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的绘画语言特征新探

来源 :中华名家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x789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大山人之山水画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与现实的矛盾,为中国画坛提供了新的艺术语言,创造了新图式,开拓了新意境,树立了一种新风气。
  
  一 “意象”特征
  
  八大山人身处明清移祚之际,他个人又历国破家亡之痛,这种现实生活的际遇自然会在他的心灵上打上深深的烙印,并且在他的审美情感和艺术创作中有所表露。他笔下的艺术形象中蕴含着一种孤僻、冷峻、忧伤的情感内容,其内心的无法平静,反映在他的画中,他所画的鱼鸟等物都有一种“白眼看他世上人”的冷漠表情,他在画上的“八大山人”签名,亦有“哭之笑之” 的哭笑不得的样子,或是抒写身世之感,或是寄托亡国之痛,或是表现不为命运屈服的旺盛生命力。
  作为明末宗室,明亡之后, 八大山人曾一度出家为僧,以示不臣服于清廷。而现实的环境却不得不使他潜藏自己的忧愤,他采用隐晦的也同样是深邃的绘画语言来表达内心巨大的悲恸情感和躁动情绪。他的作品,花乌画不求形似,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意象”表现:“白眼向上”,斜睨世界的鸡,流露出画家不肯臣服的倔强性格,凝定着画家心灵深处的悲愤;一尾孤鱼,无水无草,空旷无边,孤独者的形象,写意出画家对世态人情的嘲讽、蔑视与敌意;一支幽兰斜倚于一老瓶中,形成愁绪无边、愤恨何向的境界,抒发“长借墨花寄幽兰,至今叶叶向南吹”的意向情态,而他的山水画多是荒原野岭、汀树萧疏、山河寥落、旷无人烟,偶尔出现在画面上的孤亭茅屋,也属高人隐士或村夫农妇所居之所,远离繁荣喧嚣之地。这种荒凉寂寞的意境,深切地表露了作为明宗室“金枝玉叶老遗民”的无奈与悲哀。他只能用“涅槃木寂静”之法征服自心,只能用极隐晦的笔触来反映他的爱与憎,寓意深刻地借助软弱的笔墨对清政府作消极反抗。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样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二 构图特征
  
  八大山人构图的怪诞特征,是他匠心独运、置阵布势的结果。山人的作品构图中常常是将画面的空间视觉关系打破使之造成一种虚实不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浑然之状。为了表现画面的压迫感、冲突感和怪诞的动律感,画面生机勃然,且意趣顿生。
  
  三 笔墨、造型特征
  
  八大山人作画总是将其笔墨的能量压缩在比较凝聚的范围之中。在他“墨点无多泪点多”的水墨世界里,点划处理力重千钧,笔墨表现纵横捭阖能隐约感受到有股巨大的对抗外部世界束缚的张力。这种笔墨中所蕴含的力量的冲突感,不可避免地使我们联想到郁积在他内心深处的不可言传的苦衷。山人扬弃了董其昌画风的清丽逸秀、阴柔多于阳刚的笔墨特点,他的花鸟画更多的是笔简意赅、苍润古拙的意趣和神韵。八大山人作画多以干笔淡墨为主,加上几个苍老生辣的苔点即告完成,萧条淡泊、孤傲落寞之心境溢于笔端。他以惊人的胆魂,刊尽繁绳,独留精魂,以抽象之笔墨程式,寄托着无限的悲苦情怀。山人的笔墨情感抒发化为一种慷慨啸歌般的书写,具有一种“天外之天”、“法外之法”的大美。
  在八大山人以前的花乌作品里,尽管也采用变形的手法对花鸟的形象作夸张处理,但这种夸张处理基本上仍没有脱离它们的自然形态。画家笔下的动物常常被安排在和谐自然的氛围之中,动物的神态多生动传神,意趣横生,自由自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境界。八大山人的创作构思凝成艺术表象时,总是经过了一定的匠心加工,最后得以外化成为异于常态的怪诞的艺术形象,他花鸟画作品中的怪诞造型贯穿着他的精神上的气韵、情感中的恣肆。八大山人以其独有的怪诞造型语言,突破了旧的传统花鸟画创作的常规。这种怪诞的绘画艺术以极富生命力的美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画家,给了后世画家许多有益的启迪。八大山人是一个对形象(包括具象造形和抽象造形)非常敏锐的人,又是一个在其艺术作品中注重“气节”体现的人。 八大山人花鸟画造型的怪诞特征,集中体现在他对鱼、鸟、猫、松、石等动物和植物大胆的夸张变形处理上。
  
