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社会政治、经济飞速发展,进而带动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地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和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教师、家长和社会的重视。教育部提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其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也应得到更高的重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每位教师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育人育心,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目前,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有很多心理问题,然而我们许多教师却错误地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老师的任务。其实不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重视的。心理学研究充分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的指导功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
作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他的言谈举止是一种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感化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
1、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和蔼、鼓励的语言,尊重平等的态度,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并能够增进师生间的关系。进而教师无论何时都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威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师生关系。
2、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
教师有必要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心理产生了我要学的积极情感体验。
二、搭建表现的舞台,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风采
未来的社会,良好的竞争氛围、勇于尝试、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与魄力……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要求教师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了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上,在以后的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学生各方面能力与才华的舞台,并给学生以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尝试, 勇敢地面对失败和他人的讥讽,在舞台上,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自信,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不断地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和畏惧感,让学生在不断解决矛盾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的支持,学生能够确立自己的目标并向目标迈进,在学习上往往会取得更好的进步。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自于学习活动困扰的现象比较多见, 一旦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显得面目憔悴。作为教师,我们要细心的讲解,排除困扰,使学生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建立起自信。
三、用爱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教师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这要求教师具有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性格,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教师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逐渐缩小学生与教师心理距离。
在小学教学中,小学生是非常顽皮,调皮的。因此要求教师在对待这些学生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气恼,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
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新课标》要求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学会与人合作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通过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种互帮、互教、互学、团结合作的形式,能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学会协作,养成良好的性格,并能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际间的关系,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与人交往,从而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大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形成积极向上学习的集体气氛,让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在那些交流中,学会与同学交流与沟通,又能在交流中明白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所以开展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群体意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愿意与人相处的开朗性格,防止学生孤癖性格的形成,更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与人交往的技能。
总之,数学是一门科学,师生都必须持科学的态度,冷静地思考,沉着地应对教与学。然而 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确处理好师与生、知识与实践、考试与升学的关系。针对学生的种种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教师必须利用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调整学生失调的心理,恢复心理平衡,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数学教学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氛围,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还要以教学为载体来挖掘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郭荣秀
[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关燕萍
[3]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杜红梅
[4]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贺莉莉
目前,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有很多心理问题,然而我们许多教师却错误地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老师的任务。其实不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重视的。心理学研究充分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的指导功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
作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他的言谈举止是一种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感化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
1、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和蔼、鼓励的语言,尊重平等的态度,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并能够增进师生间的关系。进而教师无论何时都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威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师生关系。
2、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
教师有必要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心理产生了我要学的积极情感体验。
二、搭建表现的舞台,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风采
未来的社会,良好的竞争氛围、勇于尝试、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与魄力……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要求教师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了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上,在以后的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学生各方面能力与才华的舞台,并给学生以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尝试, 勇敢地面对失败和他人的讥讽,在舞台上,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自信,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不断地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和畏惧感,让学生在不断解决矛盾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的支持,学生能够确立自己的目标并向目标迈进,在学习上往往会取得更好的进步。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自于学习活动困扰的现象比较多见, 一旦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显得面目憔悴。作为教师,我们要细心的讲解,排除困扰,使学生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建立起自信。
三、用爱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教师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这要求教师具有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性格,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教师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逐渐缩小学生与教师心理距离。
在小学教学中,小学生是非常顽皮,调皮的。因此要求教师在对待这些学生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气恼,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
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新课标》要求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学会与人合作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通过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种互帮、互教、互学、团结合作的形式,能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学会协作,养成良好的性格,并能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际间的关系,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与人交往,从而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大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形成积极向上学习的集体气氛,让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在那些交流中,学会与同学交流与沟通,又能在交流中明白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所以开展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群体意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愿意与人相处的开朗性格,防止学生孤癖性格的形成,更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与人交往的技能。
总之,数学是一门科学,师生都必须持科学的态度,冷静地思考,沉着地应对教与学。然而 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确处理好师与生、知识与实践、考试与升学的关系。针对学生的种种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教师必须利用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调整学生失调的心理,恢复心理平衡,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数学教学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氛围,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还要以教学为载体来挖掘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郭荣秀
[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关燕萍
[3]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杜红梅
[4]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贺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