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BA的教学工作量及课时费核算系统设计

来源 :无线互联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huiai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对教师工作量进行统计的计算任务通常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操作起来非常繁琐,任务繁重并且容易出错。文章运用Excel结合VBA应用开发了一个供教学管理人员使用的年度工作量及课时费统计系统,具有支持数据表导入、教学任务自动分析、异常数据主动探测、计算参数自主设置、人员类别识别、自动生成表格等功能。
  关键词:VBA;教学工作量;课时费
  在学校教务管理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进行定量核算是高校教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定量核算可以准确地掌握不同类别教学人员承担教学工作的情况,为宏观上合理进行教学安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工作量计算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对教师奖励和职称晋升的参考依据。课时费是对任课教师辛勤授课的一种激励形式,通过科学、准确地计算后进行发放,有利于教师更好地集中精力,改进教學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1]。
  天津职业大学是一所多科性的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职业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应用已经比较成熟,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准确完成全校十多个教学部门的教学计划及排课、任务维护和学生成绩管理等工作。然而目前相应的教师工作量计算管理系统还没有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对于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统计仍以人工计算为主。按照学校教务部门教学工作量的统计流程,由教务处向各学院统一下发核定后的教学任务书,各学院教学秘书根据本学院的教学任务,统计出每位教师所承担教学任务的学时数,经教务处审核确定后,作为核定课时费的依据。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统计管理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教学部门、学校3个角色对工作量的了解把握、统计分析的过程,为三级用户管理模式。基于上述原因,各教学部门管理人员急需一个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来缓解工作压力。本系统根据设定的参数统一计算,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时效性,简化了“院系部初算—教务处复核—反馈教师”的工作流程,实现了教务处和教学部门的统一核算。此举提高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简化了工作步骤,保持了教学工作的客观性、正确性以及科学性[2-3]。
  1    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及难点
  天津职业大学目前使用正方教务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一款在全国应用范围较广,适应性、操作性较强的管理系统,下面主要是基于正方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的工作量及课时费计算。在计算工作量过程中,经常遇到以下需要注意的问题及难点。
  1.1  工作量核算部分
  (1)多名教师情况。当一门课程由多名教师授课时,在教学任务中表示为“张三/李四”的形式,需要分别进行单独计算。讲课教师与实验教师不同时,也需要分别进行单独计算每名教师的工作量。
  (2)合班系数不同。不同的合班数量有不同的合班系数,单班为1,两个班为1.4,3个班为1.7,4个及以上为2。课时量等于课程课时量乘以合班系数。其中联合培养(本科)1.2的系数以及单班超40人1.1的系数。
  (3)任务重复。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专业的班级合班授课时,教学任务中会出现重复任务,公共课及平台课尤为明显,需要将重复的任务逐条删除,方能准确核算每位任课教师的工作量。
  (4)授课类型较多。授课类型分为单班课、合班课、实习课、实训课、理论合班实验单班等,工作量计算的方法均不相同。
  实习实训13/16/20:周学时×13或16或20×合班系数。
  合班:(讲课学时+实验学时)×合班系数。
  单班:讲课学时+实验学时。
  实验单班:讲课学时×合班系数+实验学时×合班数量。
  实验分组:讲课学时×合班系数+实验学时×分组数(N)。
  1.2  课时费核算部分
  课时费和教学工作量有密切关联,而教学工作量是在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形成具体数据的,因此课时费的计算仍以岗位职责来划分。
  (1)标准工作量不同。根据学校不同时期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标准工作量,例如一般教师360学时,实验教师120学时等。另外,企业实践教师的标准工作量减半,需要分别进行针对性地计算[4]。
