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成之花,顺势思维引导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态的生成是相互之间的尊重、关注和激励。只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自由、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就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顺利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发展,使学生的个性绽放為课堂的生成之花,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出高效课堂的硕果。捕捉生成之花,顺势思维引导,以此展示学生的个性理解。
  【关键词】生成;思维引导;个性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叶澜教授说:“课堂是一个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风景展出。”可见,课堂的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充满变化、充满生命的旅程。课堂上的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成,以学定教,利用学生的生成做“支点”,顺应学生的思维做到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生成”中绽放异彩,充满朝气蓬勃的气息。
  一、在弹性预设中播下生成的种子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设的精致,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结合学情建立具有弹性的教学活动,在预留的空白中播下生成的种子,使课堂更适应学生的生成与发展。
  记得有一次作文课,结合教材的需要,要求学生写题为《难忘的场景》的作文,在学生对难忘的场景进行回忆讨论的时候,教室外忽然下起了冰雹,只打的窗户“叭叭”响,学生们更是无心讨论,都纷纷转向窗外观看冰雹。强制性的让学生回到作文上已是不可能,不如顺势让学生欣赏个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冰雹、触摸冰雹和感受冰雹,一阵冰雹打来,好多学生都喊“真疼呀!”我顺势抓住了学生的这个生成,及时引导:冰雹打到很危险,注意安全。那么冰雹打到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会怎样呢?瞬时学生都将目光集中在了校园的绿化带上,亲眼看到了惨败的花朵、残破的绿叶,学生不由自主地心疼起来,纷纷开始讨论起“冰雹的危害”来。针对这样的变动,我及时更改了作文的主题,让学生就今天的场景写一篇自己的观感,学生的亲身经历给了学生很多的触动,使得学生的作文很生动、真实,富有学生特有的情感。
  预设被打破,使得课堂更具有真实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无意中播下了生成的种子,为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打开了一扇窗。可见,预设要有一定的弹性,随时等待生成之花的绽放。
  二、在思维碰撞处绽放生成的花朵
  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励每个学生都尽情绽放生成之花,增强不同思维之间的碰撞,为学生的思维交集提供和谐奋进场所,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气象。
  记得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自己父母的情感,浅谈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经历,来品尝严爱和慈爱的不同感受。有的学生会自然结合自己的生活过程,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成绩的不好而受到了父亲的严厉批评,被惩罚每天记忆五个成语,心灵的受伤而觉得慈爱比较好;成绩的上升得到了妈妈的表扬,奖励了自己爱吃的糖醋排骨,骄傲自满导致了成绩的下降,反而觉得严爱的重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纷纷利用自己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认为严爱好,有的认为慈爱好,各种观点使得学生争论不休。在学生的思维强烈碰撞之后,让学生寻找这两种爱的优点,异点交汇处绽放了生成的花朵,深深地体会到了“不同方式同种爱”,只有将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健康成长。
  学生的生成来源于学生的内心,是学生个性、智慧的体现。在学生的分歧处捕捉生成,更能收获学生的真实情感,实现与课文之间的共鸣,体现生成资源的价值,让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
  三、在放飞想象下收获生成的果实
  想象要比知识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成,放飞学生的想象,利用想象来推动学生思维的进步,利用现象来搭建知识和创造之间的桥梁,实现对自我的突破,收获生成的果实。
  记得在学习《女娲造人》这篇文章时,学生对女娲能够造出各种各样的人非常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建立“我是女娲”的课堂主题,激励学生尽情去想象和发挥。学生对这个主题非常的感兴趣,从而顺利地进入了状态,想象女娲造人的情境,有的学生想象出这样的情境:一块泥巴在女娲的手中反复变化,瞬间一个个精致的展示在面前,有躺着的,有坐着的,还有相互依偎在一起的,在女娲的一口仙气中纷纷变成活的了。还有的学生想象出了这样的情境:那一天电闪雷鸣,雨滴落在地上就化作了一个个的小人……涌现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情境,给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地挖掘了学生的想象力。结合学生的生成,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比较,自己编织一个“人的由来”的神话,课堂气氛被推向了高潮,涌现了许多的奇思妙想。
  整节课学生都像处在一个神话故事中,在想象中获得了满足和幸福,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变得更为积极向上,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动态的生成是相互之间的尊重、关注和激励。只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自由、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就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顺利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发展,使学生的个性绽放为课堂的生成之花,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出高效课堂的硕果。
