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一是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二是优化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吸引力;三是优化教学方法策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041-01
总结多年来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好方法。具体上须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
目前,大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通病是一味从学科角度强调知识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教学内容显得繁琐、复杂。教师对这种教材内容如果缺乏精心准备和思维加工,就照本宣科,其结果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为此,我们在遵循新课标的前提下,可有机结合初中生喜欢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适当满足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需求,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上,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扣紧新课标,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艺术加工;二是可把教材内容划分为信息技术基础课和技能课两部分。信息技术基础课主要是信息技术入门知识和基本原理;技能课是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之后,采取任务导向,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要求学生上机动手实践,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由于教材和教学内容是由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编写,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而且组织教材内容主要采用实例的方式,有详细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教师熟练地设计好教学目标,在精讲中做到突出重难点、抓住关键、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有利于充分照顾学生,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抓住学习要领,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消化、吸收知识。
2 优化教学情境 让课堂充满吸引力
优化教学情境是让课堂充满吸引力的关键。经过精心优化的教学情境,能孕育出恬静与活跃统一、宽松与严谨统一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须着力优化教学情境,做到:(1)遵循首因效应的心理规律,全力上好第一堂课。在初中生第一次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精彩讲授,把自身良好的教学风格、能力和优良的品质与行为展示出来,才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形成积极的首因效应,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更容易为学生接纳创造良好氛围。(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尝试学习中获得成功。初中生刚接触计算机时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若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老师的认可,既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又能很好地强化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动机。为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善于鼓励学生在尝试学习中都能拥有成功的体验,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动机的诱发下,形成内在的求知倾向。如学习《美化文章》时,我先精心讲解了计算机操作方法后,然后让学生动手尝试练习,利用所学的艺术字和图形等知识,设计、制作一幅《庆祝国庆》的宣传版面。学生们跃跃欲试,在尝试动手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各显神通,设计出了多种图式、版式。在制作完成后,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果逐个演示到大屏幕上与大家共享。此举的成功,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当演示完成后,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学会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处理和综合运用信息的基本能力,获得了成就感。(3)提供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生活实例,多向学生提供信息技术在生活中运用的真实情境,可使学生亲切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初识Powerpoint2003》时,可先给学生介绍家庭影院中声音、动画、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的效果,然后再让学生欣赏集声音、动画、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能把学生引入到多媒体所产生的美妙情境中去体验;在学习网络检索时,向学生介绍学校图书馆按目录查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参考书的过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十分亲切,而且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 优化教学方法策略 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通过优化,优选出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策略,不仅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而且有利于教师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要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就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策略的优化,做到:(1)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优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在教学《信息技术互联网》知识时,我借助多媒体,先给学生放一段有关信息技术互联网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短片,让学生从中感知互联网的基本功能。接着,运用幻灯片播放了信息技术网络的组成(如信息技术系统、数据通讯系统和网络链接构成的网络系统),并要求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画出学校的信息技术网络示意图。在学生个体完成任务后,我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进行交流研讨,使他们获得了学校信息技术网络的正确示意图。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主动去认知信息技术提供的QQ、视频会议、网络协作等功能。然后,我趁着学生对互联网知识兴趣正浓,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结构的优劣,除了硬件设备好之外,还取决于软件系统的好坏和因特网,并通过幻灯片边播放边讲解,使学生在图文并茂、具体直观的教学中自主探究,掌握了因特网的常见接入方式。最后,我要求学生按自己思路画出因特网的接入图,经历了这种自主学习的训练,学生既学会了因特网的常见接入方法,又锻炼了学习能力。(2)优选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参观学习,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自主认知能力。我带学生到学校更新过的各个阶段信息技术发展设备的收藏室参观学习。学生一方面从参观中深刻认识了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设备的快速更新;另一方面也从直观感知中深化了课堂所学的知识,比如讲CPU发展的历程,学生在参观中对386、486、586、Celeron、Pentium等代表性的产品亲自摸一摸,看一看,了解在各个电脑配件上标注名称、生产日期和一些技术参数,不仅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从日常生活中自主认知事物的能力。(3)运用游戏教学,优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好玩中学到信息技术技能。所谓游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游戏的方式把信息技术教学寓教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以促进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中,巧用“警察抓小偷”、“太空大战”等这些富有情趣的闯关游戏,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由于游戏中都设置了由易到难多个关口,学生每闯过一关,心中就多一分成就感,他们在忘情地“玩”中不知不觉地熟练了指法,熟知了换挡键、退格键、功能键等多个键的功能与操作。由于借鉴了游戏的设疑、挑战、自主等理念,把教学目标隐蔽于游戏活动中,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了相应的游戏化教学策略,因而游戏教学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动机,不但能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发挥潜能,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从乐趣中既获得知识、陶冶了情操,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在自主训练中增强计算机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 郭立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
