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强化使命担当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w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在2021年3月底召開的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自1840年以来,英雄的河北人民在反抗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以及为人民求解放的斗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遗留有大量革命遗迹和遗物。据不完全统计,河北以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场馆为载体的红色资源有20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00余处。截至目前,全省共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828处,登记在册的革命题材的博物馆、纪念馆35家。全省国有单位馆藏革命文物26129件(套),涉及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体而言,河北省内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革命文物价值高、影响大、类型多样,是名副其实的革命文物大省。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并举,强化革命文物保护制度建设,突出革命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发挥革命文物的公共服务作用,河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5月28日审议通过了全国首个规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决定》。《决定》将于2021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对于加强河北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意义重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北省按照国家规定,依托相关革命遗址、纪念建筑和文物资料,为纪念在近现代革命史上河北出现的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设立了革命题材的纪念馆(包括烈士陵园)、博物馆,相继打造出西柏坡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等享誉全国的革命纪念馆,并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宣传教育功能,为全省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本文将70多年来河北全省革命题材的纪念馆、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对其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简单梳理。
  一、创业高潮期(1949—1965年)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革命纪念馆的建设,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积累了一定经验。上世纪30年代,第一次全国苏维埃大会决议的“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第16条就提出“死亡战士之遗物应由红军机关或政府收集,在革命历史博物馆中陈列,以示纪念”[1]。1950年6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董必武签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征集革命文物令》,要求“全国各地区对一切有关革命的文献与实物,即应普遍征集”,同时明确了征集范围和方式,并提出,各大行政区或省市如条件具备,亦可筹设地方革命博物馆,或在原有博物馆内筹设革命文物陈列室。1953年10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又发布《关于在基本建设工程中保护历史及革命文物的指示》。为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河北各地陆续开展了革命文物的征集、研究和利用工作。
  从1953年到1965年,河北省成立的革命题材纪念馆包括西柏坡纪念馆(筹备处)、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藁城梅花惨案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安国市毛主席视察纪念馆、定县张寒晖纪念馆等,烈士陵园有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隆化县董存瑞烈士陵园、冀东烈士陵园,加上较早建成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全省共有10个革命纪念馆园。另外,1953年4月成立的河北省博物馆(筹备处)为全省第一个综合性博物馆,也承担了革命文物收集与宣传展示的重要任务。
  西柏坡村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著名的革命圣地之一,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8年党中央、毛主席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1955年,依托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筹备处成立,拥有展厅面积5638平方米。
  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抗日战争时期,冉庄修筑地道长达16公里,对敌作战157次,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依托这些革命遗迹,1959年8月,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开馆,到1964年春,有展室7间,展室面积100平方米。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具有代表性的烈士陵园,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落成的首座规模宏大的革命烈士纪念建筑。1949年建成,1950年10月21日举行落成典礼和安葬活动(图一)。该陵园分南北两院,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格局为“一碑两场两园三馆”,包括人民英雄纪念碑、烈士纪念堂等主要纪念建筑,园内安葬有原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一二九师及晋冀鲁豫军区的革命烈士,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左权将军。经过多年建设,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对革命烈士光辉业绩进行研究和宣传的革命纪念地[2]。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遵照朱德总司令1948年秋在石家庄考察时的提议,为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上的革命烈士而建造的,利用了当时的胜利公园旧址,1950年3月开始动工,1954年8月1日建成开放。该园位于石家庄市区西侧,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园内安葬着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318位革命烈士的遗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曾来此视察工作并题词。毛泽东主席为烈士纪念碑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朱德总司令题写了园名。祖国各地的群众和国际友人也纷纷慕名来园瞻仰。在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1958年4月5日,冀东烈士陵园在唐山落成。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彭德懷、聂荣臻、林伯渠、肖克等为陵园题词。
