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设计教学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cc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5—106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题目的内容确定转化的目的和方法。
  2. 使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
  3.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 方言导入,孕伏“转化”
  1. 师生谈话,互用方言问好。
  2. 出示老奶奶用方言向路人问话的情境,猜老奶奶的问题。
  问:奶奶讲什么话,路人才能听懂呢?
  生:讲普通话。
  师:对,普通话大家听得懂,把方言转化成普通话,问路就方便多了。
  \[评析:新课伊始,笔者将现实生活中的方言引入课堂,设计了“师生方言互动”和“猜方言”环节,有效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通过问题“讲什么话,路人才能听懂?”将目标直接指向“转化”,这样的设计简单明了,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学习数学的最佳状态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感知策略,探究“转化”
  1. 初步感知
  出示例1情境图:美术课上,青青和云云在方格纸上剪出了两个图形,争论到底是谁的图形面积大?
  提问:你能一眼看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追问:为什么不能?
  思考:你想怎么比较这两个复杂图形的面积呢?你能用老师提供的两张图形纸和小剪刀,做一做、比一比吗?
  2. 实践操作
  3. 交流汇报
  (1) 交流第一个图形
  生1:我用了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师:对,数方格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面积计算法。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把上面的半圆向下平移8格,填补到下面空白的半圆,就拼成一个长方形。
  追问:为什么要把它变成长方形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在这里,通过转化,复杂的图形变成了简单图形,面积就容易比较了。转化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 对比优化:数方格和转化,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 展示不同的转化
  生3:把下面的半圆向上平移8格,填补到上面的空白半圆处,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4:我们也可以从中间剪切向下平移6格,也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4) 交流汇报第二个图形的转化。
  现在你能判断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4. 回顾反思
  师: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对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有什么体会?
  (1)运用转化策略有什么好处?适时板书:复杂——简单
  (2)这里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评析: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需要转化,转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这里“比面积”的问题运用了图形的转化,并用动画使转化的过程更加形象直观,以加深学生的感受。\]
  三、 联系旧知,丰富“转化”
  1. 引导:其实,转化策略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用的,我们在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时早就运用了。回忆一下,学习哪些图形的面积时使用了转化的策略,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2.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生: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师:还有哪些图形的面积推导中也用了转化的策略?
  生汇报三角形和梯形的推导过程。
  3. 小结:看来,转化是常用的一种策略。观察刚才所举的这些例子,想一想,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特点?(生汇报,板书:新知——旧知)
  是的,正如数学家露莎·彼得所说“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如果以后我们遇到了新问题,可以考虑怎样解决呢?(生:转化)
  \[评析:鉴于学生多次用过各种各样的转化,对以前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回顾,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策略运用过程和特点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转化的目的,感受“转化”的价值。\]
  四、 综合练习,应用“转化”
  1. 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
  (1) 学生独立练习,分题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转化的?
  (2) 重点指导第三幅图,课件呈现转化的过程。
  这里在使用转化策略时,形状变了,面积不变。
  2. 比一比小路的面积。
  师:玲玲、东东、兰兰和明明四位同学在相同的纸上画草坪,设计小路。他们设计的这四幅图上的小路面积相等吗?(图1、2、4直条的宽度为2厘米,图3直条的宽度为1厘米)
  生汇报,课件演示。
  这里,四位同学设计的小路图案形状不一样,可以把第1、3、4幅的小路图,转化成第2幅这样简单的小路图。这是等积转化,草坪面积是相等的。
  追问:在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 比一比周长。
  (1) 明明沿着小路图案的边把原来长方形的纸剪成这样,原来长方形的面积变了吗?
  追问:什么没变呢?为什么没变呢?(等长转化,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2) 教师操作:沿着长方形纸的两边减去一个长方形。面积变了,周长呢?为什么?课件演示,集体反馈。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剪周长也不变呢?学生操作,集中展示作品。   问:这些纸的周长都相等吗?
