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救赎的漫漫长途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_624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游记》乃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作为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幻想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对于它的思想内容的研究,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小说是一曲英雄的悲剧挽歌;有人认为小说表现了道教和佛教的宗教纷争;有人认为小说是歌颂反封建斗争;有人认为小说主题应为惩恶扬善;有人认为小说仅仅是一出好玩的闹剧等等。笔者认为从精神救赎的角度来解读著作主题,则更为恰当贴切。整部小说其实是巧借神话的形式,展现了一场失意者寻找自我、精神救赎的人性回归历程。作者通过西天取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在多舛的人生漫漫长途里,面对伤痕累累的自己,惟有自我救赎才是最有效的灵丹妙药。
   整部《西游记》充满着浓厚的象征意味。十万八千里的西天取经之路,象征着人生道路的艰难和漫长;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象征着人生道路上遭遇的各种坎坷和磨难;西天雷音寺象征着理想的境界;天宫神界象征着约束人们的道德准则;菩萨佛祖象征着慷慨无私的正义援助等等。其中唐僧师徒的象征意味更为强烈,他们分别代表了四种情状的失意者。
   孙悟空失意于“狂”。孙行者本为太乙散仙,本领高强,于花果山洞天福地称王,天不管,地不收,好不逍遥快活。但是因为无知狂妄和冲动,好出风头年轻气盛的孙大圣,做出了勾销生死簿、龙宫夺兵器、大闹天宫、与如来斗法的种种荒唐事。孙大圣唯我独尊,不可一世,过高地估计了自身实力,狂得一塌糊涂,狂得丧失理智,也难怪漫天神佛都来找他的麻烦。冲动是魔鬼,狂妄是丧钟,最终英雄坠下云端,成为五行山下囚徒,惆怅失意了五百年。现实生活中类似于孙大圣的张扬张狂者也不在少数,这种恃才放旷者得来的不过是一场浮华的热闹,当绚丽散去,生命要迎接的,是失意者的落落寡欢,是说不尽的凄婉和苍凉。
   唐僧失意于“怠”。唐三藏本为如来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子,为释教里极有身份的人物。但因其“不听说法,轻慢大教”,而被师傅如来贬为下界凡人,受转世轮回之苦。老资历助长了金蝉子的懈怠自满心理,渐渐让其迷失自我,终于招致了无端灾祸。现实生活中,此类失意者表现为进取心不足,意志不够坚定,目标不够远大,他们往往安于现状,目光短浅,固步自封,喜欢吹嘘,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猪八戒失意于“欲”。他本是统领十万水军的天蓬元帅,威风八面,后因为醉酒调戏嫦娥被贬凡间,再又错投猪胎,终而形貌丑陋,举止腌臜。猪八戒虽为神灵,却有无边的低级欲望。他极为好色,先垂涎于嫦娥的美色,后又在高老庄坠入温柔乡。在去往西天的路上,只要是看见年轻漂亮的女子,不管是神仙还是凡人,哪怕是妖精,都会在嘴里不停地喊着“女菩萨”,并且在心里也会不断地想着色欲。猪八戒的贪欲也是众所周知的,他贪吃贪睡,自私自利,得到赏赐的金银就想接,看到富贵就心痒难挠,还经常偷藏私房钱。在人生的舞台上,由于欲望过多而导致失败者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猪八戒就是此类人的化身。
   沙僧失意于“疏”。沙和尚本为天庭卷帘大将,只因打破了蟠桃会上的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落难于流沙河。忠厚老实的沙僧,因为一时疏忽大意,落得个河妖的下场,真乃是“可悲也夫”!细节决定成败,大意失荆州,沙僧般的失意者令人警醒深思。
   小说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四类人的人性回归历程。由于机缘巧合,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凑成了一支西行小分队,踏上了寻找自我的漫漫长途。他们目标远大,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四人希望以自身的努力奋斗救赎魂灵,改造自身。虽然四人小分队有时也会有不和谐的声音,但共同的理想很快便消融了矛盾。路上有争吵,但脚步却从不停止。孙行者在西行途中,遇到大小妖怪虽然还时不时自报家门,自吹自擂一番,但相比从前,他已大有收敛。从一次次的磨难中,孙大圣学会了克制忍让,学会了理智思考,学会了协作奋斗。孙悟空通过西天取经,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美丽的蜕变,他终于告别年轻的幼稚,走向了人生的成熟,精神救赎了自己。唐僧被贬后肉眼凡胎,西天路上认不得妖怪,一路乱发善心,为西天之路增添了不少麻烦。他胆小怕事,迂腐教条,目光短浅,领导能力有限,但经过无数磨难之后,他渐渐变得爱憎分明,意志坚强,行事果断。猪八戒经过师父和师兄一次次的教导劝诫,经过一次次失败的洗礼,也慢慢从欲望的歧途中走出来,步入人生的正道。沙僧在西天路上一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勇挑重担,默默改造着自己。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四位失意者以超凡的意志,执著的求索,克服了自身的种种人性缺憾,最终功成圆满,回归到人生的本位。
  [作者通联:陕西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如何处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如何准确定位选修课程的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有选择的学习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还有待探讨。  经过几年的课改学习与教学探索,笔者认识到困扰选修课程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学习主体地位的被缺失、个性发展的被扼杀。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确立学习主体地位、关注主体个性需求,应该是凸显选修课程“选择性”特色的有效途径。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是浙江省高中语文学
