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禅祖庭 清风太古霞雾山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nima334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曾任湖州刺史的晚唐才子杜牧,一语道出古时江南佛事之兴盛。
  


  望郡湖州亦不例外,自大同七年(公元541年)梁武帝萧衍赐额妙喜寺后,湖州妙西便有“佛国”之誉。中唐时代,妙喜寺住持诗僧皎然、茶圣陆羽、书法大家颜真卿等众多名士在“妙喜佛国”谱写了华章。元代,妙西霞雾山出了一位光耀海内外的禅宗名师——石屋清珙,由于其禅名远扬,竞引得高丽国的普愚太古、白云景闲等禅师相继前来求法问道,从此,云霞复幕的霞雾山被奉为朝鲜半岛临济宗的祖庭。
  戊子隆冬时节,曙光初照,妙西霞雾山悄然迎来了国际禅茶文化研究会代表团一行。
  山势险峻,一亭面向东南,巍立其间。匾额玄底绿字,上书“中韩友谊亭”,亭柱为大红色,镌刻有金色楹联:“天湖半月,禅受衣杖而去;太古三生,愿光佛宗再来。”(苕边归客嵇发根撰,邱鸿炘书)“霞照中韩,禅风同一脉;雾润两国,信众共此根。”(淡茶斋主寇丹撰,妙西人章自凡书)亭畔,两列兰草相依,平添几许雅趣。亭中,红绸覆盖着高耸的大理石碑。亭后,为“韩中友谊海东禅宗中兴太古普愚求法显彰纪念碑”。
  放眼眺望,群峰连绵,幽静空寂;微风吹拂,清冷彻骨,恍若石屋太古气息。
  元时,南方禅宗风行,临济一枝独秀,浙北俨然为佛教中心,云峰妙高、雪岩祖钦、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元叟行端等名师纷纷阐扬宗风,传持禅法,并留下心得。其中,曾先后礼天目原妙、道场及庵的石屋清珙(公元1271年~公元1352年,俗姓温,常熟人)更是出入吴越,激扬禅社,广结般若缘。一次,他偶游霞雾山,法喜之余,构草庵号天湖,禅隐40余载。惠宗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高丽僧普愚(公元1301年~公元1382年,号太古)慕名至霞雾山晋谒石屋清珙,具陈所得,并献《太古庵歌》。因“一言相契”,石屋不仅留住半月,还授以袈裟表信和拄杖。普愚回国后,继续弘扬石屋禅风,成为高丽国临济宗首位祖师。
  往事如烟,明清以后,霞雾山“天湖三庵”逐渐衰落。直至上世纪90年代,尤其是韩国禅茶界人士多次进山寻访石屋、太古的法迹,曾经湮没的霞雾山佛禅文化才再度引起关注。
  自2001年冬始,中韩禅茶文化交流活动已陆续举办了3次。2008年,为纪念历史上中国与朝鲜半岛间的禅文化交流,促进中韩友谊和民间友好往来,湖州妙西与韩方在霞雾山筑亭立碑。
  2008年12月15日那天,霞雾山友谊亭内,中方湖州妙西镇领导、韩方《茶的世界》月刊、东亚细亚禅学研究所、大轮佛教文化研究院、茗园文化财团等机构的代表相继致词。在冬日上午斜射而来的阳光中,身披袈裟的韩国禅僧们,双手合十,虔诚地诵经祈愿,静待“中韩友谊海东禅宗显彰纪念碑”的揭幕。
  红绸掀起,俭朴庄严的仪式臻至高潮,韩、中两国40多位高僧大德、禅茶学者共同见证这一盛会。稍后,江南茗耆寇丹先生奉上两碗清茶,韩国信众轮流品啜,感悦之情溢于言表。
  太湖仿佛一朵莲花,一位韩国大和尚的感言余音在耳。
  同日下午,假座湖州国际大酒店召开“石屋·太古禅思想的回通与禅茶文化研讨会”,韩、中11位代表分别宣读了论文。
  清浅一瓯中,红霞缭绕、绿雾氤氲的霞雾山似乎了然可鉴。
  喜相逢,600多年后的今天,中韩禅茶友谊之花再吐芬芳。
  
  相关链接:
  湖州近年中韩禅茶文化交流活动一览
  2001年12月27日~28日中韩禅茶文化交流研讨会
  2006年11月14目中韩石屋——白云禅思想和禅茶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8年12月15日中韩友谊海东禅宗显彰纪念碑揭幕暨石屋·太古禅思想的回通与禅茶文化研讨会
  