  四 题材特征
  
  八大山人的绘画题材涉及甚广,最擅长的有水墨花卉和鱼禽兽鸟等,一个个造型奇特,略带夸张而富于冷漠感受,还有一点点诙谐的情调;其中,鱼、鸟是八大山人绘画中重要的题材。也许是用鱼鸟代表自由,特别是以神态奇特的水乌最引人注目。其所作的鱼鸟,形象倔强冷艳,眼部描写夸张,眼珠皆向上方,作白眼看人之态。如他的《荷石水禽图》和《河上花图卷》等杰作,含有某种反讽的意味,有着丰富的内涵。他画的鸳鸯,虽艳如桃李,但其特质却冷若冰霜。他画鱼、八哥、鸭子、猫等,都很倔强,都是昂着头,特别是眼睛更是夸张奇特,右眼呈方形的,眼珠点得又大又黑,往往顶在眼眶的近上角,显出白眼看天下的神情。
  山水方面,多为残山剩水,一片荒凉之态,它既不同于黄公望的苍率笔意,也不同于马远、夏圭的半边一角,而于残破的形式结构中注入真情,展示大美。他的山水画数目很多,山水取法黄公望,受董其昌的影响极大,但与黄公望、董其昌不同的是,他的山水画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且枯素冷寂,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气势,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八大山人作画的一些题材,可能与他的禅僧身份有关,如描写野雁、芦苇,这些都是禅画中常见的题材。雁群在寓言中常比喻为禅门的僧侣,而画中描写的这些雁群的活动,或飞翔,或觅食,或啼叫,或睡眠,这些都被以为是象征禅宗纪律的“四正态”。
  总之,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绘画语言不仅在于阐释传统绘画技艺和弘扬传统绘画精神,而在于突破陈旧的艺术习规,创树新的花乌画格调,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使艺术品既回应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识,取得其“现代”品格,又保持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成为传统的延续。
其他文献
当都市人群四处寻觅原生态饮食的时候,黔东南的人们会自豪地告诉你:“我们祖祖辈辈吃的都是这些,你就找不到不是原生态的东西。”他们爱鲜,所以什么材料都是现备;他们爱酸,所以酸汤无处不在;他们爱酒,所以远方贵客来苗家,要喝完十二道拦门酒……这就是黔东南的美食美酒,无论你来自哪里,总有一款适合你这位吃货。  酸汤的秘密  “好的酸汤,无论加煮过多少鱼、肉、菜,第一碗汤的味道和最后一碗汤的味道都是一样的,绝
期刊
关于李丹:2008年北京奥运会顺义水上公园设计主持人;奥运村联合设计主持人;北京天鸿圆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李丹的感悟:看重你做的每一件事情,把每一个项目当做你自己很重要的一个作品去做。要做成一件事,没有任何捷径,所谓的捷径,最后的结果就是乱套。    得天独厚的一拨    1983年,18岁的李丹参加了高考。填报志愿时,因为清华大学在辽宁的招生名额有限,而他刚刚从大
期刊
1954年9月生于天津汉古,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2年至2007年7月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展览:1986年至2004年在北京、西班牙、日本、广州、重庆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展览23次;在法国、日本、英国、瑞士、埃及、美国、德国、韩国、台北、澳门及北京等地参展31次。  获奖:第八届全国版画展优秀作品奖、国际青年美展鼓励奖、挪威国际版画展评委
期刊
