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哨音

来源 :音像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tianl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你知道爱看足球的人有多少吗?这个问题恐怕谁都答不上来。就连官方的统计部门和调查机构都无法确知这个数字。但如果说从球迷中分离出一些瞎起哄的伪球迷,看看有多少是真懂行的足球观众,我想,那这个数字一下子就会清晰起来。至于那些经常到球场上玩几脚的球迷,我们几乎就可以数出来了。
  不过,关于足球,有一个话题即使不是球迷的人说起来恐怕都会头头是道,那就是“黑哨”!为什么不关心足球的人,反倒关心起“黑哨”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黑哨”容易让人想到“黑金”,想到“腐败”,想到身边一切不公平的东西。
  2000年到2001年间,“黑哨”龚建平收受财物37万元,一下就被判了10年徒刑。虽然揪出了这么一个蛀虫不等于中国足坛一下子就纯净了,但毕竟是我国司法处理“黑哨”的第一案,总有一些里程碑式的意义。拍手称快之余,全国上下似乎都在等待,检察院要找的下一个“黑哨”又是谁?
  去掉“黑哨”的“黑”留个“哨”字,我们便想到了音乐。因为“哨”本来就是一件利用口中吹出的气流,通过软木球和共鸣体的作用,发出尖锐音响的乐器。它和唢呐、圆号等一样,属于“气鸣乐器”。不要小看这小玩艺儿,在乐器史上的地位却是很重要的。世界上公认的距今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就是在我国发现的数支“骨哨”;而美国作曲家伯恩斯坦的音乐剧《西城故事》中,哨子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声音在乐队中鹤立鸡群,代表着剧中人克朗普第警官。由此可见,哨子不是体育界的专利。它和音乐沾上了关系之后,你是不是会对这种能发出敏感的声音的东西,有些刮目相看了呢?
  事实上,足球圈存在“黑哨”,出问题的根本不是哨子这件东西本身,而是掌握它的人。有人操作的东西,到了足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后,问题总是在所难免。这方面,外表神圣高尚的音乐界和外表公平向上的体育界是何其相似。最近书市上有一本叫《谁杀了古典音乐》的书籍,为我们揭示了西方古典音乐界许多不可告人的阴暗面。
  该书的作者叫诺曼·勒布莱希特(Norman Lebrecht)。这个有着条顿人姓氏的英国人,大学时读的是社会心理学和音乐学,不过,他可没有成为一个学究,而是在伦敦的几大主力媒体担任音乐评论工作。泰晤士报和BBC广播三台的工作经验使作者对古典音乐界的里里外外了如指掌,于是他开始用俏皮调侃、尖酸辛辣的文字对古典音乐界的黑幕进行曝光和讽刺。其著作《当音乐停顿时》,是如今西方最畅销的音乐文化类书籍。现在,上海可以买到该书的中文版,不过,书名改叫《谁杀了古典音乐》。
  在这本书里,诺曼·勒布莱希特爆出了西方古典音乐界种种鲜为人知的内幕,许多细节甚至让人惊愕。比如他在嘲讽当今古典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萨尔斯堡音乐节时,写道:“25岁就被驱逐出城镇,死后50年才在此准设雕像的莫扎特,是萨尔斯堡的头号摇钱树。他的头像被印在糖果纸上、领带上、围巾上、雨伞上,甚至做成娃娃,其中多半都是由设在远东地区的日本玩具商供应的。即使所谓的莫扎特旧居也是个仿制品;萨尔斯堡的当局者要钱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这使得维也纳爱乐乐团在此地一个月的收入,就能超过他们一年的薪金”。
