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ANGQ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是小学生的必修课,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品德认识能力的提高、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仅流于形式,教学目标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教学质量令人担扰,农村边远地区更是如此。
  
  一、农村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现状及原因
  
  1.认识不到位
  由于传统应试思想的影响,农村部分学校领导忽视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教学,把该课程作为副科;部分教师更是只偏重于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的教学,片面追求这两门学科的高分数,甚至把品德与生活课拿来补语文和数学,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育人的现象。有的学校在进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时,不注重学生平时思想表现和行为习惯,只注重语文、数学两科的分数。这样,学生的品德及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使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落到实处。
  2.评价机制不健全
  品德与生活课程一般为考查科目,是由授课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了解作一个印象性的评价。由于大多数农村学校在新课程开始实施阶段尚未制定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因此,现行对学生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影响了对学生品德评价的公正性。
  3.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
  学校是社会的细胞,它与社会各方面相互依存的。因此,来自社会和家庭一些消极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品行。例如,在校内教师教育学生不打架不骂人,但学生出了校门后,在社会见到的是打架骂人现象及家庭暴力;在校老师教育学生要诚实,而部分学生家长却让孩子说谎话……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小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究竟听谁的呢?这使受教育的小学生处在进退两难的地步。外部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造成了部分学生是非不清、黑白不明。这就是目前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小学生品德教育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要加强对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工作的领导,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科教研组,把品德课的教学摆到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机构到位、措施到位。充分发挥品德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的主渠道及主阵地作用。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工作措施,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了解和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特点,正确处理好该课程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关系,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教材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及教师严谨治学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
  2.注重社会实践,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网络作用
  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的网络,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具体表现,掌握其思想动态及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授课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三结合”教育方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聘请司法人员及“五老”(老红军、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模范)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同时,有计划地把学生带到工厂、社区、农村去,感受城镇建设、工业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
  3.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课堂,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把学生的品德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利用好当地的德育资源,组织学生瞻仰红军烈士墓,开展“弯腰行动”到集市上拾捡生活垃圾,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实施“孝敬父母”和“感恩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充分利用宣传阵地
  授课教师要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充分运用好板报、班刊、主题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德育银行、宣传专栏等阵地,大力表彰好人好事,批评坏人坏事,弘扬正气,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5.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评价中要坚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的学习竞争。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采取观察记录、成长资料袋、访谈、调查问卷和开卷考试等方法对学生思想品德学科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自觉学习和熟悉《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主动了解和掌握教材的特点和编排体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究新的教学内容、途径和方法,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如火如荼的世界杯足球赛正在德国慕尼黑火爆上演,与世界杯搅起的狂澜和激情相比,地球村中的另一个阵地——证券市场已经陷入到了冰天雪地的包围之中。在这里,人们无法感受酣战的
近年来,国家关于语文学科的国家政策改革历历在 目,语文在高考和中考中都成为重中之重。初中在小学语文启蒙 之后,又在高中语文成熟之前,在这个过渡阶段,提高学生的学 习质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了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了解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现状,我县进行了四年级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操作内容为:给装
当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改革重组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真正意义的银行并购。提高我国银行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从而实现金融业整体发展的问题值得思考。
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标准不在于知识的多寡,主要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瑞普认为:“创新能力本质上就是重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因此,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发挥。
如果说汉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那么成语则是这文化瑰宝上镶嵌的颗颗闪亮的钻石。可现在由于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加之人们浮躁的心理,成语渐渐离我们远去,这一点我们必须清
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简称EMEAP)于2004年12月16日宣布,由该组织成员出资设立的亚洲债券基金二期ABF2即将启动。
现代心理科学认为:学生的求知、发展和成才,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过程。从学生求知发展的整体目标和体系来看,学生的品德、文化、身体、审美、劳动、心理乃至创新等方面的素质是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的,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优化,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健全创新人格的最佳途径。    一、提供选择机会,养成自主意识    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前提。因此,教师
小学体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体现“学为核心,导为关键”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返还给学生,引导他们独立学习,实施计划。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组织、协调、督促和咨询作用。    一、兴趣“引导”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和积极学习的强化因素,只有当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时,他才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投入,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中
目的探讨在通过胸痛中心进行持续改进,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