  随着这些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的筹备、落成和开放,全省征集、研究和利用革命文物的工作也相继展开。


  首先是征集文物,充实馆藏。
  1949年,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迁往北平时,为了保护革命遗址和文物,机关留守人员与当时的建屏县(今平山县)政府对接,对中央留下来的办公用具、日用品及房舍等进行了交接;1950年,在中央老区慰问团的指示下,当地政府对革命文物进行了初步征集,这批文物后来成为西柏坡纪念馆的首批藏品,强有力地支持了纪念馆的陈列展览工作。1958年,因修建岗南水库,河北省文物部门对原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中央领导同志旧居进行了详细测绘、拍照和登记,妥善保存了木构件等建筑材料,为后来的旧址复建打下了基础。
  为贯彻首届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精神,河北省博物馆自1956年开始开展了革命文物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物资料的征集工作,共征集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物资料1万余件。其中较为珍贵的文物有马本斋家人捐献的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生前使用的图章、军刀、指挥棍和马母被捕后坐过的小推车等[3]。这一时期省博物馆征集的革命文物数量至今仍占该馆革命文物藏品的60%,占全省革命文物藏品总量的40%。
  其次是举办陈列展览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1957年,河北省博物馆利用征集到的革命文物举办了《河北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文物展览》。1958年3月又举办《革命文物流动展》,深入全省城乡34个点,巡回展出190天,行程约900公里,观众多达6万人次。周恩来总理在正定,蔡畅、周扬同志在徐水分别参观了该展览。同年还举办了多个小型专题展览,如《河北革命少年儿童展览》等。1959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省博物馆举办了《河北人民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斗争展览》。1965年8月,冀东烈士陵园举办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流动展览,先后接待观众近16万人次。以上展览既是对革命时期我党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对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的致敬与缅怀,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
  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指引和河北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推动下,这一时期河北的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建设出现了一个小高潮,迅速建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革命类纪念设施,其中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在建设规模、建筑水平等方面均居全国前列。但受建国初期经济状况影响,大部分馆舍面积较小,如河北省博物馆仅有展厅4个,馆舍面积1200平方米;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只有7间展室,展室面积100平方米。
  这一时期的征集工作在人员少、经验不足、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征集革命文物最多、质量最高的一个时期,奠定了河北馆藏革命文物的基石。
  这一时期也是举办革命文物展览相对较多的一个时期。举办的展览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贡献了力量。
  二、挫折期(1966—1976年)
  从1966年开始,河北起步不久的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尤其在前期,相关工作基本停顿,陈列展览大量减少。直到1969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全国中断的文物工作得到逐步恢复。依托革命文物,河北先后建设了潘家峪革命纪念馆、唐县白求恩纪念馆、城南庄革命纪念馆。
  潘家峪革命纪念馆建于1970年1月。潘家峪村位于唐山市丰润县(今丰润区)东北30公里处,为抗日游击斗争的堡垒村,八路军冀东区的军区药品藏储所、军事修械所、军区司令部、丰滦迁联合县政府、地下监狱、被服厂、尖兵报社等党政军机关和单位先后设在这里。1941年1月25日,日本侵略者集中了十几个县的1600多名日伪军偷袭潘家峪,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潘家峪惨案。惨案遗留了潘家大院、西大坑、老槐树、小铁门、日军临时指挥部、南岩子等6处遗址,成为向国际社会控诉日本法西斯侵华罪行、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图二)。建馆初期,丰润县有关部门在村南偏西的南坟一带建了展览室,开馆仅两年就接待观众164594人次,其中包括来自17个国家的214名外国友人[4]。
  1938年3月,加拿大共产党党员、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抵达延安,随后在晋察冀边区转战多个战场,抢救了成千上万的抗日伤病员。1939年冬天,白求恩大夫因在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受伤感染,于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逝世。1971年,唐县革命委员会将县总工会俱乐部改建为白求恩纪念馆[5],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虽然纪念馆展室面积仅有166.74平方米,但接待过全国各地的大量观众及来自加拿大的国际友人。
  1972年1月,阜平县委、县政府依托位于城南庄村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成立了城南庄革命纪念馆,1974年对外开放。抗日战争期间,聂荣臻同志以阜平为中心,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被誉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北抗战及全国持久抗战的坚强堡垒。晋察冀边区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建树卓著,崭新的民主制度及完备的建构为新中国的成立积累了宝贵经验,被誉为“新中国的雏形”。1948年4月,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城南庄,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审时度势,调整了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里也成为全国解放的重要后方基地与战略指挥中心。城南庄革命纪念馆保留着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聂荣臻、萧克等中央领导同志用过的办公室、生活用具等。城南庄革命纪念馆的成立在弘扬晋察冀精神、教育激励后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1年7月1日,河北省委批准成立“革命圣地西柏坡建设指挥部”,开始对西柏坡进行全面建设,首先在原址北部附近的山坡上复原修建了中共中央旧址和中央领导同志旧居。1975年10月,原西柏坡纪念馆筹备处更名为西柏坡革命纪念馆,次年纪念馆开始修建。
