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相山区空间利用发展规划为例对城乡一体化进行初步探讨和思考,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涵、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的理念及主要内容作了尝试性探讨,指出实施地区统筹发展,是解决城乡二元体制下日益尖锐的矛盾和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弊端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机制;空间规划;淮北市相山区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科学发展观的城乡一体化规划解析
1.1城乡一体化的认识
一般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城市和乡村作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了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状态。也有观点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
1.2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新阶段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在相山区、淮北市乃至中部地区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地区统筹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城乡二元体制下日益尖锐的各种矛盾和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弊端的主要手段。结合地区实际,城乡一体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发挥城乡互补优势、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1.3推进城乡规划由点向面、由体系向网络、由广域向纵深的延伸
传统的城市规划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出发点,以城市(城镇)为对象,以指导城市建设为导向,以城区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主要手段,对于区域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考虑不足。城乡一体化规划则以区域为对象,以指导城、镇、村建设为导向,以协调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力求实现规划空间由点向面、由体系向网络、由广域向纵深的延伸。
2.相山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
2.1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实现区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应具备如下几个较为成熟的条件:城乡生产力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均衡,城镇分布相当密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达。沿海地区对淮北市的经济辐射很大,可知淮北市具备城乡一体化的初步条件,也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2.2“从城市组团到核心区”的发展定位
规划淮北市为三个城市组团和一个城市“绿心”的布局结构。各城市组团围绕城市绿心发展,组团之间通过多条城市主干道相互连接。规划在相山组团内形成一个功能强大、完善的城市核心,同时积极促进周边各组团中心的形成。城市总体规划对相山区的发展是要求相山城区成为淮北市主城区的核心区,相山区的发展对全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3“增长、加快与优化”的发展策略
相山区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在经济增长发展的同时,强调内涵的提高和优化,增强实力,加快发展。
淮北市正处在快速发展之中,处于极化阶段,极化阶段的城市就像海绵一样,吸引着周边的人财物向城市集中,改变分散状态,促使人口和经济向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集中,实行合理撤并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形成强大的中心城市和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带动和组织区域的发展。相山区作为城市的有机部分应顺应城市的极化发展,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2.4“工业立区、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相山区城乡一体化中的经济战略是“工业立区、多元发展”。在相山区“工业立区”的基础上,要实施“多点突破”战略,突出休闲农业、郊野娱乐项目开发,规划相关发展空间,保证建设用地供应。同时要防止对单一化产业的依赖,在完善与淮北主城的直接联系通道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建立多通道、多方向的交通联系。
3. 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配置
3.1 城乡社会一体化战略
根据相山区目前的城乡社会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社会发展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实现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良性循环。
3.2 空间资源一体化配置
城乡一体化规划要重点统筹城乡资源,一体化配置城乡空间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其一,要坚持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妥善处理好城镇建设和耕地保护关系。其二,是要整合密度过大、规模过小的小城镇空间,建立具有规模效应的小城镇群组空间结构,奠定城镇体系结构化基础。
3.3 公共与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
公共与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城乡规划应大力完善和优化城乡各级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化内涵质量。要统筹交通、能源、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加速农村与城市对接,避免基础设施建设的低效、低水平利用和重复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和生态环境共保,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3.4 产业一体化布局
城乡产业发展和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所在。首先,要加快产业集聚。要按城市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相山区实现集中发展带动战略,继续推进工业区结构调整,并依据乡镇比较优势,整合城乡产业资源,确定主导产业体系,建立以主导产业体系链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其次,在发展导向上,注重相邻城乡地区的产业一体化和不同地区的错位竞争,统筹发展寻求共赢。其三,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产业支撑,以吸纳富余农村劳动力,达到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
4. 城乡一体化空间利用规划
4.1 空间利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1.1 从城市发展角度分析
从淮北市发展来看,随着城市战略地位的提高、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城市规模也将快速壮大。而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规模不大,城市需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从现状条件来看,城市空间的拓展将会在各个方向上进行选择。
4.1.2相山区现状分析
(1)现有相山城区建设用地存量不多,土地资源紧张;
(2)总体规划确定的凤凰山工业园区规模较小,工业园区的发展需要空间;
(3)新农村建设需要对居民点进行重新整理,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基于以上影响因素的分析,在确定相山区城乡一体化空间利用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确定科学合理的空间利用方案,统筹城乡发展。
4.2 城乡空间规划结构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相山区将逐步形成“东城西乡”的城乡空间结构,城市建设用地将沿凤凰山工业园向西北方向拓展。从空间发展的限制条件来看,城市建设用地的总量有限,乡村农用地应重在优化。从产业空间布局来分析,逐步形成“农-工-商-居-游”五大板块。
4.3 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规划战略
4.3.1 空间利用分类
