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式教学,是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小学数学如何迈向开放式的教学,将会对当前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浅谈我对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开放式教学的特征
开放式教学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想方设法凋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认为开放式教学有以下五个特征。
l.主体性
开放性教学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开放性教学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没有教师的主导,也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民主性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3.动态性
在开放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除了教材内容外,往往会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加以调整;教师事先拟就的教学计划被打乱、教学进度或者加快或者减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4. 创造性
创造性教育研究表明,创造需要继承,但更需要革新。革新更多的是在否定中发展的。因此,敢不敢怀疑他人的已有成果,敢不敢突破传统观念的模式,尤其敢不敢向权威挑战,也就是有没有创新的勇气和胆魄,会直接影响创造性成果的孕育和产生。
5.合作性
开放式教学的优越性在于它的合作性。课堂上小组内交流重点、质疑解疑,我问你答,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小组间质疑体现了课堂的合作性:一个小组有难,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点拨、引导。
二、开放式教学的操作程序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以“使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质疑解疑为核心实施开放式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l.学生自学思考
“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2.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学困生”,起到交流互补的作用,能激发深入钻研的意向。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小组间质疑解疑
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给了他们表现才华的机会;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加深了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进一步认识。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形成组间解疑。在此期间,对每一个问题全班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辩论。
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和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但决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
4.巩固练习
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同时,有些问题怎么解释也搞不清楚,但如果通过举例子或巧妙的练习,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悟出其中的“奥妙”。
5.看书小结
经历了前面几个阶段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去细读教材,对有些问题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自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
6.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既是对本节课的一次系统总结,又是对本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以便及时反馈补救。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课堂40分的教学效果,一般不再或很少布置除课外阅读、课外讨论之外的作业。
以上六个环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按照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三、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我们在探索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质疑、解疑方面积累了些经验。
l. 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怎么办?——树立信心,教给方法
在树立自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去深挖教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新知与旧知进行联系、比较”等。如在教学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时,学生提问:“为什么设桃树的棵数为X棵而不设杏树呢?我们今天用的检验方法与过去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呢?”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学生提问:“约数与倍数为什么是相互依存的呢?为什么我们以后研究约数和倍数时不包括0呢?今天学的‘倍数’与过去的‘几倍’一样吗?”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渐渐地学生学会了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由少到多,甚至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 学生提的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难点怎么办?——突出重难点,增补质疑
学生的质疑,最能反映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关心,哪些问题最不容易理解;而这些也往往正是教学的重难点,是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学生提出的9个问题中,多数都是关于单位“l”的问题,这正说明学生首次认识单位“l”,最想知道单位“l”的含义。同时单位“l”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当然,学生的质疑,有时不能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都包括在内。这时教师决不能听之任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本节课重难点了如指掌,并针对重难点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少或质疑不全面,教师就可增补质疑,力求疏而不漏。
3.学生提的问题过多怎么办?——高度开放,鼓励提问
对于不同难度的教材,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往往也不一样。有时对较难理解的教材,在解疑的过程中还有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如果学生的问题实在当堂解决不完,不妨放到下一节课接着进行,也一定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做,不仅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开放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很愿意去质疑、解疑。那么他们的收获要比教师讲多遍还大得多。
4. 学生提的问题意思不明怎么办?——广开言路,相互补充
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爱问为什么。课堂高度开放,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辞不及防的情况,有些问题,教师根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如有学生在回答“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关系”时这样说:“真分数和假分数是类种关系。”这时教师可引导其说得再明确一些,或者请其他同学来说说这个同学的意思,因为同龄人间容易沟通,说不定其他同学能听懂他的意思并能叙述得明白一些。
5.学生提的问题老师也解决不了怎么办?——实事求是,课外延伸
有些问题教师意料不到,却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结果,是值得高兴的。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要宽容,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都不要随意否定,更不要认为是学生在有意刁难老师。教师要“广开言路”,不搞“一言堂”,课后再寻找答案。
总之,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观上,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质疑解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师生观上,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操作者、观察者、讨论者、交流者和猜测者;教师是教学的“导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它既主张在主动学习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在教学中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进一步开放;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一、开放式教学的特征
