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初中作文教学困境的对策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w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1.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2.学生不会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缺少生活的情趣,缺乏写作激情。3.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作文缺少创新意识。
  针对以上现状,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要改革,要强化,否则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益,从长远来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很不利。针对以上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做努力。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生活,并增强阅读量,养成扎实积累写作材料的习惯
  
  作文就是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和思考,离开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做个有心人。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感悟,必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领略到许多有趣的东西。观察后随时将之记录下来,写成日记。在认真观察,感悟生活的基础上,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素材,具备了写作的前提,但不一定就能写好作文。因为作文是语言的艺术,还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二、使学生走出盲点,唤醒学生沉睡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写作激情
  
  要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就要将培养生活情趣放在首位,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写作能力运用于生活实践。而要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首先就要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19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梭罗说过:“心灵与自然结合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如果我们把这里的“自然”看作是生活,那么只有与心灵结合的生活才会真正在人心里留下印迹,才能让人产生智慧的火花,产生对生活的无尽思考。如果他不热爱生活,不觉得生活着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他就不会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就不会引起他内心的情感。一个对生活无感觉的人,怎么可能把生活写得鲜活灵动呢?再丰富多彩的生活,在他看来也会是苍白无力,无甚可写的。明白了这一点,作为教师,我们就应将作文教学日常化,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与学生日常交往中每一个培养他们对生活热爱的机会,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影响学生,用学生间相互的讨论去点醒学生,用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情景设计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更多学会体会生活中蕴含的美,大自然的美,人情的美。
  每当谈到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病呻吟时,有不少老师都要将之归罪于学生生活空间狭窄,生活内容单调。其实,初中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在中考和分数的重压下,不注意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甚至对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产生一种麻木感。我们不能不看到,对学生来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学习生活都是新的,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每一天也都是新的。生活每天都在变化,学生每天都在成长,每一个学生对每一天的学习和自己的学习环境感受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先生《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中还指出,“一个善于思考,发现的人,在写作上能一触即发,他的笔下,永远会有新奇的体现人的智慧的事物,在起始年级的写作课中,就应当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他还说:“这种关注首先在于发现并丰富自己的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事物。”
  初中作文教学完全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特定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要对作文教学充满热情,并根据作文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实际和心理特点,想方设法去创设场景。
  
  三、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写出有新意,有深刻主题的文章
  
  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所以作文教学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教师一定要放弃自己的权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思维敏捷,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学生才能写出优秀文章。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注重培养其创新人格。尤其在学生阶段,培养创新人格比培养写作技能更为重要。学生在作文中,只有具备创新人格,才能立意高远,开掘深邃,才能写出有思想,有见解,有深刻主题的文章。有位学生到公园散步,看到一位妇女边走边吃瓜子,瓜壳吐得满地都是,深感国人的陋习需要改变。于是写了篇《呼唤道德回归》,指出保护环境政府主管部门责无旁贷,但公民的道德自律也很重要,必须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从改变人们的陋习抓起。当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却在滑坡。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周围的环境却越来越恶劣,那怎能谈得上“社会和谐”?学生起笔不凡,写得颇有深度。
  总之,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不失为一种挑战。只要大家有正确认识,认清当今作文教学的困境,积极主动地改革固有方法,就会走出语文作文教学低效的樊篱,撞出一条高效、明朗的大道来。
其他文献
一、注重开头和结尾,使自己的作文与众不同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此法可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例如:《感受生活之美》满分作文的开篇为:  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
期刊
新课标语文第一册讲读课文《三峡》,极近夸张之能事来描述三峡的奇丽风光,是古代写景散文的佳作。  我们在惊叹三峡的奇异诡谲美景时,不禁对《教师用书》中关于《三峡》第二自然段翻译感到困惑:既然“到了夏季,江水上涨,淹没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航路都被阻绝了”。(见“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航路都被阻绝了。又能怎做到“有时遇到皇帝急需传达,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湖北的江陵”。(见“或王命急
期刊
一、想象创新不能瞎编滥造    自“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以来”“大胆想象”“大胆创新”成了作文教学中最时髦、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儿。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想什么,怎么想,“度”在哪里,却少有问津。于是违反自然规律的瞎编滥造,有悖生活常识的耸人听闻,远离道德伦理的荒诞情节,在一些作文中屡见不鲜,而这样的作文竟被视为“想象丰富”而倍加推崇。  为了廓清弥漫在作文教学中的这种“浮夸风”的迷雾,我必须指出,想象创新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累素材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特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
期刊
在研究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不但怕学古诗词,更怕写作文,一是没什么话好写,二是写不出优美的词句。这种现状,引起了本人新的思考: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途径,将古诗词教学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做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呢?笔者在近几年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做了几点尝试:    一.发挥想象,化诗为文    苏
期刊
爱心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流行词,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我曾看到过如此报道:有一记者采访老师时问:你爱你的学生吗?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毫无疑问地答“我爱!”;然后记者再次采访学生:“你感觉你的老师爱你吗?”,说感觉到老师的爱的学生不足30%!这是怎么了?怎么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答案呢?这样的报道给我很大的震撼!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
期刊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     一、重视提问艺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常常作如下安排:介绍
期刊
教育督导工作由来已久。1989年初,受国务院委托,由国家教委牵头,有关部委参加,对各省中小学教育工作进行五项督导检查。督导检查的重点是各地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教育经费增长政策和教师经济待遇的落实;校舍中危房改造;制止中小学生流失;纠正乱收费等情况,简称“五查”。1990年开展了对以中小学德育工作为重点的“五查”复查。1992年督查的重点是各地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有关法规、文
期刊
文言文乃国之精粹,国之瑰宝,许多经典名篇至今无人能及。无论从传承古代文明铭记伟大文学历史角度,还是从发展当今文学角度,我们做教师的都应该重视文言文教学,努力探寻教文言文的最佳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点极为重要:  一、重分析了解  首先,教文言文之前必须分析教材,了解教材。就初中教材中所有古文而言,涉及到些什么样的文言知识?教学中究竟要教给学生些什么?哪些内容是教学重点?哪些内容是教学难点
期刊
教学反思,它是一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其实施的基本路径是以发现问题为基点,以提出解说为起点,以制订反思计划为中介,最终以形成反思日记或论文为目的。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指导和完善新一轮的教学,丰润师生生命成长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