  以上几个纪念馆主要依托遗址和旧址,馆舍多借用原有建筑,设施简单,面积狭窄,藏品数量少,如丰润潘家峪革命纪念馆新建馆舍仅200平方米,藏品只有60件(套)。
  这一时期的展览,除新建馆展出的以遗址和旧址内容为中心的常设展览外,还有河北省展览馆于1971年5月10日举办的《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展览,1972年省博物馆与省文物工作队联合举办的《河北革命史陈列》等。
  总之,这十年间,河北省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整体较为缓慢,但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以及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自身特殊的红色性质,又略好于其他类博物馆的建设。
  三、缓慢恢复期(1977—1993年)
  1976年10月后,中国社会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9年5月,国家文物局在安徽合肥召开了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座谈会,服务“四个现代化”和经济建设成为这一时期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发展的主要方向。从1977年到1993年,河北省新建了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后改为唐山抗震纪念馆)等,较大规模地改扩建了西柏坡纪念馆和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1979年,位于河北邯郸涉县赤岸村的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包括司令部旧址(图三)、将军岭等,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率领下,以赤岸村为中心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先后有中央及地方的党、政、军、财、文等110多个重要机关单位在涉县长期驻扎。该纪念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全面反映八路军一二九师历史和晋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的纪念馆。时至今日,这块红色的土地在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宣传教育、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1983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复河北省委,同意在保定育德中学旧址建立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图四)。馆址位于保定市金台驿街86号,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1912年初,李石曾和吴稚晖、蔡元培等在北京发起成立了“留法俭学会”,鼓励青年学生以低廉的费用和节俭苦学的精神赴法留学,以学习西方文明,改良中国社会。作为赴法以工求学之预备,1916年后,全国先后建起了20余所留法预备学校和预备班,1917年秋在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是其中教学质量最高、教学设备最好、赴法人数最多的,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等先后毕业于该班。而以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热血青年正是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真理,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78年,河北省博物馆等单位在李维汉、何长工等留法革命前辈的关怀、支持下,联合开展了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文物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成立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为纪念1976年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唐山的伟大壮举,1980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地震局《关于保存唐山地震遗迹的请示报告》。1986年7月 28日,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建成开馆。馆址坐落于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場西侧,建筑面积1488平方米。开馆当天,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和河北省委书记邢崇智为抗震纪念碑揭幕并参观了陈列馆。
  经过一年的建设,1977年西柏坡革命纪念馆建成。馆舍占地面积1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设有7个展室。1978年5月26日,河北省军民在西柏坡隆重集会,纪念党中央、毛主席进驻西柏坡30周年,同时举行开馆典礼。复原的中共中央旧址和纪念馆同时对外开放。纪念馆内展出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和资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西柏坡期间的革命实践活动和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1981年3月21日,河北省委宣传部批复同意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更名为“西柏坡纪念馆”。到1985年,纪念馆划定文物保护区面积达587.68亩。
  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西柏坡记录了党中央的一段辉煌历史,见证了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铭记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描绘的新中国的蓝图如今变成了现实。革命圣地西柏坡已成为亿万人向往的地方[6]。


  1982年,唐县白求恩纪念馆改为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用一半展线展出了柯棣华大夫的光辉事迹。为满足展览需求,位于唐县北钟鸣山下的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新馆于1984年开始修建。新馆由纪念堂、白求恩纪念馆、柯棣华纪念馆等组成(图五)。1986年11月12日,在白求恩大夫逝世47周年纪念日,当地举行了新建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揭幕仪式。1988年,保定地区行署决定对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未完工程进行续建,着手柯棣华纪念馆内展览工作。1990年12月8日,柯棣华大夫逝世48周年纪念日,柯棣华纪念馆开馆。两馆的展陈面积均为350平方米,展线长73米,白求恩纪念馆展出图片90幅,美术作品11幅,实物31件;柯棣华纪念馆展出图片134幅,实物42件。   这一时期,还对一些旧馆进行了重建和维护修缮。建于1958年的冀东烈士陵园纪念馆在唐山大地震中被夷为平地,1984年11月开始复建,1986年7月28日完工开放。1977年至1982年,国家出资5.1万元,维修了丰润潘家峪惨案遗址和纪念馆。1985年5月1日,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接见国民党和平代表谈判旧址经复原后对外开放。1987年6月,冉庄地道战遗迹南街修复145米。1992年12月15日,国家投资100万元,修复了西柏坡部分领导人旧居,次年7月1日修复工作完成。
