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烈光:一位老中医的“江湖”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老中医,想必很多人都会贴上这样的标签:保守、学究、不谙世故……而在成都,有一位颠覆常人印象的名老中医——马烈光。他有诸多头衔: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四川省名中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中联”)养生专业委员会会长、美国《中华医学杂志》(中文版)第一副总编……从教授到外国杂志副总编,这些看起来并不相干的职务,却被马老集于一身。



  一套行装见“江湖”
  初见马老,是他来我们编辑部讲课。其时已是初夏,他身着中式上衣,一排盘扣整齐地直系颈下,气色与神采俱佳,我想:果然是一派老中医的气质。
  然而一开口就惊到在场的诸位编辑了,您听听:“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点悟。”我们开怀大笑,这倒像出自行走江湖的“高手”之口。“看来不仅仅是一位学术派啊!”我在心里嘀咕着,也多少有些忐忑:这样的采访对象,以我有限的文笔,如何驾驭?
  “可怕”的是,这样的不安并没有随采访的深入而减轻,因为——马老真真是出口成章得厉害:“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黄帝内经》),“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养生论》)……马老说,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探究养生之道,不仅医家如此,文人、史学者亦然,庄子的《养生主》,吕不韦组织编撰的《吕氏春秋》,嵇康的《养生论》等,或以史事见养生,或以养生喻治国……讲起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养生的论述,马老滔滔阔论,古文信手拈来。
  “江湖高手”固然厉害,学富五车更需积淀,而如果是学富五车的“江湖高手”,恐怕要分分钟“秒杀”一大片人,马老就是这样的高手。于是乎,在他为我们答疑的同时,我仔细打量了马老的行装。“外表体现内在,总能找到一点线索,让我从与众不同的角度了解马老。”这样想着,我还真发现了他的不寻常之处:他的中式服装下,配了一双西式的黑色皮鞋。如此中西合璧,不正是他“行走江湖”的佐证吗?
  成就养生天地宽
  2015年5月23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养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200余名来自海内外养生领域的政府领导、专家、企业家和知名人士参加了会议,马老当选首任会长。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一年,提起当时的情景,马老仍然有些激动:“我作为会长,在受牌、受证的时候,确实非常激动。人到老年,情绪本不宜波动,也不易波动,但看着苦心准备的养生专委会能在人民大会堂办成最高规格的会议,心中的激动和感动无以复加。”
  在大会致辞中,马老讲到,中国从夏商至秦汉,历唐宋元明清,“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重生思想深植人心,“君王众庶,尽欲全形”的长生追求渗透血脉,“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摄生行为贯穿始终。尤其到了现代,养生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其国际化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可以说,时代需要养生,世界需要养生,人类健康需要养生。最后,马老号召同道同心同力,借助世界中联养生专业委员会的力量,携手光大“养生仁术”。
  当被问起成立这样一个组织的初衷,马老答道:“随着世界医学对健康问题的重视,来华求取养生真经,进行健康学术交流的外国友人越来越多,养生可谓‘笑迎八方客’。这也让人深切感觉到,需要建立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组织,使养生走向国际舞台。”
  其实,在此之前,在养生的国际舞台上,马老早已行走得风生水起。早在1998年到1999年,他连续两次应邀赴日本讲学,分别发表了“《内经》养生,博大精深”和“孙思邈之真人关节导引术”学术演讲。之后的十多年间,他先后赴新加坡、美国、英国、荷兰等众多国家和地区交流访问,并发表中医养生方面的专题演讲。2013年,马老还在联合国总部发布“世界养生宣言”。他的讲学影响广泛,近几年来,不断有国外的学者访问团到成都专程拜访,向他请教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欲行走江湖,必要修炼真经。四十年来,马老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一直从事《黄帝内经》及《中医养生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强调欲彻悟中医真谛,就必须首先精研《内经》,“思求经旨,演其所知”。否则,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难成大器,难医大病,难为大医。
  此外,马老还曾主编四部中医类国家规划教材:《养生康复学》、《中医养生学》(“十二五”本科生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养生保健学》、《汉英双语·中医养生学》。
  如今,各大高校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手中捧着的“大部头”,多数都有马老的心血。最近,他又忙于“十三五”本科生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学》、卫生部“十三五”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养生保健研究》的最终修订,“交稿时间紧迫,我现在大多数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事关教育,马虎不得。”颇善幽默的马老,谈及此事,一脸严肃。