  (2)校内课时费标准不同。按照学校不同时期政策,课时费计算方法有所不同。仅以学校第五聘期为例,课时费分阶段计算,针对不同岗位教师,每名教师在完成自己岗位职责的基础上,超额完成教学任务,则发放超课时费,在达标工作量和建议工作量之间的,按照26元/学时计算,超过建议工作量标准的按照18元/学时计算。随着聘期政策的调整,课时费的计算方法也会随之改变。
  (3)外聘课时费标准不同。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授课津贴一般按照40元/学时,“能工巧匠”则按《天津职业大学聘请能工巧匠课时费标准认定办法》进行核算。
  (4)各学院发放标准不同。以第五聘期政策为例,校内教师超课时费按26元/课时的标准下拨到各教学部门,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发放细则,进行二次发放。
  2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为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运用Excel结合VBA应用开发了一个供教学管理人员使用的年度工作量及课时费统计系统,具有支持数据表导入、教学任务自动分析、异常数据主动探测、计算参数自主设置、人员类别识别、自动生成表格等功能,通过模块化设计将应用程序的操作界面与核心代码进行了分离,有利于应用程序的维护和升级。
  2.1  教学工作量核算子系统
  2.1.1  课程分析
  合班数量根据合班情况自动计算,合班系数根据合班数量自动计算,课程类型一列根据以下规则填写。实训13/16/20:默认值为用户填写的周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合班:合班数量大于1时,默认为空,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理论实验均合班时可不填);单班:合班数量为1时。自动填充为“单班”;实验单班:理论合班实验单班时。选择此课程类型;一合一单:合班数量为3,理论合班实验一合一单时,选择此课程类型[5]。   2.1.2  备注
  (1)备注“实习”。实习课程名称包含“实习”时,在备注栏标注,用于提醒用户修改实训周学时数。
  (2)备注“任务重复”。不同专业的班级合班上课时,会出现重复任务,用户需要确认是否为重复任务。如标注有误,删除“任务重复”的标注;如标注无误,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
  (3)备注“多名教师”。讲课教师为A/B的格式时,自动将该条任务分为两行,一行教师A的任务,一行教师B的任务。
  (4)备注“学时数异常”。用于提醒用户修改学时数,两种情况会标注学时数异常: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多名教师分行时标注学时数异常。
  2.1.3  工作量核算及汇总
  系统将上一步中的“重复任务”自动合并,课程类型为空的单元格自动填充为“合班”,再根据计算公式完成每门课程的工作量核算,最后將每名教师的工作量进行自动汇总。
  2.2  课时费核算子系统
  (1)基础数据,有教师信息、学校课时标准以及院系部课时标准,需要各部门根据每学期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或更改。
  教师信息包括工号,姓名,教师分类,本年度企业实践情况(如填写“是”,则工作量为基本工作量的一半),教学做奖励学时(按工作量×1.1予以奖励)。
  学校课时标准可据实进行填写或更改。如院系部课时费发放标准与学校标准不同,可制定院系部课时费标准,按不同类别发放不同标准的课时费。
  (2)课时费核算。教务处课时费计算标准可参考学校每个聘期不同的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院系部课时费根据“基础数据”中自定义的课时费标准进行计算。其中,“说明”一列对超过基础课时量的部分进行说明,如“超过上限/超过中间值/任务未完成”等。
  2.3  查询打印子系统
  (1)查询某一名老师信息。可通过输入教师姓名,来查询某一老师全年工作量信息及课时费核算结果。
  (2)查询并打印所有老师信息。可通过点击“查询所有老师信息”按钮,列出每一名教师全年的工作量信息及课时费核算结果,根据各学院要求可直接按不同老师的信息分页打印。
  3    系统的使用功能
  应用本系统时,首先导入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的某学期教学任务,利用现有的教学任务、授课班级、合班情况、讲课与实验教师分类等信息,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自动读取。同时对教学任务中较特殊的任务加以标注,如教学任务有重复,授课教师有重复,授课教师及实验教师不同等,最大限度地避免计算错误。其次,部分计算模块可通过键盘输入或者下拉列表输入来确定任务中不能明确显示的内容,如实训课周学时、多教师情况下的学时数等。汇总后,重复任务会自动删除,在重要的工作量统计指标中设置提示信息,如课程类别、合班系数、工作量计算公式等,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按照规范进行准确计算。
  在测试阶段,机电、生环和电信3个学院的教学秘书对本系统进行了试用。使用本系统前,3个学院均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任务;借助本系统后,两天左右即可完成任务,用时减少60%以上,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姚丽洁.基于VBA的教学工作量的自动统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7):186-187.
