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那些看不见观众的日夜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c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位观众提前四十分钟就到了剧院门口,在闸机口扫描绿色随身码,测量体温,完成安检后进入剧场,这个平日里看来近乎“繁琐”的入场流程,现在却能带给观众最直接的安全感。这是2020年6月12日,阔别观众100多天之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终于打开了剧场的大门,与观众重逢。
  在疫情期间,这家场团合一的国有剧团经历了哪些焦虑和挣扎,又如何面对不可抗力带来的重重考验?带着这些疑问,作为刚刚加入上话的青年从业者,笔者对各部门同事进行专访,汇聚此文。
  在看不见观众的日夜里,他们如此走过。
  退票:把观众放在心上
  1月22日,话剧《原野》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上话”)迎来农历新年前的末场,当天是总计第100场演出,剧组特别安排了演员和全体观众合影的环节。照片上依稀可辨,有超过半数观众自发佩戴了口罩,电梯间浓郁的消毒水味也昭示了几分不安。
  “要不要让负责检票和引导观众的礼宾人员佩戴口罩?”早些时候,市场部主任陆莉萍与市场部副主任、礼宾组负责人姚承颖商量过此事。但因为尚且不确定疫情的严重程度,考虑到礼宾戴口罩可能会引发观众不必要的恐慌,两人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演出项目部主任吴嘉回忆,1月23日他到广州休假,离开上海前想买一些口罩以防万一,但跑了几间药店都没有买到。“那时我隐隐约约有点担心这个事态再发展的话,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整个演出和生产工作……23日上午,我们已经在工作群讨论可能要停止演出和可能的退票预案了,可能算比较早地停止大规模聚集活动。”
  23日下午,上海文旅局下发了指导性意见,要求各个演出场所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如果发生退票的情况,要和观众做好沟通。虽然文件对于是否取消演出并没有做出明文规定,但直面演出市场多年,市场部主任陆莉萍的顾虑更加具体,取消演出的信号一旦释放,观众和演员们的心态、2020上半年已开票剧目的销售情况、租场演出的合同履行情况都是她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和总经理张惠庆通了电话之后,关于演出退票的紧急部署开始启动。
  根据多年的演出制作经验,制定退票方案和演出人员疫情期间报酬分配方案并没有花费吴嘉太多的时间,但时值春节假期,大部分中层领导在各处探亲度假,在国外旅行的同事还由于时差问题无法随时沟通。
  当晚7点,在针对演出团队的报酬分配方案还在各部门领导间传递预审时,上话官方微信公众号已经发布了演出取消公告。上话成为了上海第一家发布退票通告的演出场所,并向所有观众承诺退票不设置截止日期,也不需要进行线下操作。
  其实2020年1月23日正是上话成立25周年的纪念日,原本宣传部门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庆生”推送,当下只能被迫放弃,但在当天的退票推送下方,仍有观众留言“也祝你生日快乐”。当上话为了观众的安全殚精竭虑时,观众也将话剧中心放在了心上。
  对于观众来说,上话的退票是一个足够迅速和负责的举措,对于从公告中得知自己负责的项目被取消的制作人们来说,焦虑也是必然的。在微信推送发出之后的半小时,吴嘉接到了多位制作人的询问电话。与此同时,演员俱乐部也感到了来自相关项目演员的紧张情绪,好在由于演员经理和演员间点对点的沟通模式,针对可能存在的变化非正式的沟通和安抚一直没有间断。
  当天晚10点,受疫情影响演出项目的费用结算方案在经过了上话党委的确认后,通过演员俱乐部、舞美部的部门主管正式发布给相关演职人员,焦虑的情绪得到缓解。
  从舞台上来,到生活中去
  元宵节当日,瑞金医院的136名医护人员一夜成军,奔赴武汉抗疫医疗一线。作为瑞金医院的“老朋友”与共建单位,上话也时刻牵挂着这些为爱逆行的白衣天使们,希望能够通过戏剧的形式铭记这一段艰难的战“疫”故事,记录医护工作者们在前线攻坚克难的勇气与突破自我的成长。
  经过上话主创团队多次赴瑞金医院采风学习、挖掘素材,记录上海援鄂医疗队从出征到凯旋真实经历的音乐剧《那年那时那座城》已于7月首演。谈及这部音乐剧的创作目的,作品总监制、上话党委书记田水表示,这样的创作是一个重新梳理自己和重新洗礼的过程。
  此外,艺术室副主任李古川在疫情发生后,组织上话高层以及合作编剧们开展了数次线上头脑风暴,从媒体报道的素材中挖掘选题,并选定了数个选题。其中,关于疫情期间夫妻关系探讨的选题已经成功落地为上话导演何念执导的原创话剧《热干面之味》,并于5月23日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与久别剧场的观众们见面,当日直播吸引了16.5万人在线观看,它也成为了剧院复工后,上话第一个迎接观众的戏。
  除了以赤子之心将疫情期间的动人故事加入创作之中,上话同样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工作的点滴细节中。
