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提升,各类道路的优化升级和四通八达的路网建设日益完善。在广泛的工程建设中,如何有效控制工程质量,使其符合建设标准的同时又快又好发展,关键是控制好各个施工环节的工序衔接、选材、工艺及流程操作,使道路施工因地制宜,依据场地特点实施优质、高效的建设。
【关键词】SMW工法桩;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SMW工法桩优点明显,施工技术成熟,已广泛运用于深基坑围护工程。但在施工过程还必须严格控制各道工序,才能确保受控,以达到设计要求。结合项目实例,阐述SMW工法桩的施工质量控制过程。
一、工程背景
某路下穿通道全长420米,其中钢筋砼坞式结构敞开段120米,双孔单箱钢筋砼矩形框架结构暗埋段300米。该基坑工程特点为:位处G324交叉,周边交通繁忙;地质条件差,基底大部分处于淤泥层,基坑侧壁土质为素填土、填石、淤泥,稳定性差;开挖深度为1-8.7米,宽度达22.8米;距离周边建筑物近,环境保护要求高。设计采用SMW工法桩进行基坑围护,根据不同开挖深度分区段围护。开挖深度在4-6米,采用Ф650SMW工法;深度大于6米,采用Ф850SMW工法。采用三轴搅拌机套接一孔法施工,支撑体系采用Ф609×16mm的钢管对称支撑。局部存在填石地段,采用素土换填处理,然后再进行围护施工。由于G324线交通繁忙,为维持国道交通通行,采用半幅围档施工,半幅通行,设计在地道中间设置一堵临时围护分隔墙,先期实施北侧地道节段,再进行道路翻交,实施南侧剩余节段。
二、SMW工法桩施工环节质量控制
1、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
在SMW工法的水泥搅拌桩施工中,水泥土主要起到止水作用,并承受水、土压力在型钢之间的剪力作用。水泥土能够将H型钢固结为整体,有效控制型钢侧移和扭曲,充分发挥型钢的强度。水泥浆拌制过程的各个工序既是独立操控又相互影响的,应着重控制各环节的协调,从每一个环节加以控制,加强管理和监控,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以确保水泥土搅拌体的施工质量。
(1)编制桩基编号图及H型钢编号图明确施工顺序,确定桩基行走方向。
(2)根据地质报告揭示,在池峰路下穿通道北侧水泥搅拌桩施工范围内,局部有杂填孤石,开机前先开挖将其清除,并回填砂包土夯实。在桩机行走面上,采用钢板辅助进行局部加固处理,保证桩机行驶路轨和轨枕不下沉。
(3)水泥进场前按批量抽检,着重检查合格证书、物理性能复检报告,合格后方可使用,出厂不得超3个月。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开工前进行试打桩,通过试打桩确定水泥用量。该工程经各相关单位共同选定6根搅拌桩进行试打,确定打桩标准为水灰比0.6,泥浆比重大于1.78-1.82,钻进和提升速度0.6-0.8m/min,复搅速度0.8m/min,每米水泥掺量大于55kg/m,水泥浆搅拌时间控制在2-3min。
(4)施工中应注意滤浆池水泥浆使用变化,控制好钻管下钻和提升的速度,若滤浆池水泥浆无下沉变少,应及时停泵,检查是否出现注浆阻塞或断浆现象,严防断桩、空桩。若发生断桩,应向下钻进50cm后再喷浆提升。桩搭接时间不应大于24h,如超过24h,则接桩时应在原施工桩位进行复打喷浆后继续三轴桩。施工中一旦出现冷缝,应在外围增设素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加固补强,使其与围护桩体紧密搭接,确保围护体系抗渗性能和整体结构强度。
2、H型钢施工的质量控制
(1)H型钢是SMW工法围护体系中抵抗水、土压力的主要受力构件。按照施工经验,H型钢一般可以反复使用4次以上,但在使用、运输、存储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一些损伤,所以进场前必须逐根检验垂直度、平整度和焊缝厚度。着重进行外观检查,有变形扭曲、裂纹、锈蚀的型钢不得使用。
(2)通常H型钢的定尺长度为9-12m,该基坑深度恰好
在10米左右,现场均要求采用整材。如确需进行焊接接长时,应采用坡口焊等强焊接,单根型钢中的焊接接头不得超过2个,接头位置避开型钢受力较大处,如支撑位置或开挖面附近。相邻型钢接头上下错开不宜小于1m,且型钢接头距离基坑底面不宜小于2m。
(3)型钢在插入时应先除锈,在风干后涂隔离剂或黄油。插入应采用中支架,桩机垂直偏差不得大于0.5%。吊起后利用2台经纬仪在90度方向监测其垂直度,及时纠偏、找正。型钢利用自重下沉,当插入困难时,可以采用振动锤辅助下沉,如直接采用上下提升型钢可能影响日后脱模。
