影响他们的生活。系统序列化的德育课程不就是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感恩课堂”吗?
  关键词:德育;心理学;体验
  央视公益广告中有这样一则广告:一个6、7岁的小男孩在门缝边看到自己的妈妈在给姥姥洗脚,小男孩端来了满满的一盆水给妈妈说:妈妈,洗脚。每次看到这则广告的时候,我真的很感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学生如果都能像那个小朋友那样,被身边的事物所感化,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就做到了实处。
  在新形势下,我们讲和谐社会,品质社会,作为教师,我们担任了很大的社会责任,就是要教育好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成为品质高尚的人。为此,我们提倡体验: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一、 “引”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很多德育教学案例: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耐心地找学生谈心,讲道理、罗列教学事实等多。学生认真听着,虚心接受,然而实效甚微;学生品德答卷上潇潇洒洒,做人道理非常清楚,自己的言行不一,判若两人;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比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许多学生一路谈笑风生,洋洋洒洒,他们视其为春游或休闲活动。
  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禁反思:我们学校的德育活动该如何才能让学生走心?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德育活动不仅应与时俱进的进行青少年素质教育与品性教育,更需有勇气进行创新,否则很难为我们学生的发展真正发挥作用。德育创新有很多种途径,更需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设定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生活课堂中切身体验实践、感悟,才能把各项德育活动落到实处。
  二、 “追”思考
  我们面对现实的教育情况,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不时的思考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为成功。在实践中,我们尝试各种方式,预期达到最佳效果。
  1. 搜寻生活资源,“设定情境”,为学生量身定制
  我们所说的生活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两方面。自然界的资源能滋养人的内心,从而丰富人们的情感,才能有效提升人对自然界的关爱与反思。也就是说我们人与自然密切相关。我们所讲的社会资源就是社会生活中各种的人和事。人是社会化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同样,学生与社会生活有密切的相关,我们的社会资源就在学生的生活中。
  2. 精心设计德育活动,让“生活得资源”变为“设定的情境”
  学生的生活程序应呈现逐层递进型。怎样让我们身边的生活资源变为每个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设定的现实情境,从而能让每位学生能切身体验,在活动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是仔细观察:通过自选角度,进行自由观察;
  二是师生交流:师生交流互动,通过交流进行比较,选择不同的角度,融入生活,对做人、对社会进行联想与思考;
  三是再度观察:进一步观察,强调选择角度体验收获;
  四是拓展思考:不断观察,学生有什么启发与收获。
  3. 直接设定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切身体验
  生活与现实情境根本没有界限,两者应运于学校班级组织的德育活动,学校的每一项德育活动都渗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同时,各项活动又能将生活资源组织与落实到学校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中。利用生活资源,意味着搜寻于生活资源,它们能贴近学生、并且角度非常新颖、并易于操作。比如:围绕国庆主题,可开展绘画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对祖国的爱是植入心中。从而有效地激发爱国热情,并强化情感。在活动中进行德育,进行各项集体参与活动与相互协作;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直激学生心灵,让学生能身在其中,并寓教于乐。
  三、 “带”体验
  1. 在体验中感受德育的真与实
  传统的德育教学将道德等同于一般的学科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自身的经验相链接,才能使他们从自身经验的直观性、本真性中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才能将学习的结果转化为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找寻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最佳结合点。
  教师放大所有学生的闪光点、让“榜样”亲切可感,帮助学生从自己身边去体验、感受他人身上的优点,以现实的生活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体验者的生活阅历是道德体验发生的原始资本,从而获得真实自然的生活体验。
  2. 在体验中感知德育的情与理
  人的精神世界之所以丰富,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感情冷漠的人,是不会也不能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
  抽象的道德观念与规范必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才能使他们乐于接受。从而多维度地进行道德感知,促使了良好道德的内化。
  3. 体验中感悟德育的广与博
  德育的新课堂应是丰富和多变,有着学生真实的生活外延作为补充。在这样开放的课堂里,学生敢于从自己的独特的生活体验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
  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社会、文化、心理等不同的角度去透视,课堂展现的是社会广博的场景。在这堂课上,我们真切地感知到了德育新课堂的广博,它不但是生长知识的地方,而且还有丰富的文化作为核心,有独特的人生阅历与生命体验作为内容,有广阔的生活作為外延。
  四、 “促”反思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的外延等于学校教育资源的外延,等于德育的外延。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并将种种生活资源设定为现实情境的教学材料。学生在的生活实践中,在具体可感、切身体验,全新投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丰富情感与心灵才能让我们的德育更走心!
  参考文献:
  [1]班主任[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8,10.
  [2]班主任之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07,07,08.
  [3]半月谈[J].新华通讯社,2008,03.
  作者简介:
  徐才祥,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不言自明是很重要的,这也是考核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首要标尺。但这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笔者认为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拓展阅读面,以读促写;鼓励学生勤练笔,在实践中提高作文能力。  关键词:作文;兴趣;阅读;实践;讲评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写作与交际能力。”由此不难看出,重视作文教学、提升学生写作水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应当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科学改变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学生的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广度,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关键词:微课教学;提升能力;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
会议
随着我市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实效融合”模式为主体的化学课改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为引领我市的教育进化和进一步促进我市的化学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摘 要:中学阶段无论是对个体乃至民族的发展来说都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的,而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的教育,由于其对象身心发展的过渡性和不平衡性而显得更为复杂和重要。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业成绩是衡量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而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业领域内的具体化,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揭示了影响学业成绩的非智力因素,从而对提高学业成绩
摘 要: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已逐步成为教育行业的热点,本文主要基于对实际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考察,提出基于苏式课堂的前提下,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案及措施,以期促进苏式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的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苏式课堂;学科核心素养;学生  一、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兴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今天,全世界的教育部门都极为关注培
荒漠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那里植被稀少,土壤贫瘠,天气干旱,温差巨大并有较强的紫外辐射,当某些生态因于变动时,级易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现在最效的防治方法是植树造林,但这种方法
摘 要: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最为直观的方法,同时也是人陶冶情操、获得高尚品德、游历知识山川与大海的重要媒介。小学生处于知识能力接受迅速、但却被动,所以培养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并且随着吸收积极的文学知识不断加快,阅读能力也越发被重视。阅读不仅仅是考验浏览全文的本事,而是重在体验书中精华之所在,内涵之深厚,而小学生较为基层的阅读,只需要知晓其中人生积极意义即可。因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