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迷宫”:进一步退两步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xing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2月12日,反对英国“脱欧”的民众在伦敦示威游行

  2018年12月12日,特蕾莎·梅以200票对117票,闯过了国会里保守党议员对她发起的不信任投票,继续担任保守党党首和英国首相。
  执政党内部这次反叛,是因为此前两天,首相不惜“当众打自己脸”地推迟了原定12月11日举行的脱欧协议国会投票。她坦率承认,若如期投票,她与欧盟缔结的脱欧协议,将以“相当大的(票数)差距”被否决。
  推迟国会表决,意味着自2017年3月29日正式启动的英国脱欧進程,在临门一脚之际再遭卡壳。而此时离英国根据欧盟《里斯本条约》第50条所设定的正式脱欧日期(2019年3月29日),只剩下不到4个月;留给英国国内针对性地完成脱欧“后续立法”的时间,更是寥寥无几(尽管正式脱欧后,英国还有21个月的过渡期,可以与欧盟商签各种小的协议)。
  特蕾莎·梅的新计划是,在英国《退出欧盟法案》所规定的一个日期(2019年1月21日)前,就脱欧协议举行推迟的“有意义的投票”。这期间,她将重新游说欧盟,争取修改脱欧协议中的北爱尔兰后备计划(backstop plan),因为目前的后备计划可能使英国永远无法真正离开欧盟。
  可是,默克尔、容克等人表示不能修订已经缔结的脱欧协议,也无进一步谈判的空间。欧洲法院倒是裁定“英国有权单方面撤销脱欧程序”,但一直标榜要达成人民脱欧心愿的特蕾莎·梅,又不愿就坡下驴。
  自2016年6月脱欧公投以来,兜兜转转两年半时间,特蕾莎·梅政府拿出的脱欧协议,仍然不过是一张难觅出口的迷宫地图。

英国脱欧:三选一?


  当初,这个585页的脱欧协议一经公布,就招来了英国国内一片骂声。
  首先是特蕾莎·梅所领导的保守党内,一些重量级的脱欧派议员,像瑞兹·莫格,就直接召集党内议员要对首相投不信任票,希望赶她下台。更为打脸的是,特蕾莎·梅亲自任命的脱欧谈判大臣拉布,在协议公布后立即辞职,还声称“良知让我不能支持这个协议”。言外之意,这个协议很糟糕喽。
  那些不支持脱欧的“留欧派”议员,更是落井下石。他们指责这个协议并没有达到脱欧所预期的效果,而且“只会让英国变得更糟”。
  面对这些批评,特蕾莎·梅却态度坚决,因为她已无退路可走。一旦她撂挑子不干了,种种问题肯定都会由她来背锅。相反,如果她坚持下来,即使脱欧后英国并没有变得比脱欧前好,那也至少说明她尽力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一旦脱欧后英国变得更强大,那么她更会彪炳史册。
  从现实的选择来看,在坚持脱欧的前提下,特蕾莎·梅选择与欧盟达成协议的“软脱欧”方案,也最合乎情理。因为若是与欧盟谈崩了,没达成任何协议,那么到了2019年3月29日,英国就自行单边脱离欧盟,既不向欧盟交会费,也不履行任何义务,即“硬脱欧”。这样欧盟和英国诸多关系悬而未决,尤其是贸易往来会深受打击,因而是最具破坏性的。英国和欧盟剩下的27国,经济规模对比悬殊,“硬脱欧”对英国的破坏注定要比对欧盟的大得多。
  而第三种选择,就是不脱欧。也就是说,否定2016年全民公投的结果。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再来一次全民公投。尽管对第二次公投的呼声很高,但是执政的保守党和反对党工党在这件事上却罕见地一致,排除了第二次全民公投的可能。
欧盟和英国政府“各退一步”,在北爱和爱尔兰之间不设立边检口岸,人员、货物可以自由流动,但北爱必须受欧盟规章条款的制约。