  这一时期的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均有与本馆主题一致的常设展览,有条件的馆还举办了革命类题材的临时展览。如1977年省博物馆与省展览馆联合举办了《周恩来总理伟大革命实践展览》。1984年5月1日至11月底,省博物馆举办了《河北省革命史展览》,接待观众6万人次;1985年2月15日至4月10日,该展览在张家口地区博物馆继续展出,接待观众3.2万人次。在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1985年8月15日至12月10日,省博物馆联合省展览馆、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等单位在石家庄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展览》,接待观众7.7万人次;9月3日至12月5日,省博物馆又与保定地区博物馆联合举办纪念展览,接待观众3.1万人次。1990年到1993年间,省博物馆自办或引进了多个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重要展览,如《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图片展》《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史实展》《河北共产党人光辉业绩展览》《南京雨花台烈士史迹展览》《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展览》《党的优秀宣传员——傅显忠事迹展》《一代伟人毛泽东》等。


  这一时期,河北省还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次针对革命文物的普查工作,为革命纪念馆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省文化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要求,革命文物普查工作分步开展:1977年完成石家庄、保定、沧州、承德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普查工作,其中石家庄地区139处,保定地区171处,沧州地区45处,承德地区35处;1978年完成廊坊地区和唐山地区普查工作,其中廊坊地区65处,唐山地区68处;1979年张家口地区共普查不可移动革命文物52处。
  革命文物的征集工作在各馆也逐步有序恢复。如1978年2月17日,省博物馆征集到的毛主席、周总理给张文明同志(曾在毛主席、周总理身边做警卫工作)的题词原件;1991年12月,冀东烈士陵园管理处接受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运昌同志捐赠的革命文物299件;等等。
  为加强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国家拨专款对见证重要历史事件和具有纪念意义的民间建筑进行了征购。如:1986年12月,国家文物局拨款50万元,征购冉庄周围四条街道临街房屋268间;1989年11月,将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上院的两座后院征用保护。
  这一时期,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革命热情感召下,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从事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工作的同志们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不懈努力,守住了阵地,为后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主要表现为:革命题材的展览比“文革”期间显著增加;革命文物征集工作全面恢复,对纪念馆涉及的院落、房屋进行了大面积的征购,解决了革命文物利用的后顾之忧;开展了基础性的革命文物普查工作。当然,这个时期也遇到了新困难。由于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把精力主要放在经济建设上,一度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一些纪念馆的级别被降低,人才流失严重,财政拮据,基础设施落后,陈列手段、艺术品位低[7],甚至出现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局面。
  四、全面增速期(1994—2012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改革开放初见成效,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已是1976年的十五六倍。这一时期,国际上发生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重大事件。国际局势的变化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针对改革开放初期一度相对弱化的思想政治工作,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爱国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搞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設、制度建设和基地建设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对全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1994年9月,河北省委抓住时机,依托省内丰富的革命文物遗存及良好的纪念馆、博物馆和革命烈士陵园等场馆基础,率先公布了河北第一批共21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每年拨出专款3000万元,支持基地的建设。1997年7月,中宣部向社会公布了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北的西柏坡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等6家单位名列其中。从此,我省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的建设达到了高峰。
  1994年到2012年的18年,全省革命纪念馆、博物馆新增15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建馆最多的一个时期。分别是保定军校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潘家戴庄惨案纪念馆、马本斋纪念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威县义和团纪念馆、中国·唐山地震博物馆、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纪念馆暨河北钱币博物馆、河北省英烈纪念园、河间市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纪念馆、唐山市丰润区管桦陈列馆、冀南革命纪念馆、博野县毛主席像章文化博物馆等。
  1997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建设工程在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奠基,1999年4月30日竣工(封二,1)。馆舍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投资建造,总投资约250万元,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纪念馆内陈列着反映自抗大成立到新中国成立14年间的建校史、艰苦卓绝的战斗史等内容的大量图片和实物。1936年,中共中央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939年6月20日,为贯彻教育与战争相结合的原则,继续发展国防教育事业,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总校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的野战军番号,并于1940年11月初到达河北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继续办学。抗大在这里办学两年零三个月,先后培养了3期(六至八期)学员,共8000余名优秀军政干部从这里毕业,走上不同的革命岗位。长期以来,抗大的革命精神一直鼓舞、启发和教育着太行儿女,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国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李大钊同志是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人,故居坐落在县城东南16公里处的大黑坨村中央。1958年7月1日,李大钊同志故居纪念馆成立。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故居房屋遭到严重破坏,文物主管部门及时拨款进行了整修,并于1978年重新开放。1982年李大钊故居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观众参观需求的不断增长,李大钊故居狭小的展陈面积已无法充分展示李大钊同志作为革命先驱伟大光辉的一生,建设一个规模适当的纪念馆势在必行。