开放式教学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想方设法凋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认为开放式教学有以下五个特征。
l.主体性
开放性教学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开放性教学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没有教师的主导,也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民主性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3.动态性
在开放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除了教材内容外,往往会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加以调整;教师事先拟就的教学计划被打乱、教学进度或者加快或者减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4. 创造性
创造性教育研究表明,创造需要继承,但更需要革新。革新更多的是在否定中发展的。因此,敢不敢怀疑他人的已有成果,敢不敢突破传统观念的模式,尤其敢不敢向权威挑战,也就是有没有创新的勇气和胆魄,会直接影响创造性成果的孕育和产生。
5.合作性
开放式教学的优越性在于它的合作性。课堂上小组内交流重点、质疑解疑,我问你答,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小组间质疑体现了课堂的合作性:一个小组有难,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点拨、引导。
二、开放式教学的操作程序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以“使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质疑解疑为核心实施开放式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l.学生自学思考
“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2.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学困生”,起到交流互补的作用,能激发深入钻研的意向。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小组间质疑解疑
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给了他们表现才华的机会;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加深了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进一步认识。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形成组间解疑。在此期间,对每一个问题全班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辩论。
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和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但决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
4.巩固练习
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同时,有些问题怎么解释也搞不清楚,但如果通过举例子或巧妙的练习,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悟出其中的“奥妙”。
5.看书小结
经历了前面几个阶段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去细读教材,对有些问题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自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
6.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既是对本节课的一次系统总结,又是对本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以便及时反馈补救。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课堂40分的教学效果,一般不再或很少布置除课外阅读、课外讨论之外的作业。
以上六个环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按照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三、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我们在探索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质疑、解疑方面积累了些经验。
l. 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怎么办?——树立信心,教给方法
在树立自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去深挖教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新知与旧知进行联系、比较”等。如在教学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时,学生提问:“为什么设桃树的棵数为X棵而不设杏树呢?我们今天用的检验方法与过去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呢?”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学生提问:“约数与倍数为什么是相互依存的呢?为什么我们以后研究约数和倍数时不包括0呢?今天学的‘倍数’与过去的‘几倍’一样吗?”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渐渐地学生学会了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由少到多,甚至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 学生提的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难点怎么办?——突出重难点,增补质疑
学生的质疑,最能反映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关心,哪些问题最不容易理解;而这些也往往正是教学的重难点,是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学生提出的9个问题中,多数都是关于单位“l”的问题,这正说明学生首次认识单位“l”,最想知道单位“l”的含义。同时单位“l”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当然,学生的质疑,有时不能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都包括在内。这时教师决不能听之任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本节课重难点了如指掌,并针对重难点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少或质疑不全面,教师就可增补质疑,力求疏而不漏。
3.学生提的问题过多怎么办?——高度开放,鼓励提问
对于不同难度的教材,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往往也不一样。有时对较难理解的教材,在解疑的过程中还有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如果学生的问题实在当堂解决不完,不妨放到下一节课接着进行,也一定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做,不仅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开放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很愿意去质疑、解疑。那么他们的收获要比教师讲多遍还大得多。
4. 学生提的问题意思不明怎么办?——广开言路,相互补充
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爱问为什么。课堂高度开放,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辞不及防的情况,有些问题,教师根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如有学生在回答“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关系”时这样说:“真分数和假分数是类种关系。”这时教师可引导其说得再明确一些,或者请其他同学来说说这个同学的意思,因为同龄人间容易沟通,说不定其他同学能听懂他的意思并能叙述得明白一些。
5.学生提的问题老师也解决不了怎么办?——实事求是,课外延伸
有些问题教师意料不到,却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结果,是值得高兴的。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要宽容,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都不要随意否定,更不要认为是学生在有意刁难老师。教师要“广开言路”,不搞“一言堂”,课后再寻找答案。
总之,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观上,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质疑解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师生观上,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操作者、观察者、讨论者、交流者和猜测者;教师是教学的“导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它既主张在主动学习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在教学中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进一步开放;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