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而不闹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iiiuu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的社会,什么都讲个“快”字。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发展要快,连带着文化也趋向于“快餐文化”了。影视文化、网络文化形象而便捷,大脑的功能很多都被眼和手的功能代替了。这种急功近利型的“快餐文化”甚嚣尘上,甚至已经波及校园,影响教师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讲得越来越少,更多地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还美其名曰要少讲,让学生多思考。教师讲得少,学生在下面乱吼乱叫,这就是所谓的新课堂教学吗?有的听课教师是外行,认为教师讲了学生听,课堂氛围活跃,教师讲得很少,学生说得很多,是不错的课堂。这难道就是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吗?我觉得“活而不闹”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一、用好多媒体,让学生真正动脑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和审美观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思考习惯能帮助学生将外在的知识、观念内化成个人素养。但现在语文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的视觉、听觉冲击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年轻教师上课,导入的时候,先来两张优美的图片,或者播放一首歌曲,课堂教学则是一张接一张的幻灯片,如果要朗读,也是音频文件代替教师和学生涵泳,最后结尾又放几张图片,还美其名曰“给学生留下美丽的想象”。这课教师上得很愉快,学生听得也很愉快,学生心情愉快了,讨论问题自然会热烈一些,看到美丽的图片还会惊叫两下,一堂课上得热热闹闹。可是结果呢,一节课下来,教师在黑板上留下几个字,而学生什么也没有记住,只是流行歌曲重新温习了一遍,见识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罢了。
  多媒体的普及,将在各学科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我们迫切要做的,是加强多媒体和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由于语文学科以语言为媒介的特殊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易陷入思维培养的误区。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更需要有理性的思考,这是难以用固定的程序和绚丽的画面甚至音像来代替的。这就需要有效整合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才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利用多媒体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与创新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问题情境正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思考的动力。有了这个前提,针对课文特点,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图像和音像效果,创设让学生宛如身临其境的情境,学生置身其中,暂时转换成文中的角色,也就走近了作者,走进了文本。
  如教学李煜的《虞美人》,导入课文时借助多媒体课件,邓丽君那忧愁的歌声让学生一下子走进了帝王的沧桑与悲愁,为阅读、分析课文营造了氛围,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起来,明白“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真正含义,为后面进一步研讨文本、深入思考文本内涵提供了思维保证。
  二、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文言文以其言简意赅、思想深厚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但是大部分师生还停留在字词句式的层面,难以很好地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即使是字词层面的文言文教学,仍把文言翻译作为救命稻草。所以,文言文学习成为师生的一“怕”:教师在课前咬文嚼字,课上声嘶力竭,课后批阅翻译身心俱疲,而学生索然寡味,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缓慢。针对这种文言文教学现状,能否在教学方式上作变革,进一步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能力呢?想象是一种好办法。想象是一种对有限的事物产生更多选择与对策的思维和行动习惯。在揣摩文言文字词的丰富内涵时,建立在合理前提下(语境中)的想象,让今天的师生共同走进历史人物的生活乃至思想中。
  我见过两次比较成功的文言文教学,一次是汤亚萍老师用肢体语言模仿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意义的教学。文言文语言的精妙不仅需要反复诵读涵泳,品味思考,更需要作切身的想象体验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妙处。《唐诗纪事》和《苕溪渔隐丛话》都载有这样一则故事:唐代诗人贾岛因赴考到京城长安。一天,他骑着驴一边走,一边吟诗,忽然得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他的手不知不觉地表演起来,一会儿伸手一推,一会儿举手做敲的姿势,幸好路遇韩愈帮他敲定了“敲”字。可见,用肢体语言模仿这种方法由来已久,也最真切。
  如《鸿门宴》中,为了对付项庄舞剑的杀意,“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这个“翼”是翅膀,究竟是怎样掩护沛公的呢?不妨请三个学生来模仿一下这个情景。很显然,项伯是在用自己的身体来挡住刺向沛公的利剑,从中可看出项伯的情义。在必修三语文读本中的《庖丁解牛》里,庖丁解完牛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让学生用神态和动作模仿展示这种“踌躇满志”,从中可见庖丁对于这活计有多大的职业满足感。
  另外一次是对主要文言文情节的想象演示,是我校郑玉娣老师的《鸿门宴》教学。她在学完《鸿门宴》这篇课文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第一小组是编剧组,负责把《鸿门宴》改成剧本,全剧分为四幕,分别是:序幕“曹无伤告密,范增说项羽”,第二幕“夜见张良”,第三幕“鸿门宴”,第四幕“刘邦逃遁,怒斩曹无伤”。第二小组是演员组,根据剧本进行排戏,也就是我们的演员阵容。第三小组是观众组,同时也是后勤组,主要做好后勤工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并提出一定的要求,改编课本剧既要尊重原文又要高于原文。等到公演的时候,我校很多教师都去看了,演出很成功。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字词和句子通过表演重新呈现给观众,让学生再一次复习了课本。在演出结束时,教师让观众发言,说说哪些地方是编剧们加进去的,这些加进去的内容合理吗,并且说出理由。编剧由于要编写剧本,必然要对课文做深入研究;演员们要演出,必然要把各自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还要串词,等于又复习了课文;观众则在看戏的时候还要思考,必然也要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才能找出演出与课文的差距。这样一来,全班人人参与,一篇枯燥的课文以这样新颖的形式让他们牢牢记住了。基于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多开展这样的活动,通过与课本的亲密接触,学生的心灵得以滋润,文章得以贯通,一举两得。