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成熟大国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isn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世界政治中,中国的崛起无疑是最具有冲击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事件。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成就了二战以来全球经济中最快和最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也成为正在改变全球财富结构和力量结构的决定性力量。
  基辛格认为,中国的崛起是改变国际关系过去300年来传统轨迹的事件。在过去300年中主导世界秩序的西方中心主义,第一次因为中国崛起而可能出现逆转,东、西方之间有可能出现在力量和财富分配上的大致均衡局面。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重要目标。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当然随着中国的崛起也在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不仅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带动下不断地走向国际市场,中国人“闯世界”也在不断向 “逛世界”过渡。在全球化疾风劲吹的今天,中国和世界从来没有这般相互依赖、合作共存。中国的发展已经是在世界背景下的发展,而世界的发展同样也是与中国发展的共进。
  当一个崛起的中国带来如此巨大的成就和进步时,中国变了,世界变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变了。中国已经不再是国际财富体系中的“边缘者”,而成为了世界财富俱乐部的“金卡会员”;中国已经不再是国际权力体系中的“对抗者”,而成为了这一体系重要的、合作性的“关键力量”。在世界文化和社会体系中,中国已经不再是“边缘者”,而是一个更具有多样性、创新力的世界文化与社会体系的重要建设者。
  当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发生巨大而又生动的变化时,中国应如何准确地了解和认识世界?中国如何在与世界关系的巨大变化中来准确、客观和科学地分析和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成为摆在中国面前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
  之所以称之为重大挑战,是因为中国人如果无法创新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念,无法从中国与世界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的新现实来审视和认识世界,那么对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与中国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的争议,必然会给正在进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带来无法避免的思想纠葛及至社会争吵之中。
  难忘的记忆与巨变的现实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西方的船坚炮利强制性地拉入了近代世界文明体系。这确实是西方主导的近代文明体系,给全球带来了现代世界历史上以“现代性”为主体的进步浪潮,“科学主义”与“进步主义”席卷世界。这一近代世界文明体系的自我扩张的根源是对财富的贪欲、对弱者的掠夺为目标的强权政治。
  强大的中国,对世界的记忆还充满了历史的悲情、对落后时期遭受蹂躏的担忧、憎恨还有与恐惧。同时,一些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法,尚停留或拘泥在世界是恒古不变的强权政治与帝国主义的时代,甚至依然停留在中国身处世界体系的“边缘”、中国作为“反叛者”而生活的时代。
  结果是,尽管今天中国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强调要建设和践行走出历史上大国对抗和强而必霸历史窠臼的“新型大国关系”,还是有一些中国人在认识今天的世界时,在要求中国外交时,仍然摆脱不了从历史悲情中产生的情感的易怒以及在初有成就时就迫不及待想要展示肌肉的冲动。
  世界变了,中国变了,中国和世界都变了。中国人只有站在这一历史的新高度,从未来国家需要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需要更有尊严的历史视角,去认识、判断和追求中国的对外关系,去认识、判断和解读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现实。
  今天中国的对外关系确实面临各种问题,我们的周边局势吃紧,不时陷入领土争议,世界主导大国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正在日趋复杂。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还在竞选活动中清晰地将中国定义为“对手”和“潜在的合作者”。各种全球性问题,例如气候变暖、网络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以及环境安全等等,也都在考验着今天中国究竟具有怎样的国家和社会发展能力。