  另外,美国的传媒巨头哥伦比亚公司,利用其在音乐资讯上的垄断肆意压榨音乐家的内幕也被诺曼·勒布莱希特毫不留情地公诸于众。哥伦比亚负责艺人经纪的CEO贾迪森,独揽大权,竟然可以随意决定一个音乐家的命运。他在书中写道:“贾迪森当年聆听了一个年轻而优秀的小提琴家的演奏,但只是因为心情上的原因,没有与之签约。如今,这个年轻人早已老态龙钟。他的名字叫伊福利·基特里斯(Ivry Gitlis)。很少有乐迷知道他的事迹。但凡是听过他演奏的人没有不尊敬他的。另外,一个名叫古森斯(George Goossens)的指挥家妄图摆脱贾迪森的控制。结果,他付出的代价是一辈子在贾迪森的控制之下‘默默无闻’”。
  一些平时让我们觉得光芒四射的艺术家,在诺曼·勒布莱希特看来,简直就是一个个利欲熏心的小人。他披露了在音乐圈出名的俄裔“奸商”尤洛克的操作下,一些功力渐退的小提琴手们纷纷自抬身价,靠着名气大捞“最后一桶金”的内幕。1995年的时候,斯特恩已经70岁(1996年他来了中国,印象中,这个老人的演奏技艺早已退化得不行),但当时仍然维持45000美元的出场费;而早过了巅峰期的帕尔曼,出场费少说也在30000美元左右。此外,像穆特、朱克曼和日本女琴手美岛丽也纷纷攀比开出高价,其实他们的演奏水平已经随时可以被后来者超越。由于市场的蛋糕只有这么大,独奏家的漫天要价,必然导致乐团的经济拮据,素质大规模滑坡,最后的结果是,使得古典音乐的大环境全面恶化。事实上,相比演奏家个人的丰厚报酬,大多数西方乐团的团员薪水却较已往在直线下降。曾经有个地方乐团要求经纪人介绍一个便宜的独奏家,因为以他们的预算来看,光请一个斯特恩,他们要去喝西北风了。
  诺曼·勒布莱希特在这本400多页的书籍中,一直在告诉我们这样的事实:古典音乐界早就不是一片净土。市场,像一个可怕的“黑洞”,在毫不留情地吞噬音乐的纯洁和真诚,明星和天才之间不再是简单的等号关系,当中大多加有商人的坑蒙拐骗。
  相比足球的产业化,我国的音乐艺术界还处于作坊般的市场初级阶段,看起来,染上的黑色似乎不多,丑闻似乎离我们很远。唯一比较让人震惊的事件,发生在2002年的4月17日,这是艺术类院校进行一年一度的专业课招生考试的日子,这一天,中国音乐学院的李光陆先生因为考试过程中的激烈言辞被学校解聘了。这也难怪,艺术院校的招生是中国音乐界市场化的前沿,也是关系学生前途的风口浪尖,一不留神就会出现一些胆大妄为的人和奇奇怪怪的事。如果勒布莱希特能到中国来住上一阵子,相信也能为他的著作增添引人入胜的故事。
  媒体的受众其实大多都是可爱和善良的,他们要么看到光环,为幻想出的一份份美好而兴奋;要么关注现状,为眼前的一点点污浊而绝望。其实,关于“黑哨”或“黑X”,我们不妨用比较平常的心态看之。中国不是有句关于“黑”的成语吗——“天下乌鸦一般黑”。这话听起来似乎非常悲观,但很哲学地反映了世界和人类的一个共性。
  我个人的理解是:天下未必全都是乌鸦。就像所有足球裁判几乎全都穿黑衣服执法,但不全都是“黑哨”。不过,我想,有人的世界,就会有乌鸦栖息。中国有、美国也有。而乌鸦们,肯定全是黑的。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一些大城市的观众,终于开始了他们和音乐剧的“初恋”。  先是《悲惨世界》;接着是《巴黎圣母院》;然后再是现在火爆上演的《猫》。名剧似乎一部部地接踵而至,标志着我们的大众一样可以接受这种“世界级”的文化生活。  初恋的狂喜,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感官的饥饿和心理的神秘。演出商人们,正借此努力制造着许多不理智的“冲动”行为。其实,中国大部分观众对于这种来自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娱乐消费,
期刊
见到陈妃平是在新天地的一家中式餐馆里,上海的阳光在这个四月天显得格外无私,可以把这片精心装饰过了的石库门房子渲染得温暖而充满情调。陈妃平说,她喜欢这样的上海,喜欢这样打扮得精致的城市和城市里打扮得精致的晒着太阳的人们。听陈妃平的歌,是在听都市女子的浅吟轻唱,有点慵懒,却很有情调;有点艳丽,却还是生活。    两年半的专辑    距离陈妃平上张专辑已经有了两年多的等待了。两年里陈妃平拍了一部20集的
期刊
印象里从西北来的歌手都是有点硬朗的感觉,而曹宇的气质却很斯文。曹宇来自陕西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城,十岁的时候被姑妈带到西安接受正统的音乐训练,在西安音乐学院学习了整整12年之后,他又只身闯荡北京。似乎在音乐的道路上,曹宇一直在努力地前行,他跟很多初到北京的渴望成功的年轻歌手一样,在三里屯的酒吧里唱过歌,在那里,他所钟爱的流行音乐意外地向他敞开了一扇门。之后的一切都出乎意料的顺利,先是签约丰华唱片,