  [2]孙超.VBA在高校教学工作量计算中的应用[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4):27-31.
  [3]李结松.Excel VBA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办公自动化,2011(12):55-57.
  [4]高煜妤.基于Excel VBA的教学工作量统计模板设计[J].科教导刊,2010(2):32-34.
  [5]李书贵.基于Excel VBA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1):186.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不断加强“生物信息学”这门交叉学科的学习,提升生物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文章拟从课程讲义、教学视频、原理图示和互动交流等多方面收集课程讲授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构建重庆师范大学“生物信息学”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该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将会弥补课程内容难度大、课堂教学课时少等方面的不足,促进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而全方位地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期刊
摘 要:全面做好地下储气构造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优化靶区验证研究技术路线,必须坚持技术工作部署原则,改善总体技术工作部署方案,量化工作程序,控制好工作进度。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分析地下储气构造资源潜力评价及优化靶区验证研究技术路线。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地下储气构造;资源潜力评价;靶区验证研究技术路线  加强地下储气工程建设,做好地下储气构造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需重视优化总体技术部署方案,
期刊
摘 要:为了掌握重庆及周边地区地质勘查行业对地勘技术技能人才规格的要求和数量的需求,同时了解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职业发展情况,实现技术技能培训和行业需求匹配,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升级,开展地勘行业人才需求调查。通过此次调研,文章分析了重庆地区地勘行业的用人需求,阐述企业用人需求、毕业生就业状况等,从而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勘行业;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无人直升机运输托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对无人直升机运输托架在舱内和展开两种状态的加载情况进行分析计算,获得两种状态下托架两侧构件的微小变形量和最大应力值,得到的最大应力值均小于许用应力值235MPa,安全系数值也都在安全系数范围1.2~2.5之间,无人直升机运输托架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和性能要求,能够为研制和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无人直升机运输车是无人直
期刊
我国西南部山区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2017-2018两年间发生的几起重大地质灾害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引起国内外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急调查是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关键和基础,但传统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受限于复杂的地形条件,不能快速全面地获取灾害的详细信息,而无人机具有机动性强、时效性高和不受复杂地形影响等特点,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6·24新磨村山体滑坡和10·11白格两次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形式的教育。对于以民族语言结合汉语的民族双语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同样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通过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纳汉双语教学研究,分析双语教学中技术手段应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纳西族;双语教学;有效性  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与英汉双语等其他教学相同点在于都是依靠两种语言贯穿于教学当中,作为教学媒介。通过让学生更为平衡地使用两种语言
期刊
摘 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节中的关键与核心内容,在总结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内容和过程基础上,对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等作了详细阐述,并举例说明。文章所进行的研究不仅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为参加电子信息类专业认证的院校提供应用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
期刊
摘 要:2015—2018年江西省开展首轮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全省37所本科高校199类本科专业1 145个专业点完成综合评价,并将排名结果向社会公布,对于全省13所独立学院而言参与类似评价尚属首次。此轮专业综合评价选取7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2个观测点,构建通用指标体系,从生源情况到专业特色、从培养模式到培养效果、从教学资源到教学成果、从本科教学工程到教学质量保障对各专业建设状态进
期刊
摘 要:文章利用翻转课堂理念,基于泛雅平台开展单片机课程教学,以数码管显示控制微课设计为案例,以提问、总结、激发的方式设计微课内容,将微课学习贯穿数码管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的开展。  关键词:单片机;数码管;微课  1 课前准備  “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是电子信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综合性强,既涉及硬件结构,又包括软件语言和程序设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数码
期刊
摘 要:移动学习已然成为当前热门的学习方式,在内地西藏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用移动学习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文章主要介绍了移动学习的概念和内地西藏班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并调查、研究了内地西藏班学生的移动学习需求,最终得出移动学习在内地西藏班计算机课程教学具有切实可行性。  关键词:移动学习;内地西藏班;计算机课程;可行性分析  1 移动学习概念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M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