  1996年8月18日,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新馆举行奠基仪式,1997年8月16日落成开馆,胡锦涛同志出席开馆典礼。新馆位于乐亭县县城西部、金融街西端路南,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有馆藏文物2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69件。2004年,在纪念馆主楼西侧修建了李大钊纪念碑林。纪念碑林由像亭、碑亭、碑廊等部分组成,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李大钊思想,弘扬了李大钊精神,补充了室内展览的不足。2009年,李大钊纪念馆进行了全面陈展改造。新陈列包括《李大钊生平事迹陈列展览》《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全面展示了李大钊同志光辉灿烂的一生以及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不朽功勋。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纪念馆暨河北钱币博物馆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55号,整体建筑为一座灰色三层小楼,当地人俗称“小灰楼”,2009年12月1日向社会免费开放。1947年11月12日,华北重镇石家庄解放,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小灰楼”宣告成立,并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伍拾圆、贰拾圆、拾圆券。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和人民币发行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纪念馆内设有《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展》《红色货币记忆展》《河北历史货币展》《人民币发展史展》等4个基本陈列和6个旧址展室。
  这一时期,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的建设开始引起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建设和发展资金投入显著增加,“从1994年公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省委对其分批投资建设。截止到1999年9月,累计投资1.4亿”[4]。不仅建馆数量多,馆舍建筑也一改过往因经费困难、仓促上马而出现的工程质量欠佳的尴尬,馆舍规划、建筑理念有较大提升,且与纪念主题深入融合,强烈表达了红色宣讲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陈展形式设计新颖现代,符合人们审美需求。以往方式单一、静态呆板、缺少吸引力的展览形式退出历史舞台,现代工艺和材料以及必要的声、光、电技术普遍应用,科技含量高,教育内容灵活多样,贴近群众,服务功能齐全[3]。如李大钊纪念馆的陈列(图六),不仅有静态的原始场景的复原,还有动态的电子灯光沙盘制作;既有让人沉思遐想的油画、壁画,又有立体直观的人物蜡像;既有真实珍贵的文物藏品陈列,又有新颖现代的多媒体展示和电子屏幕导览;既体现了对珍贵展品的重点保护,又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机互动的陈展理念。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的陈展运用半场景、场景复原等艺术手法和声、光、电等现代陈列手段,全面展示了抗大的历史风貌,重点展示了抗大在华北敌后办学的丰功伟绩(图七)。这一时期省内纪念馆、博物馆的陈展水平已与世界接轨。
  高质量的场馆设施及展览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前来参观,参观革命纪念馆、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常态。李大钊纪念馆自2008年以来,年均接待全国各地观众及海外游客130余万人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年接待游客量近百万人次。


  此外,非国有革命题材纪念馆、博物馆也逐步进入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建设发展序列,成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建设的重要力量。如2012年10月1日开馆的博野县毛主席像章文化博物馆,馆址位于博野县城区,面积近400平方米。馆内展有106块以毛主席像章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展板,包括部分珍贵套章,以及294块红色宣传画等。这些小小的像章,成为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五、高质量提升期(2013年至今)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的建设工作。这一时期,国有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开始侧重提升现有馆的办馆质量,加强馆藏文物和展线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加大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力度,围绕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化对革命文物价值的挖掘和创新利用,提升革命纪念馆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教育效果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同时,非国有革命题材的纪念馆、博物馆异军突起,成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数量的主要增长点。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物保护理念逐步发生变化,以往的被动性保护开始向主动性的预防性保护发展,现代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和传播领域亦开始广泛应用。文物的保护、管理、收藏、研究、宣传教育工作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带动了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建设的全面提升。