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041-01
总结多年来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好方法。具体上须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
目前,大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通病是一味从学科角度强调知识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教学内容显得繁琐、复杂。教师对这种教材内容如果缺乏精心准备和思维加工,就照本宣科,其结果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为此,我们在遵循新课标的前提下,可有机结合初中生喜欢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适当满足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需求,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上,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扣紧新课标,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艺术加工;二是可把教材内容划分为信息技术基础课和技能课两部分。信息技术基础课主要是信息技术入门知识和基本原理;技能课是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之后,采取任务导向,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要求学生上机动手实践,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由于教材和教学内容是由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编写,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而且组织教材内容主要采用实例的方式,有详细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教师熟练地设计好教学目标,在精讲中做到突出重难点、抓住关键、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有利于充分照顾学生,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抓住学习要领,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消化、吸收知识。
2 优化教学情境 让课堂充满吸引力
优化教学情境是让课堂充满吸引力的关键。经过精心优化的教学情境,能孕育出恬静与活跃统一、宽松与严谨统一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须着力优化教学情境,做到:(1)遵循首因效应的心理规律,全力上好第一堂课。在初中生第一次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精彩讲授,把自身良好的教学风格、能力和优良的品质与行为展示出来,才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形成积极的首因效应,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更容易为学生接纳创造良好氛围。(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尝试学习中获得成功。初中生刚接触计算机时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若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老师的认可,既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又能很好地强化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动机。为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善于鼓励学生在尝试学习中都能拥有成功的体验,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动机的诱发下,形成内在的求知倾向。如学习《美化文章》时,我先精心讲解了计算机操作方法后,然后让学生动手尝试练习,利用所学的艺术字和图形等知识,设计、制作一幅《庆祝国庆》的宣传版面。学生们跃跃欲试,在尝试动手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各显神通,设计出了多种图式、版式。在制作完成后,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果逐个演示到大屏幕上与大家共享。此举的成功,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当演示完成后,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学会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处理和综合运用信息的基本能力,获得了成就感。(3)提供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生活实例,多向学生提供信息技术在生活中运用的真实情境,可使学生亲切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初识Powerpoint2003》时,可先给学生介绍家庭影院中声音、动画、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的效果,然后再让学生欣赏集声音、动画、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能把学生引入到多媒体所产生的美妙情境中去体验;在学习网络检索时,向学生介绍学校图书馆按目录查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参考书的过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十分亲切,而且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 优化教学方法策略 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通过优化,优选出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策略,不仅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而且有利于教师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要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就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策略的优化,做到:(1)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优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在教学《信息技术互联网》知识时,我借助多媒体,先给学生放一段有关信息技术互联网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短片,让学生从中感知互联网的基本功能。接着,运用幻灯片播放了信息技术网络的组成(如信息技术系统、数据通讯系统和网络链接构成的网络系统),并要求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画出学校的信息技术网络示意图。在学生个体完成任务后,我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进行交流研讨,使他们获得了学校信息技术网络的正确示意图。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主动去认知信息技术提供的QQ、视频会议、网络协作等功能。然后,我趁着学生对互联网知识兴趣正浓,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结构的优劣,除了硬件设备好之外,还取决于软件系统的好坏和因特网,并通过幻灯片边播放边讲解,使学生在图文并茂、具体直观的教学中自主探究,掌握了因特网的常见接入方式。最后,我要求学生按自己思路画出因特网的接入图,经历了这种自主学习的训练,学生既学会了因特网的常见接入方法,又锻炼了学习能力。(2)优选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参观学习,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自主认知能力。我带学生到学校更新过的各个阶段信息技术发展设备的收藏室参观学习。学生一方面从参观中深刻认识了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设备的快速更新;另一方面也从直观感知中深化了课堂所学的知识,比如讲CPU发展的历程,学生在参观中对386、486、586、Celeron、Pentium等代表性的产品亲自摸一摸,看一看,了解在各个电脑配件上标注名称、生产日期和一些技术参数,不仅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从日常生活中自主认知事物的能力。(3)运用游戏教学,优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好玩中学到信息技术技能。所谓游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游戏的方式把信息技术教学寓教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以促进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中,巧用“警察抓小偷”、“太空大战”等这些富有情趣的闯关游戏,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由于游戏中都设置了由易到难多个关口,学生每闯过一关,心中就多一分成就感,他们在忘情地“玩”中不知不觉地熟练了指法,熟知了换挡键、退格键、功能键等多个键的功能与操作。由于借鉴了游戏的设疑、挑战、自主等理念,把教学目标隐蔽于游戏活动中,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了相应的游戏化教学策略,因而游戏教学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动机,不但能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发挥潜能,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从乐趣中既获得知识、陶冶了情操,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在自主训练中增强计算机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 郭立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