  这背后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2016年的公投,反映了英国老百姓的心声,是个民主的结果。作为现代民主的发源地,英国政府必须捍卫这个结果,不能朝令夕改;更重要的一个考虑是,一旦进行第二次公投,而且结果变成赞成留在欧盟,那么第一次投票支持脱欧的人就会不满。他们就会抗议,甚至引发骚乱,从而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这是任何一个政治家都会忌惮的。
  所以,看起来英国在脱欧上有三个选项,其实当前真正可行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老老实实坐下来,跟欧盟达成协议。可是,政府谈下来的协议本身,连同制订协议的程序是否足够开放,都远非无可非议的。

“一边倒”的脱欧协议


  回想2016年的脱欧公投,之所以当时英国有51.9%的选民支持脱欧,主要有三种动机在背后推波助澜,那就是收回主权、控制移民和经济方面的考量。
  翻翻特蕾莎·梅这585页的协议,上面这三点,其实任何一点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所以,这也难怪这个协议一公布,就会受到如此广泛的批评。
  首先来看看主权方面。说白了,英国就是想收回主权,要让英国的事情英国人自己说了算,而不是让欧盟的那些官老爷们在布鲁塞尔指手画脚,或者让民主水平和层次大相径庭的某些欧盟成员拖英国的后腿。可是根据特蕾莎·梅的这个协议,英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得受布鲁塞尔的控制。
  按照协议,英国将于2019年3月29日离开欧盟,但在2020年年底之前的过渡期内,英国仍受欧盟法律和各项条款的制约;之后,过渡期“可视情况经双方同意延长;具体延长时间有待双方谈判代表磋商确定”,可能会有好几年。
  英国正式离开欧盟后,根据协议将与欧盟组成特殊经济关贸联盟。到那时,英国仍然会受欧盟的节制。脱欧派所期望的独立主权、摆脱欧盟的影响,基本是落空了,至少短时间内是实现不了的。
  更为脱欧派所诟病的是,根据这个协议,脱欧后英国不再是欧盟的成员,所以对欧盟的各项政策法规没有话语权,但与此同时又不得不受相关欧盟政策法规的影响。这种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只能接受、不可表决的尴尬处境,注定是要受到各派反对的。   其次,就是移民问题。欧盟扩充后,以前的东欧国家先后加入欧盟,大量东欧人拥入英国,在带来宝贵的劳动力和技术的同时,也导致挤占上学名额、就医等待期变长、社会治安恶化等问题。那么,按照达成的协议,移民问题会得到有效控制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根据这个协议,所有已经在英国生活和居住的欧盟公民,将会享受和英国公民几乎同等的待遇,可以继续呆下去。在自愿的基础上,他们可以申请成为英国公民。不仅如此,在英国正式脱欧前,欧盟公民可以继续选择去往英国,不受任何限制;即使在正式脱离了欧盟之后,欧盟公民仍然享有优先进入英国的权利,虽然需要经过申请程序,但基本上是简化后的例行公事。
  所以,这个协议在控制移民上不会起到太大作用,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既然起不到控制移民的作用,它遭到脱欧派的批评和唾弃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最后,就是经济方面的考量。脱欧派在公投造势时,大肆宣传英国向欧盟所贡献的,远超从欧盟所获取的。言外之意,英国吃亏了。为了宣传脱欧后的经济好处,脱欧派曾举例说,脱欧后英国的公共医疗系统,将会每周得到3.5亿英镑的额外资金。事实上呢?按照这个协议,根本就没这么一回事。
  拼了命闹着脱欧,到头来却换回一个有名无实的协议,不但让自己承受巨大损失,最终还发现自己未能摆脱欧盟的控制。这个协议,该有多窝囊!它受到脱欧派和留欧派双方的批评,也就很自然了。
  此外,协议签订之后,北爱问题成为新焦点。由于北爱尔兰在地理上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而爱尔兰又是欧盟成员国之一,所以问题就来了:边境控制问题如何处理?
  北爱地方政府和许多英国政客,都极力反对在北爱和爱尔兰共和国之间重新设立边检口岸。所以,欧盟和英国政府“各退一步”,在北爱和爱尔兰之间不设立边检口岸,人员、货物可以自由流动,但北爱必须受欧盟规章条款的制约。
  如此一来,北爱必须继续受欧盟的管制和约束。这一点,北爱地方政府并不喜欢。脱欧后,英国本土之内,就只有北爱还一只脚踏在欧盟内,和英国其他地区的货物和人员往来,该如何处理?这会否最终导致北爱从英国分离出去?
  更遭大家诟病的是,根据这个协议,什么时候结束这个“各退一步”的安排,英国说了并不算。这个必须欧盟答应了才算数。这就等于把北愛这个关乎国家主权的问题的决定权,拱手交给了欧盟。所以,北爱问题成为大家攻击的焦点,一点也不奇怪。
英国目前的各项民调都显示,一旦进行第二次公投,英国人很有可能会选择留在欧盟。

