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增加亲和力是高校思政课教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把现代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运用到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利用好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推动思政课教改,有助于活跃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主要探讨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之一的“对分易”在思政课考勤、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课堂师生交流以及平时成绩计分等方面的教学应用。结合在思政课开展“历史上感动瞬间”小组课堂演講比赛,探索将“技术”与“思想”“温度”与“效度”结合在一起,创新高校思政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关键词:“对分易”教学平台;思政课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思政课的“温度”与“效度”,既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兴趣爱好,又要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等方面探索教改新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相继出现,给教学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其中,比较常用的是“学习通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对分易”教学平台。这些教学平台的共同之处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提高传统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探索“对分易”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对分易”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一个应用软件,适合多种教学模式,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免费使用,不收取任何费用;二是不需要添置任何硬件设备,利用电脑、手机就可以完成互动教学平台的搭建;三是操作简易,不需要专门培训,按照视窗指示操作即可。“对分易”在高校理工医学专业中应用比较广泛,相关研究比较丰富。李万伟(2018年)探讨了利用“对分易”搭建环境卫生学翻转课堂的可能性。陈龙菊(2020年)在“运动系统”课中通过两组课堂教学的对比,得出“对分易”组效果更好的结论。宋忠好(2019年)分析了“对分易”几大模块,研究了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的作用。在2018年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召开之前,对包括“对分易”在内的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研究并不充分。
   “对分易”教学平台有助于解决思政课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难题
  根据“问题导向、目标引领”的原则,笔者梳理出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2018年以来,深圳技术大学开始使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组织思政课堂教学,包括:课堂考勤、课堂提问、教学资源汇集、网上问卷调研、互动讨论、平时作业练习等。
  第一,解决思政课考勤难。高校思政课是全校公共课,每堂课学生的人数普遍较多。采用传统点名考勤方式,由于耗时长往往会挤压上课时间。例如:一堂课学生人数100人,每次全员点名至少需要20分钟。如果每堂课都考勤,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做到;如果不考勤,又无法有效地保障课堂教学秩序。另外,思政课考勤除了保障课堂教学秩序,还对立德树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公平”教育时,思政课堂上的考勤实质上是培养学生养成“诚信”“公平”的学习习惯。
  “对分易”的“考勤”模块提供“二维码签到”与“签到码签到”两种形式。学生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输入“签到码”进行签到。通过“对分易”教学平台进行考勤,100人的班级,教师可以设置不同时长的考勤时间,全面覆盖点名最快可在15秒内完成,考勤能够做到精准及快捷。
  第二,整合思政课教学资源。思政课教学资源种类多、来源广,更新速度快。教师在上课前习惯将PPT拷贝到授课电脑中,课后将PPT及课外阅读材料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学生,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教学的环节与任务,而且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是否下载课件与阅读材料。
  “对分易”教学平台的“课程资源”模块提供了一个PPT课件集散中心,教师不仅可以集中把PPT放在这个模块内,而且可以把其他教学资源放在模块内,如把不同的教学资源整合(WORD版文字资料、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课外阅读材料放在教学平台上。这不仅消除了学生和教师反复拷贝、上传下载课件的繁琐,而且把课内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阅读与学习材料,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每一位学生下载学习资料的情况,做到精准施教。
  第三,构建思政课课堂互动教学环境。如何让大班教学的思政课“互动”起来,就成为思政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在大班教学的思政课堂,教师如果采用传统提问等互动教学方式,参与的往往只有少数的学生,根本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
  “对分易”的“讨论区”给教学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在该模块设定主题,发起讨论,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表达意见、发表看法。“对分易”教学平台中还有一个功能是“微信消息”,教师利用这个功能可以把通知、讨论主题以微信消息的形式发送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对分易”教学平台随时向教师请教问题,实现了课堂内外教与学的互动交流沟通。
