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教学要追求生活化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ove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1 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一种主要资源。思想品德课课程的内容,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及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为主线,指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其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正确、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拓展道路,提供帮助。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还可以针对学生生活或社会实际的热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专题研究或课题研究,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1.2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出发的德育将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德育的起点,儿童的经验本身不仅仅是个体的,还是社会性的,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的道德教育符合儿童的道德发展需要,是儿童成长所必须的营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而课堂中的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及行为,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土壤。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感悟,注意将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知道了的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备课活动中,不妨仔细思考一下,学生对有关章节课的知识点已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这样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就会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一旦有了完整的回答,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在关于“挫折”这个主题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回忆、交流自己曾经碰到的挫折而产生的种种心理反应,如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来加深学生对挫折含义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拓展和深化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经验和能力、引导学生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
  1.3 吸收现实社会的信息。为了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我们还必须注意联系当地和学生们的实际,及时把社会上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就、学生生活中新问题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如:在学习“环境状况”这一主题时,我们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和访谈活动,看看自己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环境问题,想一想这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解决,并设计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通过这样一个参与体验的过程,一方面由于将社会的鲜活材料请进了学校小课堂,消除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从而真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统一。
  2 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2.1 创设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新的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呈现方式的设计是传统教材所没有,它的使用价值在于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主、教师授课为主和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为主的状况,而代之或以问题为基础、或以情境为基础、或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从而搭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为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条件。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以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充分地尊重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为学生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心对心的对话,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还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袒露自己的精神面貌,让学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
  2.2 创设生活化情境。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比单纯的言语教育更重要,它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必须注意选用的材料要贴近生活实际,而且要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所采用的形式必须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如音乐、漫画、小品等。
  2.3 开展生活化的活动。把有关教学内容活动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可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活动方式,如一些学生关注的问题,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拓宽活动的空间,实现从教室到社会的转移,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大环境中,通过报刊、图书、上网,收集相关主题内容的资料。可以是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实践活动:为校园绿化设计宣传标语,提合理化建议;可以是社会访谈、考察式:分成小组,走向社会,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增加生活积累。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生活化”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施的舞台,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加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融合,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朗读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  1 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  1.1 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①把字读得正确,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②把句子读得流利,即不复
期刊
数学思想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参加社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1.1 化归思想:化归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应当指出,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
期刊
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成为幼儿园生活的重要部分。二期课改把幼儿的所有活动都纳入了教育的范畴,幼儿参与的成分越来越多,主题墙面环境在内容上不像以前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期刊
【摘 要】 中学美术课堂的优化问题,一直以来倍受教师们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我们认为可以从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来优化美术课堂,也就是从愉快的课堂、上好欣赏课和鼓励性的评价,并紧紧抓住生活中的美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从而优化中学美术课堂。  【关键词】 激发兴趣 优化 美术课堂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
期刊
语文课作为陶冶情操,激发思维,促进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学科力量的发挥却还远不能尽如人意。据调查表明,有大量的学生对语文课有厌烦情绪,语文课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所应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远。据调查了解,笔者发现因受传统观念和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尚有诸多误区,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阻碍着语文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发挥。  误区一:语文课堂——“问题全解决了”。如果学生没有问
期刊
1 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1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不好控制,导致课堂进度慢,怎么办?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时间确实不像教师一讲到底那么好控制,导致教学进度慢,这是客观事实,也是课改出现的新问题。怎样认识这一新问题呢?要辩证看待“进度慢”,实施合作学习后,教学进度表面上是慢了,但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看,这种“慢”还是有效果的。因为学
期刊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我当班主任多年,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1 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
期刊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科教师都应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德育教育。由于体育课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有针对性地、自然地进行德育教育。  1 通过体育常规进行德育教育  上体育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必要的常规,把这些常规内容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日积月累,就能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如按教师指定的队形和顺序排队、
期刊
【摘 要】 认真研究和选择美术教学的方法。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了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美术课 教学方法 讲授 演示 练习 谈话 参观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原本可以讲得很生动有趣的课文,由于教师不善于口头表达,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死板。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互动的效率。在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试着把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归纳为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四个特征。  1 规范性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显示的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或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杂,不伦不类。这种语言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