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冰:你从远古而来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没有电扇、空调和电冰箱的古代,人们只能靠摇摇扇子来对抗夏日的烈火骄阳吗?当然不是。其实,聪明的古人在夏天也能用上冰呢!不仅如此,就连冰箱、空调,甚至冷饮和冰激凌,这些清凉享受古人一个也没落下!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我国不少城市已经陆续进入了“烧烤模式”。好在我们钻进室内就可以享受到空调吹出的习习凉风,打开冰箱就可以品尝到清凉可口的冰镇水果,以及五彩缤纷的冷饮和冰激凌……这些,都让我们由衷地感谢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清凉一夏。
  然而,有学者发现,中国古代也是很热的,尤其是汉唐时期,年平均气温不比我们现在低。这让人不禁为古人们担心:在不通电力,没有电扇、空调和电冰箱的古代,人们只能靠摇摇扇子来对抗夏日的烈火骄阳吗?当然不是。其实,聪明的古人在夏天也能用上冰呢!不仅如此,就连冰箱、空调,甚至冷饮和冰激凌,这些清凉享受古人一个也没落下!
  那么问题来了,在没有制冷科技的古代,夏天的冰从何而来呢?
  夏冰从哪儿来
  冰并不是现代科技的产物,而是大自然的馈赠。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在寒冬凿取天然冰,将冰块运藏在专门的冰室中,以便来年夏天使用。
  天然冰块在早期是帝王贵族们享受的专利。周代的宫廷设立了拥有近百人编制的岗位——“凌人”,专门掌管取冰、藏冰和用冰事物。《周礼》中也记载有冬天如何采冰、藏冰的要求。这些传统被沿袭和发展下来,历朝都差不多。
  每到农历十二月和正月,气候严寒,工人们就在凌人的监管下,前往深山溪谷的结冰处,或江河的冰面上,一点点凿取出冰块。凿冰块不仅是体力活,技术含量也很高。为了使冰块不易融化,朝廷对冰块的尺寸大小也有严格要求,工人们必须凿出的是一米见方、一尺多厚的大冰砖。由于冰块在运输和长期贮存过程中会融化,因此工人们凿取冰块的数量要在来年冰块使用预算的三倍以上。凿冰的工作非常辛苦,工人们虽然身处严寒之地,但常常累得大汗淋漓。唐代诗人韦应物就在《夏冰歌》中深表同情:“当念阑干凿者苦,腊月深井汗如雨。”这里的“深井”,就是古代藏冰的储冰室之一。
  藏冰之处和颁冰之礼
  看过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朋友,一定对其中虚竹和梦姑相遇的冰窖印象深刻。作为西夏王宫的储冰室,这个冰窖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
  拥有储冰室是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储冰室在古籍中称谓众多,有“凌阴”、“凌室”、“冰室”、“冰井”等。这些大冷库通常都建筑于阴凉的地面之下。工人们在储冰室底部用新鲜稻草和芦席铺垫,把方形大冰砖一层层垒到顶部,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
  考古人员在陕西凤翔发现了春秋时间秦国藏冰的凌阴,能容纳190立方米的冰,而且密封性较高,还具有方便融冰排水的设计。此外,在河南新郑曾发现一座战国时期的地下“冷藏库”。之所以称之为“冷藏库”,是因为在这个冰室内还出土了大量牛、羊、猪、鸡等动物的骨骸,说明这个冰室不仅藏冰,还有保存食物的用途。
  隋唐时期,人们发明了深井贮冰法,往地下打一口粗深的旱井,八丈深以上,然后将冰块存入井内,封好井口,大大延长了冰块的贮存期。因此,唐代的冰库都称为“冰井”。到了清朝,冰库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越前朝。据《大清会典》记载,北京城共设冰窖18座,可藏冰20.57万块,这数量令人惊叹。
  古人认为冰是水神司寒的东西,所以藏冰、取冰和颁冰的过程都很神圣。司寒住在北方,五行中北方属黑,所以藏冰是要用黑色的牲畜和黍祭拜的。取冰时,要在冰室内设桃木做的弓和棘做的箭。
  由于夏冰难得,“颁冰”就成为君王笼络臣下的方法。在夏天的颁冰仪式上,朝廷按照官员级别,把不同分量的冰分给王族、臣僚,分到冰的人都把这当做一种荣耀。《左传》里记载,楚国大夫申叔豫得到冰后很有创意,直接把冰当成床,穿着皮衣躺在上面,好不刺激。
  古代的“空调房”
  有了储冰室,生活奢华的古代王公贵族们又开始琢磨着如何因地制宜,在冰库的基础上,给自己的夏日生活带来更清凉的体验。除了开发出保存食物的“冷藏库”,他们更是在两千多年前就享受了“空调房”!