  第四,解决了思政课平时考核评分难。近年来,为了提高思政课质量,“过程考核+期末考核”取代一次性期末考试已经成为选项。实施学习过程考核既容易又难。说它容易是指把学习过程分解为不同的环节比较容易,说它难是指实施起来比较难。
  “对分易”教学平台提供了解决方案。以课堂发言为例,“对分易”的“课堂提问”模块提供“抢答”“点名提问”“随机提问”三种提问方式,教师在平台上可以为学生的课堂发言打分以及自动统计分数。以平时作业为例,“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在线练习”模块提供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等题型,方便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考核。假设一个班有100名学生,平时每次作业题量为20道,采用传统方式批改,教师需要三四个小时完成,“对分易”教学平台仅需要1分钟即可完成。教师在上传题目的同时提供正确答案和批改标准,“对分易”教学平台会自动批改,且批改的正确率达100%。
   “对分易”教学平台有助于组织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堂教学
  探讨利用“对分易”教学平台丰富思政课堂教学是研究的另一个方向。2019年春季学期以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上,利用“对分易”开展“历史上感动瞬间”小组课堂演讲比赛。演讲比赛要求学生以分组参与的方式,从教材书籍、影视作品、新闻报道中选取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令人感动的人物、事件,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抒发自己的感想。“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多项功能被应用在组织思政课堂辩论赛、演讲赛。   第一,利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自动分组”模块进行分组。“历史上感动瞬间”小组课堂演讲比赛的第一步是对学生进行分组。用“对分易”不仅可以快速进行分组,而且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分出不同类型的小组。例如:设定分组的人数,进行男女均分,只要设定相关参数即可。分组完成后,每位学生不仅知道自己的組员,而且知道其他组的组员,小组内部与小组间均可在“对分易”上进行交流沟通。
  第二,利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作业类型”模块网上布置作业。把“历史上感动瞬间”小组课堂演讲通过“对分易”教学平台布置作业。在“作业类型”中选定“小组作业”。同时,可以设定“截止时间”。
  第三,利用“对分易”的“讨论区”模块组织讨论。在“对分易”发起“历史上感动瞬间”的讨论,包括讨论选题、制作精美PPT、演讲。教师需要关注讨论区并及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允许匿名发言”。
  第四,利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投票”模块设置互动投票环节。在组织小组上台演讲的环节中,可以通过“对分易”教学平台设置互动投票环节。例如:把对每个小组课堂演讲的评分权交给学生。在“投票”区“主题”栏填写每组课堂演讲的标题。可以选择“匿名”与“实名”,为了公平,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实名”。“类型”选为“单选”。“选项”分别填写“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小组完成课堂演讲后,现场由学生给予评分,并及时公布分数。
   结论
  “对分易”教学平台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思政课堂教学的问题,而且有助于打造学生能够参与的思政课堂互动教学平台。“对分易”教学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高效性。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分易”教学平台“考勤模块”可以节约大约10分钟~15分钟时间,考勤节约下来的时间相应地增加了教学时长。另外,使用“对分易”教学平台不需要另外购买软件,添置硬件设备,只需要通过现有的手机、电脑即可。
  第二,互动型。增加互动、激发学习热情。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及资源自主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协助教师组织教学,节约批改作业时间,快速更新教学内容,促进师生之间进行经常性交流。
  第三,精准性。精准考核,公平透明。“对分易”教学平台可以对平时考核设定相关选项与分值,对学生进行考核及总分统计,有效地解决了取消期末一次性考试后对学生的考核难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包括“对分易”教学平台在内的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毕竟只是“术”,只是提高思政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利用包括“对分易”在内的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一方面,出现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问题。“对分易”教学平台需要学生通过手机参与,自然就需要面对解决学生“过度”使用手机这个新问题。另一方面,学生重视教学互动的“量”而忽略“质”的问题。由于技术的限制,“对分易”教学平台对学生的考核只能停留在对学生完成平时作业“量”的考核层面, 而无法做到全面系统的评估。因此,思政课堂教学在利用包括“对分易”教学平台在内的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同时,依然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动性。既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解决课堂教学中考核的瓶颈,更需要以严谨的逻辑吸引学生,以深邃的理论引导学生。处理好“术”与“道”、“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这是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
  本文系深圳技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对分易课堂模式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810510103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万伟,李晓红,贺圣文,等.对分易平台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在环境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261-262.