(4)H型钢堆放时应在底部垫置枕木,减少扰曲变形。为确保型钢回收,下插前需检查型钢顺直度,隔离剂是否涂抹均匀。H型钢的沉放应控制在搅拌桩施工完成后3个小时内插入,严格控制入土深度、垂直度。型钢插入左右定位偏差不得大于10mm,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标高误差不得大于±30mm。
(5)待圈梁达到设计强度且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采用专用夹具及千斤顶以圈梁为反梁,起拔回收H型钢;起拔过程中始终用吊车吊提住顶出的H型钢,千斤顶顶至一定高度后,用吊车将型钢拔出桩体;在拔除H型钢时应注意对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保护,在拔出型钢后的空洞内注入6%-8%水泥浆液填充,使土体密实,减少对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影响。
三、基坑开挖阶段质量控制
在基坑开挖阶段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基坑开挖前二十天采用内井点对坑底进行预降水疏干,加固坑内土体,降水深度控制在最终开挖面以下1-2m,并在墙外设置水位监测孔,以监测墙体内降水对墙外水位的影响,防止因墙内降水导致墙外地基土的沉降。在底板处设泄水孔,待主体结构施工结束覆土完成后封堵。该项目属国道改造,过往车辆多,采用半幅围挡施工,半幅通行的组织方式施工,无法形成封闭的运输线路。因此采用“四周向中间,同时推进,分层分段,配合局部人工,接力挖掘”的施工方法。即第一层土方由挖土机挖掘直接装车外运,而其后的土方(包括淤泥层)用挖掘机集中堆土后用另一部挖掘机接力运卸土方。施工过程中着重控制以下几点:(1)用挖土机接力转土,堆土高度控制在2m以内,并立即转运至坑外;(2)应在挖掘机下方铺垫好钢板,避免开挖过程中机械沉陷,采用斗方为0.3m3左右的小型挖掘机,转土的挖掘机再采用中型的;(3)为确保减少开挖面的暴露时间,土方开挖与支撑体系应交叉进行,开挖一层支撑一层,开挖小段长度在12小时内完成挖土,8小时内安装好支撑,本工程采用分小段(5m长)分层(0.5m深)开挖;(4)挖土时应有专人指挥,严禁超挖,围护体系转角处、搅拌桩四周及坑底30cm厚土层均采用人工挖掘,防止土体扰动。开挖最下道支撑下方时,应在逐小段开挖后,在8-12小时内浇筑混凝土垫层,并于坑底挖好后3天内做好钢筋混凝土底板,SMW工法桩的暴露空间和时间越小,基坑变形的控制越好。
四、围护结构的安全监测、监控
围护结构虽然只是临时工程,但施工周期长,风险性较高,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将是非常严重的。基坑监测工作是施工中的眼睛,只有作好监测工作,才能看清施工方向。根据工程特点,在基坑周边共埋设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21个,沉降观测点30个。所有监测数据均要求有完整记录,发现观测值超过警戒值时,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实现信息化施工。开挖阶段须一日一测,根据位移和内力变化情况考虑是否加密或减少。底板浇筑完毕后一周,需确保每天监测一次,以后每隔两天监测一次,拆撑期间每天至少测一次。变形速率警戒值:3mm/d,累计最大位移报警值为25mm。邻近地下管线、邻近建(构)筑物的沉降和位移:10mm,2mm/d;坑外地下水位:500mm,200mm/d支撑轴力:实测轴力超过支撑允许承载力80%。在观测过程中,因国道交通量大,边坡水平侧移个别点出现预警值,通过及时跟踪监测,各参建单位相互配合,采取临时围护并及时分流交通等措施后,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并趋于稳定。所以对基坑进行施工监测是非常必要的,是为切实保障基坑及周围建筑物、道路的安全,及时跟踪掌握基坑开挖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为合理安排开挖顺序和施工进度,确保基坑安全出现隐患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提供技术依据。
结束语
本工程基坑围护采用了SMW工法,我们从基坑开挖后的实际情况看,基坑变形都控制在设计值以内,证明了该方法是确实可行的,保证了基坑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琦.SMW工法桩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J].福建建筑,2011(07).