  宣传主管陈理介绍,在整个抗疫期间,上话的宣传推送基调是“要知道你的观众是谁,知道你能做什么,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我们的话剧演员,肯定声音是占有优势的,就想到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安抚大家的情绪,因为这场战役中除了在前线的人,每个关在家中的人其实都是战士”。因此在第二次疫情防控会议中,上话决定依托原有的声音产品《剧场的耳朵》,由艺术室的同事选择能够安抚人心的经典文本,由演员在家中完成录制。
  除此之外,微信推送的选题也尽可能的低调,绝不占用公共资源来宣传自己。疫情期间,上话工会组织员工去口罩生产车间做志愿者,因为演员家属高鑫的一条微博让口罩义工事情顶上了微博热搜。根据内部报名情况,工会先后组织了4场志愿活动,参与员工60名,共计完成了15万个口罩生产。这些平日里忙碌在剧场台前幕后的演员、舞美技术人员、剧场管理人员纷纷从大幕落下的剧场走向了通宵忙碌的夜间车间,在演出暂停的日子里,实实在在地为抗疫工作献上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对此,上海各家媒体都持续关注此事,但在上话自己微信平台上却始终没有宣传这个故事,只在几期志愿活动全部结束、待“热度”平息之后出了一个简单的总结,算是有始有終。   3月的一天,总经理张惠庆下班经过富民路,整条街的商户都因为疫情没有营业,但一间小小服装店用一张超大海报覆盖了展示衣服的橱窗,上面写着“勇气、希望、爱”,她的心一下子被击中了。“我在反思,我们做晚了,我们更有义务去散播这样的温暖。我们的责任应该是发挥自己的能量去拥抱观众,在我们的能量范围内让公众在这样的高压之下,感受到一点温暖、一点爱。”
  艺术剧场外立面的喷绘提上了日程。在沟通设计稿时,被困在黄冈老家的平面设计师问陈理,三月武汉的樱花就要开了,她能不能在海报上加上一棵樱花树。陈理说:“特别好,安福路上本来都是法国梧桐,樱花开在大楼上应该也挺漂亮,这样上海跟武汉都能看到樱花了。”几天后,印着“勇气、信仰、爱”和“THE SHOW MUST GO ON”的喷绘海报如约出现在了安福路上。
  陈理说:“我曾经读到过一句话:文艺作品本身并没有办法对这个时代的问题进行解决,但是它可以对人的人性美做坚定的扶植。我们平时做戏,在疫情期间做这样的事,目的都是一致的。”
  且听,穿林打叶声
  谈到对下半年上海演出市场的总体预期,演出项目部主任吴嘉使用了这个强烈的形容词——“惨烈”。
  一方面,大部分演出机构上半年由于疫情取消演出的优秀项目将会被集中到下半年,劣势项目将会被自我淘汰,对于上海这样文艺演出市场比较成熟的城市,场地资源长期紧缺,下半年情况可能更甚。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民众的收入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购买演出的消费决策将会更加谨慎,整体演出市场的销售竞争将会十分激烈。
  当下,剧院的上座率需要控制在30%以下的时候,从业者的反应才会如此激烈。但张惠庆认为不应该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所谓营收比上。“如果有人说因为30%售票做一場亏一场,所以就不做了,但疫情前也未必每个项目都是盈利的。大家也都是在不遗余力地为开拓市场和观众而努力着。中国现在的团体和剧场,不要说国有的,民营的也做了很多没有盈利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想把这个市场先扶持起来。”
  张惠庆说:“我认为,作为国有院团不管疫情有没有来都要以公众利益为第一考量,而不是以剧院盈利为第一考量。疫情来了以后,上话更有责任对员工负责,对观众负责,对政府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在疫情之下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行业的逐渐复苏中承担最多的责任,怎样才能尽量地缩短复苏周期、加快节奏。这是当下国有院团或者国有文艺单位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采访期间,我们看到了上话人面对疫情最真实的焦虑、权衡,也看到了上话人身上最统一的品质——勇敢,敢于决定、敢于发声、敢于负责,甚至是敢于牺牲。在不可抗的风雨将至时,他们不曾躲避也不曾后退,耳畔穿林打叶声,且听,且行。
  (本文图片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提供)
其他文献
人到中年,当无处不在的事实和谎言交织缠绕,人们陷入生活的谜团,你会更想听到善意而柔和的谎言,还是赤裸而刺痛的真相?爱的谎言是否必要,坦白又是否是爱的见证?当你意外窥见生活的真相,会选择如何面对生活?  近日,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法国剧作家弗洛里安·泽勒创作、田水执导的“反义词戏”《真相》(The Truth)和《谎言》(The Lie)中文版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轮番上演,对复杂人生的戲谑解读
期刊