第二次全民公投?


  现在特蕾莎·梅用“拖”字诀,但她不可能无限制地拖下去。而且,如果不能对这个协议做出实质性的修改,时间再多一点也于事无补。
  除了勤跑欧盟各界,特蕾莎·梅还寄希望于英国工商界能够出面,支持这个协议。工商界害怕不确定性,对现行协议的反应最为积极,但即使工商界出面支持,在国会催票的效果也不能高估。所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这个协议一旦在国会闯关失败,下一步该怎么办?
  特蕾莎·梅多次表示,如果大家不支持这个协议,那么结果就只有“硬脱欧”。这颇有点威胁的味道,但事实并不尽然。
  就像现任劳工大臣茹德所说,大家都知道“硬脱欧”对经济和社会的破坏性,所以大家根本就不会让这种情形出现。如果这个协议遭到了英国国会的否决,那么结果绝不是“硬脱欧”。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要么孤注一掷地提前大选(结果可能是工党上台),要么在万般无奈下举行第二次全民公投。
  恰好,欧洲法院在12月10日裁定,英国在脱欧正式生效前,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不脱欧,这不需要剩余的欧盟27国的批准。同时,英国的欧盟成员国的地位和从前一样,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之前,许多人担心一旦英国在第二次公投后决定留在欧盟,欧盟会坐地起价,趁机敲诈勒索。这个裁定排除了这个可能,因而也为英国改弦易辙铺平了道路。
  实际上,这个协议所遗留的问题越多,它在英国国会通过的几率就越小,触发启动第二次全民公投的几率就越大。如果说2016年的脱欧公投是情感大于理智,那么这第二次公投将会更多是基于事实的。英国目前的各项民调都显示,一旦进行第二次公投,英国人很有可能会选择留在欧盟。
  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英国脱离欧盟,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现在的谈判,不是为了双赢,而是为了把破坏作用降到最小。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无论谈判结果如何,双方都会有所损失。如果英国真的进行第二次公投,而且英国人民选择留在欧盟,那这对于双方来说,也许是最好的结果了。
其他文献
福特汽车公司近40%的收入来自北美以外的地区以及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工厂 ,这家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很担心特朗普政府的无数谈判和关税计划的结果  “通过像《美墨加协定》新条款这样的举措,在很多人看来,美方试图瓦解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11月7日,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在新加坡的演讲中表示,如果中美两国不能就经贸争端达成一个可行共识,会有“经济铁幕”降临世界经济的风险。  保尔森所说的《美墨加协定》,
往年的11月,日本都还处于秋季临时国会会议期间。然而,由于安倍晋三首相在9月28日第194届秋季临时国会召开伊始,就宣布解散众议院,以往的政治传统被打乱。此后,安倍晋三率领执政党赢得第48届众议院选举的胜利,以及特朗普对亚太长达12天的访问,又使得日本内政与外交迎来重要的转换时节。  依笔者观察,今后数年,修宪与“安倍经济学”将成安倍内政核心,“印太战略”将成日本外交新旗帜,而中日关系将进入“新时
2019年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马云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继任者是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右)  今年是公元2018年,算起来,1964年的马云,54岁;1968年的李彦宏,50岁;1971年的马化腾,47岁;1973年的刘强东,45岁。以BATJ为代表的中国新一代互联网巨头,正在知天命之门内外徘徊。按照现有的法律,尽管60岁并不是互联网巨头们的“法定”退休年龄,但“头号玩家”的接班新困境