  生:第1、2、3、4张纸的周长相等,第5张纸的周长和前面这4张纸的周长不等。
  师:为什么从相同的纸上剪减去正方形,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结:虽然这几位同学剪得形状不一样,但我们通过转化,把这些复杂的图形,都转化成简单的长方形,就方便判断了。
  追问: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评析:本课主要是图形转化,教者顺应学生的思路,重新整合了教材,精心设计等积转化和等长转化,充分运用课件的直观演示来辅助教学。在等长转化的练习中,变“静”为“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学具,剪出周长不变的图形。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转化策略的作用和优越性。\]
  五、 梳理总结,延展“转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复杂的转化成简单的,未知转化成已知。)
  其实,转化的策略不仅应用于解决图形的问题,古今中外,使用转化策略解决难题的故事佳话更是数不胜数,比如曹冲称象,爱迪生巧测灯泡体积、阿基米德测黄金……
  总评: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方法,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陌生的问题变成熟悉的问题。转化的方法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纵观本课围绕“平面图形的转化”展开教学,以学生亲身操作体验为主,结合直观形象的课件呈现,深入剖析图形转化策略的技巧与方法,课堂灵动、高效,具体体现在:
  1. 在操作实践中体验“转化”策略。在探究策略这一环节中,教者呈现了一幅直观性和操作性极强的素材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图形面积大?”通过让学生操作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想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迸发了不同的灵感,产生了不同的转化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当第一个学生寻找到转化的方法时,唤醒了其他学生原有认知中的“转化”体验,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纷纷投入到探究的欲望中去,利用课件将图形平移、旋转、拼合,将学生的操作结果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化解了理解上的难点,使学生初步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
  2. 在多层反思中感悟“转化”策略。深刻而有效的回顾反思,是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数学思维过程辨证性的一种体现。教者设计了多次反思契机,有序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激发学生再现当时解决问题的过程,归纳和总结具体的操作方法,使学生对转化策略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再体验和升华。这不仅从数学思想层面提升学生的素养,而且更从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上面给学生以丰富的经验积累。
  3. 在情境练习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教者侧重选择了转化策略中较为典型的图形的等积转化和等长转化,并有效重组了教材,以激趣的情境贯穿等积转化和等长转化的练习,由等积转化教学自然过渡到等长转化教学。练习中,教者通过让学生动手剪一剪生成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这样的练习不仅促使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深度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体验转化策略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单亲家庭幼儿自信心缺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给家长和教师开出特别的菜单,对单亲家庭子女自信心的培养进行了研究,用爱从小为这些特殊的孩子播下自信的种子,使之与其他孩子一样,踏上成功的起跑线,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不断开拓进取、获得成功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单亲家庭幼儿自信心  一、 单亲家庭子女自信心缺乏不容忽视  在我们学校的三百多名学生中,有十几名这样的单亲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到语言的曲径通幽处,发现语文的多重风貌,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从课内到课外,由此及彼、由体验到想象,教师要引领孩子们发现语文的广博,发现“曲里拐弯”处的语文意蕴,发现躲在角落里的语言的“珍珠”,以此创设出灵动、大气、厚实和丰满的课堂。  【关键词】由内到外由此及彼体验想象  语言文字特别是诗歌,有时是那么的轻,读多少遍也不会在听者内心处留下什么深深的划痕;它
期刊
【摘要】“商的变化规律”教学,以“学”为基点,从规律产生的背景、规律本身的内涵和规律隐藏的思想、方法等方面设计教学;通过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验证,探索商的变化规律;在探索规律过程中,给学生思考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发现规律、表述规律,提高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结论的能力。  【关键词】探索规律自主合作  课前思考  数学规律的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其抽象思
期刊
【摘要】本文以《莫泊桑拜师》一文的教学重建,阐述如何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即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在正确解读文本中选准语用点,确立好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准确选择本课教学逻辑;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引进本课拓展资源。  【关键词】语用读写结合言语智能  一、 准确选择教学逻辑  我们精心安排这样三个教学板块:(a)复习导入,回顾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莫泊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拜
期刊
【摘要】语文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包含的人文元素,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元素的开发进行了探究,希望对实际教学有帮助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元素渗透教学  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学科,包含的学习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只是单纯地进行咬文嚼字的教学,使得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新课
期刊
【摘要】运用“比较”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既是教师的一种教法,也是学生的一种学法。在日常教学中,我带领低年级学生通过比较同义字、关键词、标点符号,在比较中不断领会阅读的精髓,品味文字美,培养阅读兴趣,从而爱上阅读。  【关键词】比较同义字关键词标点符号  初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在完成了系统的拼音学习后,逐步开始接触文本的学习。这些文本有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有图文并茂的古诗文,还有
期刊
【摘要】本文以《狐假虎威》教学案例,探讨了小学课堂中如何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试图通过建立教育者的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手段使之多样化,尊重学生对读本的“再创造”等方面来让教育者们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语文教学  【实践案例】  《狐假虎威》一课是一则成语故事,讲了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着别人的力量
期刊
【摘要】反思可以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知己”,使学生逐渐学会学习。不少学生学习地理的效果差却不知道反思性学习,其实学生的学习过程最重要的是知识的内化过程,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反思观察能力思考空间  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上课时学生对于老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往往毫无兴趣,而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却兴趣盎然。因此在教学时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复习气候这
期刊
权责到人,分工明确  “普通学生能干的事,班干不干;班干能干的事,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魏书生老师的这句话让我联想到了学校的捐书活动。学校号召学生捐书,第二天早上,班里的孩子把书带来了,刹那间讲台上就堆满了一沓沓课外书,按照要求,每本书的左上角都要贴上标签,写明班级和姓名,第一节课后所有的书都要送到指定的地点。我计划在上课前把语文默写批好,这个贴标签的任务就交给了班长吴丽娇和学习委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由于生活在现代化生活中的优越感,父母长辈们的纵容和溺爱,出现了一些“特殊”行为。这些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学校和社会限定的规范和准则,他们的心态异于班中大多数的孩子,心态的不同导致了行为的极端与诡异。于是在课堂上容易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情,甚至还会做出异于常人且不易控制的行为。本文就从一个“特殊”学生的个案入手,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原因,并通过教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