  国医妙手“马先生”
  古语曰“大隐隐于市”,老百姓说“高手在民间”,何谓高手?马老说,能治病才叫高手,文雅一点讲,应该称“妙手”。妙手回春,是中国人对医生的最高褒奖,无论理论水平如何高,中医最终还是要关怀到人身上的。也许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即便早已过耳顺之年,无论交流活动多忙,马老依然坚持坐诊。在他看来,这才是医者之根本。



  为何会走上从医之路?说起来,多少有些无奈的色彩。20世纪50年代初,马烈光出生于四川灌县(现都江堰市),与很多励志故事的开头一样,马烈光家境贫寒,父母皆不识字,兄妹五人,他为家中男丁,承载了家人的期望。母亲独具慧眼,她看到在整个人民公社中,数医生生活得最好,于是便领着儿子拜当地名老中医方玉祥为师。那一年,马烈光十岁。学徒的日子不好过,先生教他的第一课便是明代医家龚廷贤的《寿世保元·药性歌括四百味》,并要求他在短期内通篇背诵,否则便是长板子打在手上,热辣辣地疼。奉行“严师出高徒”的方先生,真令马烈光受益匪浅,至今,对于诸多中医古文,马烈光依旧烂熟于心,出口成诵。   此后,马老的经历虽有起伏,但都没有离开中医行业。“文革”初期,他在卫校学习针灸。 1969年参加医疗卫生工作,1977年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采访过程中,满耳文言文,尽管偶有不懂,却也亲切悦耳。我想起一直困惑于心的问题:“有些中医比较排斥西医疗法,甚至要求病人保证放弃西医治疗,对此,您怎么看?”马老说,其实医学的目的就是救死扶伤,不管中医还是西医,都应该以临床疗效为衡量标准。具体而言,中医的真正优势是养生,“因为临床治病,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唯有养生,中医独具特色和优势。而且养生是中国独有的,才是中华文化和传统医学之魂!”
  在门诊中,马老目睹了许多患者为“看病贵、看病难”所困,导致小病拖大,医生也无力回天。他心情十分沉重,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养生对于普通百姓的迫切性。
  力行独特养生经
  养生的道理有很多,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这句话在道教中指通过修炼而达到极高的境界后,人可以“羽化成仙”,从而“长生久视”,生命不再受天地的约束。马老说,这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和幻想色彩,但从养生角度来看,“我命在我不在天”有其科学之处,可谓养生箴言。
  那么,这句话如何落实在养生实践之中呢?马老认为,首先应正确面对“先天因素”。不可否认,生命终究还是要受到一定的“先天因素”影响,但绝不能为之消沉,当奋起养生,呵护生命。其次,养生尤当重视“后天”,活出“养生”态。我们应当尽量减少接触各种伤生损命的因素,此即东晋葛洪所谓“伤生之徒,一切远之”的道理所在。归结起来,要积极调控后天因素,让其有利于生命的延续。
  “不善养生,难为大医”,医者若自身健康堪忧,怎能获得高超医技,更不用说成就“大医”。马老说,欲为“大医”者,当善保己身,正养生之心态,究养生之学术,行养生于毕生,同时精求医道,爱己及人……那么问题来了,精通中医养生学的马老,平日里是如何养生的呢?他提出了“养生三宝”:运动、饮食、养心。
  马老首先强调运动的重要性:“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而具体做法呢?马老这样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宁可三日不吃饭,不可一日不锻炼。”他还有一个独特的“摇摆抖动”锻炼法:摇头摆尾百病消,百练莫如抖动妙。怎么个“抖法”?马老为我们做了示范,真真是摇头晃脑,抖手摆腰。看着马老精神矍铄的样子,我们不禁感慨: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小动作”,确实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
  对于饮食,马老又有什么讲究?他说:“饮食有‘十不厌’,食不厌节,食不厌细,食不厌精,食不厌土,食不厌粗,食不厌丑,食不厌慢,食不厌时,食不厌杂,食不厌少。”综合来说,就是:饮食要细嚼慢咽;若有条件,最好能吃有机食物;多吃粗粮;对于外形丑陋的食物,如苦瓜,不可因外表丑而弃之不食;要吃时令蔬果;要讲究均衡营养,食物搭配必不可少;饮食要有节制,无论吃什么,都勿过饱;等等。
  马老还尤其提到要多喝粥,并引用了陆游的养生名言“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但马老熬粥有一套自己的“功夫”:需用砂锅,慢火炖,有时用薏仁、白扁豆、百合、山药及少量枸杞,有时则用麦仁、小米、红米、芝麻等,每顿食材皆有变化。
  对于“养心”的论述,马老引用了《黄帝内经》中的名言:“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宁,心虚则神浮,心安则神全,有利于身体健康。生活中,应“少私寡欲”,即减少私心杂念,降低人们对名利和物欲的奢望。如此,“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方能真正体会养生的妙处。



  后记
  对于中医的印象,非科班出身的我,一直停留在“晦涩难懂”的阶段。而与马老两个小时的交谈,我似乎感受到了古人“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的境界,仿佛找到了与中医学对接的线索,不再一头雾水地“傻傻不明白”。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收获,更是世界范围内,所有受益于中医养生学的人们的感怀。马老长期致力于中医养生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奔走于世界各地,宣传中华医学的养生之道,更不忘倾其心力,培养后学。他是专家,是医生,是教师,而说到底,他是一位悬壶济世的行走者。