城市发展,电力先行;智慧城市建设,电力技术升级先行。  当下,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革命袭来,可以预见的是,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电力革命的竞争将是全球发展的另一个战略制高点,如何抢占这一轮竞争的制高点,技术创新是突破。  广州电网是全国供电负荷密度最大的城市电网之一,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对这种竞争的感知力更强,主动扛起了技术创新的大旗。从自主研发的中国
2017年8月10日,北京,51信用卡投资战略发布会  近日,51信用卡有限公司被杭州警方突然调查,让非法爬取个人隐私数据用于暴力催收的行业做法,浮出水面。  “别人在用(个人敏感数据),你不用就是落后。”事实上,受业务竞争的驱动,个人敏感数据的使用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2017年开始,《网络安全法》等法规都对非法爬虫等数据收集和使用行为早有规范,但一直屡禁不止。  直到《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
1991年,我得到了第一份教学工作,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政治学理论讲师。3年后,我被要求离开,因为我不能“融入”。事实是,我没有试图去融入。我非常不喜欢新加坡的政治体制,更不喜欢该体制的创立者李光耀。  20多年后,我又回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当客座教授,这时我逐渐意识到,我之前的判断是建基于西式自由民主是唯一合理的政府组织方式这一教条化认识的。一旦放下这个教条,就清楚地看到,李光耀先生—正如美国人喜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丝绸之路不再是历史的陈迹,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忆再次被唤醒。  这种唤醒,不能仅仅被看作是附着在经济合作上的点缀。它代表着不同文明、不同国家相处的新的可能性。更准确地说,是代表着中国心目中的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非常明显地与西方作了区别,并且被当成是中国的文明独特性的一部分。  这与当前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是暗合的。绝非偶然的是,我们也在思考:开放包容和独特性是什么关
11月12日,庞敬敏家承包的耕地,已经被破坏,上面堆放着沙子和挖沙设备。庞敬敏因为土地经济纠纷举报了陈志伟  命案发生在25年前。  黑龙江东南部的海林市,气温最低时零下三十多度,呼出的气体在眼前结成一团白霜。1993年,元旦过后,寒冷峰值正在逼近这座东北小城。  当晚,金座歌厅内宾客满座。人群中,先是起了争执,很快有人動了手。突然,枪声连响了三次。  爱夫—歌厅女服务员,被第三枪击中心脏,在送往
《自然》4月21日  每年元旦 “康尼岛北极熊俱乐部”都会在美国纽约布洛克伦区康尼岛上举办新年游泳活动。今年的一位参与者说:“那里就跟夏天一样。” 未来气候变化预计将使世界上很多地方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那么为什么要获得公众对减缓气候变化的广泛支持却又如此困难呢?Patrick Egan 和Megan Mullin利用对美国天气状况的人口加权分析显示,大多数美国人现在都感觉到冬天更温暖了,而夏天实
世界会向何处去?这无疑是一个世人高度关注的问题,更是各国政要、外交界、军界甚至企业界尤为关注的问题。由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对全球发展趋势所作的研究报告,因其信息来源的准确和权威,分析判断的严谨和深刻,而为业界所充分重视。目前,该研究报告已相继发布了五份,最近的一份为《全球趋势2030:变换的世界》。  它的一个核心观点是,把影响世界发展的主要因素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易改变的历史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