期刊
好多年前就听说过冯松涛(阿涛),那是在国内知名乐评人李皖1994年的一篇关于中国南方乐队的音乐评论的文章里,记得当时李皖对阿涛领军的单行道乐队给予高度评价,尤其是对他们那首很有电影画面感的作品“野战排”更是赞誉有加。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乐评人叫好的东西不一定叫座,而且一定晦涩、难听。后来认识了阿涛,听了一些他的作品,才发现阿涛的音乐其实很入耳甚至悦耳,而且他们单行道乐队那张专辑销量也不错,卖了9万
期刊
不好意思,这个标题似乎有些哗众取宠了。其实目的无他,旨在吸引你的注意力。  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日子里,如果你不想戴着口罩在人群中冒险,那么,就乖乖地独自躲在家里,打开唱机,放开胸怀,和美好的音乐尽情依偎吧!人生无常,乐天知命。将这些唱片中那些“非常经典”的音符散播开来,你会发现其实可以感染你的东西,除了冠状病毒,还有很多。  不是吗?空气中竟然还有如此纯净、迷人的东西。希望它们能让你忘记生命的脆弱,
期刊
毫无疑问,何训有和何训田这哥儿俩,是今日真正可以代表中国原创音乐走向世界的一代精英。相信各位乐迷从他俩早年合作的《黄孩子》、《阿姐鼓》两张唱片巨作,已经领受其灵慧和天才。何氏兄弟音乐的成功之处,就是善于从当代人心灵深处找到精神入口,又能从各种文化中抓住独特语境,在雅与俗之间塑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精神。你甚至可以怀着一种纯粹欣赏或者享受的心态来聆听他们的音乐,因为他们的作品几乎无一不体现出与天籁人声沟
期刊
刘欢--《六十年代生人》   刘欢工作室制作并提供版权  中国文采声像出版公司出版  北京京文唱片有限公司发行     刘欢这个名字,在中国绝对是家喻户晓的。目前任职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的刘欢,是一位演艺经历非常有趣的歌手,他成名很早,但许多重要的演艺行为却一直很落后。在1987年,刘欢因演唱电视剧《雪城》的主题曲"心中的太阳"一鸣惊人,1988年更因演唱电视剧《便衣警察》的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
期刊
片名:YOU ARE TUE STAR-50Top Classics(你是明星)演出:ADRIVALAN ORCHESTRA编号:CTC 2990202  上海有大批的轻音乐听众。笔者亲眼见到“保”、“詹”、“曼”三大轻音乐团来沪演出时,万人现场,竟然有不少看起来靠退休金维生的老年听众在摇头晃脑。这种似乎永远也不会过气的“音乐时尚”,和这个城市历来的文化风气似乎有着密切联系。有点肤浅的小资也好,有
期刊
前不久在深圳一间酒吧欣赏到号称“原创才女”的李戈的演唱会,那个周末的晚上凉风习习, 8点不到酒吧里就已坐满了人。这是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和当地电台联合举办的推崇本地原创音乐的首场演出,李戈本人与电台主持人均在当地享有盛誉,我一边被现场逐渐从温暖到热情的气氛所感动,一边惊讶于李戈的才情,她的音乐相当不俗,说真的触动了我很深很深的心弦,而她的现场表现相当出色,自然真切,弹唱部分颇见功底,人琴合一。
期刊
有朋友很喜欢Nick Cave(尼克·凯夫),此人收藏有一套套的盗版CD,大部分是古典。深夜里上网碰见时,说正在听“贝九”,“悲伧”全部被他一个人收集了去,那架式摆明了旁人丁点儿分不到;或者,巴赫,自己弹自己录,放到ftp上,等着我们无比好奇地down下来。所以有那么一次,我就在箱子里翻出布鲁诺·华尔特指挥的“马九”来放,一整晚。感觉眼眶中有潮湿摆脱不得,然后正正经经在他的论坛上写:马勒第九,像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