  《吴越春秋》中就有越王勾践在炎炎夏日休息食宿于“冰橱”中的记录。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城大兴土木,修建铜雀、金虎和冰井三台。在构建战备工事的时候,还顺手给自己在冰井台上建了一座炎夏乘凉的凉殿。凉殿在殿内的地面上开有冰井,每逢盛暑之时,便就近从冰井台基内的冰室取出冰块,倾倒在凉殿内的冰井里,由于冰块的蒸发,使原本炎热干燥的凉殿的温度下降,湿度上升,让人倍感舒爽。曹植在《七启》赋中写到,即使盛夏时节,这些供消夏的房间也是寒凉异常,室内居然会结起清霜。
  冰橱和凉殿是帝王御用的“空调房”,虽然制冷效果强劲,但都需要依冰井而建,灵活性不佳。于是,一种便携式“小空调”应运而生——冰鉴。冰鉴其实是一个盒子似的东西,内部是空的,使用时“用鉴盛冰,室一鉴以御温气、蝇蚋”,不但能降低室温,还能减少苍蝇和蚊虫,既清凉又卫生。
  “冰箱”和“冷链物流”
  民以食为天。古人很快发现冰鉴除了能做“小空调”,还有一个妙用——“小冰箱”。使用时把冰放在冰鉴里,然后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间,盖上盖子,就可以对食物起到保鲜的作用,还可以制作冰镇食品。
  湖北随县曾侯乙楚墓1978年出土了曾侯乙青铜冰鉴,冰鉴上还放着一柄专门用来舀冷饮的长勺。这可能是考古发现中人类使用最早的“冰箱”。屈原在《楚辞·招魂》中赞赏冰镇过的糯米酒“挫糟冻饮,酌清凉兮”,喝起来既醇香又清凉,应该就用冰鉴制作而成的。
  时至清代,宫廷内储藏冰块的器具被改称为“冰桶”,内胆被冰包围,用很厚的木板盖在上面隔绝外界空气,将食物放入内胆即可保鲜降温,是御膳房夏天保存食物和制作冷饮冰食的神器。
  此外,古人还把冰对食物的保鲜作用利用到了快递中,形成了“冷链物流”。明代诗人于慎行写道:“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里路到长安”。鲥鱼三千里路到长安用的是“冰船”,这是世界上早期的“冷藏船”。   丰富多彩的消暑冰食
  冰食是用冰块或冰井等作为冷却手段制作出来的清凉饮食,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提到的冰镇糯米酒就是。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苞肉法”,将肉煮、切、蒸、苞后,悬在冰井中“速冻”,一天即得。有不少饮食类书籍都记载了这类凉菜的做法。如“清风饭”、“姜醋冻鱼”、“夏日冻蹄膏”等,这些冷馔光是听着名字就让人食指大动。然而在早期由于夏冰难得,这些冰食大都是王公贵族的享受。
  丰富多彩的冷饮是古代消暑冰食中的一抹亮色。
  在唐代,随着储冰量的增加,街头卖冰已成为一种谋生手段,冰食也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加上唐朝后期,炼丹术士发现了造火药的硝石溶水会吸热,在硝石水里再放个装水的小盆,盆里的水很快就结冰。这种夏日制冰法虽然不能大量制冰,却很适合唐朝的街头小贩现做现卖,所以唐朝的冷饮开始丰富起来,冰也不局限于制作冰镇食物,而是作为小吃本身被售卖,还有小贩在冰里加入糖,制作成可以直接食用的糖冰块。
  此外,夏季暑毒外蒸,具有养生智慧的古人开始尝试使用果品或草药熬成的保健冷饮——“饮子”。“饮子”口感清凉,更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暑毒炙盛的夏日饮用尤为适宜。
  到了宋朝,冷饮冰食的种类、样式和口感都大大提升,出现了冷饮专卖店,各式各样的冰食冷饮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每到夏天,夜市的冷饮生意常要经营到半夜三更天才结束。北宋汴京(今开封)的冰店里有“冰糖冰雪冰元子”出售,当时的冰镇酸梅汤不但风味独特,还具有除热送凉、安心痛、祛痰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此外还能提神、醒酒,所以它能留传至今,成为一款广受喜爱的消暑饮料。
  南宋的冷饮品种更加丰富,临安(今杭州)街上卖的冷饮多达数十种:沈香水、荔枝膏水、杨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杏酥饮、乳糖真雪等。还有一种叫“冰酪”的冷饮风靡一时,它用牛羊奶为主料,配以果汁和冰雪调制而成。宋朝诗人杨万里在《咏冰酪》一诗中对它赞不绝口:“似腻还成爽,如凝又似飘,玉来盘底碎,雪向日边消。”由此看来,它应该算是冰激凌的雏形。