区域竞争格局中,利用优势空间抢占先机。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城市发展,根据相山区自身特点和淮北市发展的要求,对相山区总体空间进行划分,规划形成四类空间。即城镇建设空间、农业发展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储备建设发展空间。
4.3.2 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发展规划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形成主要的功能区。相山区集中了淮北市主要的商贸资源,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改善环境,调整生态,完善功能,促进发展,使中央商务的职能和地位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围绕现有居住用地,加大舊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高标准的城市大型居住综合社区。
5.城乡一体化调整机制
5.1 储备建设用地发展空间规划
从城市长远发展考虑,在西部预留城市发展用地;从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来看,集中发展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有利于公共与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部分村庄应加大拆并力度,为城市长远发展预留空间。在新城的西部和北部储备用地规划重点发展工业,适当配建居住和商贸。
5.2 农业与生态保护发展空间规划
生态网络规划围绕“生态立区”的思路,对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加快都市型农业基地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进传统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以满足城市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化、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综合产出效益。
5.3设施交通网络的城乡一体化共享机制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交通的融合是城乡空间融合的主要因素,无论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还是人们观念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无可质疑地受到交通现代化程度的影响。根据“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的体系,规划对相山区现有路网进行整理,向西拓展的道路依然沿用方格网式路网结构,优化乡村路网。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乡村地区的交通状况,构建快捷畅通、城乡一体的交通网络。
结语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必然选择,实施城乡一体化规划则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区域整体发展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相山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就是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城镇发展基础,通过制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进行城乡空间结构重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调整、城鄉功能重新定位和合理分工,力图使城市和乡村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一体,实现多种要素相互交流,区域内城乡统筹经济发展,最终达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何剑鸣. 从城镇的拓展到城乡一体化——对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思考[J]城乡建设 , 2002,(12) . [2] 甄峰. 城乡一体化理论及其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 , 1998,(06) . [3] 石忆邵. 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回眸与评析[J]城市规划汇刊 , 2003,(01) . [4] 杨培峰. 城乡一体化理念——跨世纪的思索[J]规划师 , 1999,(01) . [5] 朱磊. 城乡一体化理论及规划实践——以浙江省温岭市为例[J]经济地理 , 2000,(03)
[6] 城市关系的战略转型与新时期城乡一体化规划探索,城市规划学刊 , 2009,(06)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机制;空间规划;淮北市相山区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科学发展观的城乡一体化规划解析
1.1城乡一体化的认识
一般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城市和乡村作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了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状态。也有观点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
1.2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新阶段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在相山区、淮北市乃至中部地区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地区统筹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城乡二元体制下日益尖锐的各种矛盾和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弊端的主要手段。结合地区实际,城乡一体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发挥城乡互补优势、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1.3推进城乡规划由点向面、由体系向网络、由广域向纵深的延伸
传统的城市规划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出发点,以城市(城镇)为对象,以指导城市建设为导向,以城区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主要手段,对于区域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考虑不足。城乡一体化规划则以区域为对象,以指导城、镇、村建设为导向,以协调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力求实现规划空间由点向面、由体系向网络、由广域向纵深的延伸。
2.相山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
2.1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实现区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应具备如下几个较为成熟的条件:城乡生产力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均衡,城镇分布相当密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达。沿海地区对淮北市的经济辐射很大,可知淮北市具备城乡一体化的初步条件,也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2.2“从城市组团到核心区”的发展定位
规划淮北市为三个城市组团和一个城市“绿心”的布局结构。各城市组团围绕城市绿心发展,组团之间通过多条城市主干道相互连接。规划在相山组团内形成一个功能强大、完善的城市核心,同时积极促进周边各组团中心的形成。城市总体规划对相山区的发展是要求相山城区成为淮北市主城区的核心区,相山区的发展对全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3“增长、加快与优化”的发展策略
相山区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在经济增长发展的同时,强调内涵的提高和优化,增强实力,加快发展。
淮北市正处在快速发展之中,处于极化阶段,极化阶段的城市就像海绵一样,吸引着周边的人财物向城市集中,改变分散状态,促使人口和经济向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集中,实行合理撤并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形成强大的中心城市和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带动和组织区域的发展。相山区作为城市的有机部分应顺应城市的极化发展,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2.4“工业立区、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相山区城乡一体化中的经济战略是“工业立区、多元发展”。在相山区“工业立区”的基础上,要实施“多点突破”战略,突出休闲农业、郊野娱乐项目开发,规划相关发展空间,保证建设用地供应。同时要防止对单一化产业的依赖,在完善与淮北主城的直接联系通道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建立多通道、多方向的交通联系。