  然而,真正能够阻挡中国崛起的力量并非来自国际,而更多来自国内。如果我们认识世界的观念不能升级,我们的国际意识不能自信、积极而又健康,我们应对各种外交与国际挑战的方法与战略无法顺应和符合21世纪全球政治的新趋势和新特点,那么中国不仅可能在观念和战略上再度“落伍于世界”,更可能的是,一些国人在国际交往中继续深化和累积各种对世界的不满与愤懑。
  显然,如果一个刚刚开始强大,却总是在内心充满挫折,并不断地用情绪甚至冲动和仇恨来看待和处理与世界关系的中国,一定不会是一个真正成熟的大国。
  “羡慕嫉妒恨”与“西方阴谋论”
  今天中国的许多外交麻烦,说到底,是因为中国做大做强了。当中国崛起开始改变世界的财富、权力和利益分配的原有结构,当中国如日中天而又如十几岁青春期的少年,当中国一方面在国际崛起而另一方面还在国内呼吁进行改革和转型,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并不必然给予鲜花、鼓励和掌声,批评、挑剔、指责甚至非难和防范都不会少。
  这一现象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现象。正如我们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所体会到的那样,当一个人在单位里进步快、升迁快,别的同事并不必然给与理解和支持,相反,会有不少猜疑、批评与责难。国际关系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今天,中国骄人的崛起,给中国带来的是来自国际社会的“羡慕嫉妒恨”。
  不少中国民众中目前认识世界的方式当在两种观念中选择:一种是“实力决定论”,另一种是“西方阴谋论”。
  前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只要实力强大的了,中国外交的许多问题就自然解决了。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不是也面临着各种搞不定的问题吗?说到底,中国不是有实力了,各种外交问题就解决了,恰恰是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运用战略、智慧和眼光不断地去解决和克服各种问题,中国才能真正走向强大。
  如果外交一有事就统统归咎于美国或者其他西方国家背后“黑手”的“西方阴谋论”也过于简单了。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大国。中国在外交和内政上,在自强自信的同时,需要展示自省、改革和创新的决心。今天,中国和西方及世界的关系,已经是如此相互依赖和“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单一“西方阴谋论”的思维可能制约我国纵横捭阖的空间。
  理性·责任·平衡
  未来的中国前程无限,也面临各种挑战和磨难。在这样一个民族与国家发展的历史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人认识和处理外交的方法、眼光和思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升级和更新。
  中国要做一个“理性大国”。这一“理性”并非来自于简单的克制与低调,也不是一味地缩手缩脚,而是要按照国际规范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采取行动,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头脑。
  中国要做一个“责任大国”。在今天的国际体系中,中国是一个“后来者”。当我们进步快、提升快时,我们不仅在改变世界的权力、财富和利益结构,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国际的“领导班子”里是“进班子”最晚的一位。这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合作共事,并努力向广大群众展示我们的能力、眼光和责任。根据我们的发展水平,承担和履行让世界稳定与繁荣的“中国责任”,和其他国家在合作与竞争中共同奋斗,这是中国国家利益与国际地位的根本保障。
  中国要做一个“平衡大国”。一个“平衡的大国”不仅是国内建设与对外关系平衡的大国,是国内制度发展与国际形象成长的大国,是对外关系中经济、贸易、金融、教育、文化、科技方方面面能够平衡的大国,是国内制度效率和人民幸福指数平衡的大国,更是“硬权力”与“软权力”平衡的大国。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对胜利蛋糕的利益争夺,让一次本土厂商反击价格垄断的胜利,转眼间变成了一场乱局。  2013年1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对三星、LG、奇美、友达、中华映管以及瀚宇彩晶等6家液晶面板企业在2001年至2006年的价格垄断行为进行处罚,罚单总额达3.53亿元。  该消息让中国家电业界一片欢腾。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就境外企业的此类行为进行处罚,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处罚金额最大的一起反价格垄断案,被视作中国
期刊
