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行距配置对新单38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a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玉米新品种新单38为材料,研究5种不同行距(0.5、0.6、0.7、0.8 m等行距和0.8 m+0.4 m宽窄行)配置对其农艺性状(株高、穗位高、雄穗主轴长度、雄穗分枝数、总叶片数、穗上叶片数及第7、第8、第9节的节间长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余行距配置相比,0.6 m等行距种植,新单38的穗位高较低,产量最高;0.8 m等行距种植,株高较低,第8、第9节的节间长度较短,雄穗分枝数较少,产量最低;0.8 m等行距种植的产量与其它处理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新单38的最宜种植行距是0.6 m等行距。
  关键词:玉米;新单38;行距;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3.0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3-0037-03
  Effects of Different Row Spacing on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Xindan 38
  Wei Xiaoyi, Ma Junfeng, Hong Defeng, Ma Yi, Zhang Xueshun, Tang Zhenhai, Wei Feng*
  (Xinx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nxiang 453000, China)
  AbstractFive different row spacing patterns were used to study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the new maize cultivar Xindan 38. Four patterns were set with equal row spacing as 0.5, 0.6, 0.7 and 0.8 m, and one was set with wide row spacing as 0.8 m and narrow row spacing as 0.4 m. The agronomic traits including plant height, ear height, tassel main axis length, tassel branch number, total leaf number, leaf number above ear and the internode length between the 7th, 8th and 9th nod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row spacing patterns, the ear height was lower and the yield was the highest under the 0.6-meter equal row spacing pattern. Under the 0.8-meter equal row spacing pattern, the plant height was relative lower; the internode length between the 8th and 9th nodes was relative shorter; the tassel branch number was relative less, and the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ther patterns. In conclusion, the optimum patter for Xindan 38 was 0.6-meter equal row spacing.
  Key wordsMaize; Xindan 38; Row spacing; Yield
  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1~4]。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提高,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产量降低[5]。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而玉米株型也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重要因素,理想株型的选育是近年来玉米育种工作者研究的热点[6~8]。不同行距种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目前已有报道[5,9]。本研究通过一定密度下不同的行距配置,来寻求普通株型玉米最佳种植方式,为进一步提高种植密度提供可行性,为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增产提供技术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3年6月18日至10月6日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辉县)进行。供试玉米品种为新单38,201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
  1.2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根据不同行距配置,设5个水平:0.5、0.6、0.7、0.8 m等行距和0.8 m+0.4 m宽窄行。每小区4行,行长5 m,重复3次,密度为75 000 株/hm2。同常规大田管理。选代表性植株5株,于授粉后7 d测定株高、穗位高、雄穗主轴长度、雄穗分枝数、总叶片数、穗上叶片数及第7、第8、第9节的节间长度。成熟期收小区中间两行测产。
  1.3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行距配置对新单38农艺性状的影响
  表1显示,5种不同行距配置对新单38株高、穗位高及第8、第9节节间长度的影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0.7 m等行距种植,新单38的株高高于其它行距种植,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0.8 m等行距种植,新单38的株高分别低于0.6 m和0.7 m 等行距种植4.3%和7.4%,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6 m和0.7 m 等行距种植,新单38的穗位高显著低于其余3种行距配置。0.7 m 等行距和0.8 m+0.4 m宽窄行种植,新单38的第8节节间长度显著大于其余行距配置。0.5 m和0.8 m 等行距种植,新单38的第9节节间长度显著小于其余行距配置。   0.7 m和0.8 m 等行距种植,新单38的雄穗主轴长度显著大于0.5 m和0.6 m 等行距种植。0.8 m等行距种植,新单38的雄穗分枝数显著低于其余行距配置。然而,不同行距配置对新单38总叶片数和穗上叶片数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2.2不同行距配置对新单38产量的影响
  不同行距配置对新单38的产量影响显著。从图1可以看出,0.6 m等行距种植,新单38的产量(10 313.5 kg/hm2)高于其余行距配置,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0.8 m等行距种植,新单38的产量(8 620.0 kg/hm2)低于其余行距配置,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0.8 m+0.4 m宽窄行种植,新单38的产量(9 370.5 kg/hm2)高于0.8 m等行距种植8.7%,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3小结与讨论
  梁书荣等[10]认为密度和种植方式对不同品种的株高、穗位、干物质积累量、穗部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姜兴芳等[11]认为增密条件下调控株行距配置对玉米根系性状及产量影响显著。可见,合理的行距配置是增加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本试验中,在75 000 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不同行距配置对玉米新品种新单38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显著。与其余行距配置相比,0.6 m等行距种植,新单38的产量最高,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0.8 m等行距种植,新单38的产量最低。与其余行距配置相比,0.6 m等行距种植,新单38的穗位高较低;0.8 m等行距种植,新单38的株高较低,第8、第9节的节间长度较短,雄穗分枝数较少。5种行距配置试验结果表明,新单38的最宜种植行距是0.6 m等行距,这与李洪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
  参考文献:
  [1]
  范福仁,莫惠栋,秦泰辰,等.玉米密植程度研究[J]. 作物学报,1963,2(4):381-398.
  [2]路海东,薛吉全,赵明,等.玉米高产栽培群体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J].玉米科学,2006,14(5):111-114.
