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梦”是全民族的梦想,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现状,提出了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中国梦;路径
201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都要有自己的梦想”。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中国梦”一词,并对“中国梦”的丰富内涵进行了阐述。“中国梦”作为中华儿女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的统一,不仅蕴含着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也蕴含着个人实现人生理想的双重含义。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他们对“中国梦”的建设也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重要性
回首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道路,一代一代有志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用激情点燃青春,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前进,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献出了青春。当今21世纪,青年大学生依旧是早晨的太阳,是民族、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同样也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他们将投身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成事业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13亿中华儿女未来奋斗的目标,这是一个需长期努力并奋斗的过程,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和主力军,必须扛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明确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积极融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来,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身的力量。
二、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现状——以贵州高校为例
本调查选取了贵州四所高校展开,共发放问卷200份,将不完整的问卷剔除后,最终保留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为93%。同时还进行了随机访谈。
(一)基本情况
1)对“中国梦”知晓度高并对实现“中国梦”保持乐观心态。从调查结果来看, 99.5%的同学知晓“中国梦”并对实现“中国梦”保持乐观心态。由此可见,“中国梦”的宣传无疑是成功的,可以说绝大部分大学生都知道有“中国梦”这一概念。同时笔者经过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面对人生,有自己的梦想,对“中国梦”的认识也很客观,对中国现在的国情很是看好。大学生群体普遍相信,通过努力,“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2)对实现“中国梦”依靠群体认识客观。问及“实现‘中国梦’主要依靠哪些群体?”时,大学生们选择了“政府组织”、“普通百姓”、“知识分子”、“企业”等。可见,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不能只依靠某一个群体,而需要紧紧依靠各个不同群体的共同努力,要靠全体中国人的奋斗才能够实现;也有的同学表示,作为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主动勇于担当,承担起国家强盛、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责任。3)对如何实现梦想理解全面。当问及“你有自己的梦想吗?”,有98%回答“有”;问及“你认为实现梦想需要哪些条件?”,前三位依次为“受到的教育”、“经济条件”、“勤奋的品质”等;问及“中国梦”与您个人有什么联系?有94%回答是“我们就是‘中国梦’实践者”;问及“实现我的‘中国梦’该怎么样去做?”,有89%的人回答“努力学习,进一步掌握知识”。由此可知,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对于实现个人梦想需要哪些条件认识也比较客观、全面;对于梦想的实现具有明确的自身定位,有明确的方向,只有极个别大学生对此没有清晰的认识。4)希望学校注重对学生多方面培养。当问到“高校需要注重学生的哪些能力的培养?”,前三位依次为“更多的技能知识”、“社会交往能力”、“具体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希望高校更注重对他们多方面的培养,希望学校不仅能够在专业知识层面进行培养,也希望在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全面发展,为践行“中国梦”做出贡献。5)希望高校创新“中国梦”的教育方式。问及“大学学习生活中,接触过‘中国梦’的教育吗?”和 “大学开展‘中国梦’教育重要吗?”, 99.5%的人回答是“有”并且 “非常重要”;问及“大学教育中,应该怎样进行‘中国梦’教育?”,排在第一位的是“进行相关的校园活动”,第二位的是“穿插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中”,第三位是“专门开设相关课程”,由此可见,大学生希望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中国梦”的教育中,能够创新教育模式,不仅仅是依靠课程,更希望通过举行一些关于“中国梦”的相关活动,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
(二)大学生践行“中国梦”存在的问题
1)对“中国梦”的内涵认识不足。在调查过程中,尽管大多数学生对“中国梦”一词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能够准确的把握“中国梦”的具体内涵的人却比较少,说明大学生对于“中国梦”的内涵了解还不够深入,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也有待加强。如有58%的学生认为“中国梦”离我们有点远。2)践行“中国梦”有待提高多方面素质。通过问卷和访谈我们发现大学生对未来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也能够理性认识自己的不足,有进取的精神,能够坦然应对挫折。但是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定位的认识不足,目标不明确,认识不到自我价值。如有26%的人在“什么是实现您梦想的优势?”问题上选择是“说不清”。3)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平台不够。在问及“你认为什么是实现您梦想的阻碍?”时,排在第一位是“实现梦想的平台不足”,可见,大学生更希望他们在即将踏入社会之时,学校和社会能够给予更多的资源,搭建更好的平台,帮助他们提高适应能力。
三、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
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表述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提出,高度凝炼概括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有代表年轻一代的利益诉求,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一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用科学理论教导大学生,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到国家所走的发展道路、党所高举的旗帜和社会所赋予的自身责任;二是规范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为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三是将中华传统民族精神和当今的时代精神有机整合,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二)统筹优化社会资源,搭建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平台
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在优良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持下,才能更好的践行“中国梦”。因此,有关政府部门不仅要提高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硬环境建设,还要更深层次的维护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软环境。一是建立专门平台,加大宣傳力。如政府可以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报纸等宣传成功的创业人士,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同时可以举办大型的创业文化大赛,发挥不同学生在创业道路上的优势,还可以组织开展省内外各高校大学生创业论坛、创业成就评比大赛、产品新颖性、创新性大赛等,让大学生开拓眼界,体现出自身的创新精神和独特的创作思维。二是鼓励高校进行创业教育和培训。建议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增加财政拨款,为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完善和提高政策制定科学性。政府在制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切实将决策落实到位,避免朝令夕改,让大学生无所适从。