在传统文化尤其是文言文学习中,如果能打破思维局限开展多种活动,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使文言文课堂更高效,更有活力。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命活力展示场”,语文教师应以师生之间的对话为基础,使教师有价值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有机结合,真正地使课堂“活而不闹”。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周龙敏.让语文课件充满诗意[M] .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提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它不仅能够展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制造促进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达成。那么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呢?本文从提问的“生活化”、“生成化”和“合理化”等方面做一些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课堂提问 有效问题 问题设计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
中学生作文心理特点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学生作文动机不同;中学生作文动机是其作文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作文动机与作文兴趣和对生活认识有直接关系。二是中学生在作文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三是中学生作文情感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作文,兴趣浓厚,对作文态度严肃认真,坚持练笔,有进取精神;有的对作文有一定兴趣,能按要求练笔,但往往忽冷忽热,有时因作文写得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对作文缺乏持久
近年来,江西思想品德中考实行开卷考试。开卷考试的试题特点是“情境搭台、观点唱戏、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以社会热点、焦点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等材料信息立意命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运用学科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面对开卷考试的这些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过五关”学习法,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能力。  第一关:知识贮备关  开卷
语文是一门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发展的学科,其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语文学习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与生活共建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因此,语文教学实质是生命活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的思想在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道家特
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秀教师要好得多。”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除了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的作用之外,还要协调好与科任老师的关系,和科任老师共同管理学生,发挥团队的核心作用。  一、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机会,树立科任老师的威信  班主任在各种场合多肯定科任老师的功劳,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而教材一直以来都很受重视,甚至被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但事实上,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并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不少教师离开了教学参考书就不知如何备课了,不知该教什么、怎么教,这与依据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生硬地“教教材”的要求相去甚远。  如何理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经常被人们贬称为生硬的“说教课”。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使政治课变得鲜活而受学生欢迎呢?我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点体会。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实施已经成为我国相关教育改革的共识。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其出发点在于遏制 “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实施的机构显然不仅局限于学校,近些年来,因其功能的多元性与整体性而见长的校外教育机构已经开始更多地承担素质教育的任务,形式多样的校外教育机构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在校外教育机构
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须让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里主要说说如何让学生动手。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学生读书时动口,还要教学生读书时动手,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曾给学生讲毛泽东等名人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意识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个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习惯的培养可以从摘抄、批注人手:让学生把自己赏识的词语、句子
我在农村中学任教初中数学课20年,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现在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课枯燥、乏味,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厌学的局面。如何改变这种教学局面,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该端正教学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探究新方法,从而增强初中数学课的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20年来,我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