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像。旧课程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像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情况,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活力,使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教师个人水平是得到较好的发挥了,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像,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韩愈说过:“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定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幸的是,不久后的今天,“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敢于大胆发言了,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效率提高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天空的功劳?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新课标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综合性学习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就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小活动:“老照片的故事”以一张或一组家庭照片为引子,与家人进行交流,了解家人的生活经历,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一件家庭物品”也是通过交流、询问,了解家庭故事,并把它写成作文;“妈妈的唠叨”则是模拟了一种生活情景,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再用书信的形式写一篇作文。很显然,这三个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已给学生留出了畅想的余地。而第二、四、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则相对一致,它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不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其他文献
为了实现拖拉机整机出厂终检时整机装配质量快速评价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振动烈度评价拖拉机整机装配质量的方法。以奔野484-2轮式拖拉机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怠速状况下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功能设定、各功能模块的划分、处理流程等方面是依据会计核算的不同对象和处理方法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因此,从使用效率上看,各系统在大幅度减轻会计人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堂,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伟大的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呢?    一、创设和谐环境,激活求异思维    营造良好的思维气氛,和谐民主环境是培育求异思
电化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传授知识、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渲染气氛,拨动爱的心弦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
提问是我们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方法,是师生活动的桥梁。有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富有创新意识,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好度,把握好方法、途径,这样才能真正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学生求知的热情。    一、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先精心设计问题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其课堂容量大、生动鲜明、图文并茂、易于接受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多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益始终不高,投入与产出不等,究其原因是因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成不变的模式瓶颈:一是教师偏重知识讲授,忽视学生的阅读感知和实践体验,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
目的 脉搏波包含许多重要的血流动力学信息。罗志昌教授前期研究,曾提出一个以脉图面积变化为基础的脉搏波波形特征量K。但是在长期的实验中发现相同的K值有着不同的脉搏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