(三)创新学校教育内容和方式,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
学校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也是梦想的起航点,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桥梁。高校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坚持理论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结合、主体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利用好课堂教学主平台、校内各种媒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一是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教学协作中心,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的交流和资源共享。通过开展网络教育平台,实现学生知识的增长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充分发挥论坛、知名教授项目带动作用,邀请一些有名的专家教授进行主题讲座、学术报告研讨等活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比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整合各类课程资源,进一步发挥高校的教学科研优势,加强创新,使高校的教育符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三是开展“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社会交流、实践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譬如组织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校内外进行“中国梦”的宣传以及服务,让学生更加深切体会“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以及意义;譬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对“中国梦”精神进行不同程度的贯彻和践行,在先进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党员中开展为同学、为贫困地区服务的活动,以此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的爱心,进而通过志愿服务增强社会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其自身的能力。
(四)勤练内功,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发挥优势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践行“中国梦”更要求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知识能力和自身的素质。一是要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合理规划利用学习时间,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学习其他非专业的知识,不断促进大学生自我学习,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二是加强处事能力培养。通过具体的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处事经验。比如提供活动空间,让其自行组织活动,这样不断的提升了其能力,也提升了校园的氛围。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思维、表达等等方面的进步,从而能够促进大学生能力的提升。三是提升协作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又是一个协作的社会。协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学会交往、懂得互助,具有协作精神、协作能力是当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一个团队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不断的战胜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只有这样,在未来的未知挑战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战胜困难。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N].光明日报,2013-03-18.
[2] 李建华.引导青年大学生践行"中国梦"要找准切入点[J].河南教育(高教),2014,12:48-49.
[3] 郝连儒,李桂荣.浅析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3:55-57.
[4] 李厚祜.关于高校开展"中国梦"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04).
关键词:大学生;中国梦;路径
201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都要有自己的梦想”。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中国梦”一词,并对“中国梦”的丰富内涵进行了阐述。“中国梦”作为中华儿女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的统一,不仅蕴含着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也蕴含着个人实现人生理想的双重含义。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他们对“中国梦”的建设也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重要性
回首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道路,一代一代有志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用激情点燃青春,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前进,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献出了青春。当今21世纪,青年大学生依旧是早晨的太阳,是民族、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同样也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他们将投身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成事业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13亿中华儿女未来奋斗的目标,这是一个需长期努力并奋斗的过程,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和主力军,必须扛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明确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积极融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来,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身的力量。
二、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现状——以贵州高校为例
本调查选取了贵州四所高校展开,共发放问卷200份,将不完整的问卷剔除后,最终保留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为93%。同时还进行了随机访谈。
(一)基本情况
1)对“中国梦”知晓度高并对实现“中国梦”保持乐观心态。从调查结果来看, 99.5%的同学知晓“中国梦”并对实现“中国梦”保持乐观心态。由此可见,“中国梦”的宣传无疑是成功的,可以说绝大部分大学生都知道有“中国梦”这一概念。同时笔者经过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面对人生,有自己的梦想,对“中国梦”的认识也很客观,对中国现在的国情很是看好。大学生群体普遍相信,通过努力,“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2)对实现“中国梦”依靠群体认识客观。问及“实现‘中国梦’主要依靠哪些群体?”时,大学生们选择了“政府组织”、“普通百姓”、“知识分子”、“企业”等。可见,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不能只依靠某一个群体,而需要紧紧依靠各个不同群体的共同努力,要靠全体中国人的奋斗才能够实现;也有的同学表示,作为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主动勇于担当,承担起国家强盛、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责任。3)对如何实现梦想理解全面。当问及“你有自己的梦想吗?”,有98%回答“有”;问及“你认为实现梦想需要哪些条件?”,前三位依次为“受到的教育”、“经济条件”、“勤奋的品质”等;问及“中国梦”与您个人有什么联系?有94%回答是“我们就是‘中国梦’实践者”;问及“实现我的‘中国梦’该怎么样去做?”,有89%的人回答“努力学习,进一步掌握知识”。由此可知,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对于实现个人梦想需要哪些条件认识也比较客观、全面;对于梦想的实现具有明确的自身定位,有明确的方向,只有极个别大学生对此没有清晰的认识。4)希望学校注重对学生多方面培养。当问到“高校需要注重学生的哪些能力的培养?”,前三位依次为“更多的技能知识”、“社会交往能力”、“具体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希望高校更注重对他们多方面的培养,希望学校不仅能够在专业知识层面进行培养,也希望在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全面发展,为践行“中国梦”做出贡献。5)希望高校创新“中国梦”的教育方式。问及“大学学习生活中,接触过‘中国梦’的教育吗?”和 “大学开展‘中国梦’教育重要吗?”, 99.5%的人回答是“有”并且 “非常重要”;问及“大学教育中,应该怎样进行‘中国梦’教育?”,排在第一位的是“进行相关的校园活动”,第二位的是“穿插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中”,第三位是“专门开设相关课程”,由此可见,大学生希望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中国梦”的教育中,能够创新教育模式,不仅仅是依靠课程,更希望通过举行一些关于“中国梦”的相关活动,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