  作者简介:张玉梅,女,1966年生,吉林长春人,现任职于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唐宋诗词鉴赏》是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的教科书,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选修课程五个系列中“诗歌与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读诗写词的兴趣,引导学生鉴赏意境品味情感,不断增强文学底蕴,逐渐提高审美能力;笔者探究多种课型,实践能体现学生的自主个性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呈现“百啭千声诗意溢”的美好诗境。  【关键词】《唐宋诗词鉴赏》;课型设计;教学示例  
【摘要】在农村小学作文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学会去感受生活,主动地贴近自然,让学生能够轻松习作、快乐习作,这样才能够达到新课标中的习作要求。文中分析了小学作文的学生习作现状,并从教会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风景、仔细留意身边的人或事、开展丰富的活动来打开他们的思路等这几个方面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生活;自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到写作课上课之时,总
【摘要】在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在公众场合口头表达甚至讲演已经成为沟通交流、表现自我的重要手段。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培养我们下一代的这种能力是义不容辞的。而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提高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视,认识到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二要指导学生多作各类语言素材的准备;三要增加学生口头表达尤其是讲演的实践训练。  【关键词】口头表达;语文教学;语言素材;实践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新优质教育背景下,学校精神的凝炼需要“依据实情,因校制宜”。要做好顶层设计,以追求文化高度;要联系师生实际,以形成文化广度;要加强文化管理,以凝煉文化深度。要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的学校精神及时进行凝炼,以促进学校更大、更快、更优质的发展。  【关键词】新优质教育;校园主题文化;学校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每一所学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这是
【摘要】首先从教学内容、学习主体与教学方法三个层面分析自问自读法的内涵与特点,基于此探索如何有效地将自问自读法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去,为破解目前语文教学困境提供思路。对策建议包括充实教学内容,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尊重学习主体,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相结合;完善教学方法,注重自问自读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问自读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
【摘要】课程改革实施至今,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异常活跃,师生显得轻松愉悦。究竟在课改的今天,我们应追求一种怎样的课堂呢?  【关键词】家常课;讨论;真实;朴实;扎实;丰实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一、一次讨论引发的头脑风暴  两年前四月的一个周末,春日的暖阳柔柔地洒进鉴湖小学二楼多功能厅“鉴湖讲堂”内。讲堂内座无虚席,鉴湖小学全体教
【摘要】情感教育,我们将其理解为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学,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积极关注青少年学生情感生活的需要,其中,情感是动力,是联系师生关系的纽带与桥梁。具体到教学中,我认为她就是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似乎发现了某种乐趣,或是情感上仿佛有了某种寄托或表达途径。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作文即如此。然而,现时中却是许多学生的作文令人难以卒读,失之真情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全面体现,二者相互促进。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入”得深厚,“出”得顺畅,个人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写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全面体现,二者相互促进。阅读为写作储备材料,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跨越时空与别人进行交流。所以,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首先要从阅读抓起。我认为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在授课方式上都有了一定的转变,虽有一定的成效,但因为都在摸索阶段,方式上五花八门,有时学生也就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让学生通过个体间和所属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增强在学习上的竞争意识,在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以此来营造一种学生乐见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初中学生;竞争意识;合作参与;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很多年来,
【摘要】教学中我们应时刻树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完善教材的意识,要克服对教材、教参、考研员及专家的依赖,实事求是,勇于思考,勇于创新。把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联系,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学会探究、验证、思考,成为实践的研究者、探索者。  【关键词】教材;教育模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经过几年的接触,感觉到对于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接受能力较快、发散思维较强的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