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田径运动是促进人类身体各方面机能的重要运动项目,更是进行体育锻炼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性运动。本文从田径项目特征出发,对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有效开展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田径
小学体育课程作为新课改的面向目标之一,其肩负着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而田径作为体育训练中的基础内容,需要先从田径的趣味性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确保接下来各项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
一、趣味田径
1、变换练习
变换练习指的是通过变换各种对身体的刺激性训练来达到教学目标。即通过变换不同状态下的运动负荷、速率、节奏、速度、力量的大小以及环境等来刺激机体肌肉、神经等,促进体能的发展。例如,在快速跑中涉及到起跑,起跑的主要训练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人快速反应的能力,尤其是听觉与神经之间的协调、支配。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常规的站立或蹲踞式起跑练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听信号疾跑急停”“髋、膝关节不同屈度正、背及侧面的静止”“原地运动的听信号起跑”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听觉反应能力。
2、综合练习
将多种体育项目综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全面性,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一训练项目所带来的疲倦。综合练习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综合技能掌握的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例如,在跨栏跑中,教师可以用橡皮筋来代替跨栏架的横板,进行“跨栏”“跳栏”“单脚跳”“20米快速跑”等练习,以此消除学生对跨栏跑的恐惧心理。
二、丰富教学方式
针对小学生活泼灵动、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以及注意力持续集中时间较短等特点,教师要应在体育田径教学中多采用较为儿童化、兴趣化、游戏化等教学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快速跑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鉴“撕名牌”的游戏方式,将其融入到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也发展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奔跑能力。也可以多进行接力跑,如单纯接力或设置多点的接力跑练习等等。
体育课虽然与文化课教学形式等方面不同,但很多教学方法是相通的。如文化课教学中会用到的分层式教学,体育教师就可以将其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处在第三发展阶段,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田径基础,首先教师要对班级内所有成员的现有身体素质状况以及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处在相近或相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再根据其差异性,制定出有区别的学习目标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三、关注学生情感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情感同样也是需要教师重点关注的点,调节师生关系必不可少。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上情感占据主要位置,而在体育技能学习态度上,情感支配占据着主要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呵护与帮助等方法,来鼓励和关心学生,从本质上培养学生参加体育田径运动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小学生往往会根据个人情感来评价教师,和对该教师所任教课程的好坏,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师对他的态度往往决定着他对教师和该课程的态度,所以教师对学生予以关心和呵护时,学生自然也就愿意付出身心去在遵守课堂规则的前提下进行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自然地使班级中产生了一种轻松、和谐融洽的体育学習氛围。
四、科学合理拓展
拓展田径教学首先可以从教学素材入手,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规定内容:为达到田径教学目标,可以根据个水平阶段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具体培养目标对田径教学素材进行合理拓展。例如,在第三水平阶段的投掷实心球中,该阶段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开始显露,自主意识也逐渐强烈,学生会经常性地进行自我评价,还有一部分在具备一定田径运动基础后,也开始进行对有一定难度动作运动的挑战,在投掷实心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拓展为①可以选用不同质量、不同大小、不同材质以及不同颜色的球来代替实心球。②进行不同方式的投,如“旋转、原地、上步、上两步、出手”。③不同方向、不同动作幅度,学会借助身体各部位、关节的力量等。
其次,从丰富课余田径锻炼形式入手,根据季节的不同,可以在每个月定期举办多样化的小型比赛,如跳绳、丢沙包、拔河等等。在3、4月份可以举办校级田径运动会、环校园马拉松等等,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增强学生体质,并有效培养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
综上,完善小学体育教学措施,合理优化田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学情,选用具有生活化、实用化的田径教学素材,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完善传统教学方法,拓展出具有特色的田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董帅.提高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有效性探究[J].田径,2019(07):76-77.
[2]王新燕.试论小学体育中田径训练的法则与应对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9):30-31.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田径
小学体育课程作为新课改的面向目标之一,其肩负着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而田径作为体育训练中的基础内容,需要先从田径的趣味性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确保接下来各项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
一、趣味田径
1、变换练习
变换练习指的是通过变换各种对身体的刺激性训练来达到教学目标。即通过变换不同状态下的运动负荷、速率、节奏、速度、力量的大小以及环境等来刺激机体肌肉、神经等,促进体能的发展。例如,在快速跑中涉及到起跑,起跑的主要训练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人快速反应的能力,尤其是听觉与神经之间的协调、支配。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常规的站立或蹲踞式起跑练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听信号疾跑急停”“髋、膝关节不同屈度正、背及侧面的静止”“原地运动的听信号起跑”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听觉反应能力。
2、综合练习
将多种体育项目综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全面性,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一训练项目所带来的疲倦。综合练习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综合技能掌握的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例如,在跨栏跑中,教师可以用橡皮筋来代替跨栏架的横板,进行“跨栏”“跳栏”“单脚跳”“20米快速跑”等练习,以此消除学生对跨栏跑的恐惧心理。
二、丰富教学方式
针对小学生活泼灵动、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以及注意力持续集中时间较短等特点,教师要应在体育田径教学中多采用较为儿童化、兴趣化、游戏化等教学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快速跑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鉴“撕名牌”的游戏方式,将其融入到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也发展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奔跑能力。也可以多进行接力跑,如单纯接力或设置多点的接力跑练习等等。
体育课虽然与文化课教学形式等方面不同,但很多教学方法是相通的。如文化课教学中会用到的分层式教学,体育教师就可以将其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处在第三发展阶段,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田径基础,首先教师要对班级内所有成员的现有身体素质状况以及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处在相近或相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再根据其差异性,制定出有区别的学习目标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三、关注学生情感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情感同样也是需要教师重点关注的点,调节师生关系必不可少。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上情感占据主要位置,而在体育技能学习态度上,情感支配占据着主要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呵护与帮助等方法,来鼓励和关心学生,从本质上培养学生参加体育田径运动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小学生往往会根据个人情感来评价教师,和对该教师所任教课程的好坏,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师对他的态度往往决定着他对教师和该课程的态度,所以教师对学生予以关心和呵护时,学生自然也就愿意付出身心去在遵守课堂规则的前提下进行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自然地使班级中产生了一种轻松、和谐融洽的体育学習氛围。
四、科学合理拓展
拓展田径教学首先可以从教学素材入手,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规定内容:为达到田径教学目标,可以根据个水平阶段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具体培养目标对田径教学素材进行合理拓展。例如,在第三水平阶段的投掷实心球中,该阶段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开始显露,自主意识也逐渐强烈,学生会经常性地进行自我评价,还有一部分在具备一定田径运动基础后,也开始进行对有一定难度动作运动的挑战,在投掷实心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拓展为①可以选用不同质量、不同大小、不同材质以及不同颜色的球来代替实心球。②进行不同方式的投,如“旋转、原地、上步、上两步、出手”。③不同方向、不同动作幅度,学会借助身体各部位、关节的力量等。
其次,从丰富课余田径锻炼形式入手,根据季节的不同,可以在每个月定期举办多样化的小型比赛,如跳绳、丢沙包、拔河等等。在3、4月份可以举办校级田径运动会、环校园马拉松等等,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增强学生体质,并有效培养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
综上,完善小学体育教学措施,合理优化田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学情,选用具有生活化、实用化的田径教学素材,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完善传统教学方法,拓展出具有特色的田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董帅.提高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有效性探究[J].田径,2019(07):76-77.
[2]王新燕.试论小学体育中田径训练的法则与应对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