  [2]陈龙菊,谭文波,吴建清,等.对分易软件在卓越医师班《运动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38-139.
  [3]马雯芳,田慧,蔡毅,等.BOPPPS结合对分易教学模式探讨—以“中药鉴定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25):137-140.
  [4]宋忠好,张元.“移动互联网平台+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6):129-132.
  [5]刘国旭,余治雨.基于对分易的高校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3):41-43,46.
  {作者单位:深圳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性努力,中国国际传播力有了显著提升,无论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推进和实施,还是通过倡议设立亚洲投资银行建设和改善友好国家的民生工程,抑或是文学艺术作品出口、科技论文产出的增长,中国的国际传播力影响不断扩大。近两年,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经验和英勇事迹的广泛传播,也为国际传播力的增强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事实证据。然而,与诸多成就和伟大复兴的愿景以及建设强大国际传播
期刊
摘 要: 美育是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精神文明需求。高校要做好美育工作,提升目标和思想高度是强化美育工作的前提,加强顶层设计是做好美育工作的保障。高校应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各方力量,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资源共享、校园文化等方面为美育工作提供保障。  关键词:美育;高校;新时代;人才培养   美育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意义  美育并不是新的工作和新的概念。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德智体美劳
期刊
摘 要: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两个大局”,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贯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北京工商大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好红色校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奋斗力量,在今年申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的基础上,大力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形成扎根京华大地办学育人的新发展实践,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起步。  关键词:红色基因;综合改革;人才培养;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大国工匠,这些工匠所具有的工匠精神是人才培养之“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高等职业院校需要转变观念、充实内容、丰富形式,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利用行企资源优势,克服观念困局与实践困境,从营造社会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性、培养职业创造力等方面不断探索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新路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工匠精神;路径   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面临的现实困境  1.工匠精神
期刊
摘 要: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引导为主轴,旨在通过回答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将其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中运用,对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以及培养大学生理论思考习惯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概论”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师结合“00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启“问”的闸门,引导大学生“敢问”“能问”“会问”。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讲授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期刊
摘 要:积极探索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既是推动课程教学模式变革,探索“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有益尝试,也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探索要兼顾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线上课程的建设应与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并行;要重视能力导向和产出导向,努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与认同感。  关键词:新闻学;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
期刊
摘 要: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必将引起评价方式的变革,学生的全面发展呼唤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探索“课程+课堂”双维度、多方式下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模式,形成记录范式供教师使用,构建了“优化教学评价设计—细化教学组织实施—完善教学过程监控—加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实现路径,为高校教师实施课程过程性评价提供有效借鉴,为学校推进课程过程性
期刊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的旋即而来,打开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场域,但新道德伦理又使网络思政教育陷入困境。在阐释人工智能发展给网络思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把握好人工智能的伦理原则、自律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思政,建立完善学校整体人工智能体系、多角度提升教育者“人机协作”能力以及加快网络思政向智能思政转型,使网络思政更好地发挥铸魂育人功能。  关键词:人工智能;网络
期刊
摘 要: 校友资源的丰富性、预见性和延续性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需求的多样性、反复性和持续性存在着天然内生机理的契合,具有耦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校友基因的激活,建立支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友信息大数据;校友文化的凝练,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和内容范式;校友精神的弘扬,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友感化和调适机制。最终实现二者的同向同行,达到“过来人”陶染“现在人”的目的,促进协同育
期刊
摘 要:高校依托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关键在于厘清学习内容、落实主体责任、丰富学习形式,从而引领广大师生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传承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推进方式  高校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须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本文以对外经济贸易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