  冰食虽然清凉可口,古人吃起来却也讲究“不可多食”。古人已经认识到冰食吃得太多不但无益,反而伤身。
  在冰食丰富的宋代,不止一个皇帝因为食冰过多而致病。宋徽宗因为吃冰太多而伤了脾胃,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当成了反面教材,之后的宋孝宗也没吸取教训,吃起冰食冷饮根本停不下来,直到拉肚子。据《宋史》记载,宋孝宗亲口对施师点说:“朕前饮冰水过多,忽暴下,幸即平复。”
  为什么会这样呢?古人认为冰是“太阴之精”,虽然无毒,但进食太多就物极必反,伤了阳气,“脾胃不能化矣”。《黄帝内经》有古训:“春夏养阳”,就是因为春夏气温高,人们往往贪图凉快,喜欢冰食冷饮,容易伤了脾胃,损了阳气,所以更应该注意补养阳气。因此,古人还留下了“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养生智慧,中医认为生姜既可以升阳助阳,又具有温中祛寒的功效,夏季适量吃一点生姜能够顺应阳气的升发,温胃散寒,缓解进食冷饮冰食带来的不适。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值得注意的是,生姜中有黄樟素,若过量食用则对身体有害,更不可食用烂姜。
  冰的药用价值
  在药用方面,冰除了可以用来制作一些保健冷饮,它本身就被古人当作一味药,这在许多本草古籍中都有记载。唐代《本草拾遗》中记载冰“味甘,大寒,无毒”,“主去热烦”;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冰有“解烦渴,消暑毒”和“解烧酒毒”的作用。
  李时珍曾经用冰置于“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的膻中穴进行外敷治疗,使高热昏迷之人清醒过来,开创了用冰外敷降温的疗法。这与现代医学中外敷高热患者额部的辅助降温法有相似之处。
  此外,古人认为用冰煎药煮茶,还具有特殊的作用。上文提到的宋徽宗吃冰食太多,伤了脾胃,御医治疗了很久都没有效果,便召杨介去诊治,杨介准备用大理中丸。宋徽宗知道后说,这个药自己已经服用多次了,没什么效果。杨介解释道:“皇上的病是因为吃冰食太多而得,臣因此用冰来煎此药,是为治致病原因。”宋徽宗服药后果然痊愈。
  看到这些,我们不得不感慨,虽然古代的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但我们的祖先凭借着非凡的智慧,把骄阳如火、赫炎炎的夏天过得沁人心脾、清凉舒爽。
  千百年来,古人虔诚而又煞费苦心地藏冰取冰,巧妙而又最大限度地用冰给生活带来便利、舒适和健康,这些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一件件精雕细琢的冰器文物,一本本丰富多彩的冰食食谱和本草典籍,更是蕴含在这些行为背后,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时的养生智慧。
其他文献
在上海街头发生的一场闹剧:小伙子因违法交通规则而被交警拦住,与交警发生口角争执。争执时,小伙子自称“银河系富二代”,“谁会制造生物?制造生物就要灭掉”,“我也有我的皇家的法律……你要是急了我我要灭掉地球的”……  听到这儿你什么感觉呢?荒唐!  小伙子嘴里叙述的一切,都像是从电子游戏中搬出来的。从这条线索中我们可以推论出:对于他来说,电子游戏的世界(或者是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和现实世界是不分家的,
随着夏季的来临,罐装凉茶开始热销。有的人把凉茶当茶喝,有的人把凉茶当普通饮料喝。但凉茶里一般都加了多种中草药,既然加有“药”,还能随便喝吗?  凉茶不是茶  所谓凉茶,实际上是用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加水煎煮而成的“中草药水煮液”。尽管也叫“茶”,但它与传统的普通茶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功效。  传统的茶叶泡成的茶水多含有能兴奋提神的咖啡因,饮后能让人暂时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但晚上饮浓茶则