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和坚定“四个自信”的高度出发,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为落实两办意见精神,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制定下发了《河北省革命文物利用工程(2018—2022年)實施方案》,提出了馆藏珍贵革命文物保存条件达标并得到保护和修复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对重点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的革命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性修复、消除病害、改善保存条件,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泛开展革命文物展示和革命文化传播,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博物馆)通过展览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等活动方式,建立与周边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部队、城乡社区的共建共享机制,组织开展具有庄严感和教育意义的系列主题活动的主要任务。2019年,河北省文物局投入500多万元,分别对涉县一二九师纪念馆及邢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开展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工程,为两馆的库房、展厅配置安装了完备的环境监测系统和恒温恒湿储藏柜,提升了馆藏文物的整体保护水平。2020年,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和邢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建立了数字化平台,完成了纪念馆场馆及基本陈展的数字化制作,包括场景的三维展现、全方位自主漫游,对馆内的部分精品文物进行了三维扫描,建立了数字资源信息存储、访问、应用的标准化体系,为文物的保护、研究、展示建立了统一的应用管理规范。根据省政府“十四五”规划要求,省文物局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每年修复革命文物200件。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加强党史教育,省文物局与省委宣传部、省党史办、省教育厅、退役军人事务厅等部门协作,号召全省博物馆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建党百年”主题活动,并遴选20家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作为重点支持和实施单位。4月16日,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在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举办了红色文化进校园“建党百年”主题活动的启动仪式,为全省红色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拉开了序幕。截至5月底,全省各地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开展活动101场,走进校园56个,受众人数达5万余人,并将在“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继续开展活动,扩大活动的覆盖面。根据计划,今年将总共推出210场红色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新建馆方面,2013年至今,全省革命纪念馆、博物馆新增3个,均为非国有性质,分别为保定市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保定市太行博物馆、迁西县喜峰口长城抗战博物馆。
  保定市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是一个以收藏中国共产党党员日记手稿、日记书籍、日记本、党史资料、物记、雷锋资料为主的民办博物馆,依法备案的藏品1164件套(2253件)。2016年12月21日对外开放。
  保定市太行博物馆设立于2017年11月22日,是一家集抗战藏品展览与红色影视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民办博物馆。藏品共计1300件(套),包括抗战藏品、老电影放映机、老电影胶片及电影相关资料、海报、文献等。博物馆围绕“抗战藏品展览”与“红色影视文化传承”主题分设《希望之光》《烽火太行》《红色影视摇篮》《少年英雄》《永不消逝的电波》与《时光影厅》等6个展览。
  喜峰口长城抗战博物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滦阳镇石梯子村,是一座反映喜峰口长城抗战历史的非国有专题性博物馆,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收藏有抗战中使用过的装备、生活用品、通讯设施及相关图片资料等3000余件,基本陈列为《喜峰口长城抗战》。
  河北革命纪念馆、博物館建设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经过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建设小高潮和“文革”中的缓慢发展,后来在逐步恢复中遭遇新的困难,再到新机遇中的快速发展和十八大以来的全面质量提升,其建设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和政府对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河北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已成为全省博物馆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革命传统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几十年来为全省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各级革命纪念馆、博物馆所展示的革命遗物、遗迹及其蕴含的革命精神是我党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曲折探索的历史印记,是对我党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胜利的总结;是对艰苦奋斗岁月的纪念,也是以史为鉴、把握当下、面向未来的警示。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样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我们应当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感悟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也是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的历史使命所在,是我省下一步推进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制度建设的根本方向。相信在党中央及河北省各级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河北省的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将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更为引人瞩目的成绩。
  ————————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05.
  [2]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料丛书编委会.晋冀鲁豫烈士陵园[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14.
  [3]李宝才.奋斗结硕果,扬帆再起航:新中国成立70年河北博物馆事业发展综述[J].文物春秋,2019(5).
  [4]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河北省博物馆事业的回顾与展望[J].文物春秋,1999(5).
  [5]宗健.唐县地名文化[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771—780.
  [6]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料丛书编委会.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1.
  [7]西柏坡纪念馆.世纪末的回眸:西柏坡纪念馆50年巨变[J].文物春秋,1999(5).
