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高校自主创新的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自2006年起,教育部在部分高校中开展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南京理工大学通过三年的探索和试点于2009年正式实行培养机制改革。本文从改进导师负责制、建立合理研究生奖助体系及构筑良好的培养环境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南京理工大学培养机制改革中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培养机制;改革;培养质量;导师负责制
  作者简介:钱增瑾(1980-),女,江苏宿迁人,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教管理;张建宇(1955-),男,江西宜春人,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0094)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规模上已经进入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培养质量,造就一大批创新拔尖人才,但是,以往传统形成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由于缺乏激励研究生和导师内在动力的因素,制约着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教育部2006年推出了以完善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为核心,以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了高校研究生教育新一轮发展的战略重点。
  南京理工大学以此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三年的探索和试点,在开展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以“改革管理机制,统筹教育资源,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培养质量,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为指导思想,制定了一套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本文主要从促进导师负责制、建立合理研究生奖助体系及构筑良好的培养环境等三个方面对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行阐述,最后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改进导师责任制,增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在改进导师负责制方面,突出以科学研究为主导,增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导师将在加大资助力度的基础上,对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提高项目研究的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质量的提升除了受学生自身因素、制度性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外,还直接取决于导师的指导。改革方案中明确规定,导师不但要承担研究生教学、指导和管理的责任,而且需要承担研究生培养成本;导师承担的培养成本来自其从国家、学校或社会所获得的科研经费,研究生则通过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获得导师的资助。研究生教育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特征,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为主要目的,所以,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是衡量导师指导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科学研究这一核心将导师和研究生的利益联结起来,明确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研究生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的责任。导师较高的科研创新水平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前提,研究生在学期间参与科学研究是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导师注重在科研活动中培养人才,研究生则从科学研究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和提高学术水平。
  在招生方面,为了适当规避高分低能的生源缺陷,学校提高复试比例,提高了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自主权和选拔权,研究生导师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回答问题的逻辑能力,判断学生是否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倾向和能力,从而提高了我校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在博士招生上,学校规定每位导师每年招收博士生一般不超过4名,对于科研需要且有经费支持、需超过规定指标招生的导师,通过向学校申请,可以适当增加招生人数,但必须增加对研究生奖助学金的支持力度。另外,在理论方面有较好基础、有培养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能力的博士导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双向选择,不受学科和院系限制”的方式,招收具有优秀潜力的博士生进行重点培养。入学后,导师为研究生提供一定额度的助研经费,并根据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学业状况和研究能力等方面表现的差异确定不同资助额度的自主权。
  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对研究生既负有培养的责任,也负有资助的责任;导师既有责任指导研究生从事创新活动,也有责任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建立合理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提高培养经费的使用效益
  在建立合理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方面,学校将国家财政拨款、学校专项资金、导师配套经费以及其他有关资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分配,构筑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研究生则通过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相应等级的资助。
  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中,各种资源的配置趋于平均化,表面上的公平掩盖了导师、研究生和学校(国家)三者间的差异性,各个行为主体因为缺少激励而体现出低效率的特征。改革后研究生获得的奖助学金额度将大幅增加,广度大幅扩大。研究生培养机制改变了原有培养体制中“一考定终身”的激励和竞争机制,使研究生培养机制更加公平。实行培养机制改革后,国家和学校将统筹原来的研究生业务费和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学校专项经费、导师资助经费、社会捐赠的奖学金以及学校筹措的其他经费,面向非在职全日制研究生设立奖助学金,设置“三助”岗位,竭力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成为支撑研究生培养的制度体系。
  在改革之前,我校研究生实行公费和自费的双轨制,公费和自费类型在入学时便予以确认,评判的标准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培养类型一旦确定,研究生阶段所享受的待遇便一并固定。这种待遇在整个学习阶段保持不变,与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取得的成绩没有任何联系。当一个人被确定为公费研究生后,不管他在研究生阶段的成绩如何,他都将由国家承担培养成本,并将获得国家的生活补贴;而被确定为自费研究生后,即使他取得的成绩超过公费研究生,也无法免除培养成本,无法获得国家的生活补贴。显然,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激励机制是不科学的,更缺乏公平,奖助实际上成了“铁饭碗”,它既与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表现无关,导师也缺乏调控余地,不利于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就是要打破这个“铁饭碗”,将研究生的奖助与其实际表现结合起来,实行动态奖助机制。除第一年研究生享受的待遇与所获得的奖学金由入学考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决定外,随后各年根据研究生学习成绩、科研成绩和在校表现进行评判。这使研究生感到自己的奋斗有价值,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受到了公正的对待。这种动态的奖助机制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