(二)大学生践行“中国梦”存在的问题
1)对“中国梦”的内涵认识不足。在调查过程中,尽管大多数学生对“中国梦”一词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能够准确的把握“中国梦”的具体内涵的人却比较少,说明大学生对于“中国梦”的内涵了解还不够深入,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也有待加强。如有58%的学生认为“中国梦”离我们有点远。2)践行“中国梦”有待提高多方面素质。通过问卷和访谈我们发现大学生对未来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也能够理性认识自己的不足,有进取的精神,能够坦然应对挫折。但是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定位的认识不足,目标不明确,认识不到自我价值。如有26%的人在“什么是实现您梦想的优势?”问题上选择是“说不清”。3)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平台不够。在问及“你认为什么是实现您梦想的阻碍?”时,排在第一位是“实现梦想的平台不足”,可见,大学生更希望他们在即将踏入社会之时,学校和社会能够给予更多的资源,搭建更好的平台,帮助他们提高适应能力。
三、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
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表述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提出,高度凝炼概括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有代表年轻一代的利益诉求,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一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用科学理论教导大学生,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到国家所走的发展道路、党所高举的旗帜和社会所赋予的自身责任;二是规范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为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三是将中华传统民族精神和当今的时代精神有机整合,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二)统筹优化社会资源,搭建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平台
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在优良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持下,才能更好的践行“中国梦”。因此,有关政府部门不仅要提高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硬环境建设,还要更深层次的维护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软环境。一是建立专门平台,加大宣傳力。如政府可以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报纸等宣传成功的创业人士,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同时可以举办大型的创业文化大赛,发挥不同学生在创业道路上的优势,还可以组织开展省内外各高校大学生创业论坛、创业成就评比大赛、产品新颖性、创新性大赛等,让大学生开拓眼界,体现出自身的创新精神和独特的创作思维。二是鼓励高校进行创业教育和培训。建议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增加财政拨款,为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完善和提高政策制定科学性。政府在制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切实将决策落实到位,避免朝令夕改,让大学生无所适从。
(三)创新学校教育内容和方式,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
学校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也是梦想的起航点,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桥梁。高校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坚持理论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结合、主体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利用好课堂教学主平台、校内各种媒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一是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教学协作中心,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的交流和资源共享。通过开展网络教育平台,实现学生知识的增长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充分发挥论坛、知名教授项目带动作用,邀请一些有名的专家教授进行主题讲座、学术报告研讨等活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比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整合各类课程资源,进一步发挥高校的教学科研优势,加强创新,使高校的教育符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三是开展“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社会交流、实践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譬如组织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校内外进行“中国梦”的宣传以及服务,让学生更加深切体会“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以及意义;譬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对“中国梦”精神进行不同程度的贯彻和践行,在先进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党员中开展为同学、为贫困地区服务的活动,以此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的爱心,进而通过志愿服务增强社会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其自身的能力。
(四)勤练内功,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发挥优势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践行“中国梦”更要求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知识能力和自身的素质。一是要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合理规划利用学习时间,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学习其他非专业的知识,不断促进大学生自我学习,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二是加强处事能力培养。通过具体的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处事经验。比如提供活动空间,让其自行组织活动,这样不断的提升了其能力,也提升了校园的氛围。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思维、表达等等方面的进步,从而能够促进大学生能力的提升。三是提升协作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又是一个协作的社会。协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学会交往、懂得互助,具有协作精神、协作能力是当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一个团队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不断的战胜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只有这样,在未来的未知挑战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战胜困难。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N].光明日报,2013-03-18.
[2] 李建华.引导青年大学生践行"中国梦"要找准切入点[J].河南教育(高教),2014,12:48-49.
[3] 郝连儒,李桂荣.浅析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3:55-57.
[4] 李厚祜.关于高校开展"中国梦"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