距离我的身体最后一次坐在剧院,已经过去了整整五个月。五个月前,我坐在吉尔格德剧院(Gielgud Theatre),看完了以莎士比亚生平为主要线索的情景喜剧《鹊起之鸦》(Upstart Crow)舞台剧版的首演。过不多久,伦敦的剧院在政府指导下纷纷关门避疫,一时间,《鹊起之鸦》成了我观众身份暂时的休止符。  《鹊起之鸦》最初是BBC二台于2016年作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而播出的情景喜剧。它
期刊
疫情以来,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引领所属千名戏曲工作者携手并肩,艺起前行,倾情投身抗疫主题文艺创作,走上云端,推出一系列优质线上文艺服务,其中进行的线上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艺术抗“疫”·创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作品。截至5月底,京、昆、沪、越、淮、评等六院团共创作了23个作品,其中戏曲作品共计13个,朗诵作品1个,曲艺作品9个,已陆续在多个平台推出,以艺术振奋精神,用作品温人心。  二、艺起前行
期刊
上海沪剧院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利用“云创排”创作了四部沪剧微剧场作品《阿拉上海人》《一路有你》《城市的温度》《凯旋》。这些作品均由沪剧院中青年演员联合演绎,聚焦疫情中的医务工作者、医务人员家属、热心市民、快递小哥、外卖员等。  3月底,艺起前行·演艺大世界云剧场戏曲展演周,剧院推出了沪剧电影《雷雨》线上导赏活动。我们在汾阳路150号沪剧院新址,边走边聊边唱,将《雷雨》与花园洋房的渊源娓娓道来,并带
期刊
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到现在,上海京剧院做了5场线上演出直播活动,剧院从演唱、音乐、武戏等不同侧重点举办的云演出,均受到广泛关注。2月26日,上海京剧院与全民K歌APP共同打造了“全民在线演唱会”。3月5日,剧院开展了“三五”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之云游上海京剧传习馆,剧院首次尝试自主直播。3月26日,“一江连心 艺起前行”上海京剧院线上演唱会多平台同时直播。4月30日,“音韵——上海京剧院主题音乐会”再次
期刊
30多年来,国家一级编剧褚伯承先生专做一件事:研究沪剧。为此他写了不少论著。4月,他又出版了一本《沪剧与海派文化》,24万字,将沪剧这张“上海的名片”的正反两面、前生今世、高低起落介绍得一清二楚,论述准确而新颖。这本书,可谓是沪剧第一史。  著名学者、褚伯承的同班同学余秋雨为这本书写了序,对于褚伯承的努力,余秋雨以华美而形象的文字评介:“他是一名晚风下的守护者,秋霜下的扫野人。据我所知,这样的人物
期刊
上海越剧院是启动线上节目最早的一批,从今年2月8日开始第一期,到现在一共三期,总的直播量已达到46场。其中有演出资源的展示,线上的教学普及,也有为直播量身打造的、适合线上的直播类节目。上越的线上节目具有开播时间久、覆盖面广、参与人次多、形式和内容丰富、网络流量大等特点。  我们对线上节目的思考与探索分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储备与对互联网的认知。互联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只有经过亲身参与的过程才
期刊
疫情发生以来,各单位都纷纷做了线上节目,我们剧院老同志93岁的蒋锡礽老师第一时间(1月29日)发来了自创快板书,武汉演员张玥跟着快板书配上音乐打着节拍录制了音频,在微信上发布了。  我们主要的一个线上节目是自创的抗疫微剧《万众一心》。主创团队在24小时内创立,从搭建主创班子到素材、后期、录音等,整个团队摸索着做,发挥老带新传帮带的作用,体现了责任担当,充分看到儿艺人的精神。微剧创作的中期,我们把创
期刊
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各项评审工作已顺利完成。为配合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原定于2020年春季在沪举行的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活动拟延期至2020年9月下旬举行。  特此公告。  上海白玉蘭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办公室  2020年5月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大年三十开始上海评弹团就迅速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创作了一系列文艺作品,如《众志成城迎春归》《使命》《携手共筑防疫墙》《我是一月之后才认识他》《秀发》《逆行的白百合》《儿子的微信》《甜津津,暖融融》《手机又响了》等。同时,上海评弹团在危机中主动思变,从书场走进空中剧场、抖音直播间。  我们推出的线上节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专门制作的线上演出,3月8日,上海评弹团“艺起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