  (编辑/茹晓 校对/高雅)
其他文献
“人面桃花”一词最早出自唐人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千百年来,诸如此类体现女性之美的传神佳句如同浩瀚繁星,数不胜数。周邦彦在《南柯子》中写道:“腻颈凝酥白,轻衫淡粉红。”白居易则云:“苏家小小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眉。”曹植在《洛神赋》中曰:“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代文人墨客,将对佳人的爱恋与赞赏之情倾注于诗句之中,我们在欣赏之余,也可对当时
期刊
人类的日常生活至少有70%以上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而城市人口甚至超过了90%。美国环境保护署调查发现室内空气污染原因,通风不足大概占到一半左右。近年来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室内空气污染现象也逐渐进入了高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戴自祝建议,首先要控制室内的污染源,比如选择绿色的建材和装饰材料,购买环保家具,慎用化学品、化妆品等。另外是加强通风换气,用室外新鲜的空气来稀释室内的空气污染物。还有就
期刊
在我国,经营三类医疗器械、保健产品的企业数不胜数,但有一家企业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模式,走过了辉煌的十七年,如今,遍及全国的400多家健康体验店、2000多名员工,每天为顾客提供十余万人次的健康服务。无论你走进瑞齐宁的哪一家体验店,扑面而来的欢声笑语和其乐融融的气氛都令人颇受感染。在这里,看到听到了太多关于“因爱而生,重拾健康”的传奇故事;在这里员工与顾客共同传递爱、播撒爱,真正实现了身、心、
期刊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基本用药原则,而这个原则在中国却恰恰相反,输液和使用抗生素成为人们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这种“有事没事来两瓶儿”的过度用药以及各方利益的驱动,使中国成为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  患者把输液当成“万能药”的思想是不科学的,应改变这种依赖心理,它虽然有很多优点,但过度输液和滥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带来更大的危害。这危害究竟有多大?哪些病其
期刊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黄花具有较好的健脑、益智、抗衰老功能,对人体健康、胎儿发育甚为有益,神经过度疲劳者宜大量食用,对智力衰退的老年人无疑也是一种良药  黄花为著名的观赏、药食两用花卉植物,花冠六出,向后反卷,有的呈长筒形,花瓣有单瓣、重瓣两种,呈桔黄色、玫瑰红色及黄色多种,有的花瓣上还带有洒金斑点或红斑晕圈,阿娜多姿,美不胜收。  杜康能解闷 萱草能忘忧  黄花,又名金针菜,植株称萱草、忘忧草,针是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要自行购买或在门诊就诊时主动要求使用抗生素,当医生开出的处方中含有抗生素时,要询问自己的病症是不是细菌感染,是不是必须服用抗生素才能治疗,并询问医生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输液前适量进食 尽量避免空腹  临床证明,在药物进入血管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胃肠毛细血管,刺激胃肠粘膜,导致胃本能分泌增多,因空腹胃内缺少食物的中和,便引起反酸、恶心、呕吐。由于恶心、呕吐使脑部暂时性供血
期刊
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也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在大暑时节前后出现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往往会引发苦夏,所以大暑养生宜用宁静之方。  中暑分两种 ——阳暑和阴暑  三伏天的“伏”字就是“隐伏”之意,在太阳很大的时候要将自己隐伏起来,不能逆天而行,不隐伏,就会被暑天的邪气所伤。那么暑天的邪气是什么?是暑气,所以说中暑就是被暑邪所中,中暑的“中”字
期刊
2012年4月21日早晨醒来,我的身体突然出现了症状:双眼看不到亮光,腰部以下无法动弹。后来,我的身体开始迅速消瘦,没几天的功夫,从185斤减至161斤,浑身没劲,面黄肌瘦……  万分恐惧 罕见病将我击倒  5月13日,经过多项检查,协和医院最终得出诊断——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这种病万分罕见,年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三,国内仅有的几例都已作古。当时,我内心十分恐惧。感叹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在那个时候,我想
期刊
L男士是一名寻常型牛皮癣患者,某天因琐事与人吵架,面红耳赤地回到家。第二天早上,他发现身上出现了许多点滴形的红斑,诊断为红斑鳞屑性皮损。  W女士原本皮肤非常健康,去年冬天,因发现儿子撒谎,她生了一晚上气,第二天额头上出现了一片白斑,医生诊断为白癜风。  心理因素与皮肤瘙痒  一般认为,皮肤瘙痒的发生可能与体内的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有关,但除生物学因素外,心理因素也是导致皮肤瘙痒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