[2]刘广献.SMW工法桩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与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0).
[3]肖德纲、唐昌尧.浅谈SMW工法桩施工质量控制.科技创新导报,2010(08).
【关键词】SMW工法桩;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SMW工法桩优点明显,施工技术成熟,已广泛运用于深基坑围护工程。但在施工过程还必须严格控制各道工序,才能确保受控,以达到设计要求。结合项目实例,阐述SMW工法桩的施工质量控制过程。
一、工程背景
某路下穿通道全长420米,其中钢筋砼坞式结构敞开段120米,双孔单箱钢筋砼矩形框架结构暗埋段300米。该基坑工程特点为:位处G324交叉,周边交通繁忙;地质条件差,基底大部分处于淤泥层,基坑侧壁土质为素填土、填石、淤泥,稳定性差;开挖深度为1-8.7米,宽度达22.8米;距离周边建筑物近,环境保护要求高。设计采用SMW工法桩进行基坑围护,根据不同开挖深度分区段围护。开挖深度在4-6米,采用Ф650SMW工法;深度大于6米,采用Ф850SMW工法。采用三轴搅拌机套接一孔法施工,支撑体系采用Ф609×16mm的钢管对称支撑。局部存在填石地段,采用素土换填处理,然后再进行围护施工。由于G324线交通繁忙,为维持国道交通通行,采用半幅围档施工,半幅通行,设计在地道中间设置一堵临时围护分隔墙,先期实施北侧地道节段,再进行道路翻交,实施南侧剩余节段。
二、SMW工法桩施工环节质量控制
1、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
在SMW工法的水泥搅拌桩施工中,水泥土主要起到止水作用,并承受水、土压力在型钢之间的剪力作用。水泥土能够将H型钢固结为整体,有效控制型钢侧移和扭曲,充分发挥型钢的强度。水泥浆拌制过程的各个工序既是独立操控又相互影响的,应着重控制各环节的协调,从每一个环节加以控制,加强管理和监控,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以确保水泥土搅拌体的施工质量。
(1)编制桩基编号图及H型钢编号图明确施工顺序,确定桩基行走方向。
(2)根据地质报告揭示,在池峰路下穿通道北侧水泥搅拌桩施工范围内,局部有杂填孤石,开机前先开挖将其清除,并回填砂包土夯实。在桩机行走面上,采用钢板辅助进行局部加固处理,保证桩机行驶路轨和轨枕不下沉。
(3)水泥进场前按批量抽检,着重检查合格证书、物理性能复检报告,合格后方可使用,出厂不得超3个月。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开工前进行试打桩,通过试打桩确定水泥用量。该工程经各相关单位共同选定6根搅拌桩进行试打,确定打桩标准为水灰比0.6,泥浆比重大于1.78-1.82,钻进和提升速度0.6-0.8m/min,复搅速度0.8m/min,每米水泥掺量大于55kg/m,水泥浆搅拌时间控制在2-3min。
(4)施工中应注意滤浆池水泥浆使用变化,控制好钻管下钻和提升的速度,若滤浆池水泥浆无下沉变少,应及时停泵,检查是否出现注浆阻塞或断浆现象,严防断桩、空桩。若发生断桩,应向下钻进50cm后再喷浆提升。桩搭接时间不应大于24h,如超过24h,则接桩时应在原施工桩位进行复打喷浆后继续三轴桩。施工中一旦出现冷缝,应在外围增设素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加固补强,使其与围护桩体紧密搭接,确保围护体系抗渗性能和整体结构强度。
2、H型钢施工的质量控制
(1)H型钢是SMW工法围护体系中抵抗水、土压力的主要受力构件。按照施工经验,H型钢一般可以反复使用4次以上,但在使用、运输、存储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一些损伤,所以进场前必须逐根检验垂直度、平整度和焊缝厚度。着重进行外观检查,有变形扭曲、裂纹、锈蚀的型钢不得使用。
(2)通常H型钢的定尺长度为9-12m,该基坑深度恰好
在10米左右,现场均要求采用整材。如确需进行焊接接长时,应采用坡口焊等强焊接,单根型钢中的焊接接头不得超过2个,接头位置避开型钢受力较大处,如支撑位置或开挖面附近。相邻型钢接头上下错开不宜小于1m,且型钢接头距离基坑底面不宜小于2m。
(3)型钢在插入时应先除锈,在风干后涂隔离剂或黄油。插入应采用中支架,桩机垂直偏差不得大于0.5%。吊起后利用2台经纬仪在90度方向监测其垂直度,及时纠偏、找正。型钢利用自重下沉,当插入困难时,可以采用振动锤辅助下沉,如直接采用上下提升型钢可能影响日后脱模。
(4)H型钢堆放时应在底部垫置枕木,减少扰曲变形。为确保型钢回收,下插前需检查型钢顺直度,隔离剂是否涂抹均匀。H型钢的沉放应控制在搅拌桩施工完成后3个小时内插入,严格控制入土深度、垂直度。型钢插入左右定位偏差不得大于10mm,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标高误差不得大于±30mm。
