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实践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zxjzxjzxjzxjzx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趣,激发探索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正道出了数学教学中激发兴趣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和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师巧设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从而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课题。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出示课件)动物村住着许多小动物。小熊家住在村子的东头,它有一块萝卜地在村子的西头。小兔家住在村子的西头,它有一块萝卜地在村子的东头。它们觉得跑来跑去干活很不方便,于是它们在一起商量起来,小熊说:“小兔,我们俩每天这样跑来跑去干活太费劲,还不如把咱们的地换了。”小兔说:“好啊!”于是,他们到两块地里去看了一下,感到为难了。原来这两块地的形状不一样,一块是长方形的,一块是平行四边形的。怎么知道它们的大小呢?这样交换公平吗?同学们想帮它们解决问题吗?
  生:(跃跃欲试)想!师:你们准备怎样解决呢?
  生:我们分别算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行了。
  师: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
  生1:S=a×b。
  生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
  生:不知道。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生:想!
  自然引入新课学习探索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自然的故事引入,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撞击思想火花
  交流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之间思想火花的撞击。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则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同时又能分享彼此成功的快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调动起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是这样探索平行四边行的计算方法的:
  1.大胆猜想,操作验证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与它和宽有关,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纸板)生1:相邻的两条边。
  生2:底和高。……师:下面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你们的猜想。看看能不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给第一种猜想的同学提供能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的框架)。
  2.汇报交流验证过程
  师:你们是怎样验证的?又有那些发现呢?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剪拼过程)。引导学生重点描述:
  (1)怎么剪的?为什么剪开?
  (2)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这个环节中,一方面,教师层层设问、追问,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展开,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探讨空间,让他们积极从事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对数学进行“再创造”。
  三、科学评价,激发鼓励,焕发课堂生机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发展,从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人”的关注。教师应该时时考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特别要重视情感变化。一个好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一方面,教师应该要充分信任学生,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是快乐的。因此,学生就会喜欢数学、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其他文献
检测是检查学生在知识、技能、技巧方面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程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重要的作用。考试后要及时讲评,而在各种课型中,讲评课是最薄弱的环节。那么怎样上讲评课才能更有利于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避免学习上的错误,启动学生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传统的做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收效却不大。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进行
期刊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
期刊
一、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个别同学的自制力差,影响整个小组的纪律和效率  比如在开展小组学习的第一节课上,12班就有两个小组的学生在一起说话,通过观察就可以判断在说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是让我头疼的第一个问题。  在北京的研讨会上我曾经向专家请教这个问题,专家是这样答复的:小组合作过程,只是在上课时进行,但老师在课前课后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教法,同样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面,了
期刊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这就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课堂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效果 教师观念 自主探究  高中政治课与其他科相比,其内容理论性、系统性相对较强,概念比较抽象,趣味相对较少,因而显得很枯燥。
期刊
无论课堂教学怎样改革,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第一位的。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教学效果”?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双赢。师生之间互相理解,有效配合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结合生物教学实践谈几点有效构建师生互动的做法。  一、关注小组,细心指导,高效合作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几乎都涉及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是
期刊
阅读教材是书面语言的海洋,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语言现象数不胜数,语言风格多种多样,是学生习作“临摹的典范”。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所表达意义的同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修饰文字的匠心,发现语言的准确、鲜明、生的之处。使学生通过迁移运用,把语言形式的表情达意功能扎根于自己的语言宝库,习得句、段、篇的构思范式与缀文技巧,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  一、在阅读中丰富语言材料  做衣服要用布料,盖房子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出现了许多新成果,改革的范围涉及到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各个方面。教学中,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做法相继被提出和推广。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
期刊
摘 要:课改是国家根据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而提出的行动。扎实推进课改是“时代潮流”,不搞课改是与时代背道而驰的。生本教育理论则是在当前大环境条件下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一种思想和教育理念。  关键词:课改 课堂管理 家校  生本化教育道出了教育的本质,与新课程提出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是不谋而合的。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生本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期刊
摘 要:本文叙述了什么是物理教学案;在新课改形式下我们为何要编写教学案,编写教学案需要哪些准备工作;教学案的组成及操作。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案 目标 设计 训练  新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我国推进。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对我们的备课、编写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也更高了。在此谈几点自己对编写物理教学案的认识。  一、什么是教学案
期刊
摘 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从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小学一、二年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有效指导其进行课外阅读,将对孩子终生学习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但当前我们农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不懂有效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