3. 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配置
3.1 城乡社会一体化战略
根据相山区目前的城乡社会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社会发展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实现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良性循环。
3.2 空间资源一体化配置
城乡一体化规划要重点统筹城乡资源,一体化配置城乡空间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其一,要坚持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妥善处理好城镇建设和耕地保护关系。其二,是要整合密度过大、规模过小的小城镇空间,建立具有规模效应的小城镇群组空间结构,奠定城镇体系结构化基础。
3.3 公共与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
公共与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城乡规划应大力完善和优化城乡各级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化内涵质量。要统筹交通、能源、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加速农村与城市对接,避免基础设施建设的低效、低水平利用和重复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和生态环境共保,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3.4 产业一体化布局
城乡产业发展和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所在。首先,要加快产业集聚。要按城市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相山区实现集中发展带动战略,继续推进工业区结构调整,并依据乡镇比较优势,整合城乡产业资源,确定主导产业体系,建立以主导产业体系链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其次,在发展导向上,注重相邻城乡地区的产业一体化和不同地区的错位竞争,统筹发展寻求共赢。其三,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产业支撑,以吸纳富余农村劳动力,达到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
4. 城乡一体化空间利用规划
4.1 空间利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1.1 从城市发展角度分析
从淮北市发展来看,随着城市战略地位的提高、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城市规模也将快速壮大。而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规模不大,城市需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从现状条件来看,城市空间的拓展将会在各个方向上进行选择。
4.1.2相山区现状分析
(1)现有相山城区建设用地存量不多,土地资源紧张;
(2)总体规划确定的凤凰山工业园区规模较小,工业园区的发展需要空间;
(3)新农村建设需要对居民点进行重新整理,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基于以上影响因素的分析,在确定相山区城乡一体化空间利用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确定科学合理的空间利用方案,统筹城乡发展。
4.2 城乡空间规划结构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相山区将逐步形成“东城西乡”的城乡空间结构,城市建设用地将沿凤凰山工业园向西北方向拓展。从空间发展的限制条件来看,城市建设用地的总量有限,乡村农用地应重在优化。从产业空间布局来分析,逐步形成“农-工-商-居-游”五大板块。
4.3 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规划战略
4.3.1 空间利用分类
区域竞争格局中,利用优势空间抢占先机。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城市发展,根据相山区自身特点和淮北市发展的要求,对相山区总体空间进行划分,规划形成四类空间。即城镇建设空间、农业发展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储备建设发展空间。
4.3.2 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发展规划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形成主要的功能区。相山区集中了淮北市主要的商贸资源,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改善环境,调整生态,完善功能,促进发展,使中央商务的职能和地位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围绕现有居住用地,加大舊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高标准的城市大型居住综合社区。
5.城乡一体化调整机制
5.1 储备建设用地发展空间规划
从城市长远发展考虑,在西部预留城市发展用地;从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来看,集中发展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有利于公共与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部分村庄应加大拆并力度,为城市长远发展预留空间。在新城的西部和北部储备用地规划重点发展工业,适当配建居住和商贸。
5.2 农业与生态保护发展空间规划
生态网络规划围绕“生态立区”的思路,对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加快都市型农业基地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进传统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以满足城市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化、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综合产出效益。
5.3设施交通网络的城乡一体化共享机制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交通的融合是城乡空间融合的主要因素,无论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还是人们观念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无可质疑地受到交通现代化程度的影响。根据“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的体系,规划对相山区现有路网进行整理,向西拓展的道路依然沿用方格网式路网结构,优化乡村路网。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乡村地区的交通状况,构建快捷畅通、城乡一体的交通网络。
结语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必然选择,实施城乡一体化规划则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区域整体发展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相山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就是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城镇发展基础,通过制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进行城乡空间结构重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调整、城鄉功能重新定位和合理分工,力图使城市和乡村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一体,实现多种要素相互交流,区域内城乡统筹经济发展,最终达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何剑鸣. 从城镇的拓展到城乡一体化——对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思考[J]城乡建设 , 2002,(12) . [2] 甄峰. 城乡一体化理论及其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 , 1998,(06) . [3] 石忆邵. 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回眸与评析[J]城市规划汇刊 , 2003,(01) . [4] 杨培峰. 城乡一体化理念——跨世纪的思索[J]规划师 , 1999,(01) . [5] 朱磊. 城乡一体化理论及规划实践——以浙江省温岭市为例[J]经济地理 , 2000,(03)
[6] 城市关系的战略转型与新时期城乡一体化规划探索,城市规划学刊 ,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