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图景与意识觉醒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59403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厢记》是元代戏曲的压卷之作,代表了中国古典戏剧现实主义的巨大成就。本文拟从《西厢记》发展历程、女性主体意识在元杂剧的复苏以及对历代文学(如《红楼梦》)的影响的三个角度出发,分析《西厢记》的传播图景和接受视角,以为借鉴。
  关键词:女性主体意识;解构;《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1
  一、《西厢记》形成及梗概
  王实甫《西厢记》自问世以来,便得了“花间美人”,“天下夺魁”的高度评价,故也有“北西厢”之称。《西厢记》故事源自于唐文人元稹传奇《莺莺传》,与后来元代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相比,形式上由文言小说变成了杂剧戏文,主题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元稹的《莺莺传》本名《会真记》主要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但到了王实甫的杂剧之中,此中的爱情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作品中无不体现出素朴典雅之美,更兼具华艳优美的文辞,富于诗情的意境。特别是作品中的“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了后世多少文学作品引经据典的来源,可谓妙哉!
  女主人公崔莺莺本是相国家的千金,从小便身处于密不透风的庭院之中,接受的是崔老夫人的严厉管教。在这样一种压抑人性与自由的环境之中,莺莺的心灵是矛盾的,这也使她在面对张生浓烈大胆的追求时始终伴随着“情”与“礼”的矛盾冲突。这与《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唱词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她在杂剧开始的楔子中便骂道:“花落水流红,闲愁三种,无语怨东风”。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段唱词既蕴含了莺莺久居深闺,倍感束缚的愁闷,也暗示了后文她在面对爱情时将会产生的必然选择。
  二、《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西厢记》中的莺莺是叛逆与觉醒的代表,情窦初开的她大胆地寻找自己的爱情婚姻幸福,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违背纲常礼教之路。在封建家族门第观念突出的时代,莺莺作为相国千金,自小便被崔相国许给了郑尚书之子郑恒为妻,这足以说明时人尤其推崇“门当户对”的婚姻制度。然而莺莺对爱情的追求是纯粹的,无关功名利禄,只愿与张生白头偕老。[长亭送别]一折便极为鲜明地凸显了莺莺不同流俗的女性个体意识,如[幺篇]中“但得寸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折鸳鸯在两下里”。莺莺与张生,本是情深意重,难舍难分,却因上朝取应被迫将二人生离。可怜莺莺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崔张的爱情,是建立在独立自由的人性基础之上的,它是纯粹、干净的,是情至深处自然而然的流露。古代婚姻观念是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仿佛这样才是男女之情最为恰如其分的选择,然而在我看来,这无疑是封建礼教在人们心中烙下桎梏与阴影的映射。同时,随着后来莺莺与张生情感的发展,在与礼教门第观念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她的女性意识也在逐步走向苏醒与成熟,成为后世多少青年男女自由追求婚姻幸福的一面旗帜。
  在《西厢记》中,莺莺年芳十九,针织女工,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她的父亲在世之时便将她许配给了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桓。这对于一个传统家庭出身的大家闺秀而言,无疑是最好的理想归宿。刚开始在面对张生突如其来的大胆追求之时,莺莺是颇有些心动的。而剧本【崔莺莺夜听琴声】一则中,张生再次借琴声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这一举动也彻底打动了莺莺那颗尘封已久的心,她借此向张生倾吐了爱慕之情。这一幕也不禁让我想起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当初相如不也是以一曲《凤求凰》抱得美人归,此时看来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莺莺作为相府千金,在当时那样的一个环境之中,不顾自身已经订下的婚约,也不论与张生身份悬殊的差别,由相互暗恋到琴声和鸣,最终私定终身,虽然其间也曾有过犹豫胆怯,但在红娘的鼓舞之下,莺莺毅然不顾崔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由其做主完婚,她作为一个勇于反抗封建礼教、敢于追求自由恋爱的女性,其勇气与个性令人钦佩不已,与元杂剧中刻画的众多艺术形象相比,莺莺无疑是古代文学艺术画廊中最为鲜艳动人的形象之一。
  三、《西厢记》――《红楼梦》中的一面镜子
  对于《西厢记》这部作品,《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河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已经写了宝黛对之爱不释手的情景。《红楼梦》作为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文学巨著,号称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譬如在人物情节、个性化语言与剧中曲词的引用上,《红楼梦》无不处处体现出《西厢记》这部经典的影子,可见曹雪芹对它也是喜爱至极。
  首先,《西厢记》在小说情节中初次出现是在黛玉葬花一节,宝玉手持《西厢记》出现在她的面前時,莺莺的“情思不快”与黛玉的忧郁悲戚,有着相似的心境。在第二十三回中两人共读《西厢记》后宝玉便对黛玉说:“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听了有些尴尬,如果不佯思一番,宝玉也许会说出更放肆的话来,所以不免“桃腮带怒,薄面含嗔”。这里面既有遮羞的成分,还包含着撒娇,至于说“把这些淫词艳曲弄了来”,更不是黛玉的真实思想。虽然她自己感到《西厢记》是“词句警人,余香满口”的好文,但在贾府的一大批长辈中是“淫词艳曲”,所以只好这样说。
  其次《红楼梦》人物的日常语言经常会出现借用、化用《西厢记》中情节的现象,比如宝黛经常借用《西厢记》曲词来倾诉自己的情思,这在他们的爱情表达中显得含蓄,委婉又曲尽其妙。我们可以由宝黛二人爱情进展的曲折联想到崔张爱情的坎坷历程,而小说中的情节语言的相似正可以说明作者对《西厢记》的借鉴以及在《红楼梦》情节叙述中的刻意安排。