在汉能收购美国MiaSolé公司新闻发布会的演讲台上,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能)董事长李河君踌躇满志地表示,汉能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并购,已拥有非晶硅锗、纳米硅及铜铟镓硒等七项薄膜太阳能产品技术,2013年预计实际产量将在2.5吉瓦左右。  不料,此时一个来自台下的声音使现场氛围骤然陷入尴尬:“七项产品技术路线,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似乎有些不太专一啊!如果清楚市场方向,真正掌握一两条技术路线
期刊
随着苏宁与国美的加入,虚拟运营商牌照引发的震动正在持续升温。  1月8日,国家工业和信息产业化部发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封闭多年的虚拟运营牌照即将放开。  消息一经曝出,各路“大佬”们就已打起了牌照主意。数日之间,苏宁电器、国美电器、迪信通等企业就已表态,希望申请牌照,而二六三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更直接受益于该消息,连续5天涨停。  近期,更有传言称,首批6张
期刊
从非洲人看到黄种人面孔时“你是日本人吗”到“你是中国人吗”的提问内容的改变,人们可以直观感受到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快速上升。  近10多年来,在非洲的中国人已近百万,在非洲开展经贸活动的中国公司已达2000多家;而来华的非洲人仅在广州就大约有20万人,并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  近现代以来,基于共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痛苦历史记忆,基于共同的发展诉求,现当代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在短短60年里走
期刊
历史进程的阶段性总是借助重大事件显现出来。在世界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中共十八大召开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5到10年,中国自身发展的势能将更加充分地释放扩散,更加深刻地影响世界格局与秩序的调整演变,人类文明进步将再次打上浓墨重彩的中国烙印。  世界经济将显三足鼎立  经济上,中国将实质性地缩小与美欧的实力差距,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更加广泛、持久而深刻。  当下,世界进入后危机时
期刊
1856年,距离德·托克维尔在出版了两卷本名著《论美国的民主》后声名鹊起已过去了15年。虽然其间没有写就其他重要作品,但已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周游列国又经众议员、外交部长等职历练的托克维尔,无疑具备了更为广阔的视野、深刻的识见与老练的经验。  正因如此,当他声称自己的新著比起写《论美国的民主》时更能处理好政治学的重大主题、可以“为后世留下自己的痕迹”时,无疑是值得重视的。  托克维尔也确实足以自傲
期刊
北京时间11月7日,新一届美国总统选举揭晓,奥巴马连任。此后的几天内,大洋彼岸的中国执政党也将选出新的领导集体,世界目光为之聚焦。  放眼全球,世界正进入后经济危机时代,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不同程度地经过长期经济虚拟化、产业空心化与财政债务化,在金融危机下陷入调整困境,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谨慎估计,到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结束时,也就是2020
期刊
近两年,打车难愈演愈烈,乘客们的抱怨不绝于耳,抱怨是理所当然的;但很多人在抱怨出租车难打的同时抨击黑车,这却是打错了方向。  面对社会舆论的批评,出租车司机说自己也有难言之隐,拼客拒载是不得已而为,言之有理;但说出租车足够,只是堵车坏了好事,就是为了一己私利了。  与此同时,专家说打车难凸显供需缺口,没错;也有专家说出租车不属于公共交通,老百姓出门不能一味依赖出租车,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笔者自
期刊
随着十八大的召开,部分媒体预言“重大经济刺激政策可能在十八大之后”。有消息更是督促各级官员节约拉动增长的弹药,以备以后使用。如何才能既保证经济良性而快速地增长,又能把刺激政策的副作用缩小在可控范围?  笔者以为,有三个方向值得期待:土地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国企改革的增量思维,分别具体的指向是进一步避免“房价越调越高”、“货币政策失效”以及“经济垄断”问题,且改革方向都可能是从“增量时代”走入“存量时
期刊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无疑是观察中国思想脉动和发展决策思路的权威窗口。近一年来,包括人民网在内的“人民系”的评论性文字,引领话题,已成为海内外关注的一种现象。值十八大召开之际,回顾梳理“人民系”近月来的部分评论,不无启发。  收入分配改革的难点与重点,更是牵动社会各阶层的话题。10月30日,有“网上第一评”之称的“人民网评”发表“收入分配改革不应‘犹抱琵笆半遮面’前行”一文,尖锐评论分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