  霞雾山
  据明代崇祯《乌程县志》载:“霞雾山,县西南50里,山高,径崎岖,上登可见太湖,群山皆在下,每有云霞复幕,故一名霞幕。”霞雾山位于浙江湖卅l妙西境内,最高峰海拔408米,方圆约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有“莫干山景,霞雾山水”之誉。相传,禅隐于此的元代高僧石屋清珙曾手栽15株茶树,今韩国称为“霞雾茶”。弥足珍贵。
其他文献
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后,看不见、摸不着、神秘莫测的“辐射”再次挑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即使如今,凡是与辐射有关的话题都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辐射”二字,相关搜索结果约有1亿条,各种说法更是五花八门。什么是辐射,辐射究竟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危害,至今为止大多数公众却依然是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在电脑旁听音乐,突然电脑旁的手机响了,你
期刊
肉桂是武夷岩茶中的当家品种,也是最富有魅力的武夷岩茶之一。  有许多人初次喝到肉桂,就被它霸气的茶香所征服。其高锐的香气。明显的品种特征,的确让人回味不已。在许多茶人心里,有着许多对武夷肉桂独特的情结。    和所有的武夷岩茶一样,肉桂的品质与山场也着很大的关系。今天,我们特意选择武夷山不同山场的三款肉桂(2008年春茶),分别为“马头岩肉桂”、“牛栏坑肉桂”、“普通正岩肉桂”。对嗜好武夷岩茶的茶
期刊
人物速描:何道洪,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43年出生在紫砂故里丁蜀镇,孩提时便耳濡目染紫砂陶艺,启蒙年岁时即钟情紫砂。也许是天资与时运的共鸣,16岁就进江苏省宜兴紫砂厂。先后拜名艺人王寅春和有“陈鸣远第二”美誉的裴石民为师学艺。他的作品以气贯长虹、体态古雅、浑厚、对比巧拙相间等要素为亮点,使紫砂为素器、花器面目一新,蕴集于一身的“神、气、力、韵、趣”流畅天成,挥洒恣意,无不体现其作品登峰造极之境界。
期刊
春天,对于茶来说,不仅仅是生长与收获的季节,还是爱茶人心照不宣的盛筵。  从江南到江北、从东南到西南,每一个茶区都洋溢着盎然的生机、每一处茶园都活跃着忙碌的身影、每一颗细嫩滴翠的茶芽都能挑起人们兴奋的神经。  有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会不辞千里奔赴茶区,只为见证或品尝春天的第一道茶;也会乐此不疲地跟着茶农一起同吃同住,采茶做茶,只为分享春茶季的喜悦;也会如朝圣一般到某种心仪的好茶产地,忘乎所以地全身
期刊
郑燮,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均工。      郑燮生平狂放不羁,多愤世嫉俗的言论与行动。他一生命运多舛,居官10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 “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61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官以后,往来于扬州、兴
期刊
佳茗与美人似乎总有难以说明的情愫,同是倾国又倾城,二者相遇交相辉映则顾盼生姿。邂逅一款好茶好似与佳人一次浪漫的约会,良辰美景都成为日后久久的回味。  与“她”邂逅是在好友的茶庄里,进门只见一位老者正专注挥毫,眉宇间的英气让人觉得气场很强。而旁边的茶几上散发阵阵茶香,与墨香交融在一块,顿时多了几分书卷气息。随后坐下一同品茗才了解到郑老先生乃泉州人士,早年在广州当兵,所以自幼饮茶,而且独爱英德红茶。喜
期刊
闲里煎茶    今日小寒,公务收拾已了,忙中偷闲,在茶室里起炭煎茶,以御冬寒。  平日在山里生火起炭很容易,先在石灶里将劈柴点燃了,然后将火炭从灶膛里夹出,放在泥炉中添几块木炭进去,就可以煮水煎茶了。今天在茶室里却很艰难,先用纸捻将火引燃,然后加柴薪进去,也许是因为柴薪还未干透的缘故,不大工夫,弄得满屋里全是浓烟,虽然羽扇不停地扇,依然烟浪滚滚,呛得人眼里直流泪。终于火苗渐渐起来了,于是赶紧添加木
期刊
厂房檐边的枯草瑟瑟颤抖,道旁树被刮尽了衣衫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横七竖八的巨型钢管面孔冰冷,空空荡荡的巷道不见一个人只有厂房墙壁上清晰可见的“毛主席万岁”标语和毛主席语录似乎还带着几丝温暖,只有远处的几家没有歇业的工厂还冒着滚滚热烟。  刺骨的寒风把798艺术区吹得干干净净。艺术家似冬眠般猫在窝里,有些展区懒洋洋地准备着即将到来的2009年春节期间的展览,-而有的,还只是一间间空旷的厂房,让阳光毫无
期刊
提起抹茶,大家可能都会以为它是源于日本,其实,抹茶最早源于中国,兴起于隋唐,鼎盛于宋朝。据考证,在魏晋时期的古籍文献中,就有关于抹茶的记载。其中对抹茶冲泡后所呈现的景象的描述为:“沫沉华浮,晔若春敷”到了唐宋年间,抹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流饮料,正所谓“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盐米,不可一日以无。”古代的抹茶也称未茶,是以优质新鲜茶叶为原料,采用蒸青、干燥、天然石磨碾磨等技术加工而成的微粉
期刊
没去过丽江的人,对它的最初印象或向往,多数是从“艳遇”二字开始的。的确,丽江是一座充满诱惑的艳遇之城。不过,当你踏着五花石板路信步古城时,会发现这里的“艳遇”基本与暧昧无关,而是艳遇一种单纯、艳遇一份宁静、艳遇一个真我。  其实,邂逅丽江就是最大的艳遇。纯净柔和的阳光,揉碎满地的树荫花影;银装素裹的雪峰,在湛蓝的天空下高耸,又在清澄的泉潭里顾影自怜;潺潺河水,绕街而来,流过小桥,又缓缓穿巷而去……
期刊