李克昌先生是我国当代一位蜚声中外的内画和外画(即中国画、油画)皆精的,具有高深文化修养和极富创造精神的大艺术家。李克昌先生年逾六旬。从艺四十余年,勤耕不缀,令人佩服。他以远大的抱负,惊人的才华,坚韧的毅力,在艺术的园地里潜心治学,辛勤耕耘,艰辛探索,在内画、国画、油画、书法,以及艺术理论等领域,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继承、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丰富发展中国的书画艺术,做出了贡献,将在中国艺术发展史
期刊
孙海晨是一位以画马而著称的蒙古族画家。在经过数十年草原生活的锤炼之后, 几年前来到北京定居下来。他所创作的蒙古马也以其严谨的造型和飘逸的画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他是在中国画领域的探索中依靠深厚的生活积淀,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最终脱颖而出的画家。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经历了从牧马,爱马,了解马,与马交友,直至画马的全过程。在茫茫的苏尼特大草原上,蒙古马是他难舍难分的挚友,陪伴着他度过了难忘的岁月。他
期刊
刘熙载在《书概》中曾道:“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收沈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赏读著名书法家孟令芳先生的书法,那清雅的格调、严谨的布局,风骨内敛淡雅其表,精神外拓雄秀其里,峻峭中见骨力的艺术风格,让你在咀嚼品玩中不知不觉地为其作品内涵所折服。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的孟令芳先生,1944年出生,河北省新城县人,1964年大学专科毕业,1978年加入北京市书法研究组,
期刊
多年从事画马,那注定是我要穷尽毕生心血来走的一条无尽的路。  在草原上第一次接触了蒙古马,在它伴随我经历了多少个难忘的日月和风雨之后,我便与这草原上的精灵结下了一生的缘。无论我走到哪里,它都象影子一样追随在我的身边,藏在我的心里,徘徊在我的脑海,流连在我的梦中。  在梦里,它从天边走来,它默默地注视着我,那是一种无言的交流。它知道,我已熟悉了它的每一个眼神,了悟它的思想。蒙古马,造物主偏爱你,赋予
期刊
一打开地图,人们的视线立即会被亚洲大陆中部的奇异地貌所吸引。这里高山群峙,大江汇集,呈南北纵向,仿佛是地球母亲紧蹙的眉头。这就是著名的横断山脉。山脉西侧,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北方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东边是奇妙的滇、黔、川地区,南面是富饶的东南亚、南亚诸国。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带的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从古到今,它像一个谜一样地
期刊
传统之薪火在中华民族千载的延展中,沉积出璀璨的文明,中国古典绘画的意境表述,更是令今人叹为观止。古雅雍华的人物,寂寥阔野的山水,姿意天籁的枯枝卉禽,赫然映目,其境盎然。伴绕着婉柔纤纤地线条和酣畅淋漓的笔墨,宣泄出古人的情致,其传统绘画规则的一致性和程式化的笔墨,有序地阐述出千百年的意蕴咏唱。  “传统”何焉?先甲骨,以刀行纹;后施毫入墨,又添敷岩彩,遂形显意出,其民族的“线形”审美冥冥之中贯行至今
期刊
杨洋的仕女图一画就是二十余载,从对某一种物象与绘画载体的艺术固守中,可看出杨洋作画的状态和心结。杨洋的性格是绵善的,这似乎吻合了他选择仕女作为绘画对象的心理;杨洋的心性是内秀的,这又印证了他多年来的审美情趣。  柔韧的性情里可能有一些偏执,有一些不甚通达,我以为这正是本真的杨洋,是率性的杨洋,是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大文化背景之下,坚守传统人文、固守文人操守的讷言敏行的杨洋。  杨洋自幼喜爱绘画,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