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

来源 :当代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love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所以有人说,创新就是教育的终极存在的价值所在,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要义所在。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营造创新氛围:挖掘创新潜能、快乐游戏教学法、记创新笔记、重视质疑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创新精神、扶持创新行为、共享创造成果。社会调查表明:中国的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做数学题;美国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这使我们不得不审视过去的数学教育。荷兰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应努力为了学生营造主动学习、主动创新的机会和氛围,挖掘知识的创新点,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创新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否则,学生会封闭自己的心灵,使数学交流、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根本谈不上创新。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1、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与意识。
  如教学《方位角》时,让学生先独立设计教室平面图,在展示交流中感悟“为什么同样的教室画出的平面图却有不同?”从而理解比例尺,方位角的产生和现实意义,在变与不变中理解概念的内涵。然后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图》:你能测算两个城市间的实际距离吗?学生急了,忙问:“老师,比例尺是多少?”“请你猜猜看,请你上台找一找。”如: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上,A、B两地长5厘米,实际60×5=300(千米),学生能这样列式,来源于他对比例尺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想象,是概念的活用,是实践中促使学生思维的高层次加工。同时如何体现数学的价值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体验到责任感,感到自己在决策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都使得学生提高了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以往的教学,总感到3个例题,一课时教学时间很紧,而且不能完成任务,学生只能机械做题,不能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整合例题,活用教材,以实践为纽带,既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情感体验,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
  2、快乐游戏教学法 ,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时,行为的动机是自愿的,行为的过程是自由的,行为的结果是独创的。利用游戏来向儿童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培养学习兴趣一种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选择教法,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以巧妙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如:教授:“反比例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做一个活动,先请12位同学走上讲台,按老师的要求站队。依次是每行站2人;每行站3人;每行站4人;每行站6人;每行站12人;观察每次站了几行,并做记录。生动有趣的游戏,形象揭示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特点。
  3、记创新的分析解答问题的笔记,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富有个性地学习,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如果有与众不同的分析,有巧妙多样的解答,不妨引导学生作一些记录。有时,课堂上可能会生成很多不同的分析解答,如果学生不能全部消化吸收,可引导学生先记录下来,课外再慢慢消化。还有的时候,学生有时会出现瞬间即逝的灵感,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可能没有机会在全班进行交流,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记录到听课笔记上,待到合适的机会再作交流而不至于遗忘。
  4、让学生大胆质疑,讨论争辩,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适时组织学生讨论争辩,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有一节“两个分式比较大小”的数学课,当学习内容出现1/4与3/8比较谁大时,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踊跃,纷纷说出了不同的比较方法:⑴画圆比较;⑵画线段图比较;⑶折纸比较;⑷化小数比较;⑸变分子比较;⑹变分母比较等等。这时候教师应趁热打铁和因势利导,继续引导学生通过适当的追问,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断地自行优化自己的思考方法。新课标提倡的算法多样化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可以各行其是;同样地,思维的“开放性”也不应成为学生满足于现状(如:只会画图比较分数大小)包括拒绝学习新的更基本更有效方法的理由,而应该在成功解决问题(当然可能是比较低级的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合理启发辅导下,通过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对原有的方法作出“扬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上一个台阶..课堂成了学生的“斗智场”,老师似乎成了“斗牛士”手中的一块红布。方法的发现,策略的形成是在学生的内部智力活动的展开中逐步形成的。
  二、关注操作体验,提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是看起来十分幼稚可笑的问题,也绝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指责挖苦。不能抑制、抹杀他们的发现,而应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小心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由于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有差异,要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如果学生一时语塞或南辕北辙,立即请他坐下,会扼杀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不敢想,不想说,更不敢问。教师应尽力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即使回答问题有错误,也能得到教师的指点和鼓励。在学生叙述自己发现、思考问题所得出的结论时,教师绝不插嘴打断或表示出不耐烦的情绪。在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就可能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容易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意识。
  我曾看过易虹辉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数学新课堂:教师怎样关注学生》,文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在学习了测量知识以后,一位教师布置学生回家测量自己的腰围。第二天汇报时,有个学生突然发问:“老师,您的腰围是多少?”同学们顿时一阵哄笑,他们笑得那么开心是因为这位老师比较胖。但是这位老师很坦然,虽然不是她事先设想的教学内容,但她还是笑着说:“你们先估计一下!”
