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课艺术”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xh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许多学生在升入高中后,“一头栽在数学上”。数学成绩的下降也造成了总成绩的下滑,打击了学习积极性,这使学生因此对高中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了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正确使用“导课艺术”,使学生对于高中数学从“畏之”到“乐之”,使学生学得愉快,使教师教得轻松,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导课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加入巧妙的导入,正如优美的音乐加入美妙的序曲、动人的影视加入意味深长的主题歌。音乐作品的序曲、影视作品的主题歌可以起到吸引“听众”或“观众”的注意力、将“听众”或“观众”成功地带入预定情景的作用,而在高中数中教学开始之前巧用导入,将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教学气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能否恰当使用“引人入胜”的导入,是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课堂导入的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教材的具体课程内容辅以创造性思维,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唤起学生的高涨热情,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高中数学新课
  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性思维,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强烈愿望,可以诱导学生主动提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发展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对于某些教学结论,教师不应简单地将公式或定理等“陈列”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再现公式或定理的演绎过程,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对于数学结论的“追根溯源”,进一步理解数学理论的本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是“有理有据”、“水到渠成”的,并不是“凭空想象”、“空穴来风”。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不仅建立了师生共同合作、平等互助的和谐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通过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旧知”引出“新知”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当一个人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恰当地通过“知识迁移”而得出新的知识时,可以使人找到“新知”的“固着点”,从内心深处产生自然而然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恰当地迁移“旧知”,类比“新知”,导入新的数学教学内容,这样能进一步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乐学度”,同时也提高了高中数学的“易学度”。所谓“类比”就是选择“同类”或“异类”的两个事物或对象,对它们进行“考察”或“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或者相同点进行“类比推理”。换言之,就是根据两个对象或者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似点或者相同点进一步推论出它们可能存在的其他相似点或者相同点的一种方法。比如,教师在讲授高中数学的“等比数列”新课之前,可以带领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等差数列”内容,通过知识的“迁移”,用类比法导入“等比数列”新课的教学进程,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可以使学生不仅温习了“等差数列”的学习内容,而且通过“类比”的导入学习法,依次学习了“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性质等新课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使得新课的导入“顺理成章”,使新课的内容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三、理论联系实际导入数学新课
  数学本来就是来源于实践的,学习数学的目的又是服务于实践的。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注重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之间关系的“挖掘与开发”,让生活实践走入课堂教学,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实践,从而使得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中唤起浓厚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赫尔巴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因此,当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认识到“数学时时刻刻围绕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因此建立起学好数学以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实践的理念时,学生将表现出对于数学学习的非同寻常的浓厚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了“热爱数学、学习数学、使用数学”的“数学情感”,有利于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四、开展知识竞赛导入数学新课
  高中生所处的特定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存在着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赛活动容易激发高中生的竞争意识,调动高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突出的优点是开展竞赛活动可以创设激烈紧张的竞赛气氛,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振奋学生的精神,唤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鉴于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高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导入数学教学。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可以将上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作为比赛内容,开展知识抢答竞赛。开展竞赛可以采取“小组比赛”、“个人抢答比赛”、“男女分赛”等灵活多样的比赛形式。教师通过竞赛活动导入数学新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而且可以为顺利过渡到新课作好“铺垫”,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前提条件。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导课艺术”的正确使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燃起“智慧的火花”,激发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关键词: 创新教育 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技能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
一般来说病毒感染后,宿主对病毒侵染最初的应答是天然免疫应答,如细胞凋亡、炎性反应和抗病毒免疫分子分泌等,通过这些免疫机制,宿主可以拮抗病毒的入侵,或者为宿主建立获得性免疫
本研究以黄芪多糖注射液与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后海穴注射开展对中药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新途径的研究。将350只1日龄AA+肉仔鸡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第Ⅰ组为对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悟理解数学、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 生活情境 应用意识    怎样创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呢?我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  我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
一、前言 许多采用掩护式支架支护的工作面通常班产原煤高达6000—7000t,每工班产量不低于300t。1986年《煤时代》的统计资料表明:在101个长壁生产工作面中,有96.3%采用掩护
数形结合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从形的直观和数的严谨两方面思考问题,拓宽了解题思路,是数学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一下“以形辅数”在解题中的应用。  一、方程、不等式问题  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图像,研究方程根的范围、不等式的解集、参数范围。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它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正如布卢姆所说:“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复杂性。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
国审豫麦21原名周麦9号,是我国小麦专家郑天存先生主持育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自1992年以来以高而稳的产量和较强抗逆性在黄淮海麦区迅速推广,历经了1993—1996年连
摘 要: 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必须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科学、合理的要求,并对其作出评价,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农村课堂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改善策略。  关键词: 农村初中 数学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改善策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新课改对学生自主探究,立意创新,自主学习的能
摘 要: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观点碰撞、能力互补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边互动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标要求,就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切实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活动提升教学实际效能,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 互动式教学 应用策略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观点互通、能力培养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