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群构建小学英语高质量课程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第二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上,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立足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平、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英语教研室主任孙铁玲、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初中部主任魏惠就如何构建英语高质量课程,如何培育和测评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进行了探讨。
  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课程建设是学校课程变革实践的热点话题。但是,一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忽视与学科课程的联系。当前,英语学科课程建设与实施存在以下问题:课程层面,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英语学科课程与学校校本课程关联性不强,校本课程以各种活动、社团为支撑;学生层面,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随着年级升高递减;教学层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教学内容碎片化、学习活动训练化、兴趣活动展示化等问题。
  学科课程建设应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与重要对象。落实立德树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要走向学科育人,学科教学要向课程要质量,挖掘整个课程的潜力,而不只是单一课堂教学的潜力;要向优化的课程结构要质量,挖掘学科教师的潜力,向构建高质量的课程发展。
  課程群是将相互联系或具有相似性的几门课程,根据需要重新整合而形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的课程。学科课程群是以传统或现代学科为基础,在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和现代教育课程理念下,通过课程内容和结构的重组、延拓,建构起来的学科子课程群落。
  小学英语学科课程群建设是基于英语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对学科知识与技能、教学活动、教学情境及其进程和校园英语环境等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监控协调的过程。通过课程化整合零散的英语活动,实现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整合,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多领域、多层次、可选择、多元化、校本化的英语学科课程体系。通过发挥英语学科课程群落的综合优势,让课程群落支撑起学生的“语言浸泡”,实现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深度学习。
  北京市十所小学以建设英语学科特色课程群为载体,在构建高质量英语课程,有效落实学科育人,整体提升小学英语课程品质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在课程群构建过程中,重点抓住小学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从小学英语学科课程出发,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文化和育人目标的特质融入到学科课程之中,积极倡导特色课程实施,在路径探究中初步形成一些思路及思考。
  1.基于学校办学理念
  构建学科课程群落要基于学校办学理念,要站在课程建设的学校立场。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以“办孩子喜欢的学校,让孩子享受多彩童年”为办学目标,以“多彩童年”为核心理念,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打基础、做准备、涂底色。英语学科基于学校“多彩童年”的办学理念,以“多彩·多元·多快乐”为课程建设及发展方向,构建Colorful English课程体系,以课程类型多样、教学目标多元、学生获得更多快乐为目标,课程分为“打基础、促兴趣、展个性”三个层次,包括“BB Class”“PP Reading”“NN Task”“AA Club”“EE Drama”和“CC Show”六大课程群落。课程构建目标所提到的多元、多彩、多快乐,既有机融入“多彩童年”的学校核心理念,又用儿童化的语言表达了学科的教育思想与价值追求。
  2.链接学校课程体系
  构建校本化的课程体系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西城区育翔小学英语学科秉承学校“育心”课程的课程理念,构建“乐思”英语课程体系,基于学科拓展类课程开发了“RSD”和“TPA”课程群,力求做到“Learning with fun, rising with thinking”。RSD课程群落以英语学习兴趣培育为落点,以“Reading”“Singing”“Drama”三组课程为支撑,通过阅读、说唱、表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初步语感、孕育兴趣、打好基础。TPA即Topic Practical Activities,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群落以语言实践及思维培养为方向,包括基于教材的单元主题实践课、年级跨学科主题学习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
  3.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落实国家课程,考虑学校的教学实际,根据学校确定的学生培养目标来定位,以增减容量或调整难易度来体现学生学习的适应性是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学森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及发展中,朝着全人发展的培养目标对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主的各种课程进行了局部的整合、拓展或综合,开发、构建了英语学科“I”课程。学校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中聚焦基础性课程,链接听说读写、玩演视听等内容及方式,从课程目标具体切入,进行一系列的校本化探究,以“能用英语做事情”为主线形成“I”课程各年段具体实施目标。例如,低年级以“I Watch”“I Listen”“I Feel”贯穿,注重输入有量、有趣、有感;中年级以“I Act”“I Retell”“I Link”为支撑,强调语言内化,重技能、重方法、重思维;高年级以“I Read”“I Report”“I Discuss”为统整,指向语篇、语境、语用。
  4.基于学科特点拓展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能力打基础,为学生继续学习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构建了BEE外语课程体系,在拓展课程层面,跨学科贯通设计了基于语言培养的“I Reading”“I Story”“I Drama”“I Exploring”系列拓展内容,将中华传统故事融于“I Story”课程,建立了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关联。儿童戏剧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动作、表达等的全面提升,体现了课程与育人的相关性。
  将学校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多方面的、零散的研究及改进聚合,系统置于课程之中,打破了以往英语教学研究的“零敲碎打”,从学科层面上升到课程层面,这是一种从学科到课程认识的提升,教师实实在在有了课程意识和课程视野。英语学科课程群落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开放、可选择的课程,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广阔、开放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不同特质学生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其他文献
21世纪伊始,中国传统绘画在与西方文明的融合与碰撞中经历了一百余年的痛苦尝试与砥砺创新,可谓是已经涅槃重生、青春再现.但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复制时代也已成为历
期刊
2016年11月15日,由中国美协、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和江苏省文联主办,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书画院承办的“中国精神”2016·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在江苏省美
期刊
近年来,中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无论是生产或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更多的优质资源让教育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本文主要对“互联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双关语的运用形式简洁[]但能使语言幽默、含蓄、意味深远。本文尝试借鉴社会生物学的模因论,通过分析双关语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把每个双关语翻译视为一个模因,认为强势模因
【摘要】城市雕塑在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当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城市雕塑可以说是一座城市文化内涵的展现与历史变迁的见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造型,能够向世界展示城市的魅力,不仅有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而且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城市文化品位和地域特色。  【关键词】城市雕塑;艺术形式;文化内涵  城市雕塑的文化内涵与典型形象,凝聚着一个城市的人文价值与精神风貌,是城市性格的一种展现。城市雕塑能够从艺术角度,把城
和欧美当下流行的把观念、行为、影像、装置等新媒体艺术作为艺术当代性标志的艺术发展观不同,中国美术的当代性拓展仍然持守架上艺术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把艺术反映什么和
期刊
明清以来,移居台湾的闽粤两省汉族先民,主要是来自福建的泉州府、漳州府、汀州府和广东的惠州府、潮州府、嘉应州(今梅州市)。闽粤先民移居台湾、开发台湾,在垦荒地形成了以同地域、同宗族、同姓氏相连结的血缘聚落或聚居村落,很多都是以祖籍地的原乡名称或故里传统习惯来冠名,形成了海峡两岸具有丰富人文特色的血缘、地缘、文缘关系。  以所在地府县进行冠名的乡村  1.以泉州府县冠名的乡村  明清时期,福建泉州府先
近代工艺教育以西方和日本的图画、手工等课程为蓝本,实现了对传统师徒制教育的根本转变.本文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为时间节点,来梳理这种演变过程.
苗族服饰以历史悠久、内涵深邃、类型丰富、技艺精湛而著称。《后汉书·南蛮传》就有“三苗”“好五色衣服”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写下了“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诗句,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