  作为一部古典戏剧文学名著,《西厢记》被金圣叹称之为“乃是天地妙文。” 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对中国古代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产生经久不衰的影响。笔者管窥之见,浅陋在所难免,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实甫.西厢记[M].山东:齐鲁书社,2004.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蒋星煜.西厢记研究与欣赏[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4]李渔.闲情偶寄[M].湖北:崇文书局,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跨界主持人”已经成为一种学术用词,出现在各大媒体之上。行业跨界、学科跨界现象屡见不鲜。媒体需要知识阅历广博、专业经验扎实的媒体从业人员,跨界主持人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演员的诞生》创新采取了跨界主持人与专业主持人搭档的主持方式,跨界主持人张国立的主持风格与优势凸显无疑。本文以《演员的诞生》节目为例,探讨跨界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优势所在,从而引发对当下主持人行业专业素质要求的思考。  关
摘 要:英国诗人、小说家托马斯·哈代一生著述丰富,他成名于以小说创作,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而其一生却钟情于其诗歌创作。哈代的诗歌自成一格,在其诗歌创作中不断对节奏,韵律和词汇方面进行实验创新,对后世很多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从其诗歌主题及诗歌语言两方面对其诗歌风格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主题;平衡;悲剧;节奏;韵律  作者简介:高岚(1979-),女,汉,硕士,渭南师范学
摘 要:萧红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在其所创作的作品中都注重对女性命运的关注,真实的揭露了女性在个人和民族双重苦难下的悲剧命运色彩,对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行描述,从而表达了萧红对于女性解放思想的探索。本文将从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进行阐述,对萧红小说的发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萧红;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简介:萨仁图雅(1981.11-),女,蒙古族,赤峰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蒼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
摘 要:在《伟大的盖茨比》一书中,描绘了盖茨比极其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最终却以悲剧结尾。盖茨比悲剧人生的酿成不仅是作者菲茨杰拉德的人生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缩影。  关键词:盖茨比;社会;美国梦;破灭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1  《伟大的盖茨比》,发表于1925年,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sgera
摘 要:契诃夫以其卓越的才华,在黑暗的时代里创作出了众多优秀的短篇小说,仔细阅读他的小说,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在讲叙故事时与文本距离的变化,正是这一手法的使用,给他的小数增添了无尽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契诃夫;《套中人》;介入叙事者;距离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2  一、契诃夫和他的作品之间的空间关系  (
摘 要:《楚辞》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历代研究《楚辞》的工作从未停止。东汉王逸的所作的《楚辞章句》和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都是楚辞学研究难以逾越的高峰,但两人的训释解读又差异颇多。本文主要以《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两则为例,试论王逸与朱熹注《楚辞》的不同之处,并从社会背景、思想风气以及个人遭际等方面阐明原因。  关键词:王逸;朱熹;《楚辞章句》;《楚辞集注》;训释  
摘 要:在中外文学史上,玛格丽特与茶花女作为两个鲜明靓丽的独特女性形象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虽然二人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社会完全不同,但都有着相似经历都渴望爱情却最终都无法摆脱厄运,本文通过对二人成长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与个人追求三方面来分析二人的悲剧命运成因。从而让更多的学者认识到即使无法摆脱悲剧命运,但是永远都不缺乏追求自我,追求爱情的勇敢的女性。  关键词:女性形象;悲剧命运;个人追求  [中图分
摘 要:“反乌托邦三部曲”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叙事结构、叙事手法与故事主题都为后来的反乌托邦文学创作奠定了重要基础,而其中出现的许多相似的经典元素也正是反乌托邦小说发人深省的原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反乌托邦三部曲”的共性,从而探求该类小说震撼人心的原因。  关键词:反乌托邦;“反乌托邦三部曲”;共性;模式  作者简介:杨天仪(1997.8-),女,汉族,北京市人,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翻译分类及其翻译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YG2017363。  摘 要: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将文化创意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紧密结合,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的译者要了解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知识,具备敏锐的跨文化意识,以“中国文化走出去”为指引,将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传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