含 混  诗歌语言有其特殊性,它追求表达的凝练,可“破空而来,绝尘而去”(余光中语);诗歌语言追求语义的丰富,它可有比兴义、象征义、双关义、暗示义、隐喻义等;在形式上,为表情达意的需要,诗歌语言还追求反常,它可以突破逻辑、语法的樊篱,肆意“越轨”,可含混、歧义、变形、错位……以追求新奇中特有意义的表达。  所谓含混,就是指语言的模糊表达,从而造成意义表达的多解性。一个语词、一个句子的意义多解,往往
如今的语文课堂,掌声、笑声特别多,幻灯片、音乐伴奏、画面展示多,热闹非凡、皆大欢喜情形多,这种种“虚假繁荣”而又缺失深度的课堂比比皆是,让我们不禁思索这是语文教学的常态吗?没有难度来适度支撑的课堂何时才能消失?深度语文课堂何时才能归来?  一、适宜的追问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刻  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后的一个教学步骤或策略。追问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机智,也是教师教学
对于怎么写,夏丏尊在《文章讲话》《文章作法》《文心》《国文百八课》《开明国文讲义》等著作或教材中,在《关于国文的学习》《学习国文的着眼点》等文章中,探讨不厌其详。可以说,在其写作教育思想体系中,这部分的思考,占据了半壁江山。  关于怎么写的论述虽然浩繁,但择其要,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一、勉力求通,不忘求好  “求通”“求好”主要是从写作标准的角度来谈的。  在夏丏尊看来,求通的标准可分为二:一
【评议论文】郑国民 尹逊才《对语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的问题的思考》,原载《语文建设》2006年第2期  【原文提要】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等实践性层面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文章以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存在的问题为视点,分析了小组讨论存在的种种误区,提出了改进语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问题的策略和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小组讨论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理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所谓自主学习,就其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他主学习”“机械学习”。目前,国外的自主学习理论主要有七个派别,包括现象学学派、操作主义学派、信息加工学派、意志学派、言语自我指导学派、社会认知学派、建构主义学派等。它们对这五个问题都做了回答:(1)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是什么;(2)借助什么样的过程学生做到了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应;(3
林纾《春觉斋论画》云:“名大家画,多在人不经意处格外经意。”文学亦然,文坛高手往往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事物,相反,他能够通过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微末节,精心着意,达至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效果。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作家,他在一些作品中,通过人物的“辫子”、“称谓”、“偷”等表面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事物或言行,刻画出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的文学景象。我们在鲁迅作品教学中,如果抓住人物的“辫子”,聆听人物的“称谓
【评议文章】靳彤:《强化作品细读 回归文学审美:关于文学教育合法性的思考》,《教育研究》,2012年第12期。  【原文提要】一方面,随着以工具理性为核心的技术主义的泛滥,以审美教育、人文教育为职责的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被工具化、功利化的严重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后现代思潮的影响,语文课堂上文学教育成为无规定性与无目标性的愚人节狂欢。这两种倾向使得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合法性遭到质疑。细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关乎学生生命成长的一个永恒话题。自新课标颁布以来,西方体验美学中“体验”理念的融入,一方面给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语文课堂呈现出一片生态教育环境下的绿色生机;另一方面也使传统阅读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程翔老师本着长期以来对语文教育真谛的执著追求,以一种雍容大度、兼容并蓄的教育情怀,对新形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系在读博士后。    语文学科设置综合性学习的领域,被誉为“新世纪语文课程和教材建设最重要的时代创新”(余映潮语)。然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它又是语文界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人民教育》(2005年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