  [3]Dosalek R.Effect of crop density on the production of maize seed[J].Rostlinna Vyroba,1985,31(10):1103-1110.
  [4]勾玲,黄建军,张宾,等. 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抗倒力学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7,33(10):1688-1695.
  [5]张晓丽.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抗倒能力的影响[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6]马毅,魏锋,卫晓轶,等.玉米新品种新单38株型性状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4,46(5):29-30.
  [7]李少昆,赵明,王树安.玉米株型研究综述[J]. 玉米科学,1995,3(4):4-7.
  [8]蔡一林,王久光,孙海燕,等.玉米几个株型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与穗粒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J]. 作物学报,2002,28(6):829-834.
  [9]李洪,王斌,李爱军,等.玉米株行距配置的密植增产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9):309-313.
  [10]梁书荣,赵会杰,李洪岐,等.密度、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群体发育特征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0,30(7):27-31.
  [11]姜兴芳,陶洪斌,郑志芳,等.株行距配置对玉米根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3,21(2):116-121.
其他文献
摘要:  2014年9月14~18日连续阴雨天导致玉米茎腐病大发生。调查结果表明,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的13个参试品种,从发病到收获6 d内,其茎腐果穗千粒重比正常果穗减少3.28%~9.56%,其中晚熟、灌浆时间长的品种1-11的茎腐病果穗的千粒重减少最多,达9.56%,灌浆开始晚的1-2、1-7、1-12的茎腐果穗千粒重减少在7%以上,也高于其他品种;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黄淮海区域筛选试验
期刊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研究不同钾肥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钾处理鲜烟中总氮、粗蛋白含量在各时期最为适宜,烟株的氮代谢最为协调,并提高了鲜烟中还原糖、有机钾含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其比值中,硝酸钾处理粗蛋白含量最高;硫酸钾处理钾含量最高,但有机钾含量最少,氯离子、硫酸根含量最高;柠檬酸钾处理氯离子、粗蛋白含量最少,有机钾、还原糖、总糖含量最多,K2O/Cl
期刊
摘要:  以泰山28、中育9398和新麦26为材料,采用3个不同密度处理研究其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品种、种植密度对公顷穗数、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品种对千粒重的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泰山28、中育9398和新麦26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00万、300万、225万苗/hm2,因品种特性的差异,3个小麦品种的主
期刊
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合山东地区种植的抗旱玉米品种,以37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以抗旱指数和抗旱隶属度为依据进行控水试验。结果表明:抗旱性极强品种有鲁单9088、连胜188、天泰33、郑单958,抗旱强的是东单60、三水218、济玉96,德利农988与登海661为不抗旱品种,其它玉米杂交种抗旱性一般或者较弱。  关键词:玉米;抗旱鉴定;抗旱指数;抗旱隶属度  中图分类号:S513.037文献标识号:
期刊
摘要: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二元土地困局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诱因。通过分析我国特别是西安市城乡统筹规划中二元土地问题形成的原因,基于产权理论及土地产权属性的视阈,对西安土地改革的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进行了梳理,最后从完善土地产权法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坚持统一城乡土地管理、完善土地管理机制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西安市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城镇化;产权理论;土
期刊
摘要: 以早熟5号和863快菜两种早熟型大白菜为试材,对其苗期叶片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播种后0~25 d内,两个品种均表现为第1叶生长最慢,第6叶生长最快;出叶呈逐渐加快的趋势;植株鲜重的增长随叶数的增加而逐渐加快。  关键词:早熟型大白菜;苗期;叶片;生长规律  中图分类号:S634.1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3-0027-03  Growth
期刊
摘要:  以‘首都’豆梨的一年生嫁接苗为试材,以园土为对照,对4种不同基质配方下豆梨的生长状况、光合性能及根活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豆梨在4种配方基质中的表现均优于园土,C配方比较适合豆梨容器栽培。  关键词:‘首都’豆梨;基质;容器栽培  中图分类号:S661.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3-0033-04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
期刊
摘要:  为实现甘薯耐旱性品种的快速筛选,本试验采用室内PEG模拟连续干旱法对22个甘薯品种(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济薯21、12057、11001和零9281等品种(系)的根系持水力、根系活力和幼苗成活率较高,具有较强的苗期耐旱性;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根系持水力、薯苗质量和含水量、根系活力等可作为重要的苗期耐旱性筛选指标;干旱胁迫下根系的持水能力和采苗后薯苗状况是影响甘薯苗期耐旱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摘要:  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指出了我国乡村旅游产业价值的构成及其表现,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内乡村旅游产业价值的内容,论述了乡村旅游产业价值的演进机制及未来发展过程中价值演化的趋势,可为我国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乡村旅游;产业价值;演进机制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5-0153-04  Analysis on Valu
期刊
摘要: 对天津武清区杨树锈病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技术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其夏孢子黄色,长椭圆形或矩圆形,大小(29.0~44.0) μm×(11.8~24.8)μm,平均大小35.2 μm×18.4 μm(n=50);基部刺细密较大,顶部刺稀疏较小;夏孢子萌发可生成多个芽管;rDNA-ITS序列长度为663 bp。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