一到炎炎夏日,关于西瓜的话题总会出现,如“夏季西瓜放冰箱封保鲜膜更易滋生细菌?”等,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我们该怎么给西瓜保鲜?  夏季到了,天气炎热难耐,如果这时候能吃上一块儿冰镇西瓜那是最惬意的事情了。但是,最近网传“吃不完的西瓜千万不要包着保鲜膜放冰箱”一说法,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到底保鲜膜是包还是不包呢?依小编看来,这种说法有些偏激,很容易把人们带进误区。  首先我们要看一看保鲜膜,一般来讲,
周而复始的在减肥中胜利,在反弹中失败,这让我们柜子里的轻薄衣服情何以堪。那么究竟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保住我们的瘦身后的成果呢?  “反弹“似乎成了很多妹子们瘦身后的噩梦,减肥已经很苦了,更苦的是,熬过了那段“黑暗“日子后,发现一不小心,体重就会弹回瘦身前。就这么周而复始的在减肥中胜利,在反弹中失败。妹子们这让我们柜子里的轻薄衣服情何以堪。那么究竟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保住我们的瘦身后的成果呢?让我们
前段时间,台湾一宠物收容所的员工,受不了网络上的谩骂和攻击而自杀。后来发现,除了外界予以的不恰当评价,她自己也承受了太多本来不属于自己责任和义务。  她是台大兽医系的高材生,放弃兽医的高薪工作,选择去一般人都不会想去的动物收容所为流浪狗们服务。我们都可以相信,这个人甜心善的姑娘,是带着一颗热爱动物的心和信念,来到了这里。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她这么做也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满足自己童年没有被满
经常会在路边看到“富硒产品”专卖店,店员也会向消费者大肆鼓吹“硒”的抗癌、治癌功效。然而,硒真的是一种抗癌神物,对抗癌有神奇的功效吗?  在中国目前“癌势凶猛”的现状下,各种防癌抗癌保健品最具诱惑力。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因具有潜在的肿瘤治疗或预防功能,而备受保健品、食品厂商青睐,不断开发出各种“富硒产品”如补硒保健食品、富硒食品,向消费者大肆鼓吹“硒”的抗癌、治癌功效。然而,硒真的是一种抗癌神
欧洲杯和奥运会的比赛让很多人心中顾虑:他们和国内是有时差的,所有的比赛全是我们当地的晚上到凌晨。这就发现了一个熬夜的问题:身体怎么办?这种熬夜看直播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怎么解决呢?  开心的暑期就要到了,伴随着这种愉快,世界顶级足球赛事的欧洲杯、美洲杯,以及八月份的里约奥运会纷纷登场,更是让这种心情锦上添花。但是,欧洲杯和奥运会的比赛让很多人心中顾虑:他们和国内是有时差的,所有的比赛全是我们当地
医学专著《黄帝内经》指出“久卧伤气,久坐伤肾”,脑为“髓之海”,则肾“主骨生髓”.久坐会导致气血经络受阻,代谢物质排泄缓慢.容易产生腰部肿胀、酸痛、麻木等症状.而以脑
很多媒体报道有些人做整形外科手术就像上了瘾一样,以面部手术来说,做完鼻子手术,做上睑手术,眼袋手术,面部脂肪填充手术等等,以吸脂手术来说,有些人吸了上腹又想吸下腹,吸了下腹又觉得后腰、大腿显得不协调又想要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人皆知的。人们所爱的美,无外乎两大方面——客观世界之美和人类自身之美。从美容心理角度上说,人的爱美之心主要指人对自身容貌美化的心理需求。爱美心理具有必然性、普遍
低头族,宅族,网瘾,手机依赖症,拖延症等等词汇的描述,其是就是英国心理学家总结出的一个现代病名:无聊综合征。不知,是这个世界疯狂到了无聊,还是这个世界的人无聊到了疯狂。、  对于无聊的感受,我们并不陌生,一种焦灼的慵懒、无趣无味的麻木感。如今,你常常能看到网络年度流行语——你幸福吗,你有梦吗,你正能量了吗?屌丝,爆萌,任性等等,这些所谓网络走红词语,都是些无聊之极的说辞;你还能密集听到——低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