  公平、合理、科学的奖励机制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研究生参与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更高,从而提高了培养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构筑良好的培养环境,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在构筑良好的研究生培养环境方面,学校对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和科研的组织管理、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和充实;通过自筹经费、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争取社会赞助等多方面筹集资金,从学习条件建设、学术交流和开展社会实践等方面对研究生予以支持;通过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研究生开展高水平的科研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根据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在此次培养机制改革中对两个层次的研究生在构筑培养环境方面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博士生教育以培养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学校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和支持博士生参与高层次项目研究、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条件等方面,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设:(1)加强学科建设、提升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科研项目的数量和层次,为博士生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支持条件;(2)学校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对优秀博士生的培养力度,设立优秀博士生培养专项经费,资助博士生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活动,对于具有特别优秀潜力的博士生实行全过程培养;(3)设立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专项经费,每年资助优秀的博士生到国外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不少于半年的访学或合作科研、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4)设立博士生学术交流专项经费,资助博士生开展学术论坛、参加学术会议和邀请知名学者为博士生开设短期课程或讲座等。
  硕士生教育以课程教学和基本科研能力培养并重为主要思想,学校通过精品课程、研究生教学实验室建设等措施,提高硕士生的教学质量和基本科研能力:(1)学校在继续规范硕士生教学秩序的同时,从受益面较大、在硕士生知识结构里占有重要地位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作为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奠定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质量基础;(2)学校加大对课程实验专用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环境,在我校建成了较高水平的硕士生课程教学实验体系。
  学校将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作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注重研究生培养各主要环节的建设,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激励机制,鼓励和促使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四、存在的问题
  我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培养机制、培养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尚未完全成熟,有利于研究生全面素质、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的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对于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深层次改革的配套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需要大量的经费作保障,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落后于研究生数量的增长,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既要充分挖掘学校、学科和导师的资源潜力,更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资金投入。另外,博士生是科研创新活动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国家和学校都应大幅度提高博士生的生活待遇,使博士生能够安心做学问,有利于培养更优秀的创新人才,涌现出更多创新性的成果。
  五、结束语
  我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既是对以往研究生教育管理经验的梳理和总结,也针对原有研究生培养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是对本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针对这样一项艰巨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工程,学校按照“系统设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不断完善”的原则,不断观察,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修正和完善;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创新思路;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发展和深入。我校将以此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使研究生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杨春梅.论研究生导师的有效指导[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2):10-14.
  [2]杨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4):1-6.
  [3]来茂德.培养机制改革: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2):1-5.
  [4]刘雄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效率与公平[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38-40.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个人信用档案是反映公民在社会活动中信用关系的原始记录,是社会信用档案体系的组成部分。加强个人信用档案建设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是大势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平台  作者简介:聂章龙(1974-),男,安徽霍邱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陶洪(1964-),男,江苏武进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教版小学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课程之一,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极为重要.我们要
语文作为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其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生活的工具,通过语文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说加强对学生语文的教学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对学生语
摘要: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承担着为国家提供合理开发与使用人才之“伯乐”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专业培养,阶段实习”计划来初步探索“特质开发,学练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与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伯乐”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人力资源;特质开发;培养模式;伯乐人才  作者简介:宋淑丽(1972-),女,黑龙江庆安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小学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功利化严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价值追求和科学化的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