(5)待圈梁达到设计强度且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采用专用夹具及千斤顶以圈梁为反梁,起拔回收H型钢;起拔过程中始终用吊车吊提住顶出的H型钢,千斤顶顶至一定高度后,用吊车将型钢拔出桩体;在拔除H型钢时应注意对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保护,在拔出型钢后的空洞内注入6%-8%水泥浆液填充,使土体密实,减少对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影响。
三、基坑开挖阶段质量控制
在基坑开挖阶段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基坑开挖前二十天采用内井点对坑底进行预降水疏干,加固坑内土体,降水深度控制在最终开挖面以下1-2m,并在墙外设置水位监测孔,以监测墙体内降水对墙外水位的影响,防止因墙内降水导致墙外地基土的沉降。在底板处设泄水孔,待主体结构施工结束覆土完成后封堵。该项目属国道改造,过往车辆多,采用半幅围挡施工,半幅通行的组织方式施工,无法形成封闭的运输线路。因此采用“四周向中间,同时推进,分层分段,配合局部人工,接力挖掘”的施工方法。即第一层土方由挖土机挖掘直接装车外运,而其后的土方(包括淤泥层)用挖掘机集中堆土后用另一部挖掘机接力运卸土方。施工过程中着重控制以下几点:(1)用挖土机接力转土,堆土高度控制在2m以内,并立即转运至坑外;(2)应在挖掘机下方铺垫好钢板,避免开挖过程中机械沉陷,采用斗方为0.3m3左右的小型挖掘机,转土的挖掘机再采用中型的;(3)为确保减少开挖面的暴露时间,土方开挖与支撑体系应交叉进行,开挖一层支撑一层,开挖小段长度在12小时内完成挖土,8小时内安装好支撑,本工程采用分小段(5m长)分层(0.5m深)开挖;(4)挖土时应有专人指挥,严禁超挖,围护体系转角处、搅拌桩四周及坑底30cm厚土层均采用人工挖掘,防止土体扰动。开挖最下道支撑下方时,应在逐小段开挖后,在8-12小时内浇筑混凝土垫层,并于坑底挖好后3天内做好钢筋混凝土底板,SMW工法桩的暴露空间和时间越小,基坑变形的控制越好。
四、围护结构的安全监测、监控
围护结构虽然只是临时工程,但施工周期长,风险性较高,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将是非常严重的。基坑监测工作是施工中的眼睛,只有作好监测工作,才能看清施工方向。根据工程特点,在基坑周边共埋设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21个,沉降观测点30个。所有监测数据均要求有完整记录,发现观测值超过警戒值时,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实现信息化施工。开挖阶段须一日一测,根据位移和内力变化情况考虑是否加密或减少。底板浇筑完毕后一周,需确保每天监测一次,以后每隔两天监测一次,拆撑期间每天至少测一次。变形速率警戒值:3mm/d,累计最大位移报警值为25mm。邻近地下管线、邻近建(构)筑物的沉降和位移:10mm,2mm/d;坑外地下水位:500mm,200mm/d支撑轴力:实测轴力超过支撑允许承载力80%。在观测过程中,因国道交通量大,边坡水平侧移个别点出现预警值,通过及时跟踪监测,各参建单位相互配合,采取临时围护并及时分流交通等措施后,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并趋于稳定。所以对基坑进行施工监测是非常必要的,是为切实保障基坑及周围建筑物、道路的安全,及时跟踪掌握基坑开挖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为合理安排开挖顺序和施工进度,确保基坑安全出现隐患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提供技术依据。
结束语
本工程基坑围护采用了SMW工法,我们从基坑开挖后的实际情况看,基坑变形都控制在设计值以内,证明了该方法是确实可行的,保证了基坑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琦.SMW工法桩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J].福建建筑,2011(07).
[2]刘广献.SMW工法桩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与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0).
[3]肖德纲、唐昌尧.浅谈SMW工法桩施工质量控制.科技创新导报,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