  〔责任编辑:陈宁〕
其他文献
摘 要:《尚书》既是弥足珍贵的中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献散文集,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代表作。开篇《尧典》“黎民于变时雍”句历代释义为“百姓在尧政下变得雍和”,然而通读上下文,会发现此句释义与前后矛盾龃龉。梳理“雍”“黎民”“变时”等词语的本义与衍生义,并结合上下文运用大量笔墨描写制定历法的内容,可知此句与农耕时令有关,应释义为“百姓在时令变换这件事上不清楚”。此外,在《汉书》保留的一则汉成帝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发展、积累而成的极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合。红色文化铭记着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凝聚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探索与收获,彰显了中华儿女坚强不屈、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与气质,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
期刊
摘 要:内阁阁臣钱龙锡因蓟辽督师袁崇焕“通敌”而获罪,阁臣杨嗣昌因宣大总督卢象升战死遭舆论谴责。在这两起与总督相关的事件中,阁臣皆成为被抨击的对象。在明末的庙堂之上,政事追责的内阁指向性与阁臣行为的易受攻击性,构成内阁政治生态的显著特征。在阁臣与督抚的关系中,此种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中原因与内阁“类相”而又“非相”的制度特征有着本质关联。在这两起事件及此后的舆论型塑影响下,内阁的职能空间愈发逼仄
期刊
摘要:《中庸》原为《礼记》之一篇,南宋以后成为“四书”之一。在《中庸》由“篇”升格為“书”的过程中,佛道人士早在宋代儒家之先已对《中庸》进行了广泛关注和大力提倡。据此,学界引申出一种《中庸》“回流说”,即《中庸》是从佛道回流至儒家的。但“回流说”没有或不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儒家经典众多,佛道何以单单抽取《礼记》之《中庸》加以关注与提倡呢?这个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回答,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前述“回流说”忽
期刊
【关键词】唐代;渤海国;紫瓷盆  【摘要】既往研究者经常援引唐代苏鹗《杜阳杂编》中关于“紫瓷盆”的记载来证明渤海国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以及唐武宗会昌元年(841)渤海与唐朝的朝贡关系。通过考索《杜阳杂编》记载的细节以及考古所见9世纪唐、渤海陶瓷生产的情况,可以认为所谓渤海国的“紫瓷盆”应是苏鹗铺陈缛艳的小说家言,是其虚构的灵异物品,不宜作为真实可靠的史料看待。  ————————  *本文受国家社科
期刊
摘 要:儒学现代发展落定在经学形态的两个理由,一是儒家经典的政治权威性,二是经学曾经发挥的政治整合作用。这两个理由既有事实依据,也有内在限制:它符合经学的历史真实,但它与儒学的现实处境相左。子学更有利于儒家的现代发展。从儒学的创制与传承上看,正是相与诘难的诸子学,给予原始儒学以巨大的思想活力;从儒学渐趋衰颓的史实看,正是儒学耽于权力的利用,明显丧失了思想活力与理论创造力。处于多元的现代社会,儒学必
期刊
摘 要:二程和朱熹把道德学说建立在先验的人性论基础上,注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道德境界的提升。王船山则认为,人性并不是基于某种绝对的本原而被内在地规定的,其形成离不开人类共同体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人性在本质上是“分殊”之性。船山对“分殊”之性的强调,与明中叶以来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个体性被日益重视起来的思潮不无关系。考察王船山的人性论,有助于管窥明清之际思想转型的基本面貌,并进而更准确地把握明清
期刊
摘 要:诸子各学派除了自我生成外,其体系的核心理论以及现实运用、实践性源头的论证等,还依赖庄子、荀子、吕不韦、刘安、司马谈、刘歆、班固等所构建,这是诸子学派的他者生成。使得诸子社会治理之学的主旨,有了哲学的理论形态。由此可知,古代学术的子学经验与学术愿景有这样一些特点:其一,对九流十家的概括是能够创建学派乃至建立学科的;其二,子学中心话语与多重话语两大形态为新的学术增长点的设立提供了机遇;其三,“
期刊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西柏坡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上世纪40年代末,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
期刊
摘要:法显在师子国所闻佛钵经,改写了此前流传的佛钵传说,将之视为佛法住世的标志。其所描述的佛法兴衰过程,是移用早期佛教经典中关于“三中劫”的宇宙论描述,放入到释迦佛灭,弥勒下生的佛陀论框架中。佛钵以百年为尺度移动的时间表,同时期佛教经典中类似表现是对教团修行实践的描述,正、像二时的划分,佛灭年代的具体推算,和时间表的制定,起初是三个独立的传统,并在5世纪逐渐融合。  关键词:法显;佛钵;法灭;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