  这时一个孩子提问了:“老师,你先说你怀孕没有?假如人怀孕的话,腰围就会比平常人多出几十厘米。”
  老师笑着摇摇头:“没有。不过说明你平时挺爱观察,喜欢想问题。”
  同学们估了一阵子,老师又说:“估得准不准还得动手量一量才知道。但今天只有直尺,没有卷尺,怎么办?”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孩子们又开动了脑筋。
  生1跑上讲台,拿着米尺,小心谨慎地围着这位老师的的腰绕了一圈,一看,83厘米。
  生2的办法是:“我想用一根长长的纸条,对着米尺,把刻度画下来,就可以当卷尺用了。”
  自己制作一根软尺,想的真绝。
  生3:我可以拿一根绳子,围着你的腰绕一圈,再量一量这根绳子就可以了。
  这已经是这位老师心目中理想的答案了,正准备结束这个插曲时,这位老师发现一个学生还在一个劲地举手示意,于是老师决定给他一次发言的机会。
  生4:我只要把老师的皮带取下来量一量就知道了,这办法挺简单的。
  生5接着说:我一拃有10厘米长,看看你腰围有几拃就可以了。
  真是活学活用。
  这些都是这位老师没有想到的答案。
  就这样,孩子们用他们想出来的各种办法,在这位老师的的腰上折腾了好一阵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老师,你该减肥了。”
  这堂与原计划完全不同的的课,因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学生学得特别主动,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也使老师再一次感受到学生身上不可估量的创造力。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看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并不矛盾,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2、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扶持创新行为,
  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们一定要及时鼓励,绝不能漠然视之,吝啬褒奖。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采用的简捷算法,提出的新颖思路,教师要以欣赏者的角色,用满腔的热情,赞扬的语气,采用不同的形式予以鼓励。当学生“固执己见”时,选择逃避或强制都只是下策,积极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怎样才算是积极面对呢?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看法,并努力想办法弄清楚学生的真实想法;其次要对症下药,相机引导,本着平等对话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协商解决问题。教师在和个别学生对话时,一定要注意吸引其他大多数同学也参与其中,把说服个别学生的过程转化成促进全班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经历了这个 “对话”的过程,有收获的不只是那个倔强的孩子,每个同学各有所得,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会更全面,他们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会更合理。收获远不止这些,孩子们的情感得以洗礼,态度受到熏陶,方法论获得启迪,这对促进他们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弥足珍贵。老师也不例外,他们的教育机智、教育智慧、教育艺术得到了磨砺、发展。
  3、让学生共享他人的创造成果。
  欣赏别人的创造成果,可以刺激学生产生新的设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共享”他人的创造成果,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如在讲总复习《整式的整除》这一内容时,可让每一个学生创作关于数字“1”的广告,要求广告词要是《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概念,学生创造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关于“1”的广告,如:“嘿!同学们好呀!我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阿拉伯数字”1“,不是吹牛,在数的王国里,我就像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儿,神通广大,因为我能整除所有的整数;我又特别有自己的个性,我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和偶数也没啥交情,我的约数只有我自己一个,我就是我的最小倍数。”通过此例,使学生明白了数学问题并不是那么严肃,它也具有许多的趣味,这样的课,学生感到印象深,趣味浓,余味长。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它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能从自身做起,在教学观念上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兼、孙晓天 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孔企平、胡松林著.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
  [4]斯苗儿《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小学数学教育, 2003
  [5]郑毓信《课堂教学与数学课程改革》教学月刊, 2003
  [6]汪 强.《用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接受学习》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
  [7]易虹辉 《数学新课堂:教师怎样关注学生》小学数学教学网 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工具在不断的进化的同时推动着学习和教育的变革,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事业的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程度,能否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但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呈现的工具,而且还要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深度的学习,才能使教育事业飞速发展。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学者开始
期刊
一、历史教学语言的含义  1、教学语言、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通常称为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师语言表达的水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
期刊
【摘要】传统的生物课堂往往是一人唱戏,众人听戏的教学方法,虽然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教师们经常自问自答,由于课堂内容过多,等不及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抑制了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积极性,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就生物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艺术要讲究“适当时机、适当数量的问题、适当深度的问题”为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从而达到师生互动的教学
期刊
【摘 要】时代在变,教师的教学也应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逐渐受到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想学数学,从数学中得到快乐,获得美的享受。  【关键词】 以讲为主 ;以练为主; 以问为主 ;求知欲望 ;动手能力 ;灵活性 ; 合作意识 ;审美观  
期刊
【摘要】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数学,数学是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的科学,数学美具有科学美的一切特征,而且还具有艺术美的某些特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中的美,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美。  【关键词】数学美;结构美;协同美;奇异美;创新美  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有惊人的差异,这很大程度上归于对数学美的领悟和鉴赏。数学美是一种极其严肃、雅致和含蓄的美,学生受到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的限制,并不都具备有理想的鉴赏能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课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不被教师所重视。我从事教学工作26年,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了一条适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又是思维的起点,创造的起点,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获得高效的结果,下面结合笔者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1、课堂提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要体现出四个基本作用:促进学习、评价学生、检查效果、调控教学。简言之,课堂提问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通过提问,是要达到复习新旧知识的联系的目的,还是让学生发现知识的发生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在我省如火如荼地进行,“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的呼声震撼了吉林大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英语课堂,使学生乐学善思,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主观能动性,而在愉快的同时又能充实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成为英语教师当前最为关注的话题。本文就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性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教学 ;高效 ;做法  随着新课改在我省如火如荼地进行,“优化课堂结构,
期刊
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因此,对于互动式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年了,在这十年里,课堂教学改革正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稳步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思想品德教师,我始终坚持其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水平上有了显著提高。下面我就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然而,有不少教师因为个别学生基础差,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