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二维走向三维”的讨论(2)

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0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老师:
  
  很想早些写信给您,只是之前与您通了电话,得知您仍在休养身体,不好轻易打扰。今年北京的整个春天比往年都要冷,可“五一”劳动节那天气温又突然升高恍如盛夏,这样忽冷忽热的天气真让人措手不及,多亏您住在三亚。身体好些了吗?都已经立夏了,刘老师您何时回京?
  刘老师,感谢您对我的作品一直的关注,更感谢您对我的作品深入的研究和立论。关于信中您所阐述 “‘原色点’的全部意义是将修拉的点彩引入你的晕点”的分析和“回闪”的立论,我十分感谢。但是,刘老师,我也很乐意冀少峰先生提出的“从静态走向动态,从二维走向三维”的立论。也许是我的一些新作品您还未见到的原因,使得您对此立论颇有异议。其实,我的一些作品不仅能“随着视点在远近正侧之间变换色彩,产生出极为丰富甚至意外的似真似幻的视觉感”,而且还会出现我预先设定好的三维立体图像。只要伫立在我的这些新作品前观看,图像能够三维立体的浮现在观者面前。现在,我的水墨作品确实地达到了3D效果,有点像电影《阿凡达》给人的立体视觉感受,观者虽然站在画前几米之外,却感觉到画中的图像触手可及,我预先设定好的图像能跳离出画面几十厘米甚至几米远的距离感。关于这种作画方法,我已研究了很多年,终于在去年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我请了一些朋友观看,大多数人可以看出这种我预先设定好的三维立体图像,这令我颇为兴奋。
  这种三维图像仍然是用传统的中国画的颜料或中国墨汁,用毛笔在生宣纸上去完成的,难度系数很高,我还是用 “南氏晕点”和“南氏笔路”法,画出了有三维视觉感的水墨作品。我希望让3D的时尚体现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之中,使科技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水墨的脉络相融。当然,我的三维水墨创作并非为了3D而3D,而是为了寻找一个更宽广的当代艺术语言。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能早日见到您,一起来讨论我用三维水墨手法去创作既是中国也是国际的当代艺术作品的原由。
  祝您安好!
  
  南溪 2010年5月5日立夏于北京宋庄
其他文献
常朝晖  一九六八年生于青岛即墨市。一九九一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二○○九年毕业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美术馆专职画家、文化部青联委员。  展览与获奖  一九九四年,作品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  一九九七年,﹃山东首届中国人物画展﹄,分获二、三等奖(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作品入选﹃全国建军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期刊
摘要: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学术史研究的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书法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从书法学术史、思想史这个特定的角度来观照文字学与书法研究的学科关系。作者通过对章太炎、容庚、商承祚等人的个案分析指出,文字学与书法研究分享了共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材料,书法学者也为推动文字学自身的进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从学科建设角度对两者学科关系的探讨还并非十分自觉,这也为未来的书法研究留下了许多有待展开的学术空间
期刊
每一种成熟的艺术都有大量的惯例作为其基础—因为它总是一种语言。惯例是伟大艺术的条件,而不是障碍。  —尼采  王客的书法拥有一种猛虎般的姿势,而且,是就这个喻象最贴切、最严格的程度而言:他同时写下了力和优雅。于是,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积蓄巨大力量之后的突然奔袭,这个爆发的起点,跃起的奋力一击,通常发生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而此后便以极快的速度奔袭至一片空旷的区域,其中仍然能听到空气被搅动被撕裂后相互
期刊
这批黑陶印是我从2010—2015六年间,利用每年的写生季和假期所做的大批作品中选出的一部分。  文人篆刻流派从元代发轫,历明清两代而流派纷呈,至晚清民国推向高峰。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一个历史的节点之上了。传统文化修养的普遍贫乏与稀薄,是当代篆刻家们对于传统艺术的精神内含难于深化所面临的集体困境。不过,今天越来越开放的视野和越来越发达的信息,使得我们无论在宏观的角度还是在微观的角度,都能够比我们的
期刊
清代中期,在书法成就上能堪称翘楚者,非王文治莫属。  王文治(一七三○— 一八二二),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年)庚辰科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其书法博采众长,独具一格,源出董其昌,兼法张即之,既而得力于二王、李邕,善以侧媚取势,尤得董其昌神髓。因其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萧疏秀逸之韵,时有“淡墨探花”、“淡墨翰林”之誉。善画墨梅,韵
期刊
杜尾顽  字居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琴会会员、福建古琴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一九九六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大专班。  二○○五年结业于杭州师范美术学院何水法中国花鸟画高级研修班。  二○○七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推荐具有市场潜质的中青年画家。  丁学军  字乙轩,山东民族画院画家,受教于天津美院李孝萱先生门下。  现居北京。  丁学军官方网站:  http://dingxuejun.ar
期刊
在当今美术思潮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当代人文精神的发展,以及西方现代艺术对本土艺术的冲撞与融合,促使中国画的笔墨艺术语言趋向于自身形态的现代化演变。作为重要绘画种类的工笔画,在当代情境下更能广泛吸收其他画种的营养,探索的空间更加广阔,观念更加现代。工笔画吸收西画的素描和造型观念,并以线造型为基础,将新的语言引入其中,在描绘现实人物的生活和形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和文化空间中,像
期刊
桑愉先生是当代扬州杰出的篆刻家,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印坛熠熠生辉的明星。  桑先生名宝松,亦作保松,字愉,以字行,别署阿松、无咎、吾久、若木等,名其居曰乐观楼。因家藏黄慎的大瘿瓢,故又名饮瘿瓢馆。晚岁得东汉建宁地券,故又名建宁券室。  先生生于一九二九年三月十七日,卒于一九七九年一月十日,终身从事教育工作,而将其全副心力倾注于他所热爱的篆刻艺术,他的生命价值存在于篆刻艺术之中。他一生中创作最活
期刊
南溪你好:  诚恳接受你的批评,在你埋头作画的三年里,我确实了解不多,关注甚少。因为这几年我把精力主要放在批评自身的一些问题上,包括年会、网站、基金等事务性工作。  收到你的来信一直没有回信是因为没有看到你的新作,只有亲自看看才会心里踏实,才知道要说些什么。当我去你画室看过之后,我心里踏实了,我被你的作品所感动。可以看出这些年你所下的功夫、你的持续不断的探索精神,以及值得肯定的探索成果。  中国水
期刊
南溪:    今天从医院逃回来看到了你的邮件。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供参考。  “原色点”的尝试很有意思,但目前还难以在理论上大做文章,冀少峰所谓的“从静态走向动态,从二维走向三维”,立论比较勉强。其实,“原色点”的全部意义是将修拉的点彩引入你的晕点,换一种说法,是将修拉的点彩本源化和极端化,推到最后的三原色,利用三原色含一切色的原理,让观众用自己的眼睛进行